第503章 宦官無憂

聽着太監們找東廠了,朱由校是欣慰了,但他卻不知道這些太監卻是生不如死,把多年積蓄全部都交了出去,這是何等的淒涼心境,這與殺了他們又有何異?其實這送出去錢有許多並非什麼貪污受賄而來,還有一些‘正常’的孝敬。但這些誰給你去分辨,只要搜出來了,如此來歷不明的鉅額財產,完全沒有任何話可以說了,宦官只有一個來錢的途徑,那就是皇宮裡發的錢,其他的都是非法所得,這個道理是誰都清楚的。

只是對着身旁的魏忠賢說:“大伴,看來這皇宮裡面的蛀蟲可是不少啊!”

“皇上息怒,都是奴才領導無方,才導致皇宮裡貪墨亂生,奴才有罪,請皇上重罰。”上樑不正下樑歪,這是自古的道理,自從皇上宣佈了皇宮裡的退髒令之後,魏忠賢就大體知道了今天的結果。對待精明的皇上,沒什麼好招術,主動承認錯誤,有一個認罪的好態度,一般來講皇上不會有什麼遷態的地方。連朝廷的遼餉如此重要的對外軍事資金,只要大臣們乖乖的送了回來,都沒見皇上有什麼舉動,更別說這個普通的宦官貪財案了。所以急忙的跪下磕頭請罪。

“大伴起來吧,宦官貪財一方面只是爲了私慾,一方面更多的卻是爲了‘防老’,有錢了,他們就有家,沒錢,他們就沒有家,這是很現實的問題,所以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鋌而走險,不管不顧的去撈錢。看來,宦官養老的問題是必須解決了,只有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了,這股宦官貪財的風才能夠剎住吧,”朱由校似對魏忠賢說,又好似自言自語的說道。

宮裡的宦官、宮外的大臣官員,他們都在貪污受賄撈銀子,但一個個撈得無有芥蒂,好象就是天經地義一樣。爲什麼?還不是宦官無後。只有錢纔可以掩蔽其‘絕後’的不孝。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又云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所以宦官註定是不孝子孫。沒有錢財於家族。肯定是不會受到家族尊敬的。更不要談什麼養老送終了。所以宦官貪得無厭,只要抓住了機會就拼命的撈錢,而沒有機會還要創造機會。這些朱由校倒是理解。衣食住行都是皇上的,自己又沒有個後代需要給其攢家業,如此在意,還是是爲了防老嗎?

而大臣、官員們的貪污,在大明如此的‘低薪’面前,也真是無奈之舉。無論是清廉的還是貪得無厭沒完沒了的,其實都是在一個大環境下,慢慢養成的。那點俸祿的確是可以養個三口五口之家,但很可惜,官員們都有個三口五口的太太、姨太太,那這肯定就不夠了。所以他們同樣是大收各種各樣的什麼冰敬、炭敬類不成文的孝敬,甚至直接的去貪污去受賄。

現在朱由校要做的就從宮中開始整頓秩序,把自己的後花園先給修理好了再說。第一步做的很好,已經有這麼多的人開始了自首,懲戒就免了。畢竟要言而有信,自首了說不再追究肯定不會追究的,無論是太監們還是魏忠賢。

二十四監衆多的這房那房的,一共收上來了二百多萬兩銀子,看的朱由校也是嘆息,太監這收錢的本領看來真是不小啊。現在也不甚缺錢,朱由校本着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思想,把這筆錢存到了大明銀行,現在的利息是下釐,每個月的利息也有四百多兩銀子。並專門成立了一個專門管理宦官退休之後的養老院,地點設在南海子旁邊行宮,那裡的環境可比京城裡面要強多了。

統計了一下,並清退所有六十歲以上的沒有‘官職’的宦官,或者有官職身體不適也想去享清福的。用這個錢的利息來支持運轉,保證這些宦官衣食無憂,有病的看病,死了的負責給安葬。看着是十萬太監大軍,其實老齡化也不甚高,這第一批六十歲以上的大概有百分之五左右,也就是五千人左右。因爲宦官被割除了生殖器,反而因爲沒有了男歡的功能,使得壽命變得比正常人更長了。這大概‘色是刮骨鋼刀’這句話的一個佐證了,同時也是一種相對的公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了吧。

因爲南海子那邊本來就是上林苑的地盤,僅僅吃的話,也沒有多少錢可往裡面投,不過這病、葬,可是要花不少錢的。所以僅僅這點利息顯然是不夠的。所以朱由校下旨再從代王府、福王府的門票收入補及,再不夠,就由宮裡出錢,先訂一個月一千兩,以後隨着人數的增加再增加。

要讓所有的宦官,能夠老有所養,安度晚年。爲宮裡服務了一輩子,不能就這樣孤苦伶仃,養老送終這是宮裡的責任。同時對新成立的養老院做出了最爲嚴格的要求,這是宮裡所有的宦官們必須要去的地方,所以監督制度從宦官老人到平時探望的宦官,甚至是在南海子的海戶都有監督的權利,而且東廠、內廠也會對那裡進行不定時的檢查。凡有照顧不好甚至是打罵虐待行爲的,首先會受到全體宦官的鄙視,其次自己也會被送到浣衣局,不得享受養老制度。

這個消息一出,整個皇宮都沸騰了,宦官這個不能修今世今生,只能寄託着來生的身體不健全的‘種族’,沒想到皇上會仁慈至此。上次的代王府福王府對處開放、並建設一些景點的事情,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一個特大喜訊了,但畢竟太過遙遠,能否有個好收益還不知曉。但現在,就是在眼前,這些‘德高望重’老宦官一個個的都將進入了南海子行宮,在那裡安度晚年,衣食無憂,死了也有人專門照顧着入土爲安。

許多被趕出宮裡的或者等着被趕出宮的老宦官已經得到了這個消息,激動的是眼淚直流,他們是趕上了好時候,不必去孤老無依的走完晚年了。

第824章 李朝終止第525章 西北戰事第672章 爲了報仇第613章 文龍之害第605章 狼狽奔逃第136章 水泥出產第308章 草原會戰3第585章 大炮成了第682章 城牆之解第25章 晚宴試金1第691章 遼陽之屠第268章 遼東風雲第488章 釋放大儒第149章 經筵談孔第782章 丈母孃來了第429章 張掖之戰第447章 精忠報明第248章 聯合攻關第212章 淨軍出征第413章 明確敵蹤第656章 北岸大勝第522章 理論大儒第414章 代王被貶第575章 永久自行車第419章 黃泥之阻第601章 騎馬來擾第707章 好好清算第490章 重建東林第585章 大炮成了第220章 處置戰俘第74章 談雨論風第543章 加價收購第633章 乘勝追擊第376章 朝鮮規劃第76章 又聞遼東第518章 工部直屬第91章 邯鄲攻略第380章 新軍啓用第97章 恩及萬民第306章 草原會戰1第484章 候家投敵第439章 不徵之國第637章 勢如破竹第244章 蒙古大盾第762章 風力發電第299章 共慶大捷第300章 各方之感第84章 義賣收穫第496章 挑戰朝廷第538章 京中暢遊第624章 血戰雪原第415章 政務雜事第6章 災難預言第779章 這事大了第166章 宮廷政變11第784章 容妃探望第39章 御駕京城第251章 商人逐利第367章 遼響貪墨第293章 錦衣屠奴8第12章 準備造紙第105章 決勝千里第766章 衝發一怒爲紅顏第312章 草原會戰7第486章 班師回朝第739章 後宮之爭第552章 侯家沒了第431章 徵西無帥第219章 宦官心毒第162章 宮廷政變7第195章 錦衣驛站第757章 普富消費第650章 地雷之戰第1章 人體炸彈第592章 鰲拜進京第663章 業餘劊子手第4章 災難現場第184章 燧發火槍第288章 錦衣屠奴3第619章 大炮妙用第521章 文臣死諫第499章 廉政建設第102章 制望遠鏡第16章 造衛生紙第80章 寵物商店第64章 天軍罷訓第315章 戰後盤點第329章 建奴有炮第599章 建奴欲伏第811章 追擊之中第663章 業餘劊子手第125章 留聲機現第681章 六朝古都第8章 敲打老魏第516章 京城地產第598章 登陸灘塗第224章 御駕親征第289章 錦衣屠奴4第183章 天主造人第193章 菜鳥改車
第824章 李朝終止第525章 西北戰事第672章 爲了報仇第613章 文龍之害第605章 狼狽奔逃第136章 水泥出產第308章 草原會戰3第585章 大炮成了第682章 城牆之解第25章 晚宴試金1第691章 遼陽之屠第268章 遼東風雲第488章 釋放大儒第149章 經筵談孔第782章 丈母孃來了第429章 張掖之戰第447章 精忠報明第248章 聯合攻關第212章 淨軍出征第413章 明確敵蹤第656章 北岸大勝第522章 理論大儒第414章 代王被貶第575章 永久自行車第419章 黃泥之阻第601章 騎馬來擾第707章 好好清算第490章 重建東林第585章 大炮成了第220章 處置戰俘第74章 談雨論風第543章 加價收購第633章 乘勝追擊第376章 朝鮮規劃第76章 又聞遼東第518章 工部直屬第91章 邯鄲攻略第380章 新軍啓用第97章 恩及萬民第306章 草原會戰1第484章 候家投敵第439章 不徵之國第637章 勢如破竹第244章 蒙古大盾第762章 風力發電第299章 共慶大捷第300章 各方之感第84章 義賣收穫第496章 挑戰朝廷第538章 京中暢遊第624章 血戰雪原第415章 政務雜事第6章 災難預言第779章 這事大了第166章 宮廷政變11第784章 容妃探望第39章 御駕京城第251章 商人逐利第367章 遼響貪墨第293章 錦衣屠奴8第12章 準備造紙第105章 決勝千里第766章 衝發一怒爲紅顏第312章 草原會戰7第486章 班師回朝第739章 後宮之爭第552章 侯家沒了第431章 徵西無帥第219章 宦官心毒第162章 宮廷政變7第195章 錦衣驛站第757章 普富消費第650章 地雷之戰第1章 人體炸彈第592章 鰲拜進京第663章 業餘劊子手第4章 災難現場第184章 燧發火槍第288章 錦衣屠奴3第619章 大炮妙用第521章 文臣死諫第499章 廉政建設第102章 制望遠鏡第16章 造衛生紙第80章 寵物商店第64章 天軍罷訓第315章 戰後盤點第329章 建奴有炮第599章 建奴欲伏第811章 追擊之中第663章 業餘劊子手第125章 留聲機現第681章 六朝古都第8章 敲打老魏第516章 京城地產第598章 登陸灘塗第224章 御駕親征第289章 錦衣屠奴4第183章 天主造人第193章 菜鳥改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