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明君納諫

這皇上真是要變了,以前雖然手腕高了一點,老是出人異表,但沒有露出猴猙獰的一面來,連宮變都未殺一人,遼餉案也沒有什麼表示,如果要殺人立威,那時是再好不過的機會了。但他沒有,卻在此時一點就着,一副不依不饒的樣子。

讓人不由的一冷,羣臣不由自主的擡眼看了看周圍的淨軍,那些淨軍一個個身上不知道殺了多少人,一身的殺氣,隨着皇上的話,直接的也散發出來。讓人毫不懷疑,只要皇上一聲令下,這幫與大臣一直不對付的宦官會直接撲殺過來。

黃立極這話一聽,就不敢再說話了,明擺着,皇上已經要亮劍了。黃立極是個聰明人,雖說明朝大臣與皇上爭權之事一直沒停,從萬曆以來,一直也是佔據着絕對的上峰,但現在這個事怎麼看怎麼象“大禮儀之爭”的翻版,只不過,主人翁由嘉靖變成了天啓,而一個是因爲生父,一個是因爲媳婦,都是與羣臣反目成仇的樣子。大禮儀之爭是羣臣敗了,而這個皇后之爭面臨的天啓皇帝,可比那時剛剛登基才十幾歲的嘉靖可要老練多了。

現在的皇上誰人能治?兵,幾萬親軍能打四五十萬蒙古林丹可汗,能殺退建奴。財,皇上自己能一人爲全國百姓交稅,這還不算,光是修路、建學校、修水利,這些大型的項目,那銀子可比國庫強上太多太多了。而民心所向上,那更不用談了,光看看四周幾十萬百姓,就知道怎麼回事了。黃立極這個時候已經判斷出來了,如果接着觸及皇帝的逆鱗,這事沒個善局了。

“皇上,臣有言”。張瑞圖一見黃立極沉默了。明顯被皇上氣勢所奪,立刻上前奏道。

“講!”

“皇上,孔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孟子亦云“?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此乃爲君之道,不可不察也,雖爲捕風捉影,但終究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大臣所言不實。查清也就是了,何必落一個不肯納諫的名號呢?”張瑞圖這話算是拿出了明朝文臣對付皇上的大神器來了。“劉邦善於納諫獲得了天下,項羽剛愎自用不善納諫失了天下;唐太宗李世民善於納諫開創了“貞觀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前期善於納諫成就了“開元盛世”。後期排擠忠良,聽信佞臣,不聽逆耳言,結果“安史之亂”直接把自己從皇位上擠了下去,成了毫無權利的太上皇。皇上此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啊。請皇上明鑑。”

大明文臣的諫言不被採納。結果可能是遭到皇帝的呵斥或貶官或廷杖,這種結果和前面比起來就差的遠了,但是卻可以青史留名。史書上會記載,某某某事件由於上書遭到什麼處分。文人都把忠君看做是可以青史留名的舉動。即使不被皇帝理解,但是已經進到做臣子的本分了。這也很光榮。

而且張瑞圖所言均是孔曰孟雲,以及史實,誰都無法否認的事。不肯納諫對於一個皇帝來說,那就是昏君。

國家領袖的皇上應鼓勵臣工們給他提意見,並專們設置了諫官,監督國家領袖的言行。實行殿堂民主集中制,可以進行廣泛的民主討論。不肯納諫被視爲昏君、暴君,爲國家領袖的大忌。納諫是作爲國家領袖的基本道德,諫官的職責就是糾正國家領袖的錯誤言行。國家領袖要以民爲本,‘民爲主,君爲客’,王道爲主,霸道爲用。國家領袖要懂得馭臣術、馭民術。懂得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這就是大義使然,一直是明朝大臣對皇作戰中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神器。

“張愛卿引經據典,甚和朕意,其間提到了禮字,也提到了忠字,朕對每個大臣均是尊重的,以禮待之。平東以來,朕對諸位朝臣、百姓出城相迎,一直均是持之以禮,但此二人的忠字何在?建奴爲禍遼東之時,他們可曾忠君之事,可曾君辱臣死?沒有,可曾爲大明前線做出哪怕一絲的貢獻?也沒有。但朕平東歸來,竟遭此污辱,這就是他們忠的表現?再則,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更是無防,朕如何對待臣工,臣工心裡自明,宮變謀反不殺,遼餉貪墨不罪,如此還不夠嗎?若仍感不足,朕對此不忠不孝之輩會如何作想?又何必在意?一螻蟻耳。宮變之日、陝西民變均不遠,朕治天下以萬民爲先,敢逆天下萬民,逆朕者,是瞧朕親軍爲擺設,劍之劍不利嗎?”

朱由校來了一個更直接的,什麼嘰嘰喳喳的又有何用,屁事不能辦的東西,正事一事無成,卻在這裡敢言朕這錯那錯了,有那本事,早幹什麼去了。

還君視臣視的,就是把你們當祖宗一樣供着,你們能幹個屁事。來了就一個字,殺!

對於張瑞圖的威脅,一點意義都不起,而皇上的殺氣則是越來越濃,施鳳來一看,完了,這皇上正在氣頭上,而且現在的不是羣臣的主場。四周都是淨軍與百姓。這樣下不了臺,最後倒黴的只能是官員。

要知道現在的皇上可不是單純的一個虛名,人家有權、有錢、有兵、有民心,一句衆官逼宮,這點官員就能被百姓們給活活罵死,最無恥的是現在皇上一口一個大勝,明顯是以大勝之威來威脅羣臣。但偏偏這個功勞之大,無人可比。更得百姓的擁護。

“皇上大勝歸來,大喜之日何必動怒,如此舟車勞頓,老臣建議還是早早入城,城裡更多的百姓也在夾道歡迎,臣等早已準備下了接風宴。”

這是要和稀泥了,不和沒辦法,萬曆敢二十年不上朝,當今皇上也對上朝沒有多大的興趣,但對於辦國家大事卻是相當的認真,不過這個認真卻是撇開朝臣的。比如軍事上的蒙古、遼東計劃,全國的修路、建學校,雖然孫承宗、徐光啓、薛鳳翔都是朝廷中人,但又和朝廷真的融合了嗎?皇上自己有自己的班子,真要是鬧僵了,不利的只能是羣臣,並不能威脅到皇上。

但他這一出言,衆臣一個個的都盯着他看,那意思他是叛徒似的。這般蠢貨,一點分不清時候,明擺着光憑着這些大臣不能成事,偏偏在這裡耗着,太不開眼了。

“是啊皇上,百姓都在城裡翹首以盼,等着看皇上凱旋歸來,別寒了百姓的心啊。”徐光啓也看到君臣頂牛在這裡不是個事。現在他的心裡是一陣痛快,從來沒有見過皇上如此的殺伐果敢,特別是所爲正是張嫣。

京城裡的風波這位老人當然看在眼裡,許多的大臣,就是衝着太子而去的。太子一時長不起來,但太子他媽卻在那裡呆着呢。而且偏偏又有了皇后,名不正言不順來了一個破鏡重圓,可不就讓這些別有用心的人給抓住了,當作了給太子的投名狀了。現在被皇上來了一個殺一儆百,哪裡還不是大快人心。

“好,進城。”狗屁倒竈的事也差不多了,朱由校當然懂得什麼叫借坡下驢,兩位重臣都搬梯子下來了,哪裡還不知道下來。

攜着張嫣之手,一齊站在了自己的座駕之上。張嫣那裡見過皇上如此爺們的一面,那一身的陽剛之氣,配上那一衣的龍袍,更顯精神抖擻。爲了自己敢於勇挑羣臣,何等霸氣。萬曆神宗也是對鄭貴妃一往情深,對於立福王爲儲,當然也是不斷的努力。如果萬曆帝也有當今皇上如此霸氣,這等財力、兵力,又何愁大臣們不服呢?

對於羣臣,張嫣心裡也是一陣的失望,想當初她是何等的受百官愛戴,那高帽子一頂接一頂的望自己頭上戴着。自己感覺就應該鬥閹黨,扶朝廷正氣、清氣。

皇上做的那些實實在在的事,是真正的中興大明,開創萬世輝煌,給百姓造福,揚大明之國威。但這些以前自己看中的朝臣呢?一個個的尸位素餐,不思進取,只想搞黨同伐異,守住自己的小圈子。幹着與國無關的‘大事’,說的是冠冕堂皇,其實做的卻是齷齷齪齪的苟且之事。

單就此事而言,這些羣臣安的什麼心思,誰人不明,不就是想着討好任容妃,讓自己復後之路被堵嗎?皇后之位張嫣當然想得到,但這半年多來的從商生涯,讓她的眼界開闊起來,心也開始大了起來。守在皇宮裡,其實做不成什麼事情,如同籠中鳥一樣,皇后被關在裡面除了安定後宮,並不能給皇上帶來什麼多大的幫助。回到了皇上身邊,得他如此的愛憐,她已經是相當的滿足,能在商界、在遼東,切實的幫助皇上,可比守在宮裡要強多了。

纖手也用力的握着皇上那有力的大手迴應着,這個時候,她真的感覺,夫妻同命鳥的感覺,自己的男人爲自己在擋風遮雨,甚至挑戰羣臣那樣的巨獸,她真的好開心。

第308章 草原會戰3第664章 自如自知第359章 谷口之戰第589章 食肉才需爲國謀第502章 農具創新第303章 衝車破綻第266章 大破蒙軍6第485章 遠離軍政第74章 談雨論風第126章 終見沙發第193章 菜鳥改車第385章 突襲大同第421章 兄弟同心第354章 反覆較量第486章 班師回朝第616章 伴仙之戰第240章 校場心服第760章 校校有子第825章 三族會盟第543章 加價收購第65章 勝利油田第377章 草原之主第326章 愛塔愛國第521章 文臣死諫第165章 宮廷政變10第631章 毛帥戰績第346章 冰河新城第375章 張嫣船隊第7章 賑災事宜第347章 皇帳議路第677章 斬草除根第731章 神童傳說第300章 各方之感第271章 京城報捷第693章 東江屠奴第312章 草原會戰7第714章 邊牆戰略第571章 君臣合好第468章 蒙古突圍第245章 汽油戰車第570章 秦帥急走第449章 軍戶制度第665章 異想天開第483章 候家半朝第763章 假手製成第507章 絲綢之路第76章 又聞遼東第584章 冬雷陣陣第98章 亂點中醫第69章 義賣前奏第281章 山海關內第275章 免稅開始第721章 攜子以死謝罪第752章 漢奸捱打第433章 宦官養老第323章 商船休逃第167章 宮廷政變12第309章 草原會戰4第715章 立殺無罪第177章 屠弩再改第656章 北岸大勝第327章 驚人逆轉第249章 蒙古撤軍第450章 邊兵求帝第470章 一夜奮戰第775章 皇子滿月第86章 三千錦衣第673章 滅族之戰第237章 重見張嫣第244章 宗室分田第300章 各方之感第512章 堵不如疏第597章 運籌帷幄第575章 永久自行車第149章 經筵談孔第755章 請求入遼第446章 讓利與人第198章 雙耳之失第216章 進軍大同第682章 城牆之解第558章 皇上召見第572章 毀滅軍需第358章 上將首級第139章 汪卿批孔第611章 毛帥來了第263章 大破蒙軍3第598章 登陸灘塗第75章 大明求極第13章 滅口客氏1第498章 泰山北斗第553章 舉子上工第519章 叢林訓練第217章 首戰蒙古第110章 幕後主持第131章 宮有驛站第219章 宦官心毒第93章 信王祭母第199章 大儒願歸第822章 昭告天下滅朝鮮
第308章 草原會戰3第664章 自如自知第359章 谷口之戰第589章 食肉才需爲國謀第502章 農具創新第303章 衝車破綻第266章 大破蒙軍6第485章 遠離軍政第74章 談雨論風第126章 終見沙發第193章 菜鳥改車第385章 突襲大同第421章 兄弟同心第354章 反覆較量第486章 班師回朝第616章 伴仙之戰第240章 校場心服第760章 校校有子第825章 三族會盟第543章 加價收購第65章 勝利油田第377章 草原之主第326章 愛塔愛國第521章 文臣死諫第165章 宮廷政變10第631章 毛帥戰績第346章 冰河新城第375章 張嫣船隊第7章 賑災事宜第347章 皇帳議路第677章 斬草除根第731章 神童傳說第300章 各方之感第271章 京城報捷第693章 東江屠奴第312章 草原會戰7第714章 邊牆戰略第571章 君臣合好第468章 蒙古突圍第245章 汽油戰車第570章 秦帥急走第449章 軍戶制度第665章 異想天開第483章 候家半朝第763章 假手製成第507章 絲綢之路第76章 又聞遼東第584章 冬雷陣陣第98章 亂點中醫第69章 義賣前奏第281章 山海關內第275章 免稅開始第721章 攜子以死謝罪第752章 漢奸捱打第433章 宦官養老第323章 商船休逃第167章 宮廷政變12第309章 草原會戰4第715章 立殺無罪第177章 屠弩再改第656章 北岸大勝第327章 驚人逆轉第249章 蒙古撤軍第450章 邊兵求帝第470章 一夜奮戰第775章 皇子滿月第86章 三千錦衣第673章 滅族之戰第237章 重見張嫣第244章 宗室分田第300章 各方之感第512章 堵不如疏第597章 運籌帷幄第575章 永久自行車第149章 經筵談孔第755章 請求入遼第446章 讓利與人第198章 雙耳之失第216章 進軍大同第682章 城牆之解第558章 皇上召見第572章 毀滅軍需第358章 上將首級第139章 汪卿批孔第611章 毛帥來了第263章 大破蒙軍3第598章 登陸灘塗第75章 大明求極第13章 滅口客氏1第498章 泰山北斗第553章 舉子上工第519章 叢林訓練第217章 首戰蒙古第110章 幕後主持第131章 宮有驛站第219章 宦官心毒第93章 信王祭母第199章 大儒願歸第822章 昭告天下滅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