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開眼看世界第一人

“回皇上,淨軍之威名滿天下,無人可及。”雖然徐光啓打心眼裡看不上宦官,聞不得那一股尿騷味,用一羣宦官當兵,這大明沒人了嗎?但卻不得不承認,這淨軍的戰鬥力,的確是不同凡想。徐光啓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家,相反他在軍事、農業方面也有着不凡的才能與表現。前文書也提過,他是在上海練兵。

“威名不是人給的,是靠着自己打出來的。從淨軍成軍之日,就非五日一訓,而是每日超負荷的訓練,然後就是宮變、征戰蒙古、遼東,一步一步走上來的,這種實戰的訓練纔是成長最快的。而登州水師親軍,待遇是最好的,訓練也是十足的。水泥船是世界上一流的,現在欠缺的就是沒有安裝宋應星那不斷改造的風力發電機,極大的提高船速;沒有安裝那高效大威力的開花炮。不過這是近海之戰,速度上持平就好,而狙擊弩的存在,並不差於大炮多少。所以朕有信心一戰!而且這一戰也是必不少的,荷蘭入侵我臺灣已久,葡萄牙更是久佔澳門,現在連總督都派駐了,而英國這更是比它們還要可怕的對手,對於他們可言只有打疼了,他們纔不把大明當成落後的地區,纔不敢再玩囂張。”

南海功略是必須要走的,但在這之前,朱由校不介意先行消滅這隻‘聯軍’,海洋上,大明發展的的確晚了一點,但有一個好處,可以抓一些僱傭軍俘虜。有他們的存在,將會更有利於建立海洋強國。

對於戰鬥力的分析。朱由校沒有什麼可怕的,近海作戰沒有什麼可怕的,現在的水泥船速度上比起木船來並差不了多少,近海作戰這個缺點不算多大,但水泥船有一個肉盾的優勢,這是木船無法媲美的。而且狙擊弩的準確率可不是靠着規尺那一套瞄準的大炮可比的。

而兵力方面,不算其他的水師,僅是新建的三萬水師親兵。就比三國聯軍所能拿出手的軍隊強上許多。所以對這一仗,朱由校相當的期待。

田爾耕那個煩啊,這一年來搖身一變,從一個冷血動物,向着儒生大臣形象的轉變全部都毀在這一次的抓捕當中,但偏偏就是這麼大的轉變被毀,還讓皇上給一道聖旨給轟成了渣。

但有情緒是有情緒。但卻不得不依旨行事,將已經抓回的放掉,沒抓的放棄抓捕。

來宗道的管家終於還是放了回來,那管家一進那北鎮撫司,看着那牢房裡滿屋子的刑具,差點褲子都尿了。那錦衣衛的人抓他進去還一個勁的給他講解,每樣刑具的具體作用、功效,比那推銷員說的都起勁,好象要賣給他似的。管家也是享福慣了的人,這宰相門人七品官。可不是白說的。差一點沒等問就撂了,好在聖旨到了。被放了出來。

那份後怕就別提了,他一直以爲自己能是個忠義之士,在敵人的嚴刑之下可以挺過來,當一個受刑到死都不張嘴的英雄豪傑來着,但在現實裡,那些刑具一擺出來,他就軟了,這英雄可真不好當。

來宗道看到管家歸來,這一口氣才放回了心裡,而與此同時京城時的衆多人說臣也因爲管家的被放回,自己也如鬆了一口氣,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可真沒說錯,真要是進了這北鎮司衙門,天知道作爲自己心腹之人的管家,能說出點什麼來。

一顆心放下之後,接着有許多的人就想起了‘防守反擊’,君權與廷臣之間的鬥爭本來就是這樣,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皇上這次將錦衣衛收住,就有些人不住的想着搞點小動作了。比如趁着張嫣沒醒,再搞搞集體辭職的把戲,讓皇上也坐坐蠟,嚐嚐集體大招的厲害。

但這種提意卻相當少的人去符合,對於辭職的失敗性,羣臣記得可是清清楚楚。雖說那只是個例,直接被皇上準了。但現在不比從前,幾千舉子都彙集在了京師,就等着皇上給安排工作呢。就算是真的都同意了,那帝黨也不可能,那氣勢難免要小。而皇上用人可不管什麼進士、舉人之別,估計他這個木匠也不懂這種區別。所以他用的人也是不站邊際,宋應升一個舉人直接被提到了青州府知府,蔣秉採一個舉人,直接被用在了天門城,要知道那裡可是有着二十萬戶宗室子弟,還有遷去的百姓,以及十八家在那裡扔的上百萬人,這可不比一府人少啊!

辭職?開玩笑,真要是被皇上準了,讓舉人給替了自己,那時候哭都沒地去。

不過上點摺子,彈劾一下錦衣衛暴力擾民,使得京城人心惶惶不可終日,這個還是可行的,既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又沒有觸及到皇上的底線,保持着大臣們的骨氣、節氣、傲氣等浩然正氣,畢竟這錦衣衛這種行爲也是被皇上撥亂反正了。

一場因錦衣衛‘復出’而鬧的大事件,就這樣虎頭蛇尾的結束了,但當事人田爾耕沒有結束,雖然皇上沒有問案,但這種案子並不是他想當個鴕鳥就能躲過去的,還不如打鐵趁熱,來個負荊請罪,再加上這一夜沒睡熬紅的眼睛,也能在皇上面前加個分吧。

田爾耕到了乾清宮時,朱由校與徐光啓正在就洋人問題不斷的商量着。

“徐愛卿,其實朕對於你與李之藻或者是楊廷筠這種學習的精神相當敬佩。”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的稱號魏源,那是二三百年之後的事情了,可見‘我大清’是多麼的愚昧無知。而我大明,有徐光啓、孫元化等人,已經開始學習外國的知識。可見‘我大清’是多少的害人不淺。讓中國在這時爲關鍵的時期被西方世界遠遠的拋下,最終陷入了中國歷史上最苦難的歲月。如若沒有這幫狗一樣的東西亂我中華,哪裡有我中華被人輕視、侵略之日!

“臣不敢。”

“不,中國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幾個幾乎與大明歷史悠久、一樣文明的國家,但很可惜,他們有的文明被時間所淹沒,沒有得到更好的傳承。這更顯得中國在這世界之林上一枝獨秀,無人可出左右。但那是先人們的功勞簿,我們躺在上面已經睡了好長時間了,但此時的西方那些在我中國眼中只是個如朝鮮、日本那樣的夜郎國,卻在不斷的進步,還是快速的進步着。”

“比如他們發明的炮比我們射的更遠、更準,遠鏡使他們看的更遠,造船術使得他們跑的更遠等等等等,他們已經在超越大明,這點抱着中國爲世界中心、天國上朝、泱泱大國心理的儒學之士們,他們選擇性的遺忘這些,一心抱着我是最強的那種不合實際的空虛的心理。這對大明是相當危險的,這些夜郎國現在是沒辦法對付大明,他們雖然已經通過馬可波羅的書也好,傳教仕的描繪也罷,已經知道了大明的存在,但他們還無法啃動大明,但隨着他們科學的進步,科技的發展,那時就是大明最黑暗的時候了。”

“而你們這些人卻可以認識到大明的不足,這是難能可貴的,可以算是開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大明的眼光被蒙,幾次海禁,已經與世界脫節,現在正是與世界接觸之時,大明需要與外界交流,哪怕是戰爭的交流,也比閉關自守的要強。”

朱由校說了很多,藉着對徐光啓這天主教在大明的三柱石的感嘆,說出了大明與外交流的迫切性。從某種意義上說,大明的確太孤單了,眼界只是放在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別說西歐了,就是眼前的這十五個不徵之國,交流的也是相當的少。而與荷蘭人的數次海戰,與葡萄牙的澳門之爭,更被選擇性的屏蔽掉了,因爲示他們爲蠻夷而已。而天主教的到來,把天主給這個對中國最沒用的東西留下了。相反最有用的科學知識卻沒有人重示。除了被逼無奈去澳門買過炮,也僱傭過僱傭軍之處,基本上與外國的交流也就差不多了。

朱由校雖然拒絕了天主教的傳教,但絕是不在憑着現在物理、數學等知識優於外國而接着閉關鎖國,而交流的方式有文化、經濟、科技等等,當然也不排除戰爭,戰爭的交流不可否認是認識對方最快的方式了。雖然不願,但樹欲靜而風不止,荷蘭強佔臺灣、葡萄牙強佔澳門、澎湖,這些不能軟下去。

“皇上此贊有些過了,以前初次接觸天主教的傳教士時,對於他們的知識大感驚歎,纔有井底之蛙坐井觀天之感,原來知識可以達到這種程度,所以纔有了入教學習之事。但拿到了皇上的教材之後,方覺皇上所學更是浩如煙海博大精深,更讓老臣視若天人一般。但皇上,如此交流,不嫌太過草率從事嗎?老臣還是先以成祖軍演震懾一下爲善。”

第192章 宮刑淨身第599章 建奴欲伏第754章 狀元效應第211章 驚聞戰警第72章 義賣現場1第32章 與民爭利第62章 內廠成立第465章 妙算口袋第159章 宮廷政變4第418章 又見百姓第481章 趨狼逐虎第90章 氮磷鉀肥第274章 遼東失地第751章 袁大總管第378章 留聲留情第484章 候家投敵第802章 告示的作用第302章 對樓衝車第826章 出兵遼西第416章 試試火槍第213章 銀行擠兌第83章 合法權益第736章 假手研製第136章 水泥出產第441章 大同邊兵第669章 恩養漢人第829章 收復澳門第424章 災後重建第743章 鐵嶺非鐵礦第603章 小小計策第206章 謀害縣令第785章 來宗道悔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121章 老臣心服第410章 專射馬腿第106章 遠鏡比試第256章 大案要案第652章 屠奴之名第811章 追擊之中第712章 張嫣慰問第677章 斬草除根第470章 一夜奮戰第441章 大同邊兵第139章 汪卿批孔第601章 騎馬來擾第287章 錦衣屠奴2第445章 雲崗石窟第265章 大破蒙軍5第530章 親兵之威第317章 分兵兩路第353章 砸車運動第768章 羣臣密謀第377章 草原之主第462章 硬幣發行第187章 效忠風波第651章 踏盾而行第127章 極宮新址第177章 屠弩再改第400章 賴皮打法第21章 大明驛站第187章 效忠風波第3章 判斷形勢第811章 追擊之中第569章 盧公袁公第211章 驚聞戰警第497章 士人地位第311章 草原會戰6第329章 建奴有炮第534章 赤壁丹崖第731章 神童傳說第241襄陽炮現1第568章 遼東功略第328章 整俘牛錄第590章 戲子無義第563章 臘八節日第456章 建奴渡海第749章 不戰棄守第7章 賑災事宜第5章 德行有虧第234章 戰車訓練第789章 錦衣再改第307章 草原會戰2第664章 自如自知第533章 戰功之改第83章 合法權益第546章 夏蟲語冰第303章 衝車破綻第92章 留住聲音第52章 鑄幣權回第695章 發動羣衆第81章 藥店火藥第767章 明君納諫第304章 常州風災第374章 海峽之戰第248章 聯合攻關第553章 舉子上工第167章 宮廷政變12第790章 離魂之症第161章 宮廷政變6第662章 斬斷塵緣
第192章 宮刑淨身第599章 建奴欲伏第754章 狀元效應第211章 驚聞戰警第72章 義賣現場1第32章 與民爭利第62章 內廠成立第465章 妙算口袋第159章 宮廷政變4第418章 又見百姓第481章 趨狼逐虎第90章 氮磷鉀肥第274章 遼東失地第751章 袁大總管第378章 留聲留情第484章 候家投敵第802章 告示的作用第302章 對樓衝車第826章 出兵遼西第416章 試試火槍第213章 銀行擠兌第83章 合法權益第736章 假手研製第136章 水泥出產第441章 大同邊兵第669章 恩養漢人第829章 收復澳門第424章 災後重建第743章 鐵嶺非鐵礦第603章 小小計策第206章 謀害縣令第785章 來宗道悔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121章 老臣心服第410章 專射馬腿第106章 遠鏡比試第256章 大案要案第652章 屠奴之名第811章 追擊之中第712章 張嫣慰問第677章 斬草除根第470章 一夜奮戰第441章 大同邊兵第139章 汪卿批孔第601章 騎馬來擾第287章 錦衣屠奴2第445章 雲崗石窟第265章 大破蒙軍5第530章 親兵之威第317章 分兵兩路第353章 砸車運動第768章 羣臣密謀第377章 草原之主第462章 硬幣發行第187章 效忠風波第651章 踏盾而行第127章 極宮新址第177章 屠弩再改第400章 賴皮打法第21章 大明驛站第187章 效忠風波第3章 判斷形勢第811章 追擊之中第569章 盧公袁公第211章 驚聞戰警第497章 士人地位第311章 草原會戰6第329章 建奴有炮第534章 赤壁丹崖第731章 神童傳說第241襄陽炮現1第568章 遼東功略第328章 整俘牛錄第590章 戲子無義第563章 臘八節日第456章 建奴渡海第749章 不戰棄守第7章 賑災事宜第5章 德行有虧第234章 戰車訓練第789章 錦衣再改第307章 草原會戰2第664章 自如自知第533章 戰功之改第83章 合法權益第546章 夏蟲語冰第303章 衝車破綻第92章 留住聲音第52章 鑄幣權回第695章 發動羣衆第81章 藥店火藥第767章 明君納諫第304章 常州風災第374章 海峽之戰第248章 聯合攻關第553章 舉子上工第167章 宮廷政變12第790章 離魂之症第161章 宮廷政變6第662章 斬斷塵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