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騎馬來擾

阿濟格是一個剽悍少謀之人,但卻不是沒心沒肺,他與多爾袞、多鐸均是一母阿巴亥所生,但很可惜,他的母親給這兄弟三個帶來了無限的母愛的同時,也給這兄弟三個,帶去了無限的煩惱。

十二歲的阿巴亥在叔父布佔泰的親自護送下到赫圖阿拉,嫁給了比她年長31歲的努爾哈赤爲側福晉。兩年之後被冊爲大福晉,老夫少妻的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由於阿巴亥年輕貌美,努爾哈赤非常寵愛她。有一次在晚宴時,努爾哈赤望着年輕美麗的阿巴亥,想着自己逐漸老去,考慮自己百年之後將阿巴亥託付何人。後金有子於父喪後娶繼母、父妾的習俗,故努爾哈赤考慮在身後由大貝勒,二子代善繼娶阿巴亥的打算。代善也知道父親的這一想法,而阿巴亥也希望在努爾哈赤故去後在後金政權中尋找靠山。而後,隨着努爾哈赤小福晉德因澤的告發,在天命五年(1620年)引發大妃事件。首先說阿巴亥送食物給代善和四貝勒皇太極吃,皇太極接受而未食但代善接受而食之;又告發說阿巴亥經常深夜出宮到代善家去幽會;還告發說舉行聚會時,阿巴亥精心打扮和代善眉來眼去。努爾哈赤派人調查屬實,但由於家醜不可外揚,雖然阿巴亥必然是在自己死後要歸到代善手裡,任其隨意的把玩自己的‘小娘’,但現在卻是自己還活着,這當活王八的滋味。可不是那麼好受,而且那個綠帽贈予者還是自己的親兒子,但自己已經殺死了長子褚英,總不能再殺死一個偷腥的二子吧?即以私藏金銀的罪名而將其“離棄”。這也是代善無臉爭皇位,做爲大貝勒卻只能力挺黃臺吉的原因。

天命十一年(1626),努爾哈赤在外身染重病,要阿巴亥前往,中途得知努爾哈赤死訊。皇太極以努爾哈赤之命爲由,逼其殉葬。同殉者還有兩位庶妃,其中包括德因澤。阿巴亥其時三十七歲。全諡爲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

現在阿濟格與二個兄弟守着奴爾哈赤給他們所留的每人十五個牛錄。兩個弟弟整個的仇視着殺母仇人,見天的與黃臺吉的大兒子豪格鬥法不停。而埋怨自已忘記了殺母之仇。但他們又哪裡知道自己的苦衷。如今黃臺吉勢大,恨不得找個藉口把自己這兄弟三個的牛錄全部搶個乾淨。好在現在黃臺吉出兵大明落的一個大敗而歸的局面,而國內的民生更是慘不忍睹。大明控制了海上。海上運來的糧食已經相當少了。只能靠着自產以及從朝鮮那裡搶來,但卻有着杯水車薪的感覺。所以現在黃臺吉焦頭爛額,也顧不上自己兄弟三人了。

但一接到了要求自己出兵。打伴仙山登陸的明軍,阿濟格就十分的惱火。這支明軍可不是關寧軍那樣好打,現在大金上下誰不怕明朝的親軍,讓自己帶着十五個牛錄去打明軍,十五個牛錄,纔多少人,不足五千,三千明軍就能把阿敏的那十五個牛錄給痛痛快快的全殲,一千左右的明軍就能把黃臺吉親率的大軍,從喜峰口給趕了出去、、、、、、現在塗仙山灘塗那邊可是有一萬多明軍,現在再也不是幾百大金八旗可以嚇得上萬明軍到處亂跑的時代了,而是大反轉,明軍可以成倍的幹掉大金將士,自身還不帶損耗的。別看黃臺吉說的輕鬆寫意巧舌如簧,但任憑其口吐蓮花也好,吐出塊金子狗屎也罷,大明軍隊的戰鬥力是擺在那裡的,誰都不敢小視。

這不明顯是公報私仇,欲借明軍消滅自己嗎?阿濟格恨恨的想着,但軍令如山,好在只是遊擊,沒有讓他去拼命,否則阿濟格就更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了。

當阿濟格帶着十五個牛錄出現在明軍視野之內的時候,劉愛塔帶着衆人正在伴仙山的小松林裡伐着松木。夜不收因爲有望遠鏡,早早的就能發現有建奴趕來。何可綱是以穩而著稱的,立刻要求劉愛塔‘收攤’,緩緩退到船上阻擊弩攻擊範圍,並請示皇上。

“皇上,建奴動了。”孫承宗拿着光報遞給了朱由校說着。

“嗯,十五個牛錄,這氣魄不小,不會是給朕來送見面禮的嗎?”朱由校看完了光報說。他纔不信黃臺吉會這麼好心的過來給自己加點餐,自己現在沒有馬,消滅了這隻部隊,就有馬可騎了,更有馬可以拉爬犁了。但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可不會砸到自己的頭上。

“皇上,全騎兵的建奴如此肆無忌憚的衝着我軍而來,依臣看來,好象是黃臺吉欲補在這個海防‘漏洞’的樣子。”孫承宗在地圖前站定,看着地圖說。

“是啊,此舉可不正是告訴朕,建奴是倉惶應戰,所以在發現了親軍到了伴仙山灘塗之後,緊急的派出了軍隊,十五個牛錄過來牽制朕的親軍。笑話,這得慌言中的慌言也只是欲蓋彌彰,大玩此地無銀三百兩而已,自欺欺人罷了。黃臺吉這是想把水攪渾了,把真實的計劃給掩蓋住而已。雖然朕不知道他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但朕一直堅信再好的陰謀也抵不住堂堂正正之師。”

朱由校想了想,但還是頭疼,碰到這樣動不動以腦子爲主要用兵方式,以奇制勝的人,他真是無可奈何。想想這也不能怪黃臺吉墨跡,本身人口、經濟、技術等等與大明相比根本不是一個層面的,以前可以靠着八旗的勇猛精進,節節大勝,狠壓大明一頭,但現在這個優勢也沒了,四次對建奴作戰,均以大捷而告終,這嚴重打擊了建奴的囂張氣焰。本身靠着建奴那可憐的人口基數,又根本是一個輸不起的,所以只能靠着這微末的陰謀詭計來打仗了。落到了朱由校的眼裡又好象是一個成年人看着一個兒童在那玩盡心機的感覺一樣。

第775章 皇子滿月第598章 登陸灘塗第334章 小戰良玉第754章 狀元效應第50章 衛生紙出第585章 大炮成了第393章 果斷放手第552章 侯家沒了第127章 極宮新址第32章 與民爭利第408章 雲與泥比第668章 夢醒時分第676章 指天爲誓第667章 撲朔迷離第297章 何爲大捷第249章 蒙古撤軍第332章 交還遼餉第11章 太子薨了第387章 偏方百病第753章 紛紛而逃第187章 效忠風波第109章 豎盾拒馬第334章 小戰良玉第568章 遼東功略第565章 戰前準備第252章 大同休整第500章 吾皇至尊第654章 一死一生第651章 踏盾而行第332章 交還遼餉第57章 東廠情報第221章 挺進大同第798章 大明氣節第415章 政務雜事第746章 一箭雙鵰第815章 狙擊威風第402章 彩旗大陣第163章 宮廷政變8第518章 工部直屬第287章 錦衣屠奴2第561章 直指閹黨第661章 建奴之驚第425章 耶穌請願第736章 假手研製第136章 水泥出產第592章 鰲拜進京第273章 巧遇牛人第477章 大明硬幣第388章 煙霧瀰漫第159章 宮廷政變4第43章 農場牧場第606章 初戰小捷第665章 異想天開第162章 宮廷政變7第169章 宮廷政變14第496章 挑戰朝廷第277章 巧治大臣第656章 北岸大勝第149章 經筵談孔第132章 礦權歸屬第716章 勞師團隊第393章 果斷放手第823章 五大臣之悲第154章 帝師謀劃第557章 牀弩投敵第315章 戰後盤點第244章 宗室分田第648章 建奴炮陣第312章 草原會戰7第466章 水過城失第79章 火柴構想第363章 圍追堵截第774章 這個皇上不好惹第119章 可綱進宮第103章 西山會戰第417章 急援榆林第94章 水井抗旱第475章 承認逆轉第97章 恩及萬民第314章 岱海收編第369章 燧發槍現第622章 天塌地陷第596章 港口受阻第697章 建奴遷都第300章 各方之感第790章 離魂之症第755章 請求入遼第659章 大勝之後第767章 明君納諫第365章 進軍歸化第287章 錦衣屠奴2第501章 視察求極第479章 韃靼犯邊第507章 絲綢之路第89章 電力研製第490章 重建東林第443章 廢除宦官第706章 北逃鐵嶺第508章 行車之改第444章 邊兵長跑
第775章 皇子滿月第598章 登陸灘塗第334章 小戰良玉第754章 狀元效應第50章 衛生紙出第585章 大炮成了第393章 果斷放手第552章 侯家沒了第127章 極宮新址第32章 與民爭利第408章 雲與泥比第668章 夢醒時分第676章 指天爲誓第667章 撲朔迷離第297章 何爲大捷第249章 蒙古撤軍第332章 交還遼餉第11章 太子薨了第387章 偏方百病第753章 紛紛而逃第187章 效忠風波第109章 豎盾拒馬第334章 小戰良玉第568章 遼東功略第565章 戰前準備第252章 大同休整第500章 吾皇至尊第654章 一死一生第651章 踏盾而行第332章 交還遼餉第57章 東廠情報第221章 挺進大同第798章 大明氣節第415章 政務雜事第746章 一箭雙鵰第815章 狙擊威風第402章 彩旗大陣第163章 宮廷政變8第518章 工部直屬第287章 錦衣屠奴2第561章 直指閹黨第661章 建奴之驚第425章 耶穌請願第736章 假手研製第136章 水泥出產第592章 鰲拜進京第273章 巧遇牛人第477章 大明硬幣第388章 煙霧瀰漫第159章 宮廷政變4第43章 農場牧場第606章 初戰小捷第665章 異想天開第162章 宮廷政變7第169章 宮廷政變14第496章 挑戰朝廷第277章 巧治大臣第656章 北岸大勝第149章 經筵談孔第132章 礦權歸屬第716章 勞師團隊第393章 果斷放手第823章 五大臣之悲第154章 帝師謀劃第557章 牀弩投敵第315章 戰後盤點第244章 宗室分田第648章 建奴炮陣第312章 草原會戰7第466章 水過城失第79章 火柴構想第363章 圍追堵截第774章 這個皇上不好惹第119章 可綱進宮第103章 西山會戰第417章 急援榆林第94章 水井抗旱第475章 承認逆轉第97章 恩及萬民第314章 岱海收編第369章 燧發槍現第622章 天塌地陷第596章 港口受阻第697章 建奴遷都第300章 各方之感第790章 離魂之症第755章 請求入遼第659章 大勝之後第767章 明君納諫第365章 進軍歸化第287章 錦衣屠奴2第501章 視察求極第479章 韃靼犯邊第507章 絲綢之路第89章 電力研製第490章 重建東林第443章 廢除宦官第706章 北逃鐵嶺第508章 行車之改第444章 邊兵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