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大案要案

出了這種事情,想瞞是瞞不了的,整個京城都知道了,到哪裡去瞞,現在的皇上可不是個簡單的主,眼睛裡容不得沙子。但如果不盡快的破案,首先這個辦事能力就會被皇上否定了。對於辦案,錦衣衛當然有自己的一套,同時被殺的這些人,也都是錦衣衛,在如今錦衣衛權勢薰天的時候,無疑是狠狠的打了錦衣衛一巴掌。整個錦衣衛基本上都有着被污辱的感覺,所以羣情洶涌,誓言把匪徒繩之以法,替死難的兄弟們報仇。

從招到案件的消息到偵查現場,田爾耕就有一個感覺,這件案子和謠言案是有關聯的。製造謠言的人仍然在暗處,不斷的想着歪招,在對付整個大明。上次的謠言是針對皇上,而此次的搶劫殺人,同樣也是針對皇上研製的武器。所以有共通之處。

田爾耕雖然稍稍的有些自大,但對問題的嚴重性,也有很深的認識,所以拋開任何面子之類的東西,主動半命令順天府、刑部的六扇門進行配合。在知道錦衣衛做爲目前整個京師的衛戍部隊,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搶劫殺人,這是相當丟人現眼的事情,自己也是個偵緝部門,還需要找其它人,說出去,更丟人。

但人貴有自知之明,說實話,弄個捕風捉影的政治犯或者貪污兒等針對官員的案子,錦衣衛是真的在行,但對於兇殺、搶劫等刑事案件,還真不是強項。所以把順天府和六扇門拉進來。也是需要莫大的勇氣的。

魏、孫兩位一聽這個田爾耕在應緊處理方面做的還是比較到位的,特別是提到了最重要的神弩沒事。而只是搶走了豎盾,這提起的心才漸漸的放了下來。趕緊寫摺子給皇上彙報此事吧,至於事情最終的處理結果,那隻能聽天由命了。

而此時的北京城,已經被弄的是雞飛狗跳了。沒辦法,這事算是捅破了天了,連錦衣衛都敢打劫,這可真是不要命了。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對此事完全的採取積極配合的態度,沒看錦衣衛都紅了眼了嗎?幾十條人命說沒就沒了,雖然錦衣衛之間也有矛盾、爭鬥,但對外可是相當團結的。

如今整個京城在職的和南苑的錦衣衛全部給撒了出去,逢人就打聽、盤問,而順天府的差役和刑部六扇門的捕快捕頭也都參與了進來。在北京這個地界上,出現瞭如此歹毒的殺官越貨案件,想清閒那是不可能的了。五六萬人都在忙活一個案子,所以整個北京城都處於一片緊張氣氛當中。

人多力量大的好處很快就顯現出來了,一夜加半個上午的時間,就出來了成果。可見人多力量大。首先是匪徒的身份得到了初步認證,這確係六扇門的功勞,憑着畫影圖形以及傷者對其手法等描述,六扇門的捕頭們初步認定了這夥人,與上個月打劫工部三山總督的人是一夥人。本來他們是福王的人。福王被擠死後,他們就沒了主子。所以盤踞在房山一帶落草爲寇,打劫過往客商。經過一路追蹤、打聽,昨日打劫後,又回到了房山。如此膽大包天,竟然分批下山設伏打劫錦衣衛,估計也是活的不耐煩了。

而對於那輛被劫的馬車,經過了錦衣衛逢路必分、逢人就問的傻子策略,也終於找到了線索和方向,從大興奔廊坊,在廊坊的一處村莊,殺怪而後換車奔天津衛方向。

既然如此,田爾耕決定兵分兩路,由錦衣衛第一智囊聞一禮帶着剛剛換完裝的四分錦衣衛的中的三千人,其中五百山地弩錦衣衛,前往房山剿匪。而指揮同知萬相和帶領二千提緝以及一千南苑換裝錦衣衛,其中五百山地弩錦衣衛,會同六扇門五位捕頭十八位捕快,一同前往天津,搜捕馬車。

於是兵分兩路而走,萬相和這邊的人全都會騎馬,所以二千身穿鬥牛服、腰配秀春刀的錦衣衛提緝,會共身穿皇上親賜的訓練服的一千錦衣衛,把豎盾掛在戰車的一側。鮮衣怒馬,呼嘯而去。

北京去天津沒有多遠的距離,依着馬速,小半天的時間也就到了。

天津的意思就是天子經過的渡口,只是爲紀念朱棣同他的侄子明惠帝爭奪皇位,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後來朱棣作了永樂皇帝,爲了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而設的一個衛,衛是軍事建制,而不屬於地方行政區劃。至於後世傳的什麼‘京滑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其中這個衛,就是指的天津衛。

“衛”是明朝的軍事建制,由指揮使統領,直隸於後軍都督府。因天津衛分爲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每衛士兵足額5600人,天津三衛士兵定額16800人。這些士兵官員都是子子輩輩脈相傳的,屬於定額。而因爲明朝那個時代沒有‘只生一個好’的計劃生育,所以這一個定額,明顯滿足不了一家五六個兄弟的‘工作安置’,所以漸漸的,天津衛變成了由衛各軍民混居的城市。

又因衛的建制沒有行政職權,只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及屯田)、數量較多的民衆(屯田的軍士及軍屬)和政事(軍政及屯政)。隨着人口增加,商業發展,事務繁多,詞訟糾紛發生,衛所已不能治理這個軍民混雜的商業化城市,所以在天津陸續因事設官、設衙,建學,或將外地官、衙遷津理事。

就這樣天津衛成了一個相當複雜的城市,在裡面有衆多的官員,相互爭奪或者是推諉管轄權。甚至是如今的工部尚書徐光啓,也在天津任過職,種過稻子,收成不錯每畝產一石半,釀過酒,一時傳爲佳話。

天津兵備道賈之鳳,以及原宣府總兵張繼先,(以原官充總兵官鎮守天津)天津巡撫李邦華、天津通判張召國、河間府清軍同知許正心,天津錦衣衛千戶於一明等天津天小官員俱出門迎接錦衣衛等。

顧不上什麼寒暄、接風酒了,如此大事還真沒有這個閒心。萬相和首先和各位官員說明了情況,因爲情報說,車輛已經進了天津衛,所以他要在最短的時間裡把它找出來,一旦出了海,那可就前功盡棄了。所以直接要求把天津所有兵丁、差役等全部集中起來,放下手頭所有的差事,全力協助錦衣衛排查此事。

這些當官的顯然不是太願意配合,主要就是張繼先,因爲一集中,所有的空餉就‘破案’了。但萬相和相當的強硬,兵部的命令也是着天津總兵全力配合,看到張繼先猶豫不決,那臉變的比翻書可快多了,立刻就要以通匪罪拿人。這下可把把繼先嚇了一跳,當看到周圍的錦衣衛有的拿着胳膊指着他,天津錦衣衛千戶於一明也擺明車馬的,要上來親自綁他,他當時就嚇傻了,雖然自己幹總兵如此多年,也是吃過見過的,什麼大風大浪也經過,但這一言不合當場反臉的事,還真沒明白是什麼意思。

但錦衣衛是什麼角色?別看人家官不高,但還真有權利在這個檔口拿下他,這是皇上最看重的東西丟了,就是判他一個阻撓公務,這個罪也不是他能受得了的。而且自己身上也不乾淨,一旦被抓進去,那可就相當的被動了。

如今看來,錦衣衛根本不是他一個小小的總兵能夠抗衡了的。連忙變臉陪笑,大把的銀子往萬相和身上塞,這要是進了錦衣衛,不死也得脫成皮啊。

還好,萬相和也不是專門來找茬的,看在錢的份上,也沒有太計較此事,這一下,天津衆官員老實了,以最快的速度把人員集中了起來,一共不足一萬五千人,天津衛還是很小的,這些人應該也夠了。由六扇門的人開始負責吧,郭捕頭是六扇門第一捕頭,在他之上,只有一個總捕頭,經驗相當豐富,立刻開始分組,每十人一組,不許任何人脫隊,中間有離隊現象者,不論通匪於否,二十軍棍的處罰。分別按天津的街道、港口分片搜索、詢問所有遇到的人員,探查可疑車輛。一有情報立即彙報。

而錦衣衛提緝和南苑錦衣衛,也百人一隊,由當地的錦衣衛帶着,分別分別關閉天津衛城門、天津港口,不準任何人出城、離港,來個甕中捉鱉。

而此時的寧完我則在天津一處相對偏遠的港口處,等着約定好的船隻,這次的行動太失敗了,一切的行動都是天衣無縫,沒有留下什麼蛛絲馬跡,除了姓名留的是真的外,全部都是提前安排設計好的,以快打慢,打錦衣衛一個措手不及,在他們找到之時,自己早已乘船離開中原前往朝鮮了。但八十拜都拜完了,就差最後一抖沒抖好,馬車裡的武器是分裝的,自己只拿了豎盾!昨晚換車之時,他才發現,把他那個氣啊!這種計劃打的就是一個突然襲擊,現在錦衣衛警醒了,那再想找這樣的機會就沒有了。好在這個豎盾裡也是有機關的,從裡面可以拿出一支支的弩箭出來,而且一支跟着一支,源源不斷。這也能給自己帶來一些功績了。

第435章 有軌馬車第664章 自如自知第211章 驚聞戰警第375章 張嫣船隊第321章 臺吉上位第664章 自如自知第557章 牀弩投敵第107章 國公怒火第576章 盧公歸來第503章 宦官無憂第685章 大明提速第110章 幕後主持第616章 伴仙之戰第405章 賴皮反擊第713章 親軍體系第342章 遼將叛變第701章 生的希望第76章 又聞遼東第610章 遂其所願第110章 幕後主持第348章 偏向虎山第347章 皇帳議路第691章 遼陽之屠第88章 玻璃現世第628章 大炮來了第606章 初戰小捷第124章 求極之宮第274章 遼東失地第630章 登頂之戰第278章 細作之計第702章 行軍之慢第277章 巧治大臣第571章 君臣合好第821章 相互宮刑第71章 皇家六店第473章 普天同慶第20章 諸葛連弩第29章 玻璃課堂第795章 孰高孰低第435章 有軌馬車第153章 防守反擊第786章 天主教來了第824章 李朝終止第796章 道場不保第791章 舉子培訓第637章 勢如破竹第176章 京師抄家第206章 謀害縣令第831章 澳門水師第505章 北伐東征第644章 蛛絲馬跡第173章 早朝宣判第389章 閆公擾敵第546章 夏蟲語冰第352章 蒙軍來襲第616章 伴仙之戰第232章 苦守營盤第96章 信王選秀第623章 忠義挺身第785章 來宗道悔第619章 大炮妙用第32章 與民爭利第345章 國營經濟第203章 馬拉松賽第137章 海軍陸戰第208章 終聞準信第55章 水泥出產第733章 吏制改革第457章 喜峰口遇第314章 岱海收編第22章 驛站光報第422章 亂民來援第804章 天啓治海第69章 義賣前奏第58章 制羽絨服第742章 對大明精英抵賴第385章 突襲大同第33章 割股療親第552章 侯家沒了第71章 皇家六店第742章 對大明精英抵賴第504章 可立召兵第494章 河套產權第176章 京師抄家第704章 戰略轉變第349章 出兵峽谷第3章 判斷形勢第413章 明確敵蹤第90章 氮磷鉀肥第176章 京師抄家第249章 蒙古撤軍第230章 閣老初戰第422章 亂民來援第658章 心膽俱喪第151章 衍聖公叛第633章 乘勝追擊第569章 盧公袁公第534章 赤壁丹崖第315章 戰後盤點第226章 座駕將成
第435章 有軌馬車第664章 自如自知第211章 驚聞戰警第375章 張嫣船隊第321章 臺吉上位第664章 自如自知第557章 牀弩投敵第107章 國公怒火第576章 盧公歸來第503章 宦官無憂第685章 大明提速第110章 幕後主持第616章 伴仙之戰第405章 賴皮反擊第713章 親軍體系第342章 遼將叛變第701章 生的希望第76章 又聞遼東第610章 遂其所願第110章 幕後主持第348章 偏向虎山第347章 皇帳議路第691章 遼陽之屠第88章 玻璃現世第628章 大炮來了第606章 初戰小捷第124章 求極之宮第274章 遼東失地第630章 登頂之戰第278章 細作之計第702章 行軍之慢第277章 巧治大臣第571章 君臣合好第821章 相互宮刑第71章 皇家六店第473章 普天同慶第20章 諸葛連弩第29章 玻璃課堂第795章 孰高孰低第435章 有軌馬車第153章 防守反擊第786章 天主教來了第824章 李朝終止第796章 道場不保第791章 舉子培訓第637章 勢如破竹第176章 京師抄家第206章 謀害縣令第831章 澳門水師第505章 北伐東征第644章 蛛絲馬跡第173章 早朝宣判第389章 閆公擾敵第546章 夏蟲語冰第352章 蒙軍來襲第616章 伴仙之戰第232章 苦守營盤第96章 信王選秀第623章 忠義挺身第785章 來宗道悔第619章 大炮妙用第32章 與民爭利第345章 國營經濟第203章 馬拉松賽第137章 海軍陸戰第208章 終聞準信第55章 水泥出產第733章 吏制改革第457章 喜峰口遇第314章 岱海收編第22章 驛站光報第422章 亂民來援第804章 天啓治海第69章 義賣前奏第58章 制羽絨服第742章 對大明精英抵賴第385章 突襲大同第33章 割股療親第552章 侯家沒了第71章 皇家六店第742章 對大明精英抵賴第504章 可立召兵第494章 河套產權第176章 京師抄家第704章 戰略轉變第349章 出兵峽谷第3章 判斷形勢第413章 明確敵蹤第90章 氮磷鉀肥第176章 京師抄家第249章 蒙古撤軍第230章 閣老初戰第422章 亂民來援第658章 心膽俱喪第151章 衍聖公叛第633章 乘勝追擊第569章 盧公袁公第534章 赤壁丹崖第315章 戰後盤點第226章 座駕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