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好消息啊

這個孔有德的定南王和李定國的定西王可不是一個朝廷封的,孔有德和耿精忠等人的王都是清朝封的,就是因爲他們在清朝入關和入關以後滅亡明朝所做的貢獻實在太大,才封的王。

想想吧,清軍其實入關的時候的人馬纔多少,精銳八萬人,加上蒙古人不過十幾萬人,他們的總人口才多少人,不到百萬人。

入關前,崇禎年代,滿清女真人生活在氣候惡劣,寒冷的北方,白山黑水之間,能活下來的都是能打能熬的身強力壯的人,大自然把他們自然淘汰了不少,他們的人口基數也不多,因此能有三十萬人不少了。

加上連年征戰,同其他女真部落的戰鬥,同蒙古人的戰鬥,同明朝守邊大軍的戰鬥,雖然明朝守邊大軍同他們的戰鬥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但每年死個幾百人還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果是幾百萬人,那麼根本不是事情,但幾十萬人,死個百人,這就是大事情了,一點一點削減他們的人口基數。

後來女真人從蒙古那邊擄掠來人口,兼併了不少人,從更加邊遠的山裡面找生女真人,人口才慢慢增加的,再後來投靠女真人的漢人增多,女真人每次扣邊,入關擄掠人口,一次一兩萬,後來直接一次十幾萬,到入關後,人口才達到百萬人。

這幾萬精銳要保衛他們的老家,又要保衛燕京朝廷,又要去草原上壓制蒙古人,兵力其實不多的。

但他們運氣好啊。

東林黨人引起了明朝的朝堂黨爭,不斷的出昏招,明朝沒有昏君,但有昏臣,不斷的給他們送機會,遼東成爲了他們從大明身上吸血的血庫,遼東大明邊軍也從大明身上吸血,大明就在這樣的痛苦掙扎中被李自成從背後捅刀子了,然後反過來吳三桂識時務,把握形勢十分好,弄了個爲紅顏,一怒迎清軍入關。

要是硬打,清軍還真的不敢碰明朝,即便明朝已經從上到下腐爛了,可廋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這幾萬人還真的不敢和明軍硬拼,滿人不滿萬,滿萬不可敵,這不是說滿清厲害,而是恥笑滿清連萬人的部隊都很難湊起來。

但就是這樣的謊言卻嚇的明軍迎風而降,漢人政權在爲難的時刻總是有開國明君來力挽狂瀾的,但此時沒有了,大家都安樂久了,剩下的都是一些被儒生腐朽了思想,只想做個從龍之臣的軍將,想要弄個開國功臣的安享富貴的軟蛋們。

此時應該比五代十國的時候還亂,沒有能舉起大旗,奠定中華的英雄,而都是想着爭鬥的貴族們,那些割據一方的明軍將領們,都是一些豬狗之輩,那些王爺們一個個都沒有精明的頭腦,都是膽小之輩。

想想當初弘光朝廷的時候,已經有了南北割據的局勢,清軍沒有那麼多兵力南下,試探的派出了一兩萬兵馬,就把明軍的那種虛張聲勢的局面給打破了。

豫親王多鐸南下的時候,一萬清軍,東林黨正好配合的弄死了投降的大順軍降明將領高傑,他的部將李成棟當即反了,幾萬李成棟的軍隊立刻投降了多鐸,多鐸的兵力一下變成四萬人。

先前許定國也反了,於是變成了八萬人,清軍感覺打大明朝太容易了。

橫掃江南,明軍望風而降。

就在弘光朝廷還沉靜在揚州十日屠的時候,東林黨人有策動左良玉反了,左良玉爲弘光四鎮之一,人馬不少,起碼可戰的兵力達到了二十萬人,附從軍隊六十萬人,總兵力八十萬人。

這樣的軍隊南下居然要打弘光朝廷,換一個聽話的皇帝,然後左良玉居然走到了九江死了,左夢庚收攏軍隊,八十萬人變成了二十萬人,算了不去了,這時候,阿濟格領着一兩萬清軍來了,他本來是要追李自成的,結果,李自成沒有追到,左夢庚投降了,於是清軍大笑,又得了二十萬軍隊,好啊,南下,於是打的明軍四散逃跑,黃得功死了,四鎮散了,弘光朝廷也走向了他的滅亡的道路上。

而孔有德,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四個人帶着大軍南下的時候,清軍差不多已經有百萬軍隊,明軍雖然也不少,可大都是星散在各處,無法聚攏,無法形成兵力優勢,於是被打的四散逃跑,各處縣城望風而降,清軍的兵力像滾雪球一樣膨脹。再膨脹。

清軍不用自家的兵力了,只需要派遣一兩千人就能押着幾萬明軍去四處攻城略地,清軍的精銳除了守備京城,居然還有富餘,大明的百姓和官兵真是體貼,體貼,文武百官都爲大清打天下,甘當奴才,好,真是好。

封幾個王又有什麼厲害的。

要不是剃髮令,要不是隆武的反抗,要不是李定國等大順,大西的農民軍拼命反抗,要不是後來清軍壓迫太厲害,恐怕不會出現那麼多反正軍,起義軍,弄得大清頭疼不已,不斷的派出精兵去剿滅各地叛亂。

當然此時的精兵,已經都是漢軍旗了,他們成了新的王朝的軍兵,已經不是大明人了,雖然他們長着一副同樣的大明人的嘴臉,但就像日本人不是中國人一樣,越南人也不是廣西人一樣,雖然他們同樣身材矮小,說着別人聽不懂的語言。

他們實際上民族屬性已經不是大明漢人了,而是清朝漢人了。

當然中華沒有土耳其匈奴人後世的本事,競選竟然能到別的國家拉選票,別的國家的土耳其人仍然承認自己是土耳其人,鬧不好土耳其還能憑着這些土耳其人在別的國家弄一個全民公投,把別的國家的土地弄回土耳其,變成土耳其的土地,土耳其的國土。

中華去了別的國家,自己國家的人就教導,你們要好好當別的國家的人,賺錢你們回來,不賺錢你們別回來,賺到的錢你們拿回去,補償友邦,給友邦上稅,別來我國交稅,我國不需要。

又送入,又送錢,就沒有土耳其的野心,你們給我們弄個全民公投回來,通過這個把別的國家的領土變成咱家的。

中華的子民到了別國的土地上只有成爲別國的子民,然後被別國教育,成爲別國的子民,捍衛別國的榮譽,然後反對中華,越是如此,越是反對的最激烈,而別國的政要,很是高興,和自己國家的國民看着你們玩。

一句話,中華實在太大了,人太多了,人多了這心就不齊了,什麼時候中華能全民一條心,對外一致兇殘一些,對內和藹一些。

馮銓的問話,孔有性很是恭敬的回答,“我軍已經訓練完畢,全軍六萬精銳,加上四萬招募的新兵,收攏的一些明軍降兵兩萬,一共十二萬大軍,隨時聽後大人的吩咐。”

“嗯,好,談判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了,我們和華夏軍已經不可能打成任何協議了,幾位被俘的王爺也聽說死了,攝政王吩咐,一定要一舉拿下華夏軍,消滅華夏軍,你馬上派人回去,讓定南王即刻行動,對隆武南明發起進攻,牽制他們的兵力,咱們先把隆武南明滅瞭然後左右包圍華夏軍,切斷他們同永曆朝廷的聯繫,切斷他們的商路,不能讓他們再發展了。”

“是,馮大人,我這就派人回去告訴我王。”孔有性躬身道。

“嗯,你們這次帶來多少兵馬?”馮銓又問道。

“小的一共帶來八百馬隊,全是漢軍旗精銳騎兵,還有百名滿洲披甲戰奴,全是精銳好手。”孔有性回答。

“八百兵力,少了,咱們不能讓泰西人和日本人出力,咱們也得有兵力出力,否則以後在談判的時候不好說話,你去再調遣兩千兵馬來,顯得咱們也能出力,不至於被人譏諷,”

孔有性跪下,“大人,其實這次末將總共帶來三千兵馬,在同明軍的戰鬥中,被泰西人當炮灰送死失去了兩千兵馬,如今只剩下了八百兵馬,不過大人,另外兩千兵馬已經從廣西一路穿過明軍的地域潛行到了這裡,明日就可到達了。”

“怎麼會如此,你怎麼會聽泰西人的?”馮銓問道。

“大人,來之前定南王囑咐小人要聽泰西人的,卻不知道他們把咱們的人當炮灰,要不是末將死死抓住幾百騎兵,他們也許要咱們全軍覆滅,這些泰西人一點也不愛惜生命,不當咱們是人,他們說咱們是野蠻人,不配做一個高貴的人。”

“豈有此理,太小看咱們天朝上國了,以後要他們好看。”馮銓拍着桌子氣憤道。

孔有性道:“大人,既然如此,咱們也不要什麼面子了,今天就看他們如何打戰吧,明軍厲害着呢,他們已經大半個月了,還沒有完全跳出明軍的包圍圈,完全擊破明軍,雖然昨日有咱們馬隊的幫助,拖住了明軍的騎兵,但今日,聽說對面來的可不止是明軍,還有華夏軍。”

“哦,華夏軍那部?可曾看清楚旗號?”馮銓站起來盯着孔有性道。

“大人,大喜啊,雖然沒有看清楚旗號,但看那軍服,那武器鎧甲,末將敢斷定,那是華夏軍的首領,張強的親衛隊。”

“真的?”

“你確定?”馮銓手都在顫抖。

“是的,大人,恭喜啊,華夏軍只來了親衛隊,而他們親衛隊人不多,這裡有幾萬泰西人的部隊,還有日本人近萬人的部隊,都不是好惹的,明軍當下的形勢,幾萬軍隊被擊潰,只留下上萬人在幾座營寨死守,看情況,增援的明軍要不然不敢來,要不然就是放棄了增援,至少,他們來增援的話,大軍也得幾日才能到,如果明日一舉擊敗了這些明軍,說不定能抓住華夏軍的首領,到時候,羣龍無首,華夏軍指不定就會失敗了。”

第五百六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八百二十三章 優秀的華夏號第三百一十九章 攻城受阻1第五百五十章 一種外交遊戲而已第三百零三章 親王被俘第一百三十四章 兵工廠4第六百七十七章 迴歸原位第六百八十六章 陰謀敗露第七百一十九章 這邊不用管了第八百四十章 打過黃河,反擊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事調整第三十四章 混戰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的實力如日中天第二百三十六章 讓世界亂起來,和蘇尼特談判第七百五十七章 華夏水師的戰艦危機第六百三十六章 中計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工廠3第一百零九章 互相算計第八百四十八章 我們的民兵也能打第八百五十五章 斬立決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爭紅利第五百四十二章 我的部隊也來了第六百六十二章 求和?2第二百章 追兇09——偶遇第三百六十二章 金銀幣問題第八百六十二章 四面合圍沿岸府第七百七十一章 琉球王國出兵第七百九十二章 鄭家打敗了荷蘭人第八百八十八章 血肉磨坊1第七百一十八章 再扶持一個勢力出來第一百四十四章 鄭彩末日10第八百四十二章 清軍圍城第三百七十八章 華夏軍的情況第五百三十八章 華夏軍的厲害之處第二百二十一章 支出大於收入1第八百一十一章 海戰突圍1第七百六十五章 瑣事煩神6第八百零二章 叛軍來襲第三百五十五章 彙報第三十七章 野戰2第六百一十一章 絕地反擊第一百三十七章 鄭彩末日3第四百一十五章 朱大典的籌謀2第五百一十三章 招安忠貞營第五百六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二十章 消耗第六百四十二章 四面埋伏?第五百五十五章 南明國妥協第五百七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六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2第五百六十三章 楊陽陽的尷尬第七百八十二章 衰敗的日本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兩軍實力對比第六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2第八百八十四章 挑撥和藉口2第七百一十四章 分崩離析的魯國兵馬第二百七十六章 攻防1(求訂閱,求收藏,求打賞。)第七百一十九章 這邊不用管了第六百零四章 崩潰第二十四章 神反轉第五百九十七章 前鋒變斷後七百八十六章 你又來了第七百四十章 四國島的厄運3第三百一十三章 追擊華夏軍第七百七十章 外交部的春天第二百五十七章 文武怨氣2第六百六十一章 求和?1第三百八十二章 打葡萄牙人我支持你第一百七十八章 伏擊11(破敵)第六百六十九章 南明官員的問題第六百零二章 無奈的進攻第四百六十七章 會鰲拜19第七百五十六章 澳洲危急3第三百八十五章 瞭解情況第二百六十九章 請求和回報第2378章 成長起來的王國將領們1第八百五十三章 沒有一次衝動的人生並不完整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金國的反擊第二百七十九章 白文選的感嘆第六百八十八章 慘死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擊10第2370章 裂痕第六章 第一次殺人第八百五十三章 沒有一次衝動的人生並不完整第五百一十七章 把路走到了死衚衕第一百四十七章 葡萄牙人的問題1第七百九十五章 行,賣給你們第三百二十章 圍殲2-屠戮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明烽火17-逆轉1第2371章 交替第四百四十二章 南明烽火23-逆轉7第十八章 暗算韃子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亮了第三百七十二章 你給我當什麼官?第六百七十九章 怨氣第二百六十六章 官制改革2第八十一章 列陣第七百零八章 東南亞的小動作第七百零二章 背叛是有代價的第三百零二章 血染府城
第五百六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八百二十三章 優秀的華夏號第三百一十九章 攻城受阻1第五百五十章 一種外交遊戲而已第三百零三章 親王被俘第一百三十四章 兵工廠4第六百七十七章 迴歸原位第六百八十六章 陰謀敗露第七百一十九章 這邊不用管了第八百四十章 打過黃河,反擊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事調整第三十四章 混戰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的實力如日中天第二百三十六章 讓世界亂起來,和蘇尼特談判第七百五十七章 華夏水師的戰艦危機第六百三十六章 中計了第一百三十三章 兵工廠3第一百零九章 互相算計第八百四十八章 我們的民兵也能打第八百五十五章 斬立決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爭紅利第五百四十二章 我的部隊也來了第六百六十二章 求和?2第二百章 追兇09——偶遇第三百六十二章 金銀幣問題第八百六十二章 四面合圍沿岸府第七百七十一章 琉球王國出兵第七百九十二章 鄭家打敗了荷蘭人第八百八十八章 血肉磨坊1第七百一十八章 再扶持一個勢力出來第一百四十四章 鄭彩末日10第八百四十二章 清軍圍城第三百七十八章 華夏軍的情況第五百三十八章 華夏軍的厲害之處第二百二十一章 支出大於收入1第八百一十一章 海戰突圍1第七百六十五章 瑣事煩神6第八百零二章 叛軍來襲第三百五十五章 彙報第三十七章 野戰2第六百一十一章 絕地反擊第一百三十七章 鄭彩末日3第四百一十五章 朱大典的籌謀2第五百一十三章 招安忠貞營第五百六十八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二十章 消耗第六百四十二章 四面埋伏?第五百五十五章 南明國妥協第五百七十五章 死裡逃生第六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2第五百六十三章 楊陽陽的尷尬第七百八十二章 衰敗的日本人第三百五十四章 兩軍實力對比第六百九十章 塵埃落定2第八百八十四章 挑撥和藉口2第七百一十四章 分崩離析的魯國兵馬第二百七十六章 攻防1(求訂閱,求收藏,求打賞。)第七百一十九章 這邊不用管了第六百零四章 崩潰第二十四章 神反轉第五百九十七章 前鋒變斷後七百八十六章 你又來了第七百四十章 四國島的厄運3第三百一十三章 追擊華夏軍第七百七十章 外交部的春天第二百五十七章 文武怨氣2第六百六十一章 求和?1第三百八十二章 打葡萄牙人我支持你第一百七十八章 伏擊11(破敵)第六百六十九章 南明官員的問題第六百零二章 無奈的進攻第四百六十七章 會鰲拜19第七百五十六章 澳洲危急3第三百八十五章 瞭解情況第二百六十九章 請求和回報第2378章 成長起來的王國將領們1第八百五十三章 沒有一次衝動的人生並不完整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金國的反擊第二百七十九章 白文選的感嘆第六百八十八章 慘死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擊10第2370章 裂痕第六章 第一次殺人第八百五十三章 沒有一次衝動的人生並不完整第五百一十七章 把路走到了死衚衕第一百四十七章 葡萄牙人的問題1第七百九十五章 行,賣給你們第三百二十章 圍殲2-屠戮第四百三十六章 南明烽火17-逆轉1第2371章 交替第四百四十二章 南明烽火23-逆轉7第十八章 暗算韃子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亮了第三百七十二章 你給我當什麼官?第六百七十九章 怨氣第二百六十六章 官制改革2第八十一章 列陣第七百零八章 東南亞的小動作第七百零二章 背叛是有代價的第三百零二章 血染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