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徐光啓徐大人求見。”
正當朱由校刻苦用功,篩選合適人手時,劉若愚的聲音輕輕響起。
“徐光啓?他來找我幹什麼?莫非天宮作坊出事了?”朱由校心中泛起嘀咕。不過他嘴上還是說道,“宣!”
很快,徐光啓就在青衣太監的引領下走進來,朱由校將資料疊了疊,然後笑着說道,“給徐愛卿上椅子。”
“多謝陛下。”
一番君臣禮節後,徐光啓安然坐下。
“愛卿過來找朕,莫非天宮作坊有變?”朱由校關心的問道,由不得他不關心,天宮作坊可是他的工業化基地,是他變革天下的保障。
“陛下勿憂,天宮作坊一切安好,目前所有的生成都走上了正軌,產能一天比一天多。一些陛下設想中的事物和技術也都在高明匠人手下實驗着。”徐光啓沒有直接說自己的來意,而是先將天宮作坊的情況大致說了一遍。
朱由校也不催促,認真的聽着,時不時的還詢問一二。
大概一刻鐘後,徐光啓停了下來,押了口茶後問道,“陛下可是有意老臣執掌內府?”
“哦,愛卿何以見得?”朱由校奇怪的問道,這個想法他從來沒有和任何人說過,而且徐光啓現在掛的內府長使頭銜和汪文言一樣,並無任何特殊之處。
“此事已得也。”徐光啓笑眯眯的說道,“臣觀陛下船廠,鹽場,天宮作坊中各項技術,以及所使用的一些符號,皆類西方,而西方知識中,無人能出臣之左右,是故臣有此一問。”
“愛卿真明察秋毫。”朱由校讚歎了一句,當然,這多少有些附和的成分,其實這並不難參,縱觀他內府的人員構成,幾乎少有文官,徐光啓可謂是第一個,隨後纔有了宋應星和孫元化,然而這兩人現在都是他的學生,不可能和他爭位置,因此執掌內府的人選顯而易見。
“老臣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徐光啓笑了笑,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而是換了個由頭
。
“愛卿但講無妨。”朱由校頷首,示意對方放心大膽的說。
“陛下天縱之才,有蒼天眷顧,得如許多難言之識。”說到這,徐光啓頓了頓,奇怪的看了眼朱由校。這是他爲朱由校找到的理由,不然無法解釋這些東西是怎麼來的。
“於此功效卓著,於國於民有益的知識上,老臣無以教陛下。然則陛下仍是年輕,於內府制度上多有疏漏,眼下無事,但不利未來。”
“哦,愛卿所指何事?”朱由校好奇的問道,內府完全是他草創,根本沒有借鑑的對象,因此出現錯漏很正常,只是他沒想到第一個提出來的竟是徐光啓。
他本以爲會是汪文言呢。
“錯漏在內府長使上面。”徐光啓指了指自己,問題在這個頭銜上面
“陛下之意,老臣妄估之。內府爲內廷改制而來,不用太監,而用私人。既能避免太監干政之嫌疑,也能取私人之才幹。且陛下不設品級,其意自然是表明此非公器,乃私人所屬。如此自然可隨意更改,不受限制。”
“陛下太高內閣,重設宰相,後又復設大都督府,盡收天下軍權,想是以此軍政相制,文武分列。然兵戈之事,死生存亡之地,稍有不慎,便萬劫不復,故陛下設內府,以私人行之,其所得之財以衝軍姿,所得之物,以實軍隊,以此來制衡大都督府。不知老臣所想可有錯漏。”
徐光啓噼裡啪啦的說了一大堆,將朱由校最初的打算猜的一點也不差。朱由校初初只是稍微訝異了一下,而後便恢復正常。這些事情他沒有遮掩,這個時代的精英能看出來一點也不足爲奇。
“愛卿所言皆乃朕心中所想。”朱由校淡淡的回了一句,說到現在,他還是沒有看透徐光啓所說的紕漏之處。
“錯漏者,私人也。”徐光啓微笑的吐出一句話。
“私人?”朱由校反問了一句。
“然也,私人固然用之方便,然則其實質仍是一白身,無有品級,見官則跪,
不能抗拒。儒林中有言,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臣竊以爲,乃萬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不給官身,私人不安,其心不安,禍端乃生。”徐光啓幾句話將自己的看出來的問題給描述出來。
“萬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朱由校喃喃的唸叨一句,仔細思索其下的深意。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官本位社會,自官僚出現,就迅速的成爲主流,一直都沒有退出過。哪怕是到了後世,各種職業擡頭,地位高漲,當官的思維依然濃厚。他曾經的同事中就有個非常明顯的例子。
那個同事挺有本事的,自己奮鬥當了個經理,月收入一萬多,然而家裡不滿意,非逼着去考公務員,最後當了獄警,一個月才三四千,遠遠比不上當初。
由此可見中國人官本位思想的濃厚程度,這還是在思想大解放的現代。在如今這個封建王朝,這樣的想法只會更加的濃厚,不會減少。
看看那些最近手腳清廉,做事勤奮的文書小吏就知道了,只是一道官吏一體化的風聲,就讓他們小心翼翼,奮力的去博那一線希望。
假若內府真的達成了朱由校的目的,成爲另一個支柱,和大都督府,內閣三足鼎立,到時候那些起於微末,只滿足豐富物質生活的人真的會起異樣的心思。
若是自己制度不變,而又有人許給他們官身,那後果…….
想到這,朱由校不禁冷汗淋淋,細密的汗珠頓時不滿額頭。
“多謝老大人提醒,朕險些誤了大事。”朱由校向徐光啓道謝一聲。他這是翻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以爲跟後世很多人一樣,給個公司高管的位置能夠將人才留下安撫,然而時代變了,人們需求的東西也變了。在這個時代人的眼中,公司高管算個屁,就算是國企又怎樣,還不是一個掌櫃,給人跑腿的貨,又不能光宗耀祖,掙得誥命,廕庇子孫。
“老臣愧受了,陛下天縱之才,縱無老臣提醒,陛下也當能醒悟過來。”徐光啓回了個禮,口中謙虛的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