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求票,求支持)

創新朝,爲新朝之君!

古往今來,這是不知多少人的夢想。對於京師上萬文武官員來說,他們中的不少人曾經歷過崇禎朝的末日,也曾目睹過大順農民軍衰敗,自然也經歷了看似如日中天的大清是如何敗走西北。

這年月早就變成了流水的皇帝,鐵打的大臣。無論這世事如何變化,他們依然還是這朝廷裡的官員。當然想要繼續帶着這烏紗帽,就要學會見風使舵。學會如何看透的天命。

其實所謂的看透天命,不過就是見風使舵,就是識時務。只要做到了這兩點,他們就能夠在這風雲變幻中立於不敗之地。從而享受着榮華富貴。

天命在何?

何爲天命?

對於這些早就習慣了見風使舵,習慣了識時務者的京師內的文武官員來說,經歷了這些變化後,儘管一面感嘆着天命的變化莫測,但他們稍在心裡盤算一二,也能看出今日李楚正是正應天命。其麾下三十萬人馬,再加上洪承疇領西南數省相投後,其麾下人馬幾近八十萬,論勢頭恐怕就是大清國也不過如此。

能不廢一兵一卒便可以平空得到西南數省,這可不就是正應天命?難道經過了幾十的劫難之後,這天命正應在李子淵的身上。

十八子坐天下。

這種話誰都知道當不得真,可是在這個時候,又有誰會懷疑呢?非但尋常百姓相信,就連這京中的百官似乎也相信了這“十八子坐天下”的童謠讖語,畢竟,童謠讖語有時候準得嚇人。

當年的十八子得了天下,興了李唐,成就了大唐幾百年基業,開創了當年的貞觀盛世。那麼今天十八子坐天下,豈不也正暗合了天數。

新朝爲“唐”。

難道這也是天數?

大亂之後方可大治,天理循環如此實是天命。

似乎真的有這個道理,誰又知道呢?

謊言說多了,聽的人會相信,就連同說的人,同樣也會相信,至少現在的李子淵似乎已經相信自己真的是“順承天命”之人。

十八子坐天下,說的就是他李子淵,至於李自行……隋唐那會不還有李密嘛!他李密不也是十八子,到最後不還是爲李唐做了嫁衣,就像李自成爲他李子淵做了嫁衣一般。

而且李唐當年是誰所創?是李淵!而他是誰?

是李子淵!

這是天意,也是天命!

更是天理……

只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會順應天理,就像現在,在李子淵開始爲年後的登基作着準備的時候,這邊從山海關傳來的消息,卻讓他立即惱羞成怒起來。

“放屁!”

猛的一下,將手中的摺子扔在地上,坐在龍椅上的李子淵——儘管他還沒有正式登基,但是已經受“天下”之請爲唐王了,而且行的也是皇帝的儀仗,甚至就連人也搬進了紫禁城中。

儘管他已經換了五爪金龍的“王袍”,只差一個登基了,但是他卻處處以皇帝自居,不過氣極了,那七分的土性還是把所有的僞裝都丟了出來。

“當初是老子派人說他烈皇帝的子嗣,他麼的他就這麼不要臉,居然亂認了老子,別人不知道,老子能不知道!”

也難怪她會這麼生氣。畢竟當初就是他造謠說朱明忠是先帝的兒子。他那個時候只是想借助這個謠言去裡間朱明忠和朝廷之間的關係,然後把皇上請回京師,可哪裡想到居然有人打蛇順棍上自己把這個名頭給認了下來。

厚顏無恥,居然到了這個地步。這時出乎他的意料,而更讓他惱怒的是,這件事根本就是她一手促成的。

唐王於殿中的罵聲一出,所有人頓時都縮了下頭,這些事情甚至都不是他們應該說的,甚至他們還暗自慶幸着,還好,現在他不是皇帝,還沒有人記起居注。

不過即便是如此,他們的心裡還是暗自嘀咕道,原來當初真的是他造的謠啊!不過,這事,可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當初造謠是爲了離間淮王與朝廷的關係,可誰曾想,現在淮王居然大大方方的承認自己是烈皇的三子。甚至還在山海關以監國自據,傳檄天下共討亂臣賊子。

而這亂臣賊子就是他李子淵。

這淮王可真是……眼光毒辣!

即便是陣營不同,在這宮殿之中,在得知朱明忠以烈皇帝三子的身份自爲監國,傳檄討伐時,仍然爲其把握下手的時機之準而讚歎,現在,他們似乎知道了,爲何淮王會一直隱忍不發!

他在等!

他在等什麼?

他一直在等着李子淵多行不義,在等着他弒君篡位,爲什麼他能斷定其必定會弒君篡位,因爲那個龍椅……偶爾的衆臣會把目光投向那龍椅,但凡是人又有幾個能抗拒得了龍椅的誘惑。

當年李自成抗拒不了,其進京之後便登基爲帝。滿清抗拒不了,其進京之後,立即遷都京師,李子淵必定也是如此,所以他纔會弒君,纔會篡位。甚至就連對大明忠心耿耿淮王同樣也是如此,只不過相比於他們,那位淮王換了個法子。

相比其它人,這個法子雖說有些下作,可卻更加高明,既然是先帝的兒子,那麼繼承大明皇位,就是理所當然的,同樣他以監國爲名,號令天下共討不臣,也是再自然不過。

只不過,這卻激怒李子淵,激怒了這位剛剛易號爲“唐”的唐王!

“厚顏無恥!認……”

原本想說“認賊作父”的李子淵,突然意識到,這話可不能亂說,於是生生吞回來後,義正詞嚴的說道。

“朱明忠身爲人臣,爲行篡位之事,冒認宗親,實是罪大惡極,孤,決定親自領兵山海關討伐不臣!”

此時沒有任何人會觸大王的黴頭,他們都知道,這個時候,任何阻攔之言,都有可能適得其反,況且激怒了大王,誰也不知道他會做什麼,於是衆人無不是紛紛言道着“大王英明”。

一整天,李子淵忙於準備領軍親征的事,分批召見了許多大臣和武將,同時還要批閱一些從各地轉來的特別重要的軍情文書。到了晚上,已經冷靜下來的他對於山東、開封等地的忠義軍會乘他東征之機進攻直隸、洛陽甚至武昌一事,變得擔憂起來,又將朱應升,許雲程、孫興平、王教全、趙繼權等人召進宮中,他們都是他的心腹,重新向他們詢問應變之計。

剛剛回到京城的朱應升,看着面帶愁色的李子淵,心裡想到,現在你知道擔心了,若是能晚上半年又及何至於如此?但是現在事已至此,只能儘量彌補了,於是他便說道。

“自從臣返回京師之後,因爲西南四省接連相投,以至於京中許多文武大臣誤以爲大功告成,天下可傳檄而定,臣亦是深爲憂心,朱賊居心叵測,於中原可謂虎視眈眈,臣等杞人之憂,早爲大王所洞察,未加深責,實爲萬幸。臣以爲今日東征實非良策。以臣之愚見,我軍本應以逸待勞,以京城憑以堅城待朱賊來襲擊。可既然朝廷決定討伐朱賦,且大軍已動,忽然改計定會動搖軍心。目前補救之策,惟有一邊大軍東征,一邊令西南集結精銳,沿江直取江南,今日,鄭經方喪,雖其將鄭家基業盡交朱賊,可其軍中必有不甘者,大王出兵之時,可煽動鄭氏諸人從中響應!如此,江南忠義軍勢力不敢輕舉妄動。”

作爲謀士,朱應升所獻的計策確實極爲中肯,甚至可以說極爲老成。只是他忘記了一點——時間。

“時間上來不及了!”

作爲李子淵的心腹,行軍打仗多年的孫興平直截了當的說道。

“即便是現在派出信使,八百里加急,三五天內長沙那邊也收不到消息,再到那邊得到消息,再發兵的話,估計忠義軍已經打過來了。”

“倘若如此,雖說一時爲患,可卻也不全是壞事,如若忠義軍主力盡出,那麼江北勢必空虛,待到西南大軍兵至,我軍亦可直搗黃龍!”

李子淵想着朱應升的話很有道理,點點頭,然後說道。

“嗯,應該如此,這西南的兵總是要調的。”

現在哪怕是一兵一卒,對於他來說都是極爲重要的,畢竟這關係到他能不能爭奪天下。能不能當上大唐的皇帝。

隨後他轉向孫興平問道:

“孤明日即啓駕東征,留下你鎮守京師,你爲守此主將,對你孤甚放心!”

因爲京師是根本,李子淵自然不敢交給其它人,而孫興平與他同出後勁營,當年一同叛出南京,如此他纔會把京師交給他。

隨後他又看着許雲程問道。

“如今時局混亂,天下紛爭方起。卿博學多才,胸富韜略,可有何良策?”

盯着許雲程的時候,李子淵的心裡隱隱帶着一絲怒意,若是此人有朱應升三分之能,又豈會如此!

被問道的許雲程,立即恭敬地欠身回答。

“大王如此垂問,臣惶恐無似。臣以爲朱賊實爲我朝勁敵,但卻不可被朱賊拖住手腳。倘不能一戰消滅朱賊,必須趕快脫離戰場,速回京師,準備憑恃北京堅城,一但朱賊於京郊受挫,北方大局勢必爲之一變,待到西南援軍兵鋒直指江南之時,就是朱賊兵敗出關之日。”

完全沒有任何新意,不過雖是如此,李子淵仍然點了點頭,對許雲程更是失望到了極點。隨後他又就出徵兵國事如何處置一一作了叮囑,就在這時,突然有內侍送來了八百里加急。

“洪承疇死了!”

這個消息已經委實讓人震驚不已,而接下來的另一句話,更讓所有人駭得半天說不出話來。

“是洪士銘殺的!”

啊!

衆人驚叫之餘,李子淵盯着手中的急件,那隻握着信的手已經在微微顫抖了,難道,這,這就是命數!

就在刻鐘之前,他還曾經把希望寄託於西南的援兵身上,現在不但西南的援兵沒有了,就連洪承疇也被人殺了。現在洪承疇一死,西南還會再有援兵嗎?

答案自然是再清楚不過了。非但不會再有西南的援兵了,甚至他不得不考慮接下來西南的那些人會出兵武昌,以用來充當投名狀,以便他們投奔朱明忠。

那姓洪的可真夠狠的。那可是他親爹啊。居然說啥就殺了,這就是所謂的大義滅親嗎?

擡眼見衆人那副驚慌失措的模樣,李子淵便擠出笑容說道。

“有什麼好怕,不過就是逆子做亂,那朱賊麾下不過十萬人馬,孤明日領兵二十萬討伐,他能奈我何,只要此役一勝,天下自可平息,如此又有何懼?”

儘管李子淵的話說的信心十足,可是他自己的心裡也沒有什麼底氣,他甚至忐忐不安的懷疑着,也許現在西南已經發兵武昌了。

不過這個時候他不能亂他必須要鎮定自若地告訴大家,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見唐王這般平靜。衆人無不是紛紛言是,可是誰都知道,洪承疇這麼一降,天下的局勢必定隨之大變。

而且這局勢對於唐王來說已經越來越不利了,在這個時候,唐王居然還要出兵。

“大王,臣以爲當下不易……”

不懂朱應升把話說完,李子淵就伸手製止他說道。

“必須要出兵,而且要儘快。明天,明天孤就要領兵出征。”

面對他人的勸阻,離子源比誰都清楚,這個時候他不能夠有一絲的退縮。萬一要是退縮的話……誰知道會不會有人去學那個洪士銘?

大王的回答讓衆人的心思無不是一沉。他們已經猜出來爲什麼大王一意孤行,非要東征不可。是因爲現在大王已經沒有退路了。

在離開紫禁城之後,朱應升與許雲程他們互看一眼,他們兩都看到東征的結果,這次東征的勝負可謂是五五之數。是勝還是負?未曾可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倘若出現兵敗,只恐怕前途將不堪設想,甚至大王很有可能重蹈李自成的覆轍。但勢已至此,他們對此也是無能爲力,不覺間卻是相對嘆息。

但願……

第252章 八家(祝大家新春快樂!)第539章 噴氣實驗室(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2章 河口(第二更,求支持)第526章 美好的未來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4章 逃離(第二更,求支持)第44章 何爲蒼生(第一更,求月票)第414章 忠孝兩全(求月票,求支持)第77章 南天門(第一更,求支持)第342章 無路(第一更,求支持)第226章 義士 (新年大吉)第446章第207章 陪審(第一更,求月票)第86章 儒士(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28章 荷蘭人(第一更,求支持)第33章 毛遂自薦(第二更,求推薦、求支持)第161章 成功(第一更,求月票)第3章 翻手爲雲(第一更,求支持)第634章 總督的新條件第304章(第二更,求支持)第249章 貿易局(求月票)第153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498章 大進軍(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21章 線膛(第一更,求月票)第134章 大新聞(求支持,求月票)第67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537章 名聲大噪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62章 歡與憂(求月票,求支持)第542章 超級市場(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8章 帥心難測(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62章 反應(第一更,求支持)第409章 (求月票,求支持)第115章 入侵(第一更,求支持)第566章 國家機密第475章 用間(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90章 罪與罰(今天加更,求月票)第135章 帝王(第二更,求支持)第194章 婚事(第二更,求月票)第403章 尋親(求支持,求月票)第323章 西巡(求支持,求月票)第578章 太子駕到第84章 世人(第二更,求支持)第509章 迷失在大明的新世界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81章 前夜(第二更,求月票)第324章 哥薩克(第一更,求支持)第305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305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138章 勸進(第一更,求支持)第131章 何人(第二更,求支持)第72章 血債第12章 相見(第一更,求推薦 求收藏)第90章 生或死(第二更,求月票)第109章 密使(第一更,求支持)第44章 淫威(今天加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44章 反應(求支持,求月票)第265章 深談(求月票,求支持)第49章 破龍(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35章 嫁娶(第二更,求支持)第200章 長沙(第二更,求支持)第101章 決斷(第一更,求支持)第56章 攔截(第二更,求支持)第634章 總督的新條件第312章 奴才之間(第二更,求月票)第99章 策問(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14章 發現(求支持,求月票)第45章 大同之世(第三更,求支持)第386章 平天下(求支持,求月票)第307章 盛京(第一更,求支持)第186章 內因(第二更,求支持)第422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113章 談判(第一更,求支持)第510章 最偉大的發明(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48章 決定(第一更,求月票)第15章 舉義(第二更,求支持)第382章 黃昏(求支持,求月票)第245章 合流(求支持,求月票)第50章 下瓜洲(明天加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22章 詐城(求推薦、求收藏)第370章 末日(求支持,求月票)第407章 下國臣(求月票,求支持)第27章 籠絡(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21章 師徒(第一更,求支持)第138章 爲國爲民(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4章 圍城(第一更,求月票)第14章 可憐人?(求支持,求月票)第41章 傳國(第一更,求支持)第628章 私人訂製第5章 在商言商(第三更,求支持)第133章 人去(第二更,求支持)第2章 死中求活(求推薦、求收藏)第71章 碰撞(第二更,求支持)第279章 君臣子(求支持,求月票)第69章 永遠熄滅(第三更,求支持)第246章 合流(下)(求支持,求月票)第93章 人生(第一更,求支持)第408章 人心盡失 (求支持,求月票)第64章 絕不後撤(第二更,求月票)第286章 土司之法(求月票,求支持)第184章 歡宴(第二更,求月票)第595章 喬致庸(祝平安健康)
第252章 八家(祝大家新春快樂!)第539章 噴氣實驗室(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2章 河口(第二更,求支持)第526章 美好的未來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4章 逃離(第二更,求支持)第44章 何爲蒼生(第一更,求月票)第414章 忠孝兩全(求月票,求支持)第77章 南天門(第一更,求支持)第342章 無路(第一更,求支持)第226章 義士 (新年大吉)第446章第207章 陪審(第一更,求月票)第86章 儒士(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28章 荷蘭人(第一更,求支持)第33章 毛遂自薦(第二更,求推薦、求支持)第161章 成功(第一更,求月票)第3章 翻手爲雲(第一更,求支持)第634章 總督的新條件第304章(第二更,求支持)第249章 貿易局(求月票)第153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498章 大進軍(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21章 線膛(第一更,求月票)第134章 大新聞(求支持,求月票)第67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537章 名聲大噪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62章 歡與憂(求月票,求支持)第542章 超級市場(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8章 帥心難測(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62章 反應(第一更,求支持)第409章 (求月票,求支持)第115章 入侵(第一更,求支持)第566章 國家機密第475章 用間(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90章 罪與罰(今天加更,求月票)第135章 帝王(第二更,求支持)第194章 婚事(第二更,求月票)第403章 尋親(求支持,求月票)第323章 西巡(求支持,求月票)第578章 太子駕到第84章 世人(第二更,求支持)第509章 迷失在大明的新世界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81章 前夜(第二更,求月票)第324章 哥薩克(第一更,求支持)第305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305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138章 勸進(第一更,求支持)第131章 何人(第二更,求支持)第72章 血債第12章 相見(第一更,求推薦 求收藏)第90章 生或死(第二更,求月票)第109章 密使(第一更,求支持)第44章 淫威(今天加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44章 反應(求支持,求月票)第265章 深談(求月票,求支持)第49章 破龍(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35章 嫁娶(第二更,求支持)第200章 長沙(第二更,求支持)第101章 決斷(第一更,求支持)第56章 攔截(第二更,求支持)第634章 總督的新條件第312章 奴才之間(第二更,求月票)第99章 策問(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14章 發現(求支持,求月票)第45章 大同之世(第三更,求支持)第386章 平天下(求支持,求月票)第307章 盛京(第一更,求支持)第186章 內因(第二更,求支持)第422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113章 談判(第一更,求支持)第510章 最偉大的發明(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48章 決定(第一更,求月票)第15章 舉義(第二更,求支持)第382章 黃昏(求支持,求月票)第245章 合流(求支持,求月票)第50章 下瓜洲(明天加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22章 詐城(求推薦、求收藏)第370章 末日(求支持,求月票)第407章 下國臣(求月票,求支持)第27章 籠絡(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21章 師徒(第一更,求支持)第138章 爲國爲民(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4章 圍城(第一更,求月票)第14章 可憐人?(求支持,求月票)第41章 傳國(第一更,求支持)第628章 私人訂製第5章 在商言商(第三更,求支持)第133章 人去(第二更,求支持)第2章 死中求活(求推薦、求收藏)第71章 碰撞(第二更,求支持)第279章 君臣子(求支持,求月票)第69章 永遠熄滅(第三更,求支持)第246章 合流(下)(求支持,求月票)第93章 人生(第一更,求支持)第408章 人心盡失 (求支持,求月票)第64章 絕不後撤(第二更,求月票)第286章 土司之法(求月票,求支持)第184章 歡宴(第二更,求月票)第595章 喬致庸(祝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