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孝廉在成都等了十多天,也懶得再跟吳之茂演戲了,所以吳之茂已經看不到城裡守軍奔逃的現象了。
吳之茂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大喜過望,現在正是進攻的最好時機,看起來城中的守軍都跑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估摸着也沒多少了,於是他開始向成都挺進。
在此之前他寫給王屏藩的文書上面都是斬殺多少士卒,攻陷多少城池,王屏藩一開始還仔細研究了戰報,但是過了幾天連看吳之茂戰報的意思都沒有了。
在他看來,對方剩下的肯定是一羣冥頑不靈的烏合之衆,根本就不堪一擊。而這個時候吳之茂也帶領軍伍離開了綿陽來到了成都城下。
城頭之上守城的主將是瞿嵩鍚,程孝廉答應他了,一定要讓他把前些天受的窩囊氣全都撒出去。
吳之茂根本就沒有整頓軍伍,直接下令大軍進攻成都城,然後一羣人蜂擁來到了成都城下,在吳之茂看來,城頭的守軍這個時候只怕應該瑟瑟發抖了。
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當他們走到了一百米的範圍內,對方的弓箭很快便整齊地射了出來,而由於沒有防備,頓時倒下了一片人。
吳之茂好歹也是戰場宿將,終於覺得有點不對勁了,於是趕緊下令:“全力攻城,不得鬆懈!”
大軍衝到了城下,然後被石頭和木頭砸了個一葷二素,所有人都有點措手不及,程孝廉根本這個時候正陪着顧炎武在城頭觀戰,他要讓老先生放心,更希望通過老先生的嘴讓那些士族安心。
那些士族雖然舉家到此,但是終歸不是每個人都不怕死,還是有些惴惴不安,想必他們看完了這場大戰之後便能安心把家安在四川了。
吳之茂終於發現他好像上當了,立刻下令鳴金收兵,他深知一個道理,做一軍主帥,有的時候需要賭一把,但是這種時候就不能賭一把,要是賭紅了眼,大軍可就撤不回來了。
聽到鳴金的聲音,大軍迅速開始往回撤,但是沒想到的是,成都的城門竟然大開,然後一支騎兵一馬當先衝了出來,領頭的人手中兩把大錘子看得人心寒,騎兵轉眼便衝到了近前。
這個時候吳之茂終於明白怎麼回事了,一開始他遇到的敵軍都是僞裝的,但是現在不是後悔的時候了,他立刻帶着大隊人馬逃跑。
等他跑出二十里回頭一看,身後只剩下了幾百騎兵,休整了半個時辰的時間,又有幾百人零零散散地跟了過來,一清點人數,只剩下了一千人出頭,吳之茂欲哭無淚,這可算得上是大敗了。
他明白王屏藩要是知道了這件事非得砍了他的腦袋不成,越想越覺得這件事一定不能讓王屏藩知道,心中暗暗下定了決心,暫時不把戰敗的消息傳回去。
王屏藩的心思這個時候全在王~輔臣的身上,哪兒有空管四川的事,況且吳之茂的戰報上面都說了,大軍連戰連捷,那些自稱大明的軍伍完全就是一羣烏合之衆,根本不值得放在心上,所以自然也不可能知道吳之茂戰敗的消息。
吳之茂一狠心,總之自己手裡還有三座城池,拉壯丁也能拉不少人,他覺得這一次不過是他大意了,要是真刀真槍打一仗還不定什麼結果呢。
程孝廉聽說了吳之茂打算固守城池的消息也笑了,他倒沒有進攻吳之茂的想法,吳之茂充其量是一條看家狗,要是殺死了看家狗,可就得把他身後的餓狼引出來了,既然吳之茂願意幫程孝廉瞞着消息,程孝廉也沒必要自己說破,他現在手裡連一小半四川都沒掌握呢,哪兒有資本跟王屏藩作戰。
於是程孝廉開始把人手向着東邊和南邊放過去,雖然有了羅森的文書,那些州府也願意表示臣服,但是沒有守軍的替換總是讓程孝廉沒法安心,他們今天能夠臣服程孝廉,明天就能臣服吳三桂。
於是秦越領着山河軍開始收復四川的領地,程孝廉給他的命令是不要引起吳三桂的忌憚,少打仗,多佔地方。只要不是有威脅吳三桂的雲南的趨勢,他就沒辦法將大軍撤回來。
程孝廉則是趁着這個機會跟顧炎武四處考察書院的位置,最後選定了成都西郊的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在杜甫離任成都之後就已經不復存在了,五代時期詩人韋莊重尋得杜甫草堂遺址,而後重新修建。明弘治十三年,朝廷對杜甫草堂進行了擴建和修葺,張獻忠起兵進入四川,杜甫草堂毀於兵火,這次辦書院還能重建杜甫草堂,也算是一舉兩得了。
於是書院開放的招人的告示放了出去,然後便開始了書院的基礎房屋的建造。
這個時候黃宗羲和王夫之果然帶人趕到了成都城,程孝廉的心中總算是有了一絲慰藉,自從他進入四川以來,碰到的人都說反清復明是癡心妄想,如今這些人算是給了他一點信心。
但是他們來了程孝廉未免又得考慮另一個問題,當初東林黨一家獨大左右朝政,如今這三人都是江南大儒,身上難免會有東林黨的印記,若是他們開辦書院以後所有的士子豈不都是東林黨了,大明朝廷又得陷入危機之中。
當然他手上有兵有將不會輕易妥協,但是若是爲大明埋下這顆定時炸彈,可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把大明炸得粉身碎骨了。
思前想後他還是決定親自和顧炎武他們三位談一談這件事,大家開誠佈公,他們能理解程孝廉的難處最好,要是不能程孝廉也得早做準備。
三位大儒加起來一百七十多歲了,還在杜甫草堂盯着書院的點點滴滴,在他們看來,書院是士子修身立命的地方,不但要環境清幽,還得保證安全,所以走遍了書院之中的每一處地方,把危險的地方全都做了標註。
看到程孝廉又過來了,三位大儒倒是沒有什麼驚奇的心情,只是聽說程孝廉要請他們喝茶他們有些驚訝,程孝廉一直很瞭解他們,從來不用物質來討好他們,這一點也讓他們十分舒心,只是今天這事情可透着奇怪。
程孝廉一見三位老人走了進來連忙站起身:“三位先生年紀大了,也該注意身體纔是。”
黃宗羲年紀最大,笑着答道:“聽說大明要復國,我一高興還能再活三十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