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合開保險公司吧,戚總兵

戚金眯着眼睛,看看自己這個義子。

吳邦德今年二十有三,其實若論年紀,給戚金當孫子也綽綽有餘。

但老吳家就剩這一條血脈了,戚金當年在薊州,被吳惟忠從蒙古***裡搶下過一命,二人並肩浴血多年,現在老吳去天上享福,他戚金得看護着吳家的唯一火種,認作最小的義子,帶在身邊。

戚金想讓吳邦德走科舉的路,畢竟這個世道,文官才能得勢,武人受盡欺壓。

偏偏吳邦德表面看氣度儒雅斯文,骨子裡大約還是流着祖輩剛勇尚武的血,平日裡仍愛與戚金的親衛家丁們混在一處,更常向義父戚金討教軍務。

此刻,戚金對吳邦德道:「你說得沒錯,你老子我也估摸着,遼東一亂,朝廷還是得來尋我們戚家軍。」

老將軍又嘆口氣,站起來,向鄭海珠道:「鄭姑娘,老夫和邦德,先帶你去看看操練,再說旁的。」

一老二小從總兵府後門出去,繞過一段城牆時,鄭海珠指着殘舊的牆體問道:「這可是東吳孫權時候的鐵甕城牆?」

戚金拍拍牆磚:「是那時候的,莫看殘了,留下來的半壁還是這樣結實,別說千年前的投石機,就是如今,也擋得住大炮。

鄭海珠擡頭仰望鐵甕城:「洋人那邊的泰西諸國,都是小領主的城堡,結構空虛,泰西人的火炮,最初不過是替代投石機,轟塌那些空心城牆。但我們漢人,自古是州府大城,梯田大堤似的厚實本體,攻城之法,還是以進攻方壓制守軍、破壞城上火力、伺機登城爲主。」

戚金和吳邦德,本已準備繼續往前走,忽地都停下腳步,回頭盯着鄭海珠。

他們第一次知道,這世上,有年輕的平民女子,能津津有味地說着武器與攻城戰術,比琢磨釵環首飾、繡花樣子,還細緻。

鄭海珠又道:「火炮當然是必要的,譬如,有敵攻到城下,管他是***的騎兵,還是倭國的步兵,城上往下直接轟他孃的,他們難道還是銅頭鐵臂不成?但一味守城,終究被動,現下的情形,女真人和北元***一樣,弓馬嫺熟,精於野戰,我們大明還是要找出針對女真人的打法,所以武備方面,得有大量輕裝的火器,騎兵和步兵都能隨身攜帶,而且,別總愛炸膛,最後只好當鐵棍子使。」

戚金聽到最後一句,到底不再掩飾目光中的詫異,而年輕的吳邦德,則直接笑了出來。

作爲戚家軍的後代,吳邦德當然能聽得出來,鄭海珠最後那句,笑點在哪裡。

那是說的三眼銃的梗。

當年戚繼光的兵,所配的火器,鳥銃爲主,三眼銃爲輔。戚繼光明確看不上三眼銃,和徐光啓的判斷一樣,認爲三眼銃膛短無力、準頭不好,容易炸膛自損,難怪士兵們最後僅僅拿三眼銃作爲近戰敲頭的冷兵器。

戚金點點鄭海珠:「丫頭,嘴有些毒啊,不過看來,挺懂火器。」

鄭海珠坦誠地笑笑:「戚總兵,我在澎湖經歷過海戰,親見顏大哥他們,和弗朗基人用的火器,除了轟船的後裝炮,還有輕便的快槍。快槍就是比常見的鳥銃槍管更長,火藥在槍管裡做功時間多,射出去的速度快,自然能射得更遠,破甲能力也更厲害。」

戚金聽不懂「做功」這樣的現代物理術語,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聽得懂鄭海珠的言下之意。

他撇撇嘴:「丫頭三句話離不開你那天神一樣的福建老鄉。呵呵,海寇嘛,有錢,什麼新鮮的好玩意兒弄不到?」

吳邦德蚊聲喃喃:「從前首輔在的時候,少保他老人家,也不缺錢。」

「放肆!」戚金聽他又提已經死了的張居正,低斥他,「說這胡話,你不要腦袋了?」

老將軍沉着臉,引領不敢

再出聲的兩個年輕人,踩過夏季散發着淤泥臭味的亂草地。

他登上一個高坡,才又開口道:「丫頭,老夫是個粗人,但起碼的禮數還是懂的,請你到校場來,是要當面謝你。」

戚金先指着東邊操持着各種並且,結成小陣的步卒道:「那是我們浙兵,他們是吃朝廷的餉銀的,月糧是一兩五錢,出去打仗的話,行糧每月另算二兩。」

鄭海珠定睛望去,看得出每個小陣大概十來人,兵士拿的武器各不相同,外圍的糖葫蘆串似的叉子十分醒目,估計就是狼銑。

戚金帶的營兵,果然精神風貌了得,虎虎有生氣,和大明許多老狗趴窩似的衛所兵,完全不一樣。

「這是戚少保的鴛鴦陣吧?」鄭海珠問。

來鎮江會晤戚金之前,她已經找盧象升做老師,將戚繼光從唐順之那裡繼承發揚的鴛鴦陣,突擊學習了一遍,用來和戚金套近乎。

戚金點頭:「是鴛鴦陣,不過義父在世時就強調過,此陣適合南直隸到閩地的丘陵溝壑之地,或者應用於巷戰時。設若大漠遼東,地廣原闊,***的騎兵悉數壓過來,疾馳如風,這種陣法用不上。」

戚金又轉向西邊擺滿草垛、馬匹穿梭的大片砂礫地,肅然道:「鄭姑娘,那支五六十人的隊伍,就是去歲馬將軍幫着練過一陣的騎兵。他們的祖輩父輩,其實也是我們浙江義烏人,因跟着我們去北方,這些孩子就生在了薊州,倒是從小就上過馬背的,是騎兵的好料子。可惜,他們雖承襲了軍戶,這幾年卻領不到軍餉,有些甚至只能去做馬伕、縴夫那樣的苦力,活活累死、凍死的,不少……」

戚金說到此處,言辭滯住,迅速地眨巴起雙眼,忽地擡手拍在自己太陽穴處,罵一句「黃梅天的蚊子真他孃的兇」,然後作勢抹一把面頰。

鄭海珠始終凝神觀察和傾聽,如何瞧不出來,戚金這是說起老部下的後代們,辛酸乍起,在掩飾自己的哽咽。

吳邦德忙接上話:「鄭姑娘,我義父將浙江的田產賣了些,湊出每人七八兩的安家銀子,先將頭批幾十個青壯和家卷招募到鎮江來,又從附近民代官養的馬廄裡,買了二十匹朝廷不要的馬,大夥兒輪着騎上去訓練,組成這支騎兵。」

鄭海珠翻着眼睛算賬:「馬這麼訓,不能只吃草料,得加豆餅和鹽,我們松江府衙的馬,每月都要吃掉一石豆子、快二十捆乾草,一年得二三十兩銀子來養。買馬便宜、養馬貴。只這二十匹馬,一年就要五六百兩銀子。五十個騎兵的年餉近千兩。且不論頭盔甲衣長槍的開銷,這小小一支騎兵,每年的銀耗起碼一千五百兩銀子。戚總兵可爲他們向兵部報員額了?」

戚金冷笑:「老夫一早就去兵部找了人,將他們從薊州轉籍到南直隸。兵部原本說,司禮監和內閣快批了,忽地又講沒錢,福王大婚,戶部怎麼都頂不過,給萬歲爺送出去十萬兩。」

鄭海珠沉默了,沒有再追問細節。

老朱家太能生了,大量白吃朝廷、白拿朝廷的蛀蟲後代們,的確是帝國沉重的負擔。

遑論福王這種萬曆和他寵妃的掌上明珠,啊不,掌上肥珠,公費結婚,自然更會薅去不少民脂民膏。

但饒是如此,朝廷每年的鹽課歲入都有二百萬兩,真的連兩千兩銀子的軍餉都批不出來嗎?

何況,這些年輕的騎兵,本來就是承襲的爺老子的軍籍,本來就該拿月餉銀子的。

戚金看出鄭海珠在猜測什麼,直言道:「再打聽下來,是朝中有御史,參了老夫好幾本,說我欲用公帑蓄養家奴。兵部的張侍郎找人去說情,言道都是當年薊州功臣的子侄,老戚收留他們,絕無歹意,此事才平息。張侍郎真是好人,又轉圜一番,讓部堂調馬將軍來訓兵,等於是昭告朝堂,老

夫這支騎兵,名正言順,出現在鎮江,沒什麼不妥。」

原來是這麼回事!

鄭海珠到了今天,終於明白過來,爲何從福建月港回松江的航船上,劉公公常與馬祥麟提起,你岳父是如今難得肯爲武將出頭的緋袍文官了。

兵部侍郎張銓,有其父必有其女,雛鳳清於老鳳聲,馬將軍和張銓的女兒張鳳儀,一定會像正史所載的那樣,琴瑟和鳴、共紓國難。

張府,是配得起秦良玉的兒子的。鄭海珠發自內心地,爲馬祥麟結到這樣一門親事,而高興。

戚金面上片刻前的淒涼之色,也漸漸消散。

老人忽地轉過來,竟是向鄭海珠作了一揖:「丫頭,是以老夫今日定要在此道謝,你送來的一千兩銀子,解了老夫的燃眉之急,能撐這支騎兵大半年的開銷。」

鄭海珠忙躬身還禮,又言帶三分自愧、七分篤誠道:「戚總兵,張侍郎出力,馬將軍出人,我能出錢,戚總兵賞光收下,我當真不知多麼願意。我只恨自己剛開始張羅買賣,出得還太少。」

戚金望向操練拼搏、號音震天的練兵場,嘆氣道:「丫頭,我相信,你是老天難得賞給這世道的大好人,我也相信,朝廷看上的你那位老鄉,不會是倭寇。但也請你體諒體諒,我這個戚家人最後的一點顏面。我們戚家軍,我領的這些浙兵,將來若有機會和顏頭領並肩作戰,定會全力以赴、精誠合作。可是眼下,我不想與海上來人結交,更不想再拿海上來的銀子。」

鄭海珠聞言,都要哭了。

並非因爲幫顏思齊拉朋友圈失敗,而覺得沮喪。

恰是感慨、唏噓於這位大明老將軍倔強的自尊感。

多少進士出身、滿嘴仁義道德的文官們,「今日李府拜乾孃,明日干爹便姓張」的例子,還少麼?

而這些讀書人看不起的武將們,卻往往在堅守他們的信念底線上,祭出兩個字:不退。

鄭海珠絲毫不認爲,戚金對於顏思齊這個海上梟雄的排斥態度,是迂腐倨傲的表現。

越是這樣有原則的人,越是能成爲放心的合作伙伴。

鄭海珠於是慎重道:「戚總兵,晚輩明白了。晚輩不再提帶我顏大哥來拜會之事,但另有一個念頭,想與老爺子和吳公子說說。」

「丫頭你說。」

「你們何不自己做一門新買賣?鎮江北上臨清,南下松江,漕運繁忙,水路興盛,不做航運保險,太可惜了。」

……

總兵府中,鄭海珠鋪開一張紙,寫了幾個詞:貨主,承運人,保險社,保費,出險,理賠,追責。

「正好咱們三人,我來舉例,」鄭海珠擱下毛筆道:「戚總兵是貨主,把一票貨,比如是茶葉,讓吳公子這個船老大駕船,從鎮江運到松江。不料,還沒到松江,啪,船沉了,五百兩銀子的茶葉全部完蛋。好在,戚總兵運貨前,在我鄭海珠的保險商社裡,花五兩銀子的保費,買了一份貨物保險。現在貨果然出險了,我鄭海珠要賠戚總兵五百兩銀子。」

戚金捋着花白鬍須,瞪着眼睛聽完,納悶道:「這……我給了你五兩,你賠我五百兩,你虧了四百九十五兩,憑啥?」

年輕的吳邦德,腦子卻很靈光,已然隱約摸到一些門道,未免興奮,搶着答道:「義父,運河上,長江上,不只你一條船,哪有每條船都走背字、會翻船的。所以,如果很多很多船,都去問鄭姑娘花五兩銀子買保險,只要數量夠大,就算其中沉沒幾條,鄭姑娘也還是賺的。而貨主想的是,反正保費才幾兩銀子,但萬一船沉了,幾百兩不會泡湯。」

鄭海珠合掌道:「正是此理。吳公子說的,就是保險這門行當的大數法則和射幸原則。簡單講,就是很

多很多人,來分擔一個風險。這個風險或許發生在你頭上,或許發生在我頭上,不知道,看誰運氣誰倒黴。但若提前買了保險,倒黴蛋也能挽回損失。」

戚金一拍大腿,笑道:「姑娘這麼講,老夫就曉得了。老夫訓兵時,說的就是,打仗時,你們往前衝,不一定死,但往後退,軍令官一定會讓你們死。即使你們在衝陣時死了,老夫也會給你們的老孃、媳婦、娃娃發一筆撫卹金,所以,放心地衝去,有人給你們託底。」

鄭海珠點頭笑道:「老爺子通透,這個航運保險,就是給貨主們託底的。」

第366章 門神126章 小殿下朱以派163章 大哥大哥你好嗎(下)290章 坐不上龍椅,我也不會灰溜溜地走第440章 養肥了再殺(下)第二十七章 給董其昌救火275章第四十八章 尼姑殺人了第383章 她要往京裡塞人第十一章 都是名將175 明荷海戰(七)第326章 滿將軍隨我來第332章 荷卓的命運(中)第八十二章 只能選寶島了193章 把兵額給我第八十五章 北冥有魚266章 鄭師傅,請與我一道收拾她(上)163章 大哥大哥你好嗎(下)第316章 雪原上的絞肉機(下)132章 擒賊154章 撫順保衛戰(二)257章 合拍251章 當年疑案235章 小馬將軍第309章 單刀破槍(今日第二更)第五章 滅滅大小姐的傲氣192章 爭田第304章 出塞(中)229章 還人情的引路211章 天工開物第七十章 娘娘腔的領子、打硬仗的布甲第四十九章 探監(上)283章 船主竟是我自己242章 詔獄往事(下)170章 明荷海戰(二)244章 小馬將軍,等你回來細問220章第404章 昌平的戲可以開唱了第428章 哥薩克第四十二章 相識雖新有故情第111章 小鄭的中期財報第440章 養肥了再殺(下)293章 千鈞一冰(第八卷完)第117章 太僕寺財神爺第340章 程某敬佩夫人第354章 必須踢走她第401章 老“朋友”古力特127章 路遇237章 想將妻女託付於你第九十七章 臭味相投173章 明荷海戰(五)233章 戚畹廢莊(上)247章 辯楊漣(下)133章 和魯藩談合作219章198章 裂痕第七十一章 初抵月港第三十五章 看中你是個心定之人290章 坐不上龍椅,我也不會灰溜溜地走286章 拷打(上)第400章 再次自上而下地啓蒙第373章 下一站第111章 小鄭的中期財報275章第九十三章 大明的最後一張臉面第326章 滿將軍隨我來第411章 我不是王化貞207章 見面(上)第七十章 娘娘腔的領子、打硬仗的布甲第二十九章 一個小人第407章 客印月的決定第439章 養肥了再殺(上)187章 北地來人(上)第308章 滿桂第319章 誰說女人不能講道理第409章 討官(上)第四十五章 陶公子205章124章 兗州煤業129章 探煤第四十九章 探監(上)231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上)152章 好險188章 北地來人(下)266章 鄭師傅,請與我一道收拾她(上)第362章 王府樂舞生134章 知政失而在草野第360章 孔府爲魚肉,魯藩爲刀俎194章 人盡其用第336章 和杜鬆談條件第415章 敵後戰場第九十四章 千古入譜第一人265章218章 映在窗櫺上的人影第110章 女縴夫第107章 合開保險公司吧,戚總兵第436章 給吳公子報仇199章 拇指281章 宮中轉場(下)262章
第366章 門神126章 小殿下朱以派163章 大哥大哥你好嗎(下)290章 坐不上龍椅,我也不會灰溜溜地走第440章 養肥了再殺(下)第二十七章 給董其昌救火275章第四十八章 尼姑殺人了第383章 她要往京裡塞人第十一章 都是名將175 明荷海戰(七)第326章 滿將軍隨我來第332章 荷卓的命運(中)第八十二章 只能選寶島了193章 把兵額給我第八十五章 北冥有魚266章 鄭師傅,請與我一道收拾她(上)163章 大哥大哥你好嗎(下)第316章 雪原上的絞肉機(下)132章 擒賊154章 撫順保衛戰(二)257章 合拍251章 當年疑案235章 小馬將軍第309章 單刀破槍(今日第二更)第五章 滅滅大小姐的傲氣192章 爭田第304章 出塞(中)229章 還人情的引路211章 天工開物第七十章 娘娘腔的領子、打硬仗的布甲第四十九章 探監(上)283章 船主竟是我自己242章 詔獄往事(下)170章 明荷海戰(二)244章 小馬將軍,等你回來細問220章第404章 昌平的戲可以開唱了第428章 哥薩克第四十二章 相識雖新有故情第111章 小鄭的中期財報第440章 養肥了再殺(下)293章 千鈞一冰(第八卷完)第117章 太僕寺財神爺第340章 程某敬佩夫人第354章 必須踢走她第401章 老“朋友”古力特127章 路遇237章 想將妻女託付於你第九十七章 臭味相投173章 明荷海戰(五)233章 戚畹廢莊(上)247章 辯楊漣(下)133章 和魯藩談合作219章198章 裂痕第七十一章 初抵月港第三十五章 看中你是個心定之人290章 坐不上龍椅,我也不會灰溜溜地走286章 拷打(上)第400章 再次自上而下地啓蒙第373章 下一站第111章 小鄭的中期財報275章第九十三章 大明的最後一張臉面第326章 滿將軍隨我來第411章 我不是王化貞207章 見面(上)第七十章 娘娘腔的領子、打硬仗的布甲第二十九章 一個小人第407章 客印月的決定第439章 養肥了再殺(上)187章 北地來人(上)第308章 滿桂第319章 誰說女人不能講道理第409章 討官(上)第四十五章 陶公子205章124章 兗州煤業129章 探煤第四十九章 探監(上)231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上)152章 好險188章 北地來人(下)266章 鄭師傅,請與我一道收拾她(上)第362章 王府樂舞生134章 知政失而在草野第360章 孔府爲魚肉,魯藩爲刀俎194章 人盡其用第336章 和杜鬆談條件第415章 敵後戰場第九十四章 千古入譜第一人265章218章 映在窗櫺上的人影第110章 女縴夫第107章 合開保險公司吧,戚總兵第436章 給吳公子報仇199章 拇指281章 宮中轉場(下)26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