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一章 河南饑荒

百餘艘義軍水師編隊紛紛起錨揚帆出海,浩浩蕩蕩的義軍水師編隊隨着錢塘潮落潮駛向杭州灣,朝着舟山定海城趕去。

杭州城東南侯潮門城樓上,浙江巡撫常居敬帶着一衆浙江三司官員遠眺着陳瀚率遮天蔽海的龐大水師編隊離去,深感嘆息道:“國朝水師盡不如東番水師,此非國朝之幸啊。”

布政使曾士彥勸道:“軍門大人不必擔憂,朝廷已下撥錢糧命浙閩兩省打造戰船,相信不出數年國朝水師必會超越東番水師。”

“但願如此吧!”常居敬隨即問道:“可有總兵侯繼高捷報”

一名棋牌官稟道:“回軍門大人,還未收到,估計也快有捷報傳來了。”

常居敬下令道:“傳令總兵侯繼高儘快剿滅天目山倭寇山賊,安撫好遭受戰亂難民。”

“遵命”棋牌官領命而去

常居敬看向曾士彥問道:“有多少難民登船隨陳瀚出海?”

“估計不下六千餘口,多是臨安、於潛兩縣難民。”曾士彥稟道:“下官剛得紹興府知府稟報,紹興府墮民大多都駕船出海逃往舟山而去,紹興、寧波、台州各府縣有不少衛所軍戶趁亂逃亡出海,陳瀚派東番將士在各府縣招募精壯萬餘人攜家小出海,陳瀚野心勃勃,恐對國朝不利啊。”

常居敬聞言深感震驚道:“陳瀚如此肆無忌憚大肆招兵買馬,其意不在國朝,他是準備渡海攻滅倭國。”

提刑按察使廖恆吉附和贊同道:“軍門大人洞若觀火,陳瀚若攻滅倭國,也能爲國朝解除倭患,就怕日後禍患無窮啊。”

浙江道御史梅國禎也爲陳瀚的實力所震驚,早已風聞上奏朝廷稟明所見所聞實情:“吾觀東番守備陳瀚忠勇可嘉,麾下東番兵軍紀甚言,我們又何必杞人憂天。”

“報”一名將領趕來稟報道:“稟軍門大人,兵部有緊急公文送至。”

卻見一身緋袍官服的浙直總督宋應昌帶着一名緋袍官員前來,衆人忙上前見禮:“下官(卑職)參見部堂大人”

宋應昌看向一衆浙江官員吩咐道:“不必多禮”宋應昌見錢塘江上帆影翩翩的東番水師龐大編隊正朝着杭州灣而去,頗有不悅問道:“東番守備陳瀚爲何不辭而別?”

“下官也是剛得知陳瀚率東番兵登船出海趕來查看”常居敬出聲問道:“部堂大人可是有要事召見陳瀚?”

“兵部公文調令命陳瀚親率東番兵前往寧夏參與平叛,他倒是消息靈通啊。”宋應昌對陳瀚提前開溜深感懷疑道:“定是有人通風報信”

梅國禎恍然大悟道:“昨日錦衣衛出現在丹鳳門外瓦市,定是錦衣衛告知陳瀚此事,聽聞陳瀚本就是錦衣衛出身。”

宋應昌氣得不輕怒道:“這幫混賬東西,老夫定要狠狠參他們錦衣衛一本。”

陳瀚本就是想避開被大明朝廷抓壯丁拉去寧夏打內戰平叛,吃力不討好的事陳瀚堅決不幹,何況陳瀚麾下義軍將士前往寧夏與叛軍韃靼騎兵交戰不一定會討到好處,陳瀚才決定提前溜之大吉。

座艦議事廳中,趙明朗帶着一身青衣直裰而立之年一臉書生之氣的士人進來見禮道:“啓稟主公,徐先生來了。”

陳瀚看着一身成舊直裰的徐光啓深感驚訝,沒想到徐光啓居然會落魄至此,自己看過徐光啓的應聘資料是鄉試不第,以弱冠補諸生高等,食訖學宮,家貧,教授裡中子弟。

徐光啓家在父親徐思誠時就已家道中落,加上又遭受水災,家道每況越下,父母都早以務農爲生。

徐光啓上前躬身見禮道:“學生徐光啓見過東翁”

“徐先生不必多禮”陳瀚看向徐光啓問道:“徐先生家人可有安置好?”

“回東翁,學生家人都已安置妥善。”徐光啓家道每況愈下,加上父母年老,維持家中生計都很艱難,得知東番守備府招募各類人才,爲了家中生計便在上海縣應聘,被聘用後領取安家銀錢隨東番守備府招募人員趕來杭州登船出海。

徐光啓問道:“不知東翁爲學生安排何職,學生何時方能回來參加鄉試。”

“你就留在我帳前聽用,幫我起草文書。”陳瀚看向徐光啓寬慰道:“你但請寬心,我東番守備府治下文武旦凡要回鄉參加文武兩科鄉試,我都會派戰船相送回鄉,參加科舉費用也一併報銷。”

“學生多謝東翁”徐光啓聞言喜不自勝躬身相謝問道:“東翁可是準備回東番嗎?”

“先到舟山定海城休整一段時日”陳瀚看向趙明朗吩咐道:“好生安排好徐先生”

“是”趙明朗躬身領命看向徐光啓恭請道:“徐先生請隨我來”

“多謝趙院使”徐光啓拱手相謝跟着趙明朗出去

就在大明朝廷正忙着圍剿浙直沿海倭軍倭寇及不斷調兵平定寧夏哱拜叛亂之時,日本太閣豐臣秀吉也在加緊備戰,豐臣秀吉早在天正十九年(萬曆十九年、1591年)就開始對各大名下達水軍兵員徵召動員令。

東起常陸,經南海至四國、九州,北起秋田、阪田至中國,臨海各國諸大名領地,每十萬石準備大船兩艘。各海港每百戶出水手十人,乘各國諸大名所建之大船。若有多餘,則集中至大阪。

秀吉本軍所用船隻,各國大名每十萬石建大船三艘、中船五艘。所需建造費用,由豐臣秀吉撥給。各國大名將所需建造費用,以預算表呈報,先撥給一半,待船建造完畢後,再行付清。

水手每人給予兩人俸米,其妻子食糧另外給付。軍陣中所僱用之下人妻子,亦一律給予食糧。以上所述及之各船舶、水手,皆須於天正二十年(1592年)春集中於攝津、播磨、和泉三國各港口。

陳瀚在九州起兵席捲西國,嚴重削弱西國諸大名實力,關東大名實力猶存,負責打造的船隻也未遭到破壞,不斷按照太閣豐臣秀吉命令將打造的戰船集中到攝津、播磨、和泉三國港口。

萬曆十九年(1591年)河南大饑荒,出現人吃人慘況。戶部尚書楊俊民請求發給銀和米各數十萬救濟河南饑民。有官員批評此事稽留緩慢,楊俊民因而自我彈劾請求罷職。奏疏六次上去,皆不允許。

陳沖帶着五百義軍將士北上回河南陳州老家先爲爹孃修葺墳墓祭拜,隨即開始招募兵員。陳沖帶着五百義軍將士按照軍務院宣傳招募新兵,聞訊趕來的陳州饑民及開封府、歸德府一帶的饑民紛紛趕來應募。

剛招募的新兵從義軍將士口中得知東番一帶土地肥沃,風調雨順,一年兩熟,更有神奇的紅薯畝產很高,只要全家出海遷往東番,都會得到妥善安置,分給房舍田地,田地至少不下五十畝。

所有募兵都要求攜家帶口跟着出海謀生,陳沖欣然答應,更是擅自做主答應晚來的饑民出海就食,大批饑民不斷拖家帶口趕來陳州義軍大營請求出海就食求生活下去。

河南乃至整個大明北方遭遇小冰河時期自然災害,加上自北宋以來掌握控制天花的人痘接種法,明朝人口暴漲,導致饑荒不斷髮生,相比起來河南的大饑荒更加嚴重。越來越多的饑民匯聚到陳州義軍營地附近,饑民不下數萬人。

隨行的軍諜隊隊正鄭海濤進陳沖大帳來出聲道:“陳督師,你自己出去看看,大營外又來了大批饑民,現在恐怕不下七八萬饑民,再這麼下去該如何是好,我們的糧食不多了。”

“俺滴娘啊,這下麻煩大了。”陳沖跑出大帳看着大營外正在不斷趕來的饑民當即下令道:“傳令下去,馬上南下鳳陽府,主公已安排水師船隊前來接應俺們。”

“是”傳令兵領命前去傳達軍令

大明朝廷內部互相推諉扯皮遲遲沒有下撥錢糧賑濟饑民,陳沖在陳州招募兵員的消息吸引無數饑民趕來。陳沖被不斷趕來的饑民嚇得慌忙帶着五千超額招募的新兵義軍將士拔營南下鳳陽府。

饑民紛紛拖家帶口跟隨着陳沖大軍南下出海謀生,隨後趕來的大批河南各府縣饑民紛紛尾隨跟着南下鳳陽府,浩浩蕩蕩的河南饑民不下十餘萬人,一路不斷有饑民加入。

剛進入蒙城縣時,陳沖看向一旁的鄭海濤問道:“陳阿信啥時候會到鳳陽府來接應俺們出海啊?鄉親們可都餓着肚子咧,也不知道陳阿信帶了多少糧食。”

鄭海濤看着身後黑壓壓的饑民長龍隊伍也深感擔憂道:“我已派人去淮安府請陳督師率水師趕來協助我們出海,相信陳督師會立即趕來鳳陽府接應我們,陳督師應該會盡量多帶糧食趕來。”

前方數騎飛奔而來翻身下馬稟報道:“報,稟報陳督師,東海水師戰船正向鳳陽府懷遠縣趕來。”

“太好了”陳沖聞言大喜下令道:“傳令下去,讓鄉親們都給俺加快腳程向懷遠縣趕路,東海水師船隊在懷遠縣接應俺們出海。”

“是”傳令兵領命翻身上馬前去傳達軍令

陳阿信北上南直隸揚州府、淮安府沿海清剿海寇,繳獲海寇船隻數十艘,降服收編近萬海寇。

陳阿信接到鄭海濤派來的信使請求東海水師協助大批河南饑民出海,陳阿信立即在淮安府沿海動員徵集兩百餘艘大小船隻沿淮河西進至鳳陽府懷遠縣等候陳沖到來。

陳沖率着十餘萬河南饑民軍民南下南直隸鳳陽府懷遠縣碼頭,陳阿信看着剛趕來的十餘萬饑民紛紛爭搶着登船,忙疾呼下令道:“給我攔住饑民,讓饑民都給我排好隊上船。”

“是”傳令兵立即傳達軍令:“陳督師有令,攔住饑民,讓饑民排好隊上船。”

“阿信你來得真及時啊”陳沖跑過來看着陳阿信憨笑道:“你要是來遲了,俺可真打算搶懷遠縣城啦。”

陳阿信問道:“爲何會有這麼多饑民?”

十餘萬河南饑民紛紛登上陳阿信徵集來的兩百餘艘大小船隻順流東下出海,與從山東南下的陸啓航劉雄兩人匯合,隨即南下浙江舟山。

劉雄回山東萊州府老家與家人團聚後祭拜親人,超額招募五千餘新兵。隨即與奉主公陳瀚軍令北上的陸啓航水師編隊出海南下。

第二一零章 後院三國第四十二章 九州義統第一三七章 甘薯之父第四二五章 龍元黃牛第二六二章 大阪之役(中)第一零八章 林姑娘第一九八章 黃雀在後(二)第三一五章 圍攻釜山第四七八章 借花獻佛第一七二章 金蘭海戰(二)第一七七章 舟山海戰第五十三章 明廷反應第三十三章 軍火交易第四九四章 兔死狐悲第三六九章 海壇海戰(下)第十章 江湖兒女第二零三章 爪哇椰城第四九零章 攻滅馬杜賴第四六三章 播州蠢動第十四章 漢商協會第一一五章 聯姻林氏第二九一章 秀吉謀略第四零七章 治國規劃第一八二章 攻取西貢第七十五章 毛利銀山第四十三章 佐嘉落城第二五二章 抗日移民第三零九章 開國即位第五零二章 三寶壟之役 (上)第三三四章 外交策略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第六十章 府內落城第四三九章 攻滅蘇祿第三三三章 明廷決策第四十一章 喧囂塵上第一零二章 九州殘局第四九五章 望加錫戰爭(上)第一八一章 真臘使臣第三六一章 到嘴肥肉第三七八章 桑洲之戰(上)第四九八章 播州之亂第一義三章 原始改造第二八二章 坑隊友第三五零章 內憂外患第一九八章 黃雀在後(二)第四十一章 喧囂塵上第四十七章 颶風來襲第三三四章 外交策略第四十章 放大招第二八七章 颱風來襲第一九六章 攻伐彭亨第二七五章 狹路相逢第三二零章 烏嶺之戰(下)第四七二章 斬首威懾第一零二章 九州殘局第二八一章 平定關東第一三一章 強勢的陳瀚第三六六章 西寇侵閩(中)第一七五章 養寇自重第四二七章 南洋混戰 (上)第一四零章 人各有志第六章 匹夫有責第四十一章 喧囂塵上第二六三章 大阪之役 (下)第一六四章 殖民金蘭第三三五章 篡權奪位第三五二章 東征踐行第一三一章 強勢的陳瀚第四八二章 安州驚變 (上)第一零一章 關門失守第三二六章 騎兵對決第一一八章 接觸名將第三三六章 日本末日第四六六章 強搶民女第三七六章 三門海戰(上)第四八九章 錫蘭接風第二九七章 釜山海戰(下)第一九七章 黃雀在後 (一)第二七三章 氣暈秀吉第二二六章 聖姑第一零七章 東番局勢第一八零章 南洋羣雄第三六一章 到嘴肥肉第二二二章 亡國跡象第四六零章 淮安亂戰第四三九章 攻滅蘇祿第一一九章 降服笨牛第二九四章 晉州之戰(中)第二六五章 九州陰雲第三零零章 老謀深算第三七七章 三門海戰(下)第四一五章 飛龍兵敗第二零八章 他欺負我第二七七章 江戶落城第二章 火拼武士第一三九章 搶功嫌疑第三六八章 海壇海戰(上)第一五九章 三駕馬車第四一九章 投誠反正第四四三章 大明命脈
第二一零章 後院三國第四十二章 九州義統第一三七章 甘薯之父第四二五章 龍元黃牛第二六二章 大阪之役(中)第一零八章 林姑娘第一九八章 黃雀在後(二)第三一五章 圍攻釜山第四七八章 借花獻佛第一七二章 金蘭海戰(二)第一七七章 舟山海戰第五十三章 明廷反應第三十三章 軍火交易第四九四章 兔死狐悲第三六九章 海壇海戰(下)第十章 江湖兒女第二零三章 爪哇椰城第四九零章 攻滅馬杜賴第四六三章 播州蠢動第十四章 漢商協會第一一五章 聯姻林氏第二九一章 秀吉謀略第四零七章 治國規劃第一八二章 攻取西貢第七十五章 毛利銀山第四十三章 佐嘉落城第二五二章 抗日移民第三零九章 開國即位第五零二章 三寶壟之役 (上)第三三四章 外交策略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第六十章 府內落城第四三九章 攻滅蘇祿第三三三章 明廷決策第四十一章 喧囂塵上第一零二章 九州殘局第四九五章 望加錫戰爭(上)第一八一章 真臘使臣第三六一章 到嘴肥肉第三七八章 桑洲之戰(上)第四九八章 播州之亂第一義三章 原始改造第二八二章 坑隊友第三五零章 內憂外患第一九八章 黃雀在後(二)第四十一章 喧囂塵上第四十七章 颶風來襲第三三四章 外交策略第四十章 放大招第二八七章 颱風來襲第一九六章 攻伐彭亨第二七五章 狹路相逢第三二零章 烏嶺之戰(下)第四七二章 斬首威懾第一零二章 九州殘局第二八一章 平定關東第一三一章 強勢的陳瀚第三六六章 西寇侵閩(中)第一七五章 養寇自重第四二七章 南洋混戰 (上)第一四零章 人各有志第六章 匹夫有責第四十一章 喧囂塵上第二六三章 大阪之役 (下)第一六四章 殖民金蘭第三三五章 篡權奪位第三五二章 東征踐行第一三一章 強勢的陳瀚第四八二章 安州驚變 (上)第一零一章 關門失守第三二六章 騎兵對決第一一八章 接觸名將第三三六章 日本末日第四六六章 強搶民女第三七六章 三門海戰(上)第四八九章 錫蘭接風第二九七章 釜山海戰(下)第一九七章 黃雀在後 (一)第二七三章 氣暈秀吉第二二六章 聖姑第一零七章 東番局勢第一八零章 南洋羣雄第三六一章 到嘴肥肉第二二二章 亡國跡象第四六零章 淮安亂戰第四三九章 攻滅蘇祿第一一九章 降服笨牛第二九四章 晉州之戰(中)第二六五章 九州陰雲第三零零章 老謀深算第三七七章 三門海戰(下)第四一五章 飛龍兵敗第二零八章 他欺負我第二七七章 江戶落城第二章 火拼武士第一三九章 搶功嫌疑第三六八章 海壇海戰(上)第一五九章 三駕馬車第四一九章 投誠反正第四四三章 大明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