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七章 颱風來襲

前田玄以率兩萬豐臣聯軍出陣肥後國,所過之地盡是平原丘陵地帶,搶在陳璘之前殺到熊本城,一舉奪回只有五六百守軍的熊本城,前田玄以率軍北上山本郡阻截圍殲明軍。

陳璘帶着近萬明軍越過筑肥山地崇山峻嶺進入山鹿郡,正準備向熊本城趕去將存放在熊本城的錢財帶着南下宇土城出海回國。

前方出現百餘騎兵縱馬狂奔趕來,衝在前的明軍將領朝着陳璘大軍陣前趕來疾呼道:“倭寇大軍殺來了,快往東面撤。”

陳璘見南面菊池川上游出現不下兩千追殺而來的騎兵,身後更是不下萬餘豐臣聯軍,各路大名家紋旗幟一片旌旗招展,陳璘慌忙下令道:“快往東撤,快撤。”

“快撤,往東面撤。”明軍將領紛紛跟着高呼下令

明軍紛紛朝着東面的菊池郡逃去

前田玄以率着萬餘大軍追殺而來,見明軍朝菊池郡東面山中逃去,疾呼下令道:“追誒給(追擊)”

“追誒給”豐臣聯軍大名、將領紛紛高叫着下令追擊明軍

陳璘打馬帶着明軍將士狼狽不堪往東面逃去,幸得在山鹿郡補給了糧食,不至於忍飢挨餓。明軍迅速越過阿蘇山,進入阿蘇郡,朝着豐後國逃去。

前田玄以率軍追殺到阿蘇郡,沒有繼續追殺下去,隨即率軍返回準備出兵南下收復肥後國南部地區。

一股強颱風經琉球國東南部刮來,北上直奔向大隅、日向兩國東部海面襲來,導致大隅、日向、肥後、豐後各地狂風肆掠、暴雨如注,山洪暴發。

逃進豐後國的近萬明軍將士紛紛遭了秧,被迫躲在地勢開闊沒有山洪的深山中躲避颱風山洪,倒是不用再擔心追兵殺來。

前田玄以也被迫停留在熊本城躲避颱風暴雨天氣,白川河水暴漲氾濫,淹沒大片田地。

強颱風在四國島西南部伊予國宇和郡及土佐國幡多郡一帶登陸,改變路徑向東直奔向阿波國南部沿海襲去,隨即直撲向紀伊國、伊勢國襲去,強度有所減弱。

陳瀚留下木山六郎、宋思林一萬水陸大軍鎮守關東地區,宋思林率三千陸師鎮守甲斐國負責開採黃金。命曾大牛統率一萬大軍及東洋商行武裝鎮守陸奧國、出羽國,命劉雄統率一萬步騎鎮守信濃、越後、越中、登能四國。

陳瀚及手下衆將在東國地區接連收編不下四萬降軍,包括不下五萬編外臨時組建的民兵成爲統治地方的基礎力量,陳瀚命三萬鎮守大軍主要駐守重要城池關隘。

陳瀚正率五萬大軍搭乘趙有麟率領的東洋水師編隊八十艘戰船趕到遠江國城東郡一帶,戰船桅杆上的偵緝兵不斷偵緝着海面海況,早有隨軍颱風氣象觀察員在前日稟報出現海吼伴隨着海火現象,預示着即將有颱風襲來。

海吼也稱海響或海鳴,颱風來臨前兩三天,沿海可聽到海吼。海吼嗡嗡聲如遠處飛機聲響,又如海螺號角或遠雷迴旋,在靜夜尤其清晰響亮。聲響逐漸增強,表明颱風逐漸逼近。若聲響減弱,說明臺風漸漸離去。

海火是颱風來臨前兩三天,可看到海水錶層發生點點、片片磷光,不停地閃爍,時沉時浮,漁民們稱爲“海火”或“浮海燈”。

實際上這是一些發光浮游生物,如夜光蟲、角藻、磷細菌、磷蝦等,以及寄生有磷細菌的某些魚類,在海水錶層浮動時呈現的景象。

有些魚類,特別是淺海魚類在臺風逼近時要上浮,一些較大的魚如海豚也往往羣集海面。深海魚也隨海流而來到淺海,甚至可看到鯨,有時還可發現一些上浮的深層魚類、底棲生物,如海蛇浮上海面纏結成團等。

颱風來襲前一二日日落時,常在西方地平線下發出數條放射狀紅藍相間的美麗光芒,發射至天頂再收歛於東方與太陽對稱之處,此種現象稱爲反暮光。

遠處海面上出現一種特殊海浪,浪頂呈圓形,浪頭並不高,只有一、二米高,浪頭與浪頭之間的距離比較長,與普通尖頂、短距離的海浪不一樣。

桅杆上的偵緝兵看着出現的怪浪立即朝着下方稟道:“報,西南方向發現大量涌浪。”

穿着救身衣的趙有麟在座艦船頭看着由遠及近的長浪看上去渾圓,發出沉重節拍緩慢的聲響傳來,浪潮隨即變成滾滾的碎浪,使海岸一帶水位正在升高,浪濤洶涌。

趙有麟早已接到觀察颱風經驗豐富的隨軍颱風氣象觀察員稟報將會有颱風來襲,當即下令道:“快去問觀察員颶風何時會到來”

“是”傳令兵領命忙離去

遠洋大戰船上,一身青衣直裰套着救身衣的陳瀚正陪着一襲襦裙套着救生衣的陳婉鈺站在船頭吹海風,看着海浪滔天,海面上水位急劇上升,早有颱風觀察員稟報過未來兩三天內會有颱風來襲。

海面上的風力也在逐漸加強,陳瀚忙擁着陳婉鈺看向船上一名正在觀察颱風的觀察員問道:“颶風還有多久來?”

年近半旬一襲青衣的觀察員忙稟道:“回將軍,颶風怕是快到傍晚時分就會刮來。”

陳瀚當即下令道:“傳令所有戰船立即向最近避風港趕去躲避颶風”

“是”傳令兵領命忙傳達着躲避颱風旗語

東洋水師編隊戰船紛紛朝着西方敷智郡濱名湖湖口趕去,海面上出現大量魚類上浮,颱風來臨的徵兆越來越明顯。大量魚類上浮主要是受颱風風浪驅使魚類趨集近海,人耳雖不可聞,但海中魚蝦卻可以感覺到,因而受驚騷動,四散流竄。

由於颱風區氣壓明顯下降,海水中含氧量減少,魚要上浮。有些海洋生物就喜歡在這種氣象條件下進行繁殖,因此羣浮海面。

夕陽西斜,東南方海面上出現半截虹,沒有常見雨虹的孤狀彎曲,色彩也不鮮豔。斷虹也稱短虹,斷虹是由於颱風外圍低空中的水滴折射陽光而形成的,所以看到斷虹則預示颱風將來臨。

趙有麟指揮着東洋水師編隊紛紛朝着濱名湖湖口衝進去,戰船上的將士紛紛都在準備着鐵索、纜繩,準備將戰船連在一起。海面上長浪也越來越猛,海浪直接通過濱名湖口涌進湖中,推着水師編隊戰船向西北方向而去。

陳瀚看着奇異的斷虹朝着身邊的颱風觀察員問道:“颶風快到了嗎?”

“斷虹現,天要變。”颱風觀察員說着閩粵沿海漁民中流傳的諺語道:“颶風就快來了,將軍快下令躲避吧。”

陳瀚見西北方向山下有一個較大的內湖,當即下令道:“傳令所有戰船進內湖躲避颶風”

“是”傳令兵立即打出進入內湖躲避颱風旗語

趙有麟忙指揮着東洋水師將士駕駛着戰船轉舵進入內湖鬆見浦中躲避颱風,同時用鐵鏈、纜繩將所有戰船竄連起來,用不少鐵鏈纜繩綁在鬆見浦沿岸大樹上,防止被颱風掀翻吹走。

一片黑暗的夜幕中狂呼發出嗚嗚怪叫聲,彷彿來自地獄的惡魔在召喚亡靈,海面上驚濤拍岸,濱名湖中浪潮洶涌澎湃襲來,鬆見浦內風浪相對弱小很多,自西向東刮來的強颱風被西面山嶺阻擋,風勢相對較小,戰船隻有較大晃動。

強颱風橫掃伊勢、三河、遠江、駿河、伊豆五國向東進入關東平原,關東平原頃刻間暴雨如注,短小的河水暴漲,洪災爆發,隅田川上游河道暴漲淹沒大片田地,河川改道,百姓死傷慘重。

颱風剛過,遠江國濱名湖一帶一片狼藉,百姓死傷慘重。陳瀚下救災令,命各地民兵參與救災,各地駐軍首要維持地方穩定,剿滅趁機作亂賊人,同時積極參與救災。

九州戰事緊張,陳瀚下了道救災令後帶着五萬大軍出海直奔向馬關海峽趕去。各地駐軍、民兵紛紛組織當地百姓搶險救災,減輕損失,獲得各地百姓踊躍支持,趁機作亂的賊人被駐軍在第一時間攻滅。

豐臣秀吉率四萬大軍北上佐嘉城,出兵小城郡,將駐紮在小城陣屋中的蒲生氏鄉萬餘大軍包圍起來。

小城陣屋中,一身鬼頭獅面具足的蒲生氏鄉看着豐臣秀吉大軍對小城陣屋四下合圍,自知難敵。蒲生氏鄉看着身邊的一衆家臣道:“吾一人死足矣,爾等皆可活。”

一衆家臣紛紛拜服在地,深知主公欲效仿北條氏政保全一衆家臣:“臣等願誓死追隨主公大人死戰突圍”

蒲生氏鄉不是沒有想過死戰到底或突圍向立花家藤津郡鹿城陣屋逃去,自從獨眼龍伊達政宗被豐臣秀吉殺掉梟首示衆後,蒲生氏鄉就感到不妙,豐臣秀吉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依然不是自己能夠挑戰的,伊達政宗就是前車之鑑。

“不必了”

家臣們不忍心勸說道:“主公大人,我們可突圍逃往立花家藤津郡,立花家必會派大軍接應。”

蒲生氏鄉對立花家連居城柳川城都放棄逃往長崎港,很明顯是做着隨時逃出海的打算,蒲生氏鄉暗自好笑道:“立花家嗎,立花誾千代恐怕都準備逃出海了。”

“主公大人,難道就沒有別的退路了嗎?”家臣們看着一臉絕望的蒲生氏鄉勸道:“我們已派使者前往九州義統大軍中,九州義統大軍一定會來救援我們。”

“九州義統誤我啊”蒲生氏鄉本以爲臺海會大舉進攻豐臣秀吉,豐臣秀吉敗亡在即,纔在小城陣屋按兵不動,讓豐臣秀吉與明軍拼消耗,哪知明軍竟敗得如此之快。

豈料臺海大軍只是在名護屋城大肆破壞後隨即出兵向東殺去,攻破小倉城、赤間關,控制住豐臣秀吉增援中國、四國、畿內地方咽喉要道,九州義統這是要將豐臣秀吉困死在九州地方。

蒲生氏鄉看向一衆家臣叮囑道:“爾等要活下去,九州義統會爲吾報仇。豐臣秀吉將會步我後塵,爾等替吾照顧好妻兒。”

家臣們失聲痛苦勸道:“主公大人不可啊”

蒲生氏鄉看向一名身形矮小的家臣吩咐道:“伊藤平五郎,速去告訴豐臣秀吉,吾願以死謝罪,請豐臣秀吉答應放過所有家臣。”

“嗨”伊藤平五郎忙領命,隨即起身告退,出陣屋後朝着豐臣秀吉大軍陣前趕去。

豐臣聯軍陣中,伊藤平五郎拜服在一身鬼頭獅面具足的豐臣秀吉馬前,朝着豐臣秀吉稟道:“蒲生氏家臣伊藤平五郎拜揭太閣殿下,奉吾主公之命前來向太閣殿下請降,吾主公願以死謝罪,請太閣殿下饒恕所有蒲生氏家臣。”

一衆家臣看着跪坐死去的主公內臟流了一地,一個個拜服在地嚎啕大哭:“主公大人啊,……。”

豐臣秀吉也派仙石秀久來驗看蒲生氏鄉切腹謝罪檢屍首,仙石秀久隨即向豐臣秀吉稟報蒲生氏鄉已死。一萬餘蒲生氏大軍被豐臣秀吉吞併,豐臣秀吉在九州兵力不下九萬。

第三五九章 鳳山之役(下)第四三五章 問鼎中原第一二二章 勒石記功第四七五章 溫柔鄉第二十二章 肥前一揆(下)第八十九章 志在四方第四十章 放大招第二二零章 備戰伐倭第四六三章 播州蠢動第四十一章 喧囂塵上第五零四章 泗水之戰第二零六章 東番遊擊第二零六章 東番遊擊第十二章 唯快不破第一五三章 明目張膽第二七五章 狹路相逢第三三一章 封貢貿易第二四一章 調虎出山第二二零章 備戰伐倭第一八九章 消防炮隊第三十五章 島原落城第二六三章 大阪之役 (下)第五零二章 三寶壟之役 (上)第一八六章 京營亂兵第一二六章 史世用第四二一章 收復漳泉第四九三章 播州反明第四二五章 龍元黃牛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二九九章 門庭若市第三二一章 勢如破竹第二零九章 妾不如妻第一三五章 赴宴排場第二零九章 妾不如妻第一零一章 關門失守第二八二章 坑隊友第三十章 攻城略地第三四三章 賈夫納之役第四七三章 尋仙潮流第三五六章 鳳山港之戰第三二四章 釜底抽薪第三九八章 呂宋漢王第四三一章 杭州會戰 (上)第四十一章 喧囂塵上第三五六章 鳳山港之戰第三六七章 西寇侵閩(下)第一四六章 暴殄天物第二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三六五章 西寇侵閩(上)第一五八章 大耳窿第四八八章 馬尼拉之役(下)第五十五章 東瀛消息第三零零章 老謀深算第二九四章 晉州之戰(中)第三二七章 停戰議和第二六四章 布武天下第三六零章 戰敗藉口第三六二章 撤兵外交第三十四章 百地上忍第二二九章 鄭和遺民第二五三章 九州之謀第四四六章 舟山海戰(下)第五零零章 明廷震怒第一一四章 聯姻風波第四四八章 廣州之戰第三八九章 南風騷人第四零五章 官商洶洶第二五三章 九州之謀第八十一章 聲名遠播(上)第三零六章 倭女大派送第二六五章 九州陰雲第二六七章 蝦夷攻略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第三三二章 大明危機第二八四章 久留米會戰(上)第二二九章 鄭和遺民第四七六章 天下糧倉第二零七章 軍火貿易第三六九章 海壇海戰(下)第七十四章 廣島城下第三一二章 洛東江之役(上)第二六九章 關原會戰第三二三章 一體化第四五四章 揚州效應第二五八章 美人島第二三四章 通倭謠言第三七九章 桑洲之戰(下)第三一二章 洛東江之役(上)第二七零章 尾大不掉第三零零章 老謀深算第四二六章 東征尋仙第四零一章 諜網行動(上)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二二三章 西狩平壤第二九三章 晉州之戰 (上)第三零八章 海東國主第四七零章 南洋天平第四五二章 圍攻馬尼拉
第三五九章 鳳山之役(下)第四三五章 問鼎中原第一二二章 勒石記功第四七五章 溫柔鄉第二十二章 肥前一揆(下)第八十九章 志在四方第四十章 放大招第二二零章 備戰伐倭第四六三章 播州蠢動第四十一章 喧囂塵上第五零四章 泗水之戰第二零六章 東番遊擊第二零六章 東番遊擊第十二章 唯快不破第一五三章 明目張膽第二七五章 狹路相逢第三三一章 封貢貿易第二四一章 調虎出山第二二零章 備戰伐倭第一八九章 消防炮隊第三十五章 島原落城第二六三章 大阪之役 (下)第五零二章 三寶壟之役 (上)第一八六章 京營亂兵第一二六章 史世用第四二一章 收復漳泉第四九三章 播州反明第四二五章 龍元黃牛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二九九章 門庭若市第三二一章 勢如破竹第二零九章 妾不如妻第一三五章 赴宴排場第二零九章 妾不如妻第一零一章 關門失守第二八二章 坑隊友第三十章 攻城略地第三四三章 賈夫納之役第四七三章 尋仙潮流第三五六章 鳳山港之戰第三二四章 釜底抽薪第三九八章 呂宋漢王第四三一章 杭州會戰 (上)第四十一章 喧囂塵上第三五六章 鳳山港之戰第三六七章 西寇侵閩(下)第一四六章 暴殄天物第二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三六五章 西寇侵閩(上)第一五八章 大耳窿第四八八章 馬尼拉之役(下)第五十五章 東瀛消息第三零零章 老謀深算第二九四章 晉州之戰(中)第三二七章 停戰議和第二六四章 布武天下第三六零章 戰敗藉口第三六二章 撤兵外交第三十四章 百地上忍第二二九章 鄭和遺民第二五三章 九州之謀第四四六章 舟山海戰(下)第五零零章 明廷震怒第一一四章 聯姻風波第四四八章 廣州之戰第三八九章 南風騷人第四零五章 官商洶洶第二五三章 九州之謀第八十一章 聲名遠播(上)第三零六章 倭女大派送第二六五章 九州陰雲第二六七章 蝦夷攻略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第三三二章 大明危機第二八四章 久留米會戰(上)第二二九章 鄭和遺民第四七六章 天下糧倉第二零七章 軍火貿易第三六九章 海壇海戰(下)第七十四章 廣島城下第三一二章 洛東江之役(上)第二六九章 關原會戰第三二三章 一體化第四五四章 揚州效應第二五八章 美人島第二三四章 通倭謠言第三七九章 桑洲之戰(下)第三一二章 洛東江之役(上)第二七零章 尾大不掉第三零零章 老謀深算第四二六章 東征尋仙第四零一章 諜網行動(上)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二二三章 西狩平壤第二九三章 晉州之戰 (上)第三零八章 海東國主第四七零章 南洋天平第四五二章 圍攻馬尼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