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二章 洛東江之役(上)

陳瀚大肆分封功臣爵位領地,獲封文武紛紛派出心腹之人前往受封之地接管領地。軍政法監三院一司也接連不斷頒發軍政律法令,加強對東瀛各府縣統治,陳瀚向中國、四國、畿內、中原、關東、東北增派五萬軍隊駐守。

不少遭到陳瀚出兵攻滅失去主公或領地的家臣武士接連不斷在各地發動暴亂,遭到各地駐軍迅速出兵剿滅。陳瀚下達軍令,要求各地駐軍務必在第一時間鎮壓暴亂武裝,勿使暴亂擴大化。

暴亂武裝份子紛紛遭到嚴厲鎮壓,所有參與暴亂者被盡數誅殺,更是禍及家人。在各地駐軍迅雷不及掩耳強之勢鎮壓下,各地暴亂越來越少,不滿分子被剛建立的海東國各地駐軍強大實力震懾住,紛紛選擇隱忍蟄伏下來。

三院一司正忙着向東瀛各地斟派文官武將治理鎮守,剛上任的三鎮督軍迅速出兵將暴亂鎮壓下去,極大地震懾住蠢蠢欲動的各地不滿分子。

陸啓航派人渡海送來的朝鮮緊急軍情接連不斷送到陳瀚手中,南下釜山的五萬侵朝日軍並沒有準備渡海跡象,陳瀚也在忙着部署渡海前往朝鮮作戰。

陳瀚要求陸啓航嚴加防範日軍進攻,同時增派林江、何崇奇三萬水陸路大軍先期渡海趕赴慶尚道金海邑增加防守兵力,待陳瀚率大軍隨後趕至。

九州城王宮帥帳中,已基本穩定東瀛局勢的陳瀚正召集一衆文武部署渡海前往朝鮮作戰,一舉殲滅侵朝日軍,將朝鮮納入海東國疆土。

身着紫衣冕服頭戴冠冕的陳瀚虎視着一衆文武道:“衆文武聽令”

“臣等在”一衆文武紛紛拜服在地聽令

陳瀚當即道:“命政務院院使趙明朗負責徵集糧草輜重運送渡海至金海邑存放”

“臣遵命”趙明朗正爲聚集在九州城的十萬大軍糧食供給頭疼,東瀛各地遭到戰亂破壞,增收賦稅一時根本來不及,好在東洋商行、西洋商行從南洋、臺海、大明運來大批糧食輜重,加上繳獲不少糧食,暫緩燃眉之急。

窮兵黷武的豐臣秀吉在瘋狂的野望薰心下,出兵渡海征伐朝鮮,調動三十萬大軍,東瀛各地百姓被強制服徭役、繳納沉重賦稅,直接導致東瀛好不容易結束戰亂恢復太平的民間經濟遭到摧殘,大量糧食被運送到名護屋、朝鮮征戰。

東瀛多山地,糧食產量不多,因此侵朝日軍一直都爲糧食補給發愁,加上朝鮮戰亂過後,百姓近半在戰亂中死亡或逃亡,田地荒蕪,侵朝日軍控制的慶尚、忠清、京畿、黃海、江原、平安六道都是以山地爲主,不是產糧重地。

朝鮮產糧重地在全羅道,早已被陳瀚盯上,陳瀚出兵拉攏全羅道義兵,間接控制住全羅道產糧重地。在糧食緊缺時代,控制住糧食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隆慶年間,起源於寧國府太平縣的人痘接種法在天下蔓延,東亞各國人口劇增,明朝人口保守估計在一億五千萬左右,日本人口在一千二百萬左右,朝鮮人口在七百五十萬左右。

侵朝日軍就因糧食不給不足,小西行長難以在繼續向北推進。小野義勇五千大軍能越過安州府以北人煙稀少地區推進到鴨綠江南岸,若無何崇奇提供糧食補給,根本不可能迅速做到。

陳瀚隨即點將道:“陳沖”

“臣在”一身戎裝的陳沖忙單膝跪拜聽令

“命你率第一師一萬大軍拿下蔚山,配合大軍進攻釜山。”

陳沖欣然領命道:“臣得令”

陳瀚看向已改姓源的松田政晴道:“源政晴”

源政晴忙單膝跪拜聽令:“臣在”

“命你統率第三師一萬大軍從釜山浦登陸進攻釜山城”

“臣得令”源政晴忙領命

“宋思林”

宋思林忙單膝跪拜聽令:“臣在”

“命你統領六千大軍渡海前往全羅道鎮守”

“臣得令”宋思林欣然領命

“趙有麟、徐義勇”

“臣在”趙有麟同自詡氏出自大和國王族改姓徐的小野義勇忙單膝跪拜聽令

“命你二人率一萬水陸大軍北上京畿道,進攻漢城。”陳瀚下令道:“我會下令樑雄、陳武等衆將配合你二人攻取京畿、忠清兩道。”

“臣得令”兩人欣然領命

“田瀟、源信義(蒲池信義)、秦親忠(津野親忠)、羅豐、鄭彥武、鄭月娘等衆將隨我統領兩萬五千大軍出征”

“臣得令”一衆將領紛紛領命

蒲池信義以其家祖蒲池久直(源久直)本是源氏,遂改回源姓。

津野親忠改姓秦親忠,更是獲封三萬石領地,忙在陳瀚面前大表忠心道:“啓稟主上,臣願派人說服逆父來降。”

“好”陳瀚讚賞道:“此事就交給你來辦,告訴你父親,若主動歸順臣服,我會寬恕於他。”

“臣替逆父謝主上”秦親忠對老爹長宗我部元親只有恨,父子感情早就在四弟被確立家督繼承後蕩然無存,因此直接對老爹冠名逆父,足見其有多恨老爹長宗我部元親的不公。

陳瀚隨即看向一衆文武下令道:“衆卿速回營準備出兵渡海前往朝鮮作戰”

左下方的王旭隨即高呼道:“退朝”

“臣等告退”一衆文武紛紛告退出帥帳

陳璘、陳寅率六千餘徵倭明軍渡海蔘戰,茅國器被陳瀚任命爲四國副都督,同王阿忠統率八千大軍鎮守四國島松山城、德島城。

參陣侵朝日軍大名將領家臣家眷都被陳瀚帶到九州城,隨軍渡海前往朝鮮,陳瀚決定用侵朝日軍大名家臣家眷分化瓦解侵朝日軍抵抗,減少大軍將士死傷,儘快結束朝鮮戰爭,收編日軍精銳爲我開疆拓土所用。

陳瀚統率五萬大軍隨後渡海趕往朝鮮釜山,時值深冬,對馬海峽的風向開始變化,東南風逐漸減弱,東北風開始增強,導致海峽氣旋(溫帶低氣壓)開始產生,多大風陰雨天氣,海面上能見度低,不利於航行。

好在時值秋冬交替之際,氣旋的影響較小,在春夏兩季較多。對馬海峽有暖流經過,加上風向多變,容易造成船毀人亡悲劇發生,海東水師編隊都是大型戰船,加上早已對對馬海峽洋流風向查探清楚,應對混亂的洋流和風向。

東萊都護府以西洛東江東岸,淺野長政、黑田長政、豐臣秀保統率三萬餘侵朝日軍對金海邑發起進攻,寬闊的洛東江是侵朝日軍必須面對的一道天然防禦線。

洛東江自北向南流入狹窄的洛東江河谷平原後遇到南海岸山脈轉向東流,再次遇到自東北向西南走向的慶尚山脈,再次轉而向南流,在金海邑東數十里流出山谷,分成兩條幹流入海。

日軍在洛東江分流上游加緊徵集漁船等船隻,打造木筏渡江,令日軍將士沮喪的是洛東江東岸的大小船隻盡數被陸啓航下令收攏到江西岸。

日軍將士只好埋頭打造木筏、竹筏渡江作戰,在此期間,陸啓航指揮南洋水師也不時對日軍襲擾,並沒有發炮進攻,似乎沒有阻止日軍渡江進攻跡象。

以名剛從洛東江西岸連夜渡江趕來的物見番頭帶着幾名扮作朝鮮人的偵緝兵帶着進入日軍大營豐臣秀保帥帳中,朝着跪座在帥帳中的一衆家督、總大將、侍大將稟報道:“稟主公大人,我們查探到九州義統水軍總大將陸啓航與高麗一揆將領不和,雙方險些在金海邑城中大打出手,陸啓航帶兵撤出了金海邑。”

“收噶(原來如此)”跪座左下方一襲大黑和服的淺野長政聞言恍然大悟道:“難怪九州義統水軍再也沒有襲擾我們”

跪座上位的豐臣秀保也欣喜不已道:“吾等當速速渡江出陣金海邑”

“嗨”淺野長政、黑田長政、細川忠興、木下勝俊、生駒親正、戶田勝隆、蜂須賀家政、高橋元種、秋月種長、伊東佑兵、島津忠豐等欣然贊同。

淺野長政隨即建議道:“吾以爲當明日渡江出陣金海邑”

豐臣秀保欣然贊同道:“喲西,明日渡江出陣金海邑。”

“嗨”一衆參陣大名紛紛領命

侵朝日軍衆將紛紛商議決定渡江一舉擊敗朝鮮義兵,攻下金海邑,與正從洛東江上游北面渡江進攻鹹安郡的福島正則一萬餘第五軍團大軍擊破朝鮮軍、義兵,一舉攻入兵力空虛的全羅道。

三萬餘日軍開始渡江作戰,日軍將士紛紛擡着不下五六百艘竹筏、木筏衝向江邊,紛紛跳上竹筏木筏,用竹竿推着竹筏、木筏划向江中,整個洛東江寬闊的江面出現密密麻麻的竹筏木筏爭相橫渡景象。

金海邑東南的洛東江西幹流中,陸啓航、何崇奇統率海東水師編隊八十餘艘戰船及五六十艘漁船正朝着洛東江上游趕去。

寬闊的洛東江面上,日軍將士正在賣力地划着竹筏、木筏渡江準備搶灘登陸,黑田長政指揮黑田軍將士在竹筏木筏上豎起竹束盾牌掩護渡江衝鋒,迅速發起搶灘登陸進攻。

黑田長政揮着武士刀高呼鳥叫下令道:“醒過,駝子你給”

“駝子你給”黑田軍將領紛紛跟着狂呼下令衝鋒射擊:“殺給給”

駐守洛東江西岸的三千餘義兵在高從厚、金千鎰、柳彭老、安瑛、孫仁甲、金沔等率領下拼死抵抗,高從厚、金千鎰接連高呼下令道:“快放銃、放箭……”

柳彭老、安瑛、孫仁甲、金沔等義兵將領紛紛高呼下令道:“快放箭、放銃……”

義兵面臨着兵力不足,號令不一,隨即紛紛潰逃西逃向金海邑而去。不下一萬豐臣軍接連不斷橫渡洛東江登岸集結,尚有大批豐臣軍正在繼續登岸。

黑田長政同隨後登岸的豐臣秀保兩人率萬餘日軍追殺上去,直奔向金海邑城東洛東江西幹流以北的崇山峻嶺南面殺來。

第四二一章 收復漳泉第九十八章 經略東番(下)第四十二章 九州義統第三八四章 殿前會議 (上)第四三七章 三一教主第二一八章 巡視基隆第二九八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九十三章 碟戰刀影第一二九章 明軍積弊第四二十章 合作報捷第四六四章 臨陣談判第二四零章 齊人之福第四八二章 安州驚變 (上)第四一九章 投誠反正第三八三章 枕風夜話第一零七章 東番局勢第三四二章 錫蘭紛亂第六十二章 後起之秀第四二五章 龍元黃牛第八十六章 決戰之前第四章 間諜神醫第一七四章 倭軍內應第三六六章 西寇侵閩(中)第四六八章 遊湖獻美第四八六章 大顯神威第七十二章 決戰動員第二二二章 亡國跡象第三二零章 烏嶺之戰(下)第二九九章 門庭若市第一九九章 殺手鐗第一零二章 九州殘局第一四四章 死灰復燃第二六七章 蝦夷攻略第二四六章 趨之若鶩 (二)第四零七章 治國規劃第一五二章 番椒激情第四三九章 攻滅蘇祿第四零八章 職業學院第一二五章 商談歸順第四六六章 強搶民女第四一九章 投誠反正第三五三章 紅毛東來第一一七章 肢解林家第一四五章 以鄰爲壑第一七二章 金蘭海戰(二)第二二五章 大豐收第五章 吉田城主第四六五章 蝴蝶效應第七十八章 村上鐵船第三三八章 殖民呂宋第一三二章 精彩表演第一八二章 攻取西貢第一五四章 收回澳門第二十一章 肥前一揆(上)第一二一章 投名狀第二二九章 鄭和遺民第五十六章 忍者神龜第五零一章 金山金海第三三四章 外交策略第九十五章 赤間關下第四九六章 望加錫戰爭(下)第四一四章 飛龍來襲第三十一章 長崎之戰(上)第三九八章 呂宋漢王第一三五章 赴宴排場第二九九章 門庭若市第一百三十八章 恕不奉陪第一八五章 杭州之亂第三十二章 長崎之戰(下)第四章 間諜神醫第八十四章 攻伐島津第四零五章 官商洶洶第二一五章 移風易俗第四四一章 出兵廣東第二九一章 秀吉謀略第一三二章 精彩表演第四零五章 官商洶洶第二八六章 兵敗逃亡第四八三章 安州驚變(下)第三一二章 洛東江之役(上)第四六二章 選美記第二四四章 明廷徵倭第八十章 海上決戰第三五六章 鳳山港之戰第四五二章 圍攻馬尼拉第二八四章 久留米會戰(上)第一八一章 真臘使臣第一三六章 軍門做媒第二一二章 椰城之戰(下)第一六九章 無恥之徒第三八九章 南風騷人第四八零章 飛天營第八十八章 疑兵計第七十四章 廣島城下第四六二章 選美記第二六四章 布武天下第八十章 海上決戰第一六三章 劇情不對第二六五章 九州陰雲第一七四章 倭軍內應
第四二一章 收復漳泉第九十八章 經略東番(下)第四十二章 九州義統第三八四章 殿前會議 (上)第四三七章 三一教主第二一八章 巡視基隆第二九八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九十三章 碟戰刀影第一二九章 明軍積弊第四二十章 合作報捷第四六四章 臨陣談判第二四零章 齊人之福第四八二章 安州驚變 (上)第四一九章 投誠反正第三八三章 枕風夜話第一零七章 東番局勢第三四二章 錫蘭紛亂第六十二章 後起之秀第四二五章 龍元黃牛第八十六章 決戰之前第四章 間諜神醫第一七四章 倭軍內應第三六六章 西寇侵閩(中)第四六八章 遊湖獻美第四八六章 大顯神威第七十二章 決戰動員第二二二章 亡國跡象第三二零章 烏嶺之戰(下)第二九九章 門庭若市第一九九章 殺手鐗第一零二章 九州殘局第一四四章 死灰復燃第二六七章 蝦夷攻略第二四六章 趨之若鶩 (二)第四零七章 治國規劃第一五二章 番椒激情第四三九章 攻滅蘇祿第四零八章 職業學院第一二五章 商談歸順第四六六章 強搶民女第四一九章 投誠反正第三五三章 紅毛東來第一一七章 肢解林家第一四五章 以鄰爲壑第一七二章 金蘭海戰(二)第二二五章 大豐收第五章 吉田城主第四六五章 蝴蝶效應第七十八章 村上鐵船第三三八章 殖民呂宋第一三二章 精彩表演第一八二章 攻取西貢第一五四章 收回澳門第二十一章 肥前一揆(上)第一二一章 投名狀第二二九章 鄭和遺民第五十六章 忍者神龜第五零一章 金山金海第三三四章 外交策略第九十五章 赤間關下第四九六章 望加錫戰爭(下)第四一四章 飛龍來襲第三十一章 長崎之戰(上)第三九八章 呂宋漢王第一三五章 赴宴排場第二九九章 門庭若市第一百三十八章 恕不奉陪第一八五章 杭州之亂第三十二章 長崎之戰(下)第四章 間諜神醫第八十四章 攻伐島津第四零五章 官商洶洶第二一五章 移風易俗第四四一章 出兵廣東第二九一章 秀吉謀略第一三二章 精彩表演第四零五章 官商洶洶第二八六章 兵敗逃亡第四八三章 安州驚變(下)第三一二章 洛東江之役(上)第四六二章 選美記第二四四章 明廷徵倭第八十章 海上決戰第三五六章 鳳山港之戰第四五二章 圍攻馬尼拉第二八四章 久留米會戰(上)第一八一章 真臘使臣第一三六章 軍門做媒第二一二章 椰城之戰(下)第一六九章 無恥之徒第三八九章 南風騷人第四八零章 飛天營第八十八章 疑兵計第七十四章 廣島城下第四六二章 選美記第二六四章 布武天下第八十章 海上決戰第一六三章 劇情不對第二六五章 九州陰雲第一七四章 倭軍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