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國之棟樑

劉瑾被誅之後朝廷的面貌煥然一新那些平日裡受劉瑾壓迫不敢說話的官員此時都站了出來慷慨陳詞呈獻治國良策而另外一些和劉瑾走得比較近的官員就躲在家裡惟恐引火燒身。

朱玉剛看着一堆堆要求改革現有制度的奏章頭都快裂開了他對這些東西可說是一知半解僅憑以前聽士們講過的幾堂課以及讀過的幾本歷史書要他下這樣的決定真的是爲難他了。

不得已只好把些東西暫時拋在一邊開始封賞有功人士古孝天仍舊掌管神機營三千營的精銳自然也歸他管了而那張永自知罪孽深重皇上不治他死罪已算是天大的恩典了也不敢多言朱玉剛給了他一個閒職算是他這次立功的獎賞。東、西廠的錦衣衛也順理成章的交給了陳其武他的職位也升到了和朱寧平起平坐朱寧雖然仍是司禮監的掌印太監但是實際上已無實權因爲朱玉剛有什麼旨意不再通過太監而是和內閣大臣們直接商定。朱寧有苦說不出但又不能明言否則皇帝以干涉朝政將他治罪那就得不償失了。李東陽現在位居士之首朱玉剛又按照他的建議提拔了幾個沉着、穩重的人頂替空出的幾個士的位置其實他的心裡另有一個他認爲最合適的人選這人就是王陽明。

朱玉剛知道如果直接下旨將王陽明提拔爲士的話他一定會拒絕的他會以爲皇帝是因爲看在二人的私交的情分上才升他官職的而不是看中了他的能力到時候弄得尷尬起來雙方都下不了臺就不好辦了其實這次能夠將劉瑾成功擒獲可說王陽明出了大力氣朱玉剛幾乎是按照他的步驟在走。面對這樣一位國之棟樑朱玉剛決定親自走一趟勸說王陽明。

王陽明的吏部考覈很快就通過了國家正是用人之際誰也不敢故意去爲難他朱玉剛到達驛館的時候王陽明正在收行裝他的世侄戎帥也在爲他送行。二人見到朱玉剛駕臨急忙過來行禮。

朱玉剛點頭讓他們免禮驚訝的說道“先生這麼匆忙就要回江西嗎?朕還想和你多聊聊呢!”

王陽明把行裝放下平靜的回答道“臣蒙皇上聖恩已被授於贛南巡撫一職京師離贛南相距千里臣想早一日到達那兒熟悉政務爲皇上效力。”

朱玉剛惋惜的嘆了口氣道“以先生的才能怎麼能屈居在那偏僻的地方呢?先生如果有意的話朕可以收回成命朝中的職位任先生挑選朕甚至可以讓先生代替——”

“皇上萬萬不要再說下去了您的大恩老臣萬死難報不過臣覺得還是去贛南更加合適。”王陽明知道朱玉剛要他頂替李東陽於是急忙打斷了他的話他想了想又說道“況且聖旨已下皇上再收回去的話難免有人會起疑心。”

“起疑心?”朱玉剛一愣不明白王陽明話中的意思又說道“先生再考慮一下吧朕真的非常需要你。”

王陽明壓低聲音說道“皇上非是微臣謙虛故作姿態實是那邊放不下啊。”

“哦?”朱玉剛感到很疑惑。

“臣怕那人有異心民間到處都在謠言臣不得不防。”王陽明表情嚴肅絕非像在開玩笑。

朱玉剛猛然一驚突然明白了王陽明的良苦用心他說的就是寧王朱宸濠這個自己本該時刻掛在心上的人竟然被忘掉了!據歷史記載寧王將於公元59年發動叛亂而此刻才50年如果王陽明到達贛南後能夠早作防範相信以他的能力歷史上的那一幕就不會發生了。朱玉剛不由得暗暗佩服王陽明的目光國家如果多幾個像他這樣的人才大明王朝何愁不能復興呢?

但是朱玉剛又有點捨不得讓王陽明走他猶豫了片刻道“先生走了的話誰來幫朕呢?”

王陽明道“朝中還有李大人他們呀。”忽然他彷彿又想起了什麼似的指着一旁的戎帥說道“臣給皇上舉薦一人他一定可以爲皇上出一份力的。”

戎帥急忙過來拜見朱玉剛朱玉剛無奈只得說道“先生此去一路小心那邊就多多拜託了。”

送走王陽明後朱玉剛感到悵然若失但他還是封了戎帥一個左都御史的官職戎帥以前就做過諫官因爲不滿劉瑾等人才憤而辭官的此番又有王陽明的囑咐因此高興的接受了聖旨。朱玉剛對他的才能也是欣賞有嘉他一直以爲李東陽等人都是歷史上的有名人物自己應該另找一批賢臣良將才能更好的做一番大事。

正德六年朝廷在剷除劉瑾等大太監之後舉行了一次科舉考試當時全國各地子踊躍參加令滿武感到意外的是第一名卻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白衣書生奪去了後來有人泄露風聲原來此人名叫司馬明據說和皇上有知遇之恩於是衆人再也不敢議論了。

殿試的時候朱玉剛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考題滿武都望着司馬明都想看看這個書生究竟有沒有真材。司馬明毫不畏懼不慌不忙的拿出了他這幾個月來埋頭苦讀的成果。皇上是問天下大勢該如何看待司馬明旁徵博引借賈宜的《過秦論》、蘇詢的《六國論》鮮明的論述了他的觀點他上舉下列地理縱橫歷史五千年把滿武聽得歎爲觀止直呼他爲大才子。

朱玉剛也是暗暗佩服於是點了司馬明爲進士第一名也就是民間所謂的狀元郎特允許他在京城騎馬遊街三日以爲慶祝並且又授予他翰林院修撰一職雖然只是從六品的官職但朱玉剛相信以司馬明的才華以後一定能夠成爲他的左膀右臂的。

司馬明雖然官職卑微以常例來說是無法見到皇帝的但是因爲他和朱玉剛的關係他還是在陳其武的安排下來向朱玉剛當面謝恩。

“你不用謝朕朕用你是因爲你確實有真材證明了朕當初將你帶進京城沒有做錯希望你以後好好爲朝廷效力不要辜負了朕對你的一片期望。”朱玉剛裝出一副語重心長的樣子他覺得這樣才能徹底征服像司馬明這樣人。

果然司馬明感動的連話都快說不出來了他誠惶誠恐的磕謝了皇恩慌慌張張的退了出去生怕在皇上面前失了應有的儀態朱玉剛看着他的背影滿意的點了點頭一切和他預料的一樣順利他可以放心的睡個好覺了。

第十二章 忠肝義膽第二十四章 大戰鄱陽湖(上)第二十六章 大戰鄱陽湖(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八章 貪官現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二章 龍爭虎鬥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四章 立杆見影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一章 決戰九江(下)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九章 中計(下)第九章 宮廷隱私第十八章 居心叵測第十三章 古寺驚魂(一)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九章 龍虎堂(上)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章 太原之戰(下)第十一章 風雨欲來第二十一章 攻佔南昌第九章 爾虞我詐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九章 巨擘落網(中)第二十四章 天下大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一章 回京風波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二章 情報戰(上)第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六章 竊旗大盜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八章 大明軍威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八章 初遇阻難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章 太原之戰(下)第二章 嶄露頭角第十五章 漁翁得利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六章 滄州之行(下)第十章 朱寧伏誅(上)第十章 朝堂之爭(三)第二十六章 先聲奪人第十五章 漁翁得利第十六章 秦淮河畔(一)第二章 計探學士第八章 陰差陽錯第一章 南巡之初第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十一章 妓院春色海瑞傳第二十七章 鐵證如山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一章 海國圖志第六章 豹房傳說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三章 軍事學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章 羣起而攻第五章 三千佳麗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一章 海國圖志第八章 正德選美第十二章 忠肝義膽第十二章 二虎相鬥第十八章 陽明之計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五章 陰謀(下)第六章 豹房傳說第六章 醋海風雲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六章 攻城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一章 塞外警報第十六章 紅顏知己第五章 巫山雲雨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八章 初遇阻難第三章 除佞大計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三章 初露鋒芒第三章 通州之行第三章 除佞大計第一章 宮中八虎第二十一章 攻佔南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九章 航海之說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四章 航海大計第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五章 脣槍舌戰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四章 新式軍校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一章 龍虎堂(下)第十六章 秦淮河畔(一)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一章 塞外警報第十五章 風流唐寅(上)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三章 得勝歸朝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四章 天下賦稅第二十章 會師安慶(下)第六章 皇帝出馬第十二章 嬌豔妃嬪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章 太原之戰(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六章 滄州之行(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二章 龍爭虎鬥第二十一章 攻佔南昌第八章 陰差陽錯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八章 初戰告捷第六章 皇帝出馬第十一章 朱寧伏誅(中)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十一章 妓院春色第十四章 鷸蚌相爭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七章 中計(上)第三章 通州之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四章 天下賦稅第四章 德州豔遇
第十二章 忠肝義膽第二十四章 大戰鄱陽湖(上)第二十六章 大戰鄱陽湖(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八章 貪官現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二章 龍爭虎鬥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四章 立杆見影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一章 決戰九江(下)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九章 中計(下)第九章 宮廷隱私第十八章 居心叵測第十三章 古寺驚魂(一)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九章 龍虎堂(上)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章 太原之戰(下)第十一章 風雨欲來第二十一章 攻佔南昌第九章 爾虞我詐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九章 巨擘落網(中)第二十四章 天下大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一章 回京風波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二章 情報戰(上)第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六章 竊旗大盜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八章 大明軍威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八章 初遇阻難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章 太原之戰(下)第二章 嶄露頭角第十五章 漁翁得利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六章 滄州之行(下)第十章 朱寧伏誅(上)第十章 朝堂之爭(三)第二十六章 先聲奪人第十五章 漁翁得利第十六章 秦淮河畔(一)第二章 計探學士第八章 陰差陽錯第一章 南巡之初第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十一章 妓院春色海瑞傳第二十七章 鐵證如山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一章 海國圖志第六章 豹房傳說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三章 軍事學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章 羣起而攻第五章 三千佳麗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一章 海國圖志第八章 正德選美第十二章 忠肝義膽第十二章 二虎相鬥第十八章 陽明之計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五章 陰謀(下)第六章 豹房傳說第六章 醋海風雲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六章 攻城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一章 塞外警報第十六章 紅顏知己第五章 巫山雲雨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八章 初遇阻難第三章 除佞大計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三章 初露鋒芒第三章 通州之行第三章 除佞大計第一章 宮中八虎第二十一章 攻佔南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九章 航海之說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四章 航海大計第十五章 兵部尚書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五章 脣槍舌戰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四章 新式軍校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一章 龍虎堂(下)第十六章 秦淮河畔(一)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一章 塞外警報第十五章 風流唐寅(上)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三章 得勝歸朝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四章 天下賦稅第二十章 會師安慶(下)第六章 皇帝出馬第十二章 嬌豔妃嬪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章 太原之戰(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六章 滄州之行(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二章 龍爭虎鬥第二十一章 攻佔南昌第八章 陰差陽錯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八章 初戰告捷第六章 皇帝出馬第十一章 朱寧伏誅(中)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十一章 妓院春色第十四章 鷸蚌相爭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七章 中計(上)第三章 通州之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四章 天下賦稅第四章 德州豔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