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嶄露頭角

劉瑾死後朱玉剛又讓另一個正德當太子時候侍奉他的太監魏彬執掌司禮監朱寧自然就失去了他的職位。不過他不甘心就此沉淪下去千方百計想討朱玉剛歡心重昔日的寵信。但他沒有料到的是朱玉剛早就看穿了他如果說以前留着他還有制擘劉瑾的因素在內那麼現在劉瑾已死而他朱寧在歷史上也是一個臭名遠揚死無其所的權監朱玉剛希望找個機會早日除掉他以免產生禍患。

機會終於來了原來劉瑾當政的時候企圖提高攤派給軍戶的定額這使得一些士兵離開他們的駐地和當地的盜匪勾結起來在農村四處搶劫。到了正德六年這股兵匪竟然發展到了幾千人開始攻打起京師北面的一些村鎮戰火逐漸向南蔓延過來。當初平定安化王之亂朱玉剛看到了楊一清卓越的軍事才能於是派他領兵前去剿滅叛黨就在大軍即將出徵之前朱玉剛忽然想到一計可以趁機除去朱寧於是決定御駕親征。滿武頓時覺得此舉太過荒唐和冒險對付幾千個盜匪竟然還要皇帝親自出馬那不是太小題大做了嗎?也顯得他們這些大臣太無能了於是他們紛紛上奏勸說朱玉剛打消此念並且陳說種種厲害關係。

朱玉剛決定了的事當然不會輕易放棄他毫不理睬那些迂腐的大臣仍舊一意孤行他將古孝天的三千營調了過來並且讓他也同行這樣他才覺得萬無一失了當然他想對付的朱寧自然也在隨行之列。一切準備妥當後大軍就穩穩出了京城向北進發。

出了京城沿途隨處可見匪軍燒殺搶掠留下的痕跡被焚燬的村鎮裡已經杳無人煙留下的只是一具具被凌辱的屍體。朱玉剛暗暗心驚沒想到在離京師不遠的地方竟然也會發生這樣的事他不由得勃然大怒問楊一清道“天子腳下爲何盜匪如此猖獗?軍隊都幹什麼去了?”

楊一清此時已身居士之職看到皇上盛怒忙回答道“這股盜匪因爲裡面夾雜着一些戊軍的逃兵所以他們對官軍的作戰方法非常熟悉而且他們又是四處流竄飄忽不定沒有一定的據點所以不易剿滅。負責剿叛的官員曾經幾易其人但誰都沒有很好的辦法能將他們徹底消滅兵部也對他們招降過但是又再次反叛反而從朝廷得到了不少武器增強了他們的實力。”

“哼那些官員只會誇誇其談對待這些殘忍的盜匪只有將他們徹底剿滅一種辦法所謂的招降只是婦人之仁只會給朝廷留下隱患。”朱玉剛一恨盜匪手段的殘忍二是認爲盜匪絕不會真心歸降的所以堅決要將他們消滅。

“皇上臣也是這麼認爲的這夥盜匪就像那雜草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定要將他們連根拔掉京師纔可保安全。”楊一清說到這兒略顯猶豫之色又說道“據可靠消息這股盜匪近日將向南方移動目的是長江一帶如果被他們流竄到了那兒圍剿起來就更加難了。”

朱玉剛的眉頭緊皺起來楊一清說的不錯如果讓他們逃到長江那兒就真的麻煩了朝廷不僅要勞師遠征而且開銷更加巨大。他狠狠的說道“一定要將他們消滅在京師北面!”

朱玉剛此話一出楊一清不敢應答因爲他並沒有什麼好的計策可以實現這個目標現在就連盜匪在哪個具體的方向都不知道呢!楊一清不說話其他將領自然也不敢多言朱玉剛失望的看了他們一眼他本來想御駕親征大顯威風呢那個正德既然能夠封自己爲“威武大將軍鎮國公”難道自己就不如他了嗎?

朱玉剛擡眼望着遠處烽煙滾滾的村莊嘆了口氣道“要是盜匪就在眼前那就好辦了可惜他們不會據守一個地方。”

“皇上末將有一個辦法不知道行不行?”一個洪亮如鐘的聲音突然在衆人身後響起。

朱玉剛一愣回頭一看原來是個四十歲左右的騎兵軍官看他的打扮職位應該不高但他長得卻是儀表堂堂身穿一副鎧甲更顯得威風凜凜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彷彿隱藏着過人的智慧這人以前從未見過會是誰呢?朱玉剛暗暗猜測着。

“大膽劉彬皇上面前敢如此放肆?皇上沒叫你說話你竟敢多嘴!”楊一清大聲喝斥那個軍官。

“楊愛卿不必如此聽他說說又有何妨呢?”朱玉剛雖然身爲皇帝但是畢竟是從現代來的對那些森嚴的階級觀念還是不屑一顧的於是對那名叫劉彬的軍官說道“你不必害怕有什麼好的辦法就大膽說出來即使說錯了朕也不會怪你的。”

“多謝皇上龍恩。”劉彬謝過後就開始說了起來衆人都仔細聽着大多數人都抱着懷疑的態度以爲他是在譁衆取寵。

“皇上諸位大人這股盜匪之所以到今日還未被剿滅並不是說他們有很強的戰鬥力他們又豈會是訓練有素的官軍的對手呢?”劉彬說到這兒頓了一下觀察了一下衆人的神色見大家都很認真於是又說道“盜匪以騎兵居多飄忽不定來去無蹤官軍雖然厲害但是如果跟在盜匪的屁股後面追趕又怎比得上熟悉地形的他們呢?游擊戰術一向是官軍的弱項但是要戰勝盜匪所缺少的正是這方面的經驗。”

劉彬說到這兒默默的站到一邊朱玉剛細細一想事實的確如此如果一味的跟在盜匪後面那麼主動權永遠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別提消滅他們了。他看看劉彬見他臉上非常平靜看不出任何表情暗想此人在衆多比他官職高的人面前還能如此鎮定而且又說出一番很有見地的話來的確不簡單是個可造之才。於是索性想再問問他說道“那你認爲該怎麼做呢?總不能叫官軍都游擊戰術吧?”

劉彬謙虛的說道“皇上說笑了這當然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末將認爲如果可以將那些盜匪困在一個城鎮裡斷絕他們的退路那他們就無路可逃了!”

朱玉剛腦中一亮欣喜的說道“你的意思是引君入甕然後再甕中捉鱉嗎?”

“是皇上英明。”劉彬激動的說道。

“皇上盜匪會那麼笨的自動鑽入圈套嗎?劉將軍的想法太天真了!”一員武將站出來一口否定劉彬的想法。

朱玉剛看了那武將一眼沒有說話轉身問楊一清道“你的看法呢?”

楊一清低頭沉思了片刻方纔擡頭說道“臣也覺得劉將軍的辦法可行只是具體實施起來有點困難敵軍中如果有厲害一點的人物應該能夠看出我們的計策的。”

衆人一聽楊一清竟然也贊同劉彬的意見於是紛紛交頭接耳起來朱玉剛眼望遠方道“眼下除了這個辦法也沒有更好的了與其和他們兜圈子不如就將他們困死在一處。當然這要付出一點代價否則敵人不會輕易上當的。楊大人你看看附近有沒有什麼好的城鎮將駐軍撤出來讓敵人以爲是不戰而退他們四處流竄糧食對於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所以朕認爲他們只要覺得沒有危險就一定會進入的如果城中的東西能夠吸引他們只要拖延一些時間官軍定可將他們團團包圍到時候諒他們插翅也難飛了!”

朱玉剛說到這兒非常得意他將手一揚彷彿自己就是一個統帥三軍運籌帷幄的元帥那些盜匪豈會放在他的眼裡呢?楊一清等人連呼皇上聖明他忙說道“請皇上放心臣一定按照您的指示去辦這次一定要將這股盜匪徹底消滅!”

“就讓他協助你吧給他一個立功的機會。”朱玉剛指着劉彬說道。

楊一清怔了一下劉彬卻是大喜急忙謝過皇恩大軍繼續向北進發。將近天黑的時候開始按營紮寨等一切安置好後朱玉剛看看夜色已深但他卻毫無睡意想想白天劉彬這個人實在厲害腦中卻沒有他的一點印象他究竟是誰呢?朱玉剛把古孝天找來詢問不料古孝天對劉彬的底細也不清楚。

“皇上奴才對劉彬知道一二。”帳外一個尖細的聲音小心翼翼的說道。

朱玉剛擡眼一看原來是朱寧探頭探腦的正在張望。他一定在外面偷聽!朱玉剛腦子裡立刻閃出這個念頭頓時就想怒罵他一頓不過他一轉念又想到還是先聽聽他怎麼說的再處置他也不遲於是就讓古孝天叫朱寧進來。

“你和那個劉彬很熟嗎?”朱玉剛冷冷的問道。

“不奴才也是聽說的。”朱寧忙辯解道。

“那你就將聽說的說一遍吧。”

“是皇上。”朱寧謹慎的說道“劉彬的老家在長江一帶他自幼熟習水性後來當兵爲朝廷出力在軍中他刻苦習武弓馬嫺熟且爲人講義氣深受士兵擁戴也受到上司的賞識。據說有一次在淮河上面圍剿盜匪他曾被一箭射在耳朵上但他毫不畏懼立刻拔出那箭就像沒事人似的又投入了戰鬥因此人人都對他萬分敬佩現在他已經在騎兵部隊中擔任一個很重要的職位了。”

朱玉剛細細體味着朱寧所描述的關於劉彬的每一句話他心裡感到十分矛盾對於這樣一個非常有才能的將領該不該重樣呢?朱寧此舉分明是想來爲劉彬說話難道他倆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關係?朱玉剛決定先看看再說於是揮揮手就讓朱寧退下去了今天先便宜他了。

第十四章 寧王造反第一章 南巡之初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四章 航海大計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二章 知縣千金第二十三章 會師南昌第十四章 鷸蚌相爭第十九章 會師安慶(上)第六章 豹房傳說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四章 陰謀(中)海瑞傳第二十四章 天下大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五章 再起風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一章 回京風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章 真相大白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五章 大鬧何府(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七章 改革兵制第十五章 風流唐寅(上)第十六章 秦淮河畔(一)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一章 山西豔遇第十一章 妓院春色第五章 三千佳麗第十三章 古寺驚魂(一)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八章 貪官現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三章 軍事學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六章 滄州之行(下)第十五章 風流唐寅(上)第二十七章 神秘少女第二十二章 高山隱士第一章 國之棟樑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五十章 巨擘落網(下)第十六章 挑撥離間第二十三章 會師南昌第三章 明朝奇聞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七章 滄州遇險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四章 德州豔遇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六章 天子斷案(上)第二十四章 天下大勢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九章 中計(下)第二十章 途中遇險第十六章 風流唐寅(下)第五章 盛日尋芳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六章 攻城第十七章 御駕親征第十七章 御駕親征第十八章 居心叵測第十六章 秦淮河畔(一)第二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十八章 後宮之首第九章 一網打盡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九章 狐狸尾巴(中)第二十章 將計就計第二章 知縣千金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七章 改革兵制第三章 揚名立萬第二十二章 伯虎歸順第二十三章 陽明遇險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二章 高山隱士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七章 火者亞三第九章 爾虞我詐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八章 貪官現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二章 計探學士第四章 叛亂前兆第二十一章 風流太監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十二章 朱寧伏誅(下)第十一章 妓院春色第九章 宮廷隱私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三章 得勝歸朝第二十章 將計就計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二十九章 九江稱帝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九章 太原之戰(上)落魄江湖載酒行第六章 豹房傳說第六章 豹房傳說海瑞傳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七章 天子斷案(下)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二章 酒肆驚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六章 竊旗大盜第十章 夜半偷窺第二十四章 大戰鄱陽湖(上)第二十四章 天下大勢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五章 陰謀(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八章 初遇阻難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五十章 巨擘落網(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七章 火者亞三第二十二章 伯虎歸順第二十六章 大戰鄱陽湖(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章 真相大白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九章 龍虎堂(上)第五章 巫山雲雨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七章 中計(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五章 滄州之行(上)第二十五章 大戰鄱陽湖(中)第十章 夜半偷窺第二十二章 高山隱士
第十四章 寧王造反第一章 南巡之初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四章 航海大計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二章 知縣千金第二十三章 會師南昌第十四章 鷸蚌相爭第十九章 會師安慶(上)第六章 豹房傳說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四章 陰謀(中)海瑞傳第二十四章 天下大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五章 再起風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一章 回京風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章 真相大白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五章 大鬧何府(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七章 改革兵制第十五章 風流唐寅(上)第十六章 秦淮河畔(一)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一章 山西豔遇第十一章 妓院春色第五章 三千佳麗第十三章 古寺驚魂(一)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八章 貪官現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三章 軍事學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六章 滄州之行(下)第十五章 風流唐寅(上)第二十七章 神秘少女第二十二章 高山隱士第一章 國之棟樑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五十章 巨擘落網(下)第十六章 挑撥離間第二十三章 會師南昌第三章 明朝奇聞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七章 滄州遇險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四章 德州豔遇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六章 天子斷案(上)第二十四章 天下大勢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九章 中計(下)第二十章 途中遇險第十六章 風流唐寅(下)第五章 盛日尋芳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六章 攻城第十七章 御駕親征第十七章 御駕親征第十八章 居心叵測第十六章 秦淮河畔(一)第二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十八章 後宮之首第九章 一網打盡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九章 狐狸尾巴(中)第二十章 將計就計第二章 知縣千金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七章 改革兵制第三章 揚名立萬第二十二章 伯虎歸順第二十三章 陽明遇險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二章 高山隱士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七章 火者亞三第九章 爾虞我詐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八章 貪官現形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二章 計探學士第四章 叛亂前兆第二十一章 風流太監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十二章 朱寧伏誅(下)第十一章 妓院春色第九章 宮廷隱私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三章 得勝歸朝第二十章 將計就計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二十九章 九江稱帝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九章 太原之戰(上)落魄江湖載酒行第六章 豹房傳說第六章 豹房傳說海瑞傳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七章 天子斷案(下)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二章 酒肆驚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六章 竊旗大盜第十章 夜半偷窺第二十四章 大戰鄱陽湖(上)第二十四章 天下大勢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五章 陰謀(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八章 初遇阻難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五十章 巨擘落網(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七章 火者亞三第二十二章 伯虎歸順第二十六章 大戰鄱陽湖(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章 真相大白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九章 龍虎堂(上)第五章 巫山雲雨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七章 中計(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五章 滄州之行(上)第二十五章 大戰鄱陽湖(中)第十章 夜半偷窺第二十二章 高山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