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三章 微服私訪

正在思索間殿外司禮太監高聲唱道“葡萄牙駐大明帝國使節比利先生覲見!”

話音剛落朱玉剛就看到比利出現在了殿外他看了一眼奉天殿內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雙手高舉一隻黃金匣子慢慢走了進來。朱玉剛發現今天比利換了一身新衣裳而且整個人似乎也修理過了顯得非常有精神、有風度。朱玉剛正襟危坐不說話只是朝比利微微笑着。

比利走到離朱玉剛大概有三丈遠的地方突然把手中的匣子慢慢放到地上然後雙腿跪了下去他一邊行使着中國的三跪九叩禮儀一邊高聲說道“葡萄牙駐大明帝國使節比利謹代表本國國王紐曼二世向皇帝陛下遞交國書希望兩國能夠友好相處共同發展開通貿易互利互往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比利說完然後他又將那匣子高舉過頭。

朱玉剛非常滿意比利的表現他看了一眼王陽明見他臉上沒有任何表情顯得很坦然不知道他是如何和比利說的。朱玉剛朝身前的小太監一點頭小太監走過去把那匣子拿了過來朱玉剛接過匣子拿起那國書看了幾眼放下來說道“朕接受你的這份國書同時朝廷也願意和貴國建立正常友好的關係希望兩國的友誼能夠長存另外請比利先生把朕的問候帶回給你們的國王就說朕非常願意和他交朋友。”

朱玉剛又吩咐司禮太監把賞賜的禮物清單交給比利過目。說道“這些都是本國地特產小小禮物不成敬意請比利先生帶給貴國國王。”

比利大喜過望急忙謝恩道“多謝皇帝陛下賞賜……###。我一定將您的意思轉達給國王陛下他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朕會派一員大臣和你同往葡萄牙的他會帶着朕的旨意這樣沿途可以方便一些。”朱玉剛又說道。“今天是個好日子朕宣佈滿武都在宮中用膳以作爲慶祝。”

“多謝皇上恭賀皇上!”衆大臣都顯得很激動。

這一晚朱玉剛激動異常幾乎徹夜難眠直到天亮時分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他睜開眼睛的時候發現外面已是陽光燦爛了服侍他的小太監垂手恭敬的站在他地牀前。見他醒來說道“皇上王陽明大人在外面等候召見。”

“快叫他進來。”朱玉剛心想王陽明一定有事稟報。

朱玉剛穿好衣服王陽明就走了進來他行過禮後稟道“皇上比利先生已經回國了相信他必定能夠帶來皇上想要的人和東西。”

“但願如此吧。”朱玉剛淡淡的說道。

“伯安聽說最近河北一帶在鬧災荒啊是不是確有此事?”朱玉剛突然想起來昨天看到過這樣一份奏摺。因此憂心忡忡的問道。

“確有此事。”王陽明猶豫再三說道“不過災情並不算嚴重。”

朱玉剛疑惑的問道“既然災情並不嚴重那麼下面的官員爲什麼說已經死了很多人並且許多老百姓正往京城遷徙呢?難道他們想謊報災情好從中中飽私囊嗎?”

王陽明看到朱玉剛慍怒急忙安慰道“皇上且莫生氣其實事情並不是皇上想象的那樣那些官員怎麼敢這樣明目張膽的騙取朝廷的賑災款項呢?”

“難道另有隱情?”朱玉剛狐疑的問道.br>

“皇上說地對其實今年的災情並不嚴重。河北造成這樣的局面大半是人爲的因素因爲鬧了災荒收成減少但是他們每年要交的賦稅卻絲毫沒少要是換了往年。他們也許還能勉強支撐。但今年恐怕就是雪上加霜了。所以才顯得災情特別嚴重。”王陽明心情沉重詳細的向朱玉剛解釋事情的真相。

“那地方官員不能因時制宜減免百姓的賦稅嗎?”

“皇上減免賦稅只是權宜之策朝廷的賦稅制度纔是根本那些地方官員是絕不會想到去減免賦稅地因爲他們想的只是要完成朝廷下派的任務所以——”王陽明說到這兒似乎覺得難以啓齒猶豫了一會兒沒有再說下去。

“伯安你不必再說下去了朕知道苛政猛於虎。”朱玉剛眉頭緊鎖將信將疑的問道“可是朝廷的賦稅真的有那麼重嗎?老百姓的生活真的那麼苦嗎?”

面對朱玉剛的疑問王陽明沒有明確回答只是連連苦笑這樣地表情即使不說朱玉剛也知道了答案。他嘆道“這樣看來朕並不是一個好皇帝了那些流離失所的老百姓一定在背後痛罵朕了!”

“皇上不用自責這怎能怪您呢?皇上已經算得上是一個不錯的皇帝了。一路看”

“你不用安慰朕了朕明白這一切但是請你放心朕不會做一個不關心民生的皇帝的!”朱玉剛突然打定主意斬釘截鐵的說道“朕決定去河北民間看看老百姓地生活狀況找出應對之策他們都是朕地子民朕不忍心看他們再繼續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皇上您真的要去嗎?”王陽明驚訝地問道他還以爲朱玉剛一時心血來潮呢。

“朕絕非開玩笑而是經過深思熟慮才作出的決定。不僅朕要去伯安你也陪同朕去高居廟堂之上怎麼能夠體會到老百姓的處境艱難呢!”朱玉剛神色凝重。

“是臣遵旨。”王陽明知道再勸也是無益於是隻好無奈的應道。

第二天朱玉剛等人就出發了。他裝扮成一個富家公子王陽明則扮成管家陳其武和武玉清當然就成了僕人和丫頭四人輕裝上車直向河北而去。

出了京城地範圍。一路上見到的災民漸漸就多了起來朱玉剛看到他們一個個衣杉襤褸面黃肌瘦心中一陣痠痛。這就是他治理的國家之下的子民他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而他地國土上卻餓殍遍野老百姓流離失所這難道不是他的過錯嗎?

朱玉剛正思索間迎面踉踉蹌蹌走來一個老婆婆她滿頭蒼白的頭髮衣服破爛的已經不像樣了手中雖然拄着一根柺杖但是看上去似乎並不能幫她多少忙。她地身子正搖搖欲墜朱玉剛見狀一時心急不由分說就跳下車去想把她扶住。

“你是誰?想幹什麼?”一個青年的聲音突然在朱玉剛身旁響起。

朱玉剛還未來得及反應那青年就伸手把他推到了一旁然後扶着那老婆婆警惕的看着朱玉剛等人。朱玉剛被他一推差點摔倒。陳其武忙上前將他攙扶住然後就想上前教訓那青年一頓朱玉剛看那青年不像是故意的就用眼神制止住了陳其武整整衣冠走到二人跟前和藹的說道“我並沒有惡意的只是看到老婆婆快摔倒了所以想扶她一把而已。”

“誰相信你的謊話?”那青年氣勢洶洶的說道。

“濤兒。不可無禮。”那老婆婆狠狠的瞪了青年一眼說道“這位公質彬彬有禮一看就不是壞人你不要誤會了他。快去跟他道歉。”

“娘。你不要相信他的鬼話他是騙你地。他肯定想搶我們的糧食!”那青年對朱玉剛充滿了敵意。

陳其武大怒他不能眼見朱玉剛受別人的侮辱道“小子你別胡說八道誰有那閒工夫來騙你們啊?也不長長眼睛知道我們是誰啊?”

朱玉剛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陳其武這纔沒再發火這兩年隨着他地位的越來越重要陳其武的脾氣也越來越大了不過念在他一片忠心的分上朱玉剛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說他什麼。他仍舊臉帶微笑的對那母子二人說道“你們看我們像是要搶糧食的人嗎?如果你們是我誒了這個而動怒地話我倒可以分一些乾糧給你們。”

那青年早就從朱玉剛等人的服飾上看出了自己錯怪了對方可他又不好意思認錯因此硬硬的說了一句“好就算我說錯了那請們讓路。朱玉剛並沒有聽他的話把路讓開而是彬彬有禮的說道“請問你們這是要到哪裡去啊?聽你們的口音不像是本地人。”

“我們還能到哪裡去?當然是去京城了這麼大的災荒皇帝也不想想辦法既然他讓我們吃不飽飯那我們就去他的家門口吃他的飯!”那青年地話充滿了怨恨。

“大膽你竟敢對當今聖上不敬不怕官府治你的罪嗎?”王陽明忍不住大聲喝道。

“反正早晚有一死官府把我們抓去的話還得管飯呢!”青年滿不在乎的回敬了一句。

朱玉剛朝王陽明使了一個眼色問道“皇上遠在京城此事他也在想辦法挽救呢你們怎麼都怪到他頭上呢?”

那老婆婆搶先說道“沒有皇帝的聖旨那些地方官會這麼狠嗎?把我們僅有的一點糧食都搶走了叫我們怎麼活啊?”

青年扶住哭泣地老孃說道“娘不用和他們羅嗦了他們肯定是和官府一路貨色咱們走。”

朱玉剛默默地站在路邊腦子裡回味着那母子二人說的話是啊不來民間不知道原來不管自己做了什麼只要地方上出了差錯老百姓第一個埋怨地肯定是自己看來還要繼續走下去下面不知還會遇見什麼樣的事呢。該怎樣從根本上解決老百姓的困難這種狀況的出現原因又是什麼這些問題一路上一直困惑着朱玉剛他越想越糊塗到了河北地界的時候他才把大概的思路理了出來。

第二十七章 神秘少女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二章 龍爭虎鬥第十一章 風雨欲來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五章 再起風波第十章 皇后之爭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六章 天子斷案(上)第三章 明朝奇聞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五十章 巨擘落網(下)第十五章 計除妖僧第五章 盛日尋芳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六章 意外驚喜第四章 德州豔遇第三章 明朝奇聞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五章 脣槍舌戰第一章 轉世爲帝第二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二十三章 會師南昌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章 太原之戰(下)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一章 山西豔遇第二十五章 大戰鄱陽湖(中)第一章 轉世爲帝第六章 神秘樂工第十二章 忠肝義膽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九章 太原之戰(上)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六章 攻城第七章 豹女丰姿落魄江湖載酒行第八章 朝堂之爭(一)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四章 航海大計第一章 宮中八虎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章 整貪風暴第二章 調戲宮女落魄江湖載酒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六章 竊旗大盜第四章 德州豔遇第十四章 古寺驚魂(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五章 節外生枝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二章 酒肆驚變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七章 中計(上)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一章 山西豔遇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九章 垂死掙扎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章 朝堂舌戰第五章 賑災風波第二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二章 龍爭虎鬥第十七章 御駕親征第十二章 忠肝義膽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三章 初露鋒芒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二章 計探學士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一章 山西豔遇第十章 朝堂之爭(三)第三十章 權監伏首第十章 朝堂之爭(三)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八章 中計(中)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一章 決戰九江(下)第四章 明爭暗鬥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二章 嶄露頭角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七章 改革兵制第十四章 宮廷秘藥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八章 初遇阻難第十三章 欲仙欲死第十四章 寧王造反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章 真相大白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章 決戰九江(上)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一章 決戰九江(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章 朝堂舌戰第十二章 二虎相鬥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三章 改革風暴第四章 姐妹之花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七章 改革兵制第六章 皇帝出馬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四章 大鬧何府(上)第六章 豹房傳說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章 決戰九江(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六章 竊旗大盜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五章 脣槍舌戰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六章 攻城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二章 情報戰(上)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二十三章 會師南昌第十三章 古寺驚魂(一)第二十二章 伯虎歸順第二十一章 風流太監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六章 天子斷案(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四章 新式軍校海瑞傳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九章 太原之戰(上)第九章 爾虞我詐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五章 滄州之行(上)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一章 塞外警報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六章 意外驚喜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五章 比利遇險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二章 寧王覆滅第十七章 秦淮河畔(二)第十六章 風流唐寅(下)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九章 中計(下)
第二十七章 神秘少女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二章 龍爭虎鬥第十一章 風雨欲來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五章 再起風波第十章 皇后之爭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六章 天子斷案(上)第三章 明朝奇聞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五十章 巨擘落網(下)第十五章 計除妖僧第五章 盛日尋芳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六章 意外驚喜第四章 德州豔遇第三章 明朝奇聞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五章 脣槍舌戰第一章 轉世爲帝第二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二十三章 會師南昌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章 太原之戰(下)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一章 山西豔遇第二十五章 大戰鄱陽湖(中)第一章 轉世爲帝第六章 神秘樂工第十二章 忠肝義膽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九章 太原之戰(上)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六章 攻城第七章 豹女丰姿落魄江湖載酒行第八章 朝堂之爭(一)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四章 航海大計第一章 宮中八虎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章 整貪風暴第二章 調戲宮女落魄江湖載酒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六章 竊旗大盜第四章 德州豔遇第十四章 古寺驚魂(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五章 節外生枝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二章 酒肆驚變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七章 中計(上)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一章 山西豔遇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九章 垂死掙扎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章 朝堂舌戰第五章 賑災風波第二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二章 龍爭虎鬥第十七章 御駕親征第十二章 忠肝義膽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三章 初露鋒芒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二章 計探學士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一章 山西豔遇第十章 朝堂之爭(三)第三十章 權監伏首第十章 朝堂之爭(三)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八章 中計(中)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一章 決戰九江(下)第四章 明爭暗鬥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二章 嶄露頭角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七章 改革兵制第十四章 宮廷秘藥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八章 初遇阻難第十三章 欲仙欲死第十四章 寧王造反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章 真相大白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章 決戰九江(上)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一章 決戰九江(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章 朝堂舌戰第十二章 二虎相鬥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三章 改革風暴第四章 姐妹之花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七章 改革兵制第六章 皇帝出馬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四章 大鬧何府(上)第六章 豹房傳說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章 決戰九江(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六章 竊旗大盜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五章 脣槍舌戰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六章 攻城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二章 情報戰(上)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二十三章 會師南昌第十三章 古寺驚魂(一)第二十二章 伯虎歸順第二十一章 風流太監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六章 天子斷案(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四章 新式軍校海瑞傳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九章 太原之戰(上)第九章 爾虞我詐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五章 滄州之行(上)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一章 塞外警報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六章 意外驚喜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五章 比利遇險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二章 寧王覆滅第十七章 秦淮河畔(二)第十六章 風流唐寅(下)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九章 中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