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節 三鍋的智力

換作別人來問,張家玉根本不會作答,但李來亨作爲一方大員,且深受領袖信任,於是張家玉答道:“很快,早則年底,遲則明年新年之後,即將打響!規模少不了,至少上三個軍!”

三個軍,加上輜重,總兵力超過了二十萬人,這可是大場面!

李來亨往後一仰,靠在了坐墊上,喃喃道:“這麼快!”

“李軍長是擔心印度兵上不得檯面?”張家玉知情識趣地問道。

“是啊,我怕有負領袖期望!”李來亨深爲苦惱地道:“這些印度兵確實不好,花再多功夫,都還是那個樣子!……”

他感覺到壓力大山,他管的盤子巨大,竟有十萬印度兵歸他來訓練,每天耗費的軍資巨大。

“你已經幹得不錯了,我甚至覺得是出乎意料的好,我以前在廣州見過那些紅毛番帶來的印度人,咳,左右不分,蠢得要命,在這裡起碼你還能教會他們分清了左右!”

此話不假,如果沒開智,哪怕是華人當兵,有的人一開始也是左右不分,教也教不會,打了他們纔會!

“我和你說個印度人的笑話吧,印度人打仗用大象的原因。”張家玉說道。

“願聞其詳!”李來亨應道。

“古代印度不產馬,外國商人高價向其銷售馬匹。爲了可持續發展,商人只賣馬匹而不教其釘馬蹄鐵,這些馬匹基本都會在一年內死亡……這馬死得多了,印度人沒錢了,只好用大象,大象是不用上蹄鐵的!”張家玉譏笑印度人道。

李來亨嘴脣皮扯動,勉強笑了笑。

“你知道戴維先生的副業嗎?”張家玉突然提起領袖身邊的紅人道。

“我還真的不知這位大人的副業是什麼!”李來亨訝道。

“副業”這兩個字在東南國華人中流行,屬於褒義,一個人如果有本事同時打二三份工是勤奮的表現,不過公職人員的副業受限,他們不是什麼副業都能夠做的。

例如領袖的副業就是設計師,設計軍艦與民船,新一級戰列艦和巡航艦他有份參與設計,還有遊艇,不過,他是不收酬勞的。

戴維先生的副業比較高大上,他研究各國曆史和人文,張家玉遂告訴李來亨道:“這位大人去過許多地方,他就象我一樣,每到一個地方,就喜歡到處鑽,穿街走巷,四處瞭解,與各種各樣的人說話,吃各地的美食!”

“很不錯的愛好!”李來亨評價道。

“他曾周遊歐洲列國,甚至進入對於基督徒是禁地的君士坦丁堡,他都去過,他到過南美洲和北美洲,沿非洲、經過阿拉伯、波斯,印度、東南亞、大明和倭國,最終加入了我國。所以他敢說他見過的人種是最多的。”張家玉嘆息道:“我就沒他這樣的好運氣了,也不知道能夠去多少個國家!”

他喝杯茶繼續道:“他作過調查,研究各國民衆的平均智力,拿他們西歐開化的的紅毛番例如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作爲一個標準,智力爲100分,他有一套評判標準,定下這個標準,具體是什麼,我也不甚了了,聽說指標有不少項,反正他這麼說的!”

“哦,那麼其他國家民衆的智力是多少呢?印度人的智力又是多少呢?”李來亨來了興趣問道。

“東歐那邊的紅毛番頂多智力爲95分,甚至90分,而到美洲那邊,當地的原住民的智力爲80分,到了非洲,降爲60-70分!”張家玉道。

“非洲人,好低啊!”李來亨吃驚道。

“土耳其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差不多,都是90分,而印度人,爲80分!”張家玉說出來,令李來亨恍然大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原來印度人這麼弱智低B啊!”

他笑到眼淚都差點出來,有了一點信心,覺得自己不錯,居然能夠教會印度人許多東西!

“倭人、安南人都是90分多一點,至於我們中國人,知道是多少嗎?”張家玉神秘地問道。

“說吧,快說吧!”李來亨催促他道。

“平均智力爲110分,世界第一!”張家玉大聲地道。

“真了不起!”李來亨猛一拍車內案桌,讚歎道。

“當然,戴維先生給出了答案後,說這是他一家之言,找來的人數也不多,叫做樣本數不夠,不足以代表真正事實。不過依我看,他是過謙了,這八九不離十,這世界各國民衆的智力就是這樣!”張家玉得意洋洋地道:“我們華人的智力天下第一!”

他指出道:“戴維先生就是看到了我們的聰明,所以才投靠我們的。”

“不是投奔我們,是投奔領袖,我看領袖的智力起碼有200分!”李來亨無限景仰地道。

“對!”張家玉深表贊同道。

……

華人對於印度的影響漸深,道路是其一,路上的“服務站”是其二,去過那裡的華人們都知道印度糟糕的衛生情況,堪稱是“可怕”!

牛糞、垃圾滿街道遍地都是,自然吸引無數的蒼蠅在愉快地繁衍生息,街道上、路邊店的食物只要一端出來,往往會密密麻麻地圍上了蒼蠅。

更恐怖的是,那些賣食物三鍋忙起來時,會用左手來抓食物,當然他們的右手也乾淨不到哪去。

三鍋地區缺少自來水,有時一整天不洗手都有份,而中途賣食物三鍋會上大號和小號的哦。

這樣的食物,華人吃下去會上吐下瀉,輕則拉肚子,重則喪命都有份。

除了身體受損,還招致三鍋們的羣嘲曰:“你們華人老爺的生存能力遜B了!”

三鍋吃了沒有任何問題,平安沒事!

還有那裡的水,在東南國,立法保護水源,而三鍋地區的水源,不具體描述,請自行腦補“乾了這碗恆河水,來世還做印度人”!

還有拉的撒的,地球人都知道三鍋的詞語中是沒有“廁所”兩個字的,相比之下,華人文雅得多,叫做“更衣”,華人,尤其是東南國對於環境管理得相當嚴。

不方便描述三鍋這方面的內容,以免看官有心理障礙!

好吧,一天折騰下來,也該睡覺了。

你肯定睡不着覺的,會招致上下夾攻,耳朵邊有蚊子嗡嗡叫、背脊上受到臭蟲無情地攻擊,你只能睜眼睡覺,雙手不停地啪啪啪,人家還以爲你在做什麼運動呢。

……

特許經營的華人服務站提供新鮮乾淨食水、食物,取出來的餐具都是熱的,用水煮沸了才提供上桌;

衛生間裡有三鍋人員負責打掃,還焚燒香料;

住宿的標間十分潔淨,住得舒適,牀鋪肯定不會有臭蟲,提供蚊帳!

爲了搞好環境,除了不停地搞衛生,清除衛生死角,華人還開動腦筋,他們在服務站周邊廣種驅蚊蠅的植物,用香料氣味驅除蚊蠅蟲子,甚至還養了蜥蜴吃蟲子!

華人養蜥蜴是一門新興產業,他們在非洲一帶發現了一種綠皮蜥蜴,性格遲鈍不怕人,能夠吐出舌頭粘蚊蠅回嘴裡吃,而且身體乾爽也無異味---這點很關鍵,無狐臭的華人是不喜歡有體味的東西。

有聰明的華人就養殖這種蜥蜴販買,在東南亞大受歡迎,許多家庭把它們當成寵物,接着華人把它們引進到印度,大量繁殖,華人的店鋪和家庭往往放養有一隻,連各個單位都買有。

自從知道綠皮蜥蜴是吃蚊蠅的,它就成爲難得的、不多的一種能夠在廣東人嘴下逃生的物種,算是一奇。

這樣的環境自然舒適了許多,不過不是什麼人都能來的,服務站門口站着的高大門神---錫克人驅趕想進來看稀奇的印度人。

這裡只接待華人、婆羅門和剎帝利,其餘人種恕不接待!

李來亨和張家玉就在那裡吃飯,他們帶來的三百人一擁而來,但華人老闆以驚人的速度,一個小時就把三百人的飯菜盡數搞定,團餐,談不上很豐盛,但是乾淨、熱騰騰,對於旅客補充體力十分有用。

換作是華人來之前,想在印度旅途中有個舒適的落腳點,你想都不要想!

第1213節 暴怒的沙賈汗第85節暗流洶涌第61節追殺敵船第2099節 偷水第471節 安汶人敗陣第178節戰列線交戰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702節 捕到大魚了第595節 準備遠航!第152節越來越強大的東南府第816節 韃靼人遇到麻煩第153節民衆需要崇拜第117節琉球之事第324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兵不死第1423節 圈套第1635節 地圖開疆第1690節 “風聞奏事”給不給?第500節 東南府放出大殺器!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1694節 助人乃快樂之本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141節教育軍官們聽話第556節 我看得開第1129節 深宮鉅變(二)第1623節 該死的老毛子!第1167節 大明史上第一奸臣!第1808節 上風作戰VS下風作戰第1870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一)第33節發展大戰略第1380節 佔地爲王第470節 議造淺水炮艇第553節 在南京之小宛之心第1579節 高攀不起第428節 孫承宗主持立法第423節 左良玉歸來第1787節 帝國之痛第1392節 萬隆城邊的鄰居第1326節 草原帶路黨在行動第1113節 五上尉升爲五上校第1860節 隔牆擲炸彈第1241節 至暗時期(二)第1582節 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933節 我們中國人講人情第897節 東南立國(二)第591節 濁流比清流可愛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1227節 總督之心(一)第586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四)第593節 廟堂風波第1916節 劉孔昭的感悟第2180章 定名分第788節 閱兵後餘波第1398節 毒舌兩兄弟度假記第1811節 偷雞不成蝕多一倍米的西班牙人第2199章 西洋人第217節大艦上的生活第230節 初臨廣州不甚愉快第2040節 飢餓的城市第1528節 阿頗勒城之劫第604節 資質很重要第1377節 只恨賣隊友無門!第1138節 引蛇出動第233節一邊倒的戰事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1559節 運河之糧與人第1119節 遜色的造反者第1949節 沙漠中的君子協定第1099節 攻城戰七之三鍋參戰記第713節 東林黨罪過罄竹難書(二)第2189章 堵胤錫認爲自己做得對第204節己巳之變第1043節 抹黑奧斯曼帝國第711節 永明新朝第1697節 分錢第1204節 一起花差花差第419節 鼓動下南洋第2023節 君王的影響第1650節 俄羅斯驚變第1409節 裝腔作勢第596節 遠航開始第1735節 大戰前奏第820節 屋漏遇夜雨第382節 陳玉雪勇破海盜船第969節 路易絲小姐第2082節 雙方兵力亮出來第1597節 朱由產徹底想通第85節暗流洶涌第335節 太祖朝舊事重演第1468節 拎包去打第683節 誰是獵物(一)第623節 進入下降通道的大明第3節火併第1808節 上風作戰VS下風作戰第441節 新兵一枚之相處之道第1727節 又破一個關隘第150節複合裝甲挫東南第1161節 奧斯曼不同於大明明第1726節 笨方法也是好方法第1322節 有人聰明有人傻第1380節 佔地爲王
第1213節 暴怒的沙賈汗第85節暗流洶涌第61節追殺敵船第2099節 偷水第471節 安汶人敗陣第178節戰列線交戰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702節 捕到大魚了第595節 準備遠航!第152節越來越強大的東南府第816節 韃靼人遇到麻煩第153節民衆需要崇拜第117節琉球之事第324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老兵不死第1423節 圈套第1635節 地圖開疆第1690節 “風聞奏事”給不給?第500節 東南府放出大殺器!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1694節 助人乃快樂之本第1771節 伊斯坦布爾驚變第141節教育軍官們聽話第556節 我看得開第1129節 深宮鉅變(二)第1623節 該死的老毛子!第1167節 大明史上第一奸臣!第1808節 上風作戰VS下風作戰第1870節 伊斯肯得侖城之奴(一)第33節發展大戰略第1380節 佔地爲王第470節 議造淺水炮艇第553節 在南京之小宛之心第1579節 高攀不起第428節 孫承宗主持立法第423節 左良玉歸來第1787節 帝國之痛第1392節 萬隆城邊的鄰居第1326節 草原帶路黨在行動第1113節 五上尉升爲五上校第1860節 隔牆擲炸彈第1241節 至暗時期(二)第1582節 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933節 我們中國人講人情第897節 東南立國(二)第591節 濁流比清流可愛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1227節 總督之心(一)第586節 大明殤始之老熊來歸(四)第593節 廟堂風波第1916節 劉孔昭的感悟第2180章 定名分第788節 閱兵後餘波第1398節 毒舌兩兄弟度假記第1811節 偷雞不成蝕多一倍米的西班牙人第2199章 西洋人第217節大艦上的生活第230節 初臨廣州不甚愉快第2040節 飢餓的城市第1528節 阿頗勒城之劫第604節 資質很重要第1377節 只恨賣隊友無門!第1138節 引蛇出動第233節一邊倒的戰事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1559節 運河之糧與人第1119節 遜色的造反者第1949節 沙漠中的君子協定第1099節 攻城戰七之三鍋參戰記第713節 東林黨罪過罄竹難書(二)第2189章 堵胤錫認爲自己做得對第204節己巳之變第1043節 抹黑奧斯曼帝國第711節 永明新朝第1697節 分錢第1204節 一起花差花差第419節 鼓動下南洋第2023節 君王的影響第1650節 俄羅斯驚變第1409節 裝腔作勢第596節 遠航開始第1735節 大戰前奏第820節 屋漏遇夜雨第382節 陳玉雪勇破海盜船第969節 路易絲小姐第2082節 雙方兵力亮出來第1597節 朱由產徹底想通第85節暗流洶涌第335節 太祖朝舊事重演第1468節 拎包去打第683節 誰是獵物(一)第623節 進入下降通道的大明第3節火併第1808節 上風作戰VS下風作戰第441節 新兵一枚之相處之道第1727節 又破一個關隘第150節複合裝甲挫東南第1161節 奧斯曼不同於大明明第1726節 笨方法也是好方法第1322節 有人聰明有人傻第1380節 佔地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