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節大帝都不及我小臺灣

離開天津,沿海河往北平而去。

顏常武到北平,並無重大事務,他在臺灣稱王稱霸,於這京城內卻是一人不識,因是偷偷前來,也不能拿着拜帖上前去請見,故而這京城內的高官大佬是一個也沒有見到。

真要去見,大佬們肯定見他……看在他銀子份上。

他家老僕張伯,在他得到官職之後,都泡在北平城裡爲他打點,這個老僕嘴滑如油,使出手段來,銀錢開路,禮物送到家,弄得頭頭是道。

內閣、吏部、兵部裡的大佬和顯官,都吃了東南府的賄賂,齊齊爲他說話。

比方說臺灣建衛,慣例要從大陸委派官員到臺灣衛任職,可是朝廷遲遲不見動靜,蓋因張伯宣揚臺灣乃野人聚居之地,民風強悍,不服管教,衛指揮使之所以能夠讓人聽話,主要隨身帶着皮鞭和砍刀,不服就打,敢反抗就殺,方可鎮住地方。

環境惡劣,瘴氣深重,加上臺風肆虐,實屬人間地獄。

說成這樣子,福建官員會揭穿他嗎?

根本不會!

否則臺灣大治,豈不是福建官員們統統無用!

福建官場的官員,知道臺灣衛是怎麼一個回事,去那裡肯定插不上手,搞不好臺灣衛和大陸鬧起來,那顏常武會拿他們去祭旗,所以都不想去臺灣衛。(除非想從賊)

而朝廷吏部裡傳出臺灣的消息,各處官員哪有興趣去?

加上大佬不發話,得,臺灣衛居然消遙自在,建衛後根本無人打擾。

崇禎皇帝再英明神武,也架不住下面的臣子們夥同顛弄,加上他憂心之事甚多,不以臺灣爲念。

……

那時期的北平城,是首善之地,天子腳下,顏常武到北平去,純屬想去觀光。

他前身是地圖編輯,最喜旅遊觀光,然後寫些驢行日記,以騙取稿費,不亦樂乎-_-

結果去到那裡,正遇上下雨,則他簡直無語了。

別看北平頂了一個帝國首都的名稱,雨後成了一個大泥潭和一個大糞坑!

北平,直到帝國時代覆滅,也沒有多少磚石路,幾乎都是土路。乾燥時,風吹土起,漫城黃土;雨雪時,則泥濘污穢不堪。

金陵南京有一個好處,內裡大量道路都改作了磚石路面。

那也是,南方雨水多,要是泥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不能出行,大家都不用活了。

北平城嘛,那就將就了。

明朝前七子之一,做過兵部尚書的王廷相就這麼說過:“昨雨後出街衢,一輿人躡新履,自灰廠歷長安街,皆擇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轉入京城,漸多泥濘,偶一沾濡,不復顧惜。”

這段話就是說,雨後出門,從城南灰廠走到長安大街時路況都還好,可以選着乾淨的路面走避開爛泥,可一進京城,就滿地泥濘,避也避不得了。

除了泥濘,還有垃圾的傾倒。曾有書記載:“人家掃除之物,悉傾於門外,竈燼爐灰,瓷碎瓦屑,堆積如山,街道高於屋者至有丈餘,人們則循級而下,如落坑谷。”

對,家裡的垃圾掃出來了,就堆到路上去了,結果導致城市路面比兩旁的房子還高,一丈差不多有3米,相當於一層樓了呢。

簡直有如黃河堤壩築高成爲地上河了。

如果說是灰燼啊碎瓷片啊什麼的也還好,反正和黃土一混也算掩埋了。真正的問題……是糞便。

明末當過中書舍人的陳龍正這麼罵北方人:“北地糞穢盈路,京師尤甚,白日掀裸,不避官長,體統褻越,小人相習而暗消敬憚之心。”這段話換成通俗方式來講就是這樣的:“北方這鬼地方,路上到處屎尿,北京首都尤其如此,大白天的褲子一脫就在街道上拉撒,連我們這些官員在跟前都還是一樣肆無忌憚,不害臊的,還一個學一個,羞恥之心都沒有了!”

加上那時期的市容,堪稱奇葩,皇城外有大量窮困百姓亂建棚屋,商業活動很熱鬧卻相當地凌亂。

……

趕上好時節看到的情況,顏常武還好,他見識過太多類似的地方,比方說阿三孟買的貧民窟(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巴西聖保羅的貧民窟還有土雞國的難民營,那真是人間地獄,比起那些地方,北平算是好的了。

而跟他來的陳和彬、張守雲、顏田諸人,看到北平城的“勝況”,簡直是目瞪口呆,顏常武彷彿聽到了許多玻璃心靈的破碎聲。

他們要去投的福建會館,過去泥濘,馬車進不了,不得不下車,踩着一腳泥,深一腳淺一腳,差點沒把靴子給釘在爛泥裡,一不小心中雷了,帶出一股臭氣,聞者幾乎作嘔,陳和彬結巴地道:“這,這就是帝都啊?!”

他聽說顏常武要去北平,也跟來湊熱鬧,豈料看到的是這麼個鬼地方!

顏常武乾巴巴地道:“對,這就是帝都!”

大家不禁想起臺灣來,經過多年的建設,市容可觀,全部硬底化,平整美觀的道路,乾淨整齊,井井有條,哪怕大雨來了,也能夠即時排出,街道不被水浸。

開玩笑,顏常武撥出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豈是白做工的。

城市的良心就是下水道,顏常武聽德國人在青島弄的下水道都聽出老繭來,一旦他有機會做市政建設,怎麼不下大功夫去做百年大計!

在這點上,帝都都不及我臺灣衛遠矣!

他們看着走在他們前面的顏大少,欽佩之心油然而生!

先前大家普遍有種自卑感,畢竟大夥兒等於逃荒纔去到臺灣,跟隨的又是一個青年首領,說直白點的有人吃鹽都多過他吃米的,想來他能夠有多大的能耐?

許多人觀望,還是權宜之計,想的是等老家饑荒過了,就回老家過日子。

但當大夥兒接觸大陸多了,反倒對於臺灣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沒對比就沒傷害,我們的地方一點都不差過別的地方!

臺灣,就是我們的家鄉!

第149節貌似不妙哦第2014節 郝搖旗差點學了夏侯惇第382節 陳玉雪勇破海盜船第1064節 招供第1631節 又一次教科書的進攻(二)第727節 立威好辦事第1684節 兩全其美的方法第817節 舊事不須再提第1895節 打敗中國人的方法第911節 錫蘭海戰之準備打了第2172章 蘇門答臘島之行第1937節 你大爺就是你大爺!第599節 印度洋的下馬威第555節 書生無用第1734節 民工照揍你第1087節 填溝壑第222節計劃改造戰艦第1553節 凜冬將臨第1806節 夠嗆的海軍上將第1906節 包頭佬攻阿三第1556節 被阿三嚇到的黃淳耀第759節 氣運之子第2086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三)第1226節 一語成讖第1296節 火槍出世界變(一)第1922節 求援之時疫(二)第229節無功而還第1150節 拆城第226節殺到外伶仃島第44節艦員結構(二)第1538節 顛峰對決之國力差距第650節 我大明有東南軍第68節白米飯收伏好漢心第1193節 神打上身也不管用第2027節 太后的開導第1608節 甲醇取了大汗的命第1135節 輕勝庫爾德騎兵第859節 奔赴新堯州第212節鄒維璉來也第503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四)第966節 喜歡吃米的倭人第1465節 又要戰爭第899節 新朝事務(二)第352節 夫人簽署義務教育法第131節非戰不可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780節 查辦晉商第1904節 下面,沒了!第1416節 推骨牌第1290節 全民發槍第25節夜襲荷蘭人第1831節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1058節 麥斯歐德·帕夏分糧第1676節 阿拉斯加的開發(一)第1933節 下官願降!第634節 韃子的憋屈第590節 老熊任總督(二)第1000節 藍軍在行動(二)第1533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1031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法奧港城第1463節 肝圖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2002節 郝搖旗的春天第704節 大魚落網第401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媽祖幹掉上帝第601節 大家友好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270節 陛下,俺哥想賣你!第1572節 幸運的普通人陳蝦第1935節 忠言逆耳第678節 在荷蘭(一)第1333節 倭人一貫之心第132節倭船來攻第1792節 什麼都不改變第2030節 憋屈的包頭佬第728節 制度大改革第1040節 果阿商人有心了第1874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二)第1327節 馬瘟害馬第171節落子(完)第649節 酒風就是作風第396節 全亞洲的白種人,聯合起來!第389節 紅毛番國學水平比你高第863節 戰爭的臨近(二)第937節 貌似友好第736節 發盒飯唄第1444節 三將軍備戰第798節 進擊的大明!第1123節 大馬士革宰豬第1443節 一場辛苦爲誰忙第2032節 失去的纔是最寶貴的第23節都在演戲第1786節 物質戰勝精神第1633節 老毛子吃魚不會吐刺第259節攻打土著營地第1721節 楊璟新屁股會飄移第887節 一個半傳奇海盜第431節 謠言第1350節 千葉合戰之主將倒下第1999節 東南國炮聲正隆
第149節貌似不妙哦第2014節 郝搖旗差點學了夏侯惇第382節 陳玉雪勇破海盜船第1064節 招供第1631節 又一次教科書的進攻(二)第727節 立威好辦事第1684節 兩全其美的方法第817節 舊事不須再提第1895節 打敗中國人的方法第911節 錫蘭海戰之準備打了第2172章 蘇門答臘島之行第1937節 你大爺就是你大爺!第599節 印度洋的下馬威第555節 書生無用第1734節 民工照揍你第1087節 填溝壑第222節計劃改造戰艦第1553節 凜冬將臨第1806節 夠嗆的海軍上將第1906節 包頭佬攻阿三第1556節 被阿三嚇到的黃淳耀第759節 氣運之子第2086節 連續不斷的戰鬥(三)第1226節 一語成讖第1296節 火槍出世界變(一)第1922節 求援之時疫(二)第229節無功而還第1150節 拆城第226節殺到外伶仃島第44節艦員結構(二)第1538節 顛峰對決之國力差距第650節 我大明有東南軍第68節白米飯收伏好漢心第1193節 神打上身也不管用第2027節 太后的開導第1608節 甲醇取了大汗的命第1135節 輕勝庫爾德騎兵第859節 奔赴新堯州第212節鄒維璉來也第503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四)第966節 喜歡吃米的倭人第1465節 又要戰爭第899節 新朝事務(二)第352節 夫人簽署義務教育法第131節非戰不可第823節 原形畢露的蒙古人第780節 查辦晉商第1904節 下面,沒了!第1416節 推骨牌第1290節 全民發槍第25節夜襲荷蘭人第1831節 爲什麼受傷的總是我第1058節 麥斯歐德·帕夏分糧第1676節 阿拉斯加的開發(一)第1933節 下官願降!第634節 韃子的憋屈第590節 老熊任總督(二)第1000節 藍軍在行動(二)第1533節 大維齊爾的對策第1031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法奧港城第1463節 肝圖第600節 斯里蘭卡沒肉吃第2002節 郝搖旗的春天第704節 大魚落網第401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媽祖幹掉上帝第601節 大家友好第705節 甲申之變(一)第1270節 陛下,俺哥想賣你!第1572節 幸運的普通人陳蝦第1935節 忠言逆耳第678節 在荷蘭(一)第1333節 倭人一貫之心第132節倭船來攻第1792節 什麼都不改變第2030節 憋屈的包頭佬第728節 制度大改革第1040節 果阿商人有心了第1874節 包頭佬版的失街亭(二)第1327節 馬瘟害馬第171節落子(完)第649節 酒風就是作風第396節 全亞洲的白種人,聯合起來!第389節 紅毛番國學水平比你高第863節 戰爭的臨近(二)第937節 貌似友好第736節 發盒飯唄第1444節 三將軍備戰第798節 進擊的大明!第1123節 大馬士革宰豬第1443節 一場辛苦爲誰忙第2032節 失去的纔是最寶貴的第23節都在演戲第1786節 物質戰勝精神第1633節 老毛子吃魚不會吐刺第259節攻打土著營地第1721節 楊璟新屁股會飄移第887節 一個半傳奇海盜第431節 謠言第1350節 千葉合戰之主將倒下第1999節 東南國炮聲正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