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4節 大活佛羅桑丹貝堅贊

他們以爲明軍的輜重部隊中夾雜着明軍與民工是軟柿子好捏,沒想到民工兇猛,火槍打得震天響,把喀爾喀蒙古人打得象秋風中的落葉般從馬上紛紛掉落。

蒙古人定睛一看,原來民工全部裝備火槍,人手一枝火槍!

他們動作熟練,火力兇猛。

加上正規軍人也是火槍助陣,用上大炮,還有炸彈,喀爾喀蒙古人只在陣地前損兵折將,卻無法突破明人陣勢。

於是退兵,喀爾喀蒙古人倒不氣餒,他們派出一部分人馬,以一人三騎的方式,南下遠襲漠南,這一手是避開鋒芒畢露的敵軍主力,把內線作戰變成外線作戰,不得不說,在以前是非常地有效地。

然而,從漠南騎傳送回來的消息讓他們大失所望,他們同樣遇到了槍陣,漢人的火槍多到不計其數,稍一挨近就被槍擊。

不僅如此,漢人到處襲擊他們,既有大隊出動,也有小隊襲擾,還有埋伏在各險要處,蒙古騎兵走着走着,槍響後就掉馬下,而不知道敵人從何而來!

襲擊漠南無戰果,時間推移,明軍迫近了庫倫,氣氛驟然緊張!

庫倫地界位於喀爾喀蒙古中部地區,始建於公元1639年,正爲蒙古喀爾喀部最大的活佛“哲布尊丹巴”羅桑丹貝堅贊駐錫地,時稱“敖爾告”即宮殿、宮邸之意。

活佛可轉世,現任“哲布尊丹巴”是公元1635年誕生於喀爾喀部的土謝圖汗袞布多爾吉之札那巴札爾爲其轉世,法號羅桑丹貝堅贊,駐喀爾喀土謝圖汗部之額爾德尼召光顯寺,逐漸成爲喀爾喀部族各部的政教領袖。

這位活佛號稱神通廣大,能呼風喚雨,普渡衆生,庇佑子民不在話下。

現在活佛看起來有點難堪,因爲明軍不斷迫近他的駐錫地,一日三警,哪怕是他發出詛咒也不見明軍有絲毫的阻滯。

於是喀爾喀蒙古部族軍糾集一起,在庫倫南百里外與明軍大P一仗,理所當然地敗北了。

只要中原王朝強盛,從來都是吊打部族軍。

明軍槍炮俱下,打得部族軍狼奔豖突,他們的活佛也庇佑不了他們了。

部族軍死掉了三萬多,其餘的人要不是跑得快,那就統統留下來啦。

由於沒作肉搏戰,明軍戰死僅千人而已,損失是微不足道

勝利後的明軍向前突一突,佔領庫倫。

當然,活佛沒被捉到,他安全地撤離了,但他的名聲無疑受到了影響,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分化了部族。

所謂喀爾喀部族,位於外蒙古地區,東接呼倫貝爾,西至科布多,南臨大漠,北與布里亞特蒙古接壤,首領稱“汗”。

其中喀爾喀蒙古有三大部族,土謝圖汗部位於中部、札薩克圖汗部位於西部、車臣汗部位於中部。

面對着強大的敵人,三個部族之間發生爭吵,札薩克圖汗部與車臣汗部主張避敵鋒芒,而土謝圖汗部力主繼續戰鬥,大汗察琿多爾濟充滿信心地道:“自古未嘗有漢人能居漠北之事,雖漢之霍去病亦未能做到也!”

漢朝武帝時大將霍去病,亦打到了庫倫即烏蘭巴托附近的東肯特山,那時叫做狼且胥,霍去病率大軍在那裡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儀式在歷史上大大留名,稱爲封狼且胥?

然而又能奈何得了遊牧民族?

從漠北到長城距離長遠,且氣候惡劣,中原漢民根本不可能在漠北站得住腳,霍去病在漠北不過是曇花一現,漠北終究是遊牧民族的世界。

察琿多爾濟的話貌似有理,但話音剛落,斥侯傳來了漢人在庫倫水草豐茂之地開始建城的消息,頓時三個汗部都大驚失色。

一旦漢人取得了立足點,冬天時有堅城爲防禦,有溫暖的房間過冬,而部族則在凍寒中苦挨,待到開春,漢人精神抖擻地出擊,可部族的馬匹需要在春夏季吃飽了草,待到天高氣爽的秋季方好出擊,豈能奉陪!

問題是部族在漢人的槍炮陣前一籌莫展,無能爲力。

逃跑或者是戰鬥,三個汗部陷入了無休止的爭吵中,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

這時,“哲布尊丹巴”羅桑丹貝堅贊接見了一個漠南的客人,形勢發生了天大的變化。

距離庫倫東北向百餘地是連綿起伏的山脈,山地盆地間有個海子,兩條河流的水注進這個海子中,海子邊與河流邊有山花遍野的草場,草場上分佈着座座蒙古包與成羣的牛羊,時有馬羣奔騰而過。

正是羅桑丹貝堅讚的駐錫地,他所在一座巨大的白色金頂的法帳裡,居於鑲滿寶石的寶座上,頭頂黃尖帽,身穿黃色僧袍,外披大紅袈裟。

大活佛的年齡不長,但氣度非凡,寶相莊嚴,佛光普照下讓人見之即時頂禮膜拜!

他在漠北的地位極高,其形象就像神一樣的存在,一言一行都被奉爲神的指示,當地人對他們的信奉已經遠遠超出了世俗權力的影響。

他兩旁一羣僧衆,都是黃帽黃衣,正是佛教格魯派的傳承。

兩名僧衆把一個蒙面漢子挾持上來,拉開他的蒙面巾,現出他的真實相貌,他穿戴着蒙古人的服飾,向大活佛叩頭,帳中人羣中有些人猛吃一驚。

來者正是漠南蒙古札魯特部族族長高琪,帳內有人憤恨地大喝道:“叛徒,你還有臉前來!”

原來高琪是漢人帶路黨,率領部族好漢們參加了明軍,成爲新附軍,他們還打着札魯特部族的旗號,向漠北蒙古人發動猛烈的進攻,殺死了不少漠北人。

更可惡的是高琪不是簡單的帶路黨,而是交了投名狀的帶路黨,明軍進攻漠南,札魯特部族族長高琪邀請奈曼部族族長阿木爾、巴林部族族長布魯音加一起會商對付科爾沁叛徒之事,席間高琪擲杯爲號,伏兵涌出,意欲拿下阿木爾與布魯音加。

兩人不甘心束手就擒,打鬥中阿木爾戰死,布魯音加逃脫。

然後高琪進攻兩部,盡降其衆,挾三部騎兵、牧民與牲畜,嚮明軍投降!

可以說這廝頭上的頂子是用族人的鮮血染紅的,讓帳中識得他的人按捺不住,一迭聲地要求將此叛徒拉去出亂刀分屍!

高琪厚顏無恥地道:“殺了我,讓我爲大活佛打前站,不勝榮幸!”

此話意思一聽就明,大家更怒,羣雄粥粥,誓將他粉身碎骨。

坐在寶座上的羅桑丹貝堅贊一擺手,低聲道:“讓他說!”

剎那間,法帳內所有的聲音靜止,只聽到高琪講話的聲音在迴盪。

第1360節 觸動人心第1138節 引蛇出動第2049節 這是一支可怕的軍隊第815節 不可與之爲敵第860節 烏龍事件第2102節 徐孚遠放響頭炮第675節 他找到一個好老闆第163節書房夜話之議諸事第1526節 不眠之夜(二)第2046節 軍心可用,軍力不支的包頭佬第733節 可笑的勳貴造反事件第327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勝利第561節 夫人來就不同第1520節 奧地利人(二)第574節 打亞齊(一)第730節 一石多鳥第1303節 少個尚書倭國就亂第1665節 骷髏旗起第1962節 漠西蒙古歸明第1757節 炮火紛飛(一)第245節真正的定鼎第1415節 八卦之事第1974節 不懂割須棄袍的後果第1832節 發財了第886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三)第936節 與三鍋的交涉第633節 不讓一帆在虜海第1786節 物質戰勝精神第260節兩首領殊途同歸第735節 紅果果的阮大鋮第106節命比紙薄的熊文燦第671節 黎塞留的忠告第1622節 倭兵還是行嘀第690節 大獎功臣第765節 錢多多心情好第944節 到緬甸去第1954節 見招拆招第1923節 求援之出使第666節 葡萄牙人熱情的招待第880節 維護生態平衡的洪煕官第711節 永明新朝第1908節 包頭佬的進攻第840節 大明明的發展(三)第1516節 撤退(一)第2066節 杜亨·哈提婕的震驚第1028節 和平入城第1330節 他先上,我就來!第1625節 清楚敵情第1911節 中國式的葬禮第330節 “友好通商協議”?第717節 狗頭軍師戴維先生第9節初建軍(二)第1370節 辦班作用大第242節英明的李英第1087節 填溝壑第404節 進攻巴達維亞第605節 好客的內賈比第1917節 要我撤沒門!第914節 錫蘭海戰之勢不可擋第365節 血崗!第1943節 魁星閣會第1778節 中國大酒店在歐洲第2015節 老郝夠聰明第646節 豐收年第641節 肥皂總理第1190節 領袖光環的威力第980節 新買賣開張的地盤第1669節 片甲不留(一)第1146節 他們肯定沒讀過歷史書第1305節 不讓倭人演繹經典第1169節 書生造反,三年未成!第873節 無奈的紅毛番第456節 王甲“高升”第667節 西班牙不過如此第1354節 阿部賢六心心念念第915節 錫蘭海戰之戰後第615節 到達摩加迪沙第422節 莫忘渾河!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1851節 超級巨炮發力第972節 愛拼纔會贏!第1623節 該死的老毛子!第1342節 千葉合戰之臨戰前喜洋洋第2101節 深得重用的徐總督第234節又一個歷史節點第1477節 敵情介紹(三)第1948節 鐵蒺藜保中國人過關第925節 華人很強第342節 來華助人洋人們第1448節 硬剛(四)第1879節 賽義夫帕夏帶路第1860節 隔牆擲炸彈第1890節 第六天的戰鬥第383節 金銀玉雪第1348節 千葉合戰之兩翼戰事第912節 錫蘭海戰之破爛艦隊第2010節 海鎖堡壘的城牆第1513節 一封家信第409節 勝利之後(二)第729節 我想念東林黨了!
第1360節 觸動人心第1138節 引蛇出動第2049節 這是一支可怕的軍隊第815節 不可與之爲敵第860節 烏龍事件第2102節 徐孚遠放響頭炮第675節 他找到一個好老闆第163節書房夜話之議諸事第1526節 不眠之夜(二)第2046節 軍心可用,軍力不支的包頭佬第733節 可笑的勳貴造反事件第327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勝利第561節 夫人來就不同第1520節 奧地利人(二)第574節 打亞齊(一)第730節 一石多鳥第1303節 少個尚書倭國就亂第1665節 骷髏旗起第1962節 漠西蒙古歸明第1757節 炮火紛飛(一)第245節真正的定鼎第1415節 八卦之事第1974節 不懂割須棄袍的後果第1832節 發財了第886節 揚基·加尼的傳奇(三)第936節 與三鍋的交涉第633節 不讓一帆在虜海第1786節 物質戰勝精神第260節兩首領殊途同歸第735節 紅果果的阮大鋮第106節命比紙薄的熊文燦第671節 黎塞留的忠告第1622節 倭兵還是行嘀第690節 大獎功臣第765節 錢多多心情好第944節 到緬甸去第1954節 見招拆招第1923節 求援之出使第666節 葡萄牙人熱情的招待第880節 維護生態平衡的洪煕官第711節 永明新朝第1908節 包頭佬的進攻第840節 大明明的發展(三)第1516節 撤退(一)第2066節 杜亨·哈提婕的震驚第1028節 和平入城第1330節 他先上,我就來!第1625節 清楚敵情第1911節 中國式的葬禮第330節 “友好通商協議”?第717節 狗頭軍師戴維先生第9節初建軍(二)第1370節 辦班作用大第242節英明的李英第1087節 填溝壑第404節 進攻巴達維亞第605節 好客的內賈比第1917節 要我撤沒門!第914節 錫蘭海戰之勢不可擋第365節 血崗!第1943節 魁星閣會第1778節 中國大酒店在歐洲第2015節 老郝夠聰明第646節 豐收年第641節 肥皂總理第1190節 領袖光環的威力第980節 新買賣開張的地盤第1669節 片甲不留(一)第1146節 他們肯定沒讀過歷史書第1305節 不讓倭人演繹經典第1169節 書生造反,三年未成!第873節 無奈的紅毛番第456節 王甲“高升”第667節 西班牙不過如此第1354節 阿部賢六心心念念第915節 錫蘭海戰之戰後第615節 到達摩加迪沙第422節 莫忘渾河!第1071節 戰火中成長的騎兵第1851節 超級巨炮發力第972節 愛拼纔會贏!第1623節 該死的老毛子!第1342節 千葉合戰之臨戰前喜洋洋第2101節 深得重用的徐總督第234節又一個歷史節點第1477節 敵情介紹(三)第1948節 鐵蒺藜保中國人過關第925節 華人很強第342節 來華助人洋人們第1448節 硬剛(四)第1879節 賽義夫帕夏帶路第1860節 隔牆擲炸彈第1890節 第六天的戰鬥第383節 金銀玉雪第1348節 千葉合戰之兩翼戰事第912節 錫蘭海戰之破爛艦隊第2010節 海鎖堡壘的城牆第1513節 一封家信第409節 勝利之後(二)第729節 我想念東林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