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9節 求援之高棉內亂

奧斯曼包頭佬仇人過億,絕非虛言!

連同宗教的莫臥兒人都不幫奧斯曼包頭佬,他們的前途堪憂。

奧斯曼帝國周邊,波斯帝國與他們長期戰爭,今天你炸他,明天他炸你,殺來殺去,哪怕波斯人知道脣齒相依的道理,但要想讓波斯人直接出兵救援,那是不可能的!

至於和奧斯曼帝國簽約要來救援的歐洲白皮,有部分白皮遵守了諾言,到來幫助奧斯曼包頭佬,但大部分的白皮尤其是白皮的戰列艦編隊,有意沒有出動,讓中國艦隊能夠保護陸軍沿海前進,一路殺奔伊斯坦布爾!

本來包頭佬指望白皮的戰列艦編隊擊敗中國海軍,這樣中國陸軍沒了海運,必敗無疑。

奈何白皮的戰列艦編隊連來都沒來,這是白皮居心叵測,卑鄙無耳,食言而肥,他們是要等中國人攻下伊斯坦布爾再說!

相比於中國人,白皮更痛恨包頭佬,寧可不守諾言,也要讓中國人攻下伊斯坦布爾,間接地幫他們白皮報一箭之仇。

自征服1453年,包頭佬攻下君士坦丁堡,白皮慘敗,之後包頭佬攻勢如潮,斬殺歐洲白皮無數,把白皮當作奴隸賣掉,白皮身心受損,臉面丟盡。

如今中國人來了,就讓中國人與包頭佬拼個兩敗俱傷,再一起收拾他們!

白皮打的如意算盤,能夠如意嗎?

……

洞裡薩河邊伏屍累累,屍體順河而下,河水爲之而紅!

可憐洞裡薩河邊骨,猶是深閨夢

座標是柬埔寨都城金邊,殺聲震天,原本的宗教寧靜之地已經變成了地獄一般的世界,兩邊敵對分子紅了眼般地你殺我,我殺你,殺得不可開交。

他們不象中國人使用火器,都是真刀實槍地開PK,兵器見紅,格外地殘酷。

柬埔寨是中國賜給他們的名字,他們稱自己爲高棉,古稱真臘,國內河流衆多,又有平原,是塊魚米之鄉。

其國人衆和平,是佛傳國家,在1628年,國王吉·哲塔二世死,烏迭親王攝政,這傢伙乃類似曹操、司馬懿之類的權臣,到了1640年,烏迭露出了真面目,立自己兒子爲柬埔寨國王,號稱安農一世。

自然有人不服,公元1642年,國王吉·哲塔二世的三太子安贊殺掉烏迭後登位,成爲國王。

他的登位是在國內流竄的占人與馬來人僱傭軍的支持下奪得,爲了酬謝信奉綠教的馬來人與占人,安贊娶了一個馬來女人爲妻,並皈依綠教,改名爲易卜拉欣。

而柬埔寨的普羅大衆,高達八成人,都是信佛的!

如此柬埔寨就播下了動亂之因,不過安贊還算聰明,見中國人的勢力籠罩整個東南亞,他敬奉中國爲老大,平衡佛教與綠教之間的關係,讓中國人與國人衆找不到錯處,也就平平穩穩地過了十數年。

其實中國也打過更迭柬埔寨王位之意,蓋因中國行佛道二教,安贊信奉之道與中國之道是格格不入。

但見到該國政權平穩,中國若是直接動手,百分百能行,但會引發柬埔寨人的不悅,即使是佛教民衆,也不見得對你感謝!

道理很簡單,兄弟闔於牆,共禦外侮,別人過得好好地,你說看他們家中某人不順眼,就上前動手,他家其他人怎麼看你?

因此中國人放過了安贊,靜待時機。

大鐘時間到達了公元1658年,安讚的統治日益昏庸,挑起了教派衝突,對佛教徒諸多壓迫,終於釀成了內戰!

巴東·拉嘉揭竿而起,打響了王位之爭!

這位仁兄正是被安贊宰掉的權臣烏迭親王之子,烏迭家族與安贊家族的恩怨仇殺實在是糾纏不清哪。

巴東·拉嘉的實力越來越強,率領大軍向都城金邊進發,於1659年的下半年,打敗了安贊國王的主力部隊,圍攻金邊。

金邊城的城防堅固,其城高十二米,三年前才峻工,請來的是中國人建造的城牆,用上了水泥,有如銅牆鐵壁般堅不可摧,巴東·拉嘉的部隊碰了個頭破血流,在城下流淌出大量鮮血,死了很多人!

軍帳內,巴東·拉嘉身穿一身金甲坐在上首。

他長得身材高大,稱得上虎背熊腰,黑黑的面膛,潤中透光,此時他稍有些愁眉不展。

在他下首的有數位文臣、將軍,他們多穿着耀眼的民族服裝,而在他們對面的數位人氏,穿的卻是大明的文官服裝和武將盔甲。

但他們不是中國人,而是安南即越猴政權之順化阮氏派出的越猴,他們雖然穿着大明的衣物,卻始終不象大明的中國人,十成十的沐猴而冠。

巴東·拉嘉起兵得到了阮氏的熱情幫助,蓋因一來阮氏信佛,同宗相助是很正常的;二來阮氏據安南之南,與安南之北的鄭氏相持,不相上下,阮氏爲了打破僵局,遂介入柬埔寨之事,翼將來得到柬埔寨相助,推翻鄭氏。

巴東·拉嘉開口道:“敵人城防堅固,我軍進攻不順利,而且我軍糧草將盡,大家說說看,有什麼辦法打破敵城,爭取勝利?”

此次他引軍一十七萬,表面看來聲勢浩大,面子上無比光彩,實際上裡子吃緊,日費糧食浩大,戰亂令到國內各處荒旱,接濟不及。

雖到金邊城下,巴東·拉嘉催軍速戰,國王安贊閉門不出,讓敵軍攻打不下,兩軍相拒月餘,巴東·拉嘉除了損兵折將之外,還糧食將盡!

而城上的國王軍居然往城下丟雞、鴨和大米,以示糧食充足。

我們沒得吃,敵人吃得好,令城下軍隊士氣低落,若不決斷,只怕反轉就在眼前,搞不好被國王軍反擊成功,那就後悔莫及矣。

巴東·拉嘉捉到了鹿兒不會脫角,進退兩難,遂召集衆臣將來問計,看誰能夠破掉金邊城。

他這是問道於盲,真要是有可能,早就進入金邊城了,還需要在城下與國王軍相持這麼久。

即使是來助的越猴,膽氣粗壯,又能有什麼辦法!

其中的阮雙成,猛將一枚,曾經攻上城牆,卻被逼回雲梯,還被打折左臂,此時他手臂上包着夾板,在那裡生悶氣。

見到時機成熟,巴東·拉嘉麾下的謀士宋安邦出列說道:“我們可以請求在河上中國艦隊的支援!”

第1142節 戰勝奧斯曼人的訣竅第1978節 沒有投降的將軍!第744節 腿第1688節 我太難了(二)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1496節 玩具船打大船第140節兩邊都不服氣第106節命比紙薄的熊文燦第426節 崇禎皇帝的念頭第1542節 叄蹶帕夏第1689節 楊展眼紅土司第1962節 漠西蒙古歸明第2185章 直落(三)第590節 老熊任總督(二)第362節 兄弟同臺看戲第851節 下鄉第594節 長官的召見第459節 成爲通訊員第1778節 中國大酒店在歐洲第1494節 戴維先生的玩具船第1543節 奧斯曼騎兵敗了第1139節 掩耳盜鈴的奧斯曼人第2188章 堵胤錫的定鼎之策第535節 媚媚犯事第595節 準備遠航!第1433節 二殿下你不怕你老孃教訓你嗎?第1108節 騎兵無用第1673節 小子肖洛霍夫的遭遇(二)第2172章 蘇門答臘島之行第950節 華人天下無敵的原因第1073節 發動機大撤退(一)第165節校場演練第1497節 玩具船出征第4節得位第447節 她是天上一片雲,我是地上豆腐渣!第1556節 彼伏第728節 制度大改革第22節荷蘭人來了第811節 韃靼人的部署第409節 勝利之後(二)第1036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印度人躺槍第302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三)第258節到呂宋之怕死是好事第1466節 家內與宮裡的談論第1253節 東方規則第1419節 試探不利第697節 輿論準備第940節 遭三鍋BS的總督第637節 新騎兵養成第1669節 片甲不留(一)第1685節 皇太孫朱和坪第244節劉香的末日第2057節 城內血戰第733節 可笑的勳貴造反事件第1172節 漕運改海運之成功第125節琉球天變第1042節 德叔管後勤第573節 各有算計第342節 來華助人洋人們第1508節 年輕蘇丹之心第1742節 入拉薩三策第321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來者不善第239節文趙氏第1619節 老毛子的狂飆突進第626節 姚閣老歸東南府第2073節 顏常武謎之微笑第1235節 不是英主第1737節 政治攻勢很動心第2021節 帶路黨的堅韌第186節勝利之後第1848節 炮轟的後果很嚴重第759節 打過河去第1083節 如此窘境?!第1471節 新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第337節 請督軍大婚!第19節回老家第1907節 阿三不面第1643節 搞掉河東的老毛子第1735節 大戰前奏第334節 明年再來搶過第693節 弱女子說強者語第481節 皇協軍的幹活(一)第1304節 關係很重要第1788節 天誅國賊第1701節 抵達河口城第4節得位第1877節 包頭佬俘虜第1674節 今上之清穿有夢(一)第550節 在南京之生意好第216節風浪中的戰列艦第1476節 敵情介紹(二)第110節出診部族第1764節 娘娘保佑!第2018節 奇葩的包頭佬第1664節 孫李夜話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1507節 海軍作爲第1622節 倭兵還是行嘀第1420節 成爲鄧士載第二第825節 日暮途窮的韃靼人
第1142節 戰勝奧斯曼人的訣竅第1978節 沒有投降的將軍!第744節 腿第1688節 我太難了(二)第627節 錦州之事第1496節 玩具船打大船第140節兩邊都不服氣第106節命比紙薄的熊文燦第426節 崇禎皇帝的念頭第1542節 叄蹶帕夏第1689節 楊展眼紅土司第1962節 漠西蒙古歸明第2185章 直落(三)第590節 老熊任總督(二)第362節 兄弟同臺看戲第851節 下鄉第594節 長官的召見第459節 成爲通訊員第1778節 中國大酒店在歐洲第1494節 戴維先生的玩具船第1543節 奧斯曼騎兵敗了第1139節 掩耳盜鈴的奧斯曼人第2188章 堵胤錫的定鼎之策第535節 媚媚犯事第595節 準備遠航!第1433節 二殿下你不怕你老孃教訓你嗎?第1108節 騎兵無用第1673節 小子肖洛霍夫的遭遇(二)第2172章 蘇門答臘島之行第950節 華人天下無敵的原因第1073節 發動機大撤退(一)第165節校場演練第1497節 玩具船出征第4節得位第447節 她是天上一片雲,我是地上豆腐渣!第1556節 彼伏第728節 制度大改革第22節荷蘭人來了第811節 韃靼人的部署第409節 勝利之後(二)第1036節 大神神像事件之印度人躺槍第302節 東南軍鬥韃子兵(三)第258節到呂宋之怕死是好事第1466節 家內與宮裡的談論第1253節 東方規則第1419節 試探不利第697節 輿論準備第940節 遭三鍋BS的總督第637節 新騎兵養成第1669節 片甲不留(一)第1685節 皇太孫朱和坪第244節劉香的末日第2057節 城內血戰第733節 可笑的勳貴造反事件第1172節 漕運改海運之成功第125節琉球天變第1042節 德叔管後勤第573節 各有算計第342節 來華助人洋人們第1508節 年輕蘇丹之心第1742節 入拉薩三策第321節 第二次巴達維亞會戰之來者不善第239節文趙氏第1619節 老毛子的狂飆突進第626節 姚閣老歸東南府第2073節 顏常武謎之微笑第1235節 不是英主第1737節 政治攻勢很動心第2021節 帶路黨的堅韌第186節勝利之後第1848節 炮轟的後果很嚴重第759節 打過河去第1083節 如此窘境?!第1471節 新朱門狗肉臭,路有凍死骨第337節 請督軍大婚!第19節回老家第1907節 阿三不面第1643節 搞掉河東的老毛子第1735節 大戰前奏第334節 明年再來搶過第693節 弱女子說強者語第481節 皇協軍的幹活(一)第1304節 關係很重要第1788節 天誅國賊第1701節 抵達河口城第4節得位第1877節 包頭佬俘虜第1674節 今上之清穿有夢(一)第550節 在南京之生意好第216節風浪中的戰列艦第1476節 敵情介紹(二)第110節出診部族第1764節 娘娘保佑!第2018節 奇葩的包頭佬第1664節 孫李夜話第1024節 印度兵頂住了敵人的進攻第1507節 海軍作爲第1622節 倭兵還是行嘀第1420節 成爲鄧士載第二第825節 日暮途窮的韃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