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節 向好的方面發展

“軍隊是東南府中堅,文官是社會精英,建設現代化的軍隊和文官制度!”楊夫人召開了東南府高級官員會議道。

“孟子說過,君爲輕,民爲重,要善待百姓,領袖說過:‘不要忽略任何一個百姓’!”

““以銅爲鑑,可正衣冠;以古爲鑑,可知興替;以人爲鑑,可明得失。”

“我們開展整風運動,運動的宗旨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整頓政府辦事作風,整頓官員們的思想作風,查擺自己的作風,在運動結束前,自覺交待不合法、不合規矩的行爲,將獲得寬大處理,交出非法所得,既往不究!……”

楊鶯兒侃侃而談,私底下對高官們說:“兩方面的矛盾,我們東南府缺人,培養一個官員不容易,但吏治如果不清,乃是關係到我們東南府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不慎!”

說起來還是寬厚,給出路,除非過了運動之後再不收手,則以法律嚴懲。

整頓政府辦事作風,老百姓到東南府政府辦事,不得“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除了政府有督察監察各部門工作,再有設立意見箱,由督察負責收集意見,同時召開社會賢達,各界代表對政府辦事人員進行評比打分,再有“釣魚執法”,允許反貪部門假冒非法分子行賄,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明查暗訪,把督查問責嵌入作風整頓活動每個階段、每個環節,對線索清晰、內容具體、影響惡劣的幹部作風問題,堅決直查快辦。

加強制度建設,賬目清楚,做到官員不敢貪污,不能貪污。

開展了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學習,提高官員們的免疫力,讓官員們以身在政府辦公爲傲,努力辦差。

讓官員們明白到什麼會造成危害,例如商人,自學和商人們拉開距離,不吃請,不收賄賂,與領袖、政府保持一致。

對於法制抓得非常嚴格,加強了執法機關的資金和人力,要求他們有案必查、認真執法、獨立辦案,其設立的法院與檢察院依法行事,不受當地官員的約束。

忠誠教育!

東南府官員對於領袖有忠誠的誓言,一旦違背誓言,不僅受到法律嚴懲,同時直系子孫三代都不得從軍從政!

除非是叛國和嚴重殺人等罪行,否則一律都不會判處死刑,可是東南府的“勞動改造”令人聞風喪膽,那是發放到砂場、礦場、開墾野地等等的重工作,東南府對於犯法者一視同仁,必須接受勞動改造,導致犯法者越來越少。

以身作則!

法律一樣管轄到領袖一家,沒有例外,如此上位者都服從法律,下面的人無話可說。

經歷了整風運動,東南府的吏治再上一個新臺階,政治清明,向好的方面發展,東南府更得到了百姓們的擁護,那些商人雖然沒能達到他們的目的,但起碼不象大明那樣受貪官污吏的敲詐勒索。

與大明相比,東南府有個看似不顯眼的局級單位讓大明相形見絀。

它就是“統計局!”

統計局的工作看似非常地枯燥,得出的是一些乾巴巴的數字,例如:人口、土地、經濟等指標,不同於大明,他們的統計工作非常粗疏,如全國的土地六年才大更一次,此時人頭已經落地,血已涼!

而東南府的統計數字則相當精確,年年編制統計數字,如此就成爲了“大殺器!”,可以用來對官員進行量化考覈!

例如人口數量、人口比例等,單是一個男女指標就可以讓地方官頭痛了,譬如出生的男多,則可能存在着殺女嬰之事,地方官員必須管!

再有經濟指標,一年開荒多少新地,如果一個地方主官一年不開荒多少土地,那麼官員就自個兒扛鋤頭上!

官員所治理的地方一年財政收入、糧食列爲重要指標,但又不能想收就收,而是依法律來收,這對於官員是個考驗。

烈火鍛真金,稅收出能員,廢話少說,說有本事就拿數字來說話!

統計局存在確實是件好事,例如政府官員的收入,以社會平均工資的雙倍付給!

百姓收入高了,官員的收入也水漲船高,東南府不象明朝那麼老摳,明朝的財政相當的苦難,京官過年分福利,居然只有半袋米幾吊錢,而東南府是年終獎收入,最低等級的吏員少少都有十幾銀元。

……土地問題……

除了東林黨傾向,國人喜歡土地是出了名的,他們想多拿土地,兼併土地爲已有。

得,因此顏大少又定下祖宗家法。

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發給百姓的土地必須有產出,否則寧願種樹!

再有一條:地主收佃戶的地租不能超三成;政府收農稅,擁田百畝田以下的門戶十稅一,一百畝到三百畝之間的九稅一,三百畝以上的一律八稅一。一千畝以上的則收三成!

如此一來,土地兼併的速度受到了抑制。

不僅如此,針對東南亞實際,東南府力推一項制度,那就是“種植園”!

種植園的土地屬於租借政府的,可以租借很多年,租金還是地租,土地種植達五百畝以上者則租金減半,沒有佃戶,而是老闆與幫工,還有奴隸。

在楊鶯兒到達了東南府之後,她即與她的妹妹們一起合資,包了足足二十萬畝的土地,以奴隸爲主,種植水稻、蕃薯、甘蔗、茶、菸草、胡椒等,其中經濟作物佔二分之一的土地,確保水稻自給。

同時發展畜牧業,主要是養牛,當年即壟斷了旭日城的牛奶供給業。

接着她又再度出擊,與幾家大老闆合資,承包了五十萬畝土地,以大豆生產爲主,兼種花生,使用的奴隸二萬餘人,新移民亦有上千人。

除她之外,又有十幾家大種植園,佔有了過百萬畝土地,他們的效率遠高於家庭農民。於是東南府對於新移民的授田數變爲了五十畝,同時農稅減半。

東南府在東南亞開拓,農牧林漁業全面發展,糧食自給有餘,可以出口,關鍵是成爲了向大明、歐洲、西亞、阿三、倭國提供熱帶經濟作物的基地,爲東南府財政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收入,能夠製造更大更硬更粗的東西。

譬如裝備了三十二磅大炮的“東南亞級”戰列艦!

第1508節 年輕蘇丹之心第307節 狙殺嶽託!第1809節 修復戰艦第538節 呂宋華人的春天第1894節 包頭佬大軍到來第1277節 一樁公案第1504節 三小時的戰鬥(二)第768節 輪番上陣第171節落子(完)第1625節 清楚敵情第385節 清流誤國第100節四大來錢法第612節 魔都開羅第1905節 包頭佬被打到懷疑人生第388節 驚天消息第1439節 官大一級壓屎人第1991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424節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1932節 巡撫用功第835節 韃靼事了第1510節 太后杜亨·哈提婕!第98節女婿強撐!第2015節 老郝夠聰明第512節 又來搶灘登陸第556節 我看得開第257節到呂宋之陳府家事第1422節 幸運的阿三拉茲第1549節 我軍進攻之前明將軍們第748節 北伐第276節 打過對方船第707節 兩閣老夜話第372節 倭人在安南第2186章 唱大風歌第909節 照幹不誤第810節 明軍出關第1730節 有小路可到敵後第1569節 運河之二十個月完工第1076節 開羅人晉見領袖第1383節 好心被狗吃第1661節 疲憊之兵第883節 剿滅海盜(三)第330節 “友好通商協議”?第1538節 顛峰對決之國力差距第1974節 不懂割須棄袍的後果第827節 在菩薩的眼中,衆生平等!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752節 北伐之其實兩邊都一樣第85節暗流洶涌第247節到呂宋之劫持第1352節 唾面自乾的肥前藩大名第259節攻打土著營地第39節小丫頭上位第1140節 隨手一點是大牛第939節 榨三鍋油第1695節 你運氣真好第1366節 別小看天下英雄第1916節 劉孔昭的感悟第679節 在荷蘭(二)第1496節 玩具船打大船第949節 立足亞丁第1947節 葉爾羌人的伏擊!第352節 原來大家都是烏龜第1610節 大家都鬆了一口氣第1348節 千葉合戰之兩翼戰事第446節 萬幸!萬幸!第1983節 大戰葉爾羌人第1805節 戴維先生的鱷魚淚第947節 亞丁灣之光第1074節 發動機大撤退(二)第1293節 苦練成材第5節初議事第297節 反哺閩省第843節 備戰打白皮第416節 你必能成就一番偉業!第1623節 該死的老毛子!第773節 寧完我的兩面人生第399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虎頭蛇尾第91節定鼎之戰(完)第333節 好看第1112節 呸!第1426節 魅影危機第1880節 吃飯要緊第1148節 奧斯曼人敗了!第1526節 不眠之夜(二)第1661節 疲憊之兵第811節 韃靼人的部署第356節 烈火焚城!第371節 甘輝是烏鴉嘴第1649節 匪首末日第503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四)第589節 老熊任總督(一)第1649節 匪首末日第432節 兩房第715節 青山見我應如是第752節 北伐之其實兩邊都一樣第1157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四)第659節 天津保衛戰之硬碰硬第658節 天津保衛戰之攻城第688節 華人的腰桿硬起來第1251節 我是柿子?
第1508節 年輕蘇丹之心第307節 狙殺嶽託!第1809節 修復戰艦第538節 呂宋華人的春天第1894節 包頭佬大軍到來第1277節 一樁公案第1504節 三小時的戰鬥(二)第768節 輪番上陣第171節落子(完)第1625節 清楚敵情第385節 清流誤國第100節四大來錢法第612節 魔都開羅第1905節 包頭佬被打到懷疑人生第388節 驚天消息第1439節 官大一級壓屎人第1991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424節 老夫聊發少年狂第1932節 巡撫用功第835節 韃靼事了第1510節 太后杜亨·哈提婕!第98節女婿強撐!第2015節 老郝夠聰明第512節 又來搶灘登陸第556節 我看得開第257節到呂宋之陳府家事第1422節 幸運的阿三拉茲第1549節 我軍進攻之前明將軍們第748節 北伐第276節 打過對方船第707節 兩閣老夜話第372節 倭人在安南第2186章 唱大風歌第909節 照幹不誤第810節 明軍出關第1730節 有小路可到敵後第1569節 運河之二十個月完工第1076節 開羅人晉見領袖第1383節 好心被狗吃第1661節 疲憊之兵第883節 剿滅海盜(三)第330節 “友好通商協議”?第1538節 顛峰對決之國力差距第1974節 不懂割須棄袍的後果第827節 在菩薩的眼中,衆生平等!第1777節 世界十大港口第752節 北伐之其實兩邊都一樣第85節暗流洶涌第247節到呂宋之劫持第1352節 唾面自乾的肥前藩大名第259節攻打土著營地第39節小丫頭上位第1140節 隨手一點是大牛第939節 榨三鍋油第1695節 你運氣真好第1366節 別小看天下英雄第1916節 劉孔昭的感悟第679節 在荷蘭(二)第1496節 玩具船打大船第949節 立足亞丁第1947節 葉爾羌人的伏擊!第352節 原來大家都是烏龜第1610節 大家都鬆了一口氣第1348節 千葉合戰之兩翼戰事第446節 萬幸!萬幸!第1983節 大戰葉爾羌人第1805節 戴維先生的鱷魚淚第947節 亞丁灣之光第1074節 發動機大撤退(二)第1293節 苦練成材第5節初議事第297節 反哺閩省第843節 備戰打白皮第416節 你必能成就一番偉業!第1623節 該死的老毛子!第773節 寧完我的兩面人生第399節 第三次巴達維亞會戰虎頭蛇尾第91節定鼎之戰(完)第333節 好看第1112節 呸!第1426節 魅影危機第1880節 吃飯要緊第1148節 奧斯曼人敗了!第1526節 不眠之夜(二)第1661節 疲憊之兵第811節 韃靼人的部署第356節 烈火焚城!第371節 甘輝是烏鴉嘴第1649節 匪首末日第503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四)第589節 老熊任總督(一)第1649節 匪首末日第432節 兩房第715節 青山見我應如是第752節 北伐之其實兩邊都一樣第1157 奧斯曼獨立大潮起(四)第659節 天津保衛戰之硬碰硬第658節 天津保衛戰之攻城第688節 華人的腰桿硬起來第1251節 我是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