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紅塵後事

嶽嘉慟哭,衆親衛低泣。

華瀾庭默默幫嶽業闔上雙眼,對衆人拱手說道:“有勞各位先出去等候,我們兄弟商量一下。”

大家退出後,華瀾庭整理了嶽業和東清王的遺體,由着嶽嘉發泄心中哀痛。

良久,嶽嘉止住悲聲,在嶽業身邊佇立,華瀾庭以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叫了聲:“大哥……”

嶽嘉擡起頭來,看着華瀾庭說:“不必勸我,我沒事了,有你這一聲大哥就夠了。現在不是悲痛的時候,天意弄人,一至於斯,你我兄弟先處理當下危局再說以後。”

華瀾庭用力點點頭:“按照在城外我和你說的,我去聯絡幫手解決外部威脅,中平城內就看大哥你的了。”

嶽嘉長噓一口氣,說道:“好,我們分頭行事。我領軍進城平息叛亂,其他等聖上定奪。”

兩人又低聲商議了一些細務,華瀾庭正要起身,嶽嘉一把抱住他緊緊箍了幾下:

“小弟,你自己小心。局勢緩解後,你怎麼做哥不干涉你,都支持你。岳氏一門,最終,還是要靠你。”

華瀾庭愣了一下,回了一個擁抱說:“一起吧,放心,我要比大哥你想象的更加強大,你我聯手,天下大可去得。保重!”

華瀾庭走後,嶽嘉先是帶人出城對五千大軍進行佈署,隨後引軍入城直奔皇宮。

有清遠侯親信的彈壓和五千精兵的威懾,沒有費太大的波折就兵不血刃地解了皇宮之圍,之後分兵幾處去城裡其他地方解除叛軍武裝。

最後,所有叛軍士兵都放下了武器,就地投降後被看押起來。

嶽嘉沒有等到請旨,而是做主讓擔心秋後算帳的親信將領們馬上離城出逃,等以後旨意定下再論後事。

至此,叛亂基本平息。

嶽嘉出乎意料地沒有親自去皇宮迎駕,而是帶少量親兵回了清遠侯府。

他委派副手到皇宮內城下說明情況,內城禁軍早已發現異狀,幾經確認後,這才飛報慶雲帝。

慶雲帝聞訊後開始不敢相信,到後來雖不解究竟,但確信危機已過後,不由大喜過望,回首這兩天真是恍然若夢。

慶雲帝迅速召集身邊所剩不多的臣子商議善後。

一是經篩選後立即着人釋放部分被叛軍抓拿的六部九卿中的可信官員,以恢復並維持朝庭的基本運轉。

二是命令親信將領帶兵接管全城防衛,繼續實行戒嚴,以防不測。

三是向各地派出信使和探馬,通報情況探聽消息的同時,召集各路兵馬進京勤王。

商議期間,慶雲帝一直沒有看到逆父平叛的嶽嘉,問過之後,有人稟告他,嶽嘉說自己擅離平南大營,又是叛臣之子待罪之身,現回府候旨。

慶雲帝說:“嶽卿深明大義,不與叛軍同流,抗父平叛,有大功於國,何罪之有?立宣,朕還等着他解說其中原由呢。”

慶雲帝和羣臣在劫後餘生的興奮里正焦頭爛額地忙着處理朝務之際,有兵部官員上殿急報北方藍旗探馬剛有緊急軍情回傳。

事急從權,慶雲帝命探馬藍旗直接上殿。

探馬進殿,高呼:“啓稟聖上,大事不好。恆王朝趁我朝動亂,集結十餘萬大軍南侵,邊關副帥屠猛早被策反叛國投敵,他擒殺主帥佟國公後,開關落鎖、裡應外合放敵軍入關,我守關軍兵潰散。”

“恆王朝大軍現兵分三路,中路直插,兩翼迂迴,兵鋒直指中平。”

“其中中路軍前部正印先鋒官查查輝引三萬輕騎疾進,一路或斬將破關或繞城而過,如今距中平已不足百里之遙,估計兩日之內就會兵臨城下。”

慶雲帝和衆臣一聽之下,驚出一身冷汗,如墜冰窟,這纔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已料到周邊不會安穩,不想壞消息來的如此之快。

君臣急議對策,意見分爲兩派,一派主戰,一派主逃。

主戰派認爲,京師守備各營和平南大營五千軍馬合起來超過兩萬,可以固守中平待援,等各路勤王大軍陸續趕到,當與恆王朝決一死戰,一定勝負,速戰速決,否則一旦其他三國加入圍攻,形勢更加被動。

主逃派認爲援軍情況尚不明,據守中平開展決戰風險太大,應該放棄都城和腹地,或者往南與北晏王的平南大營匯合,或者取近向東投奔南安郡王,以此兩地之一爲根據地,彙集大軍後和恆王朝打一場持久戰,再圖反擊。

兩派各抒己見爭執不下,令慶雲帝難以決斷。

這時又有探馬來報,東部南安郡王得知中平叛亂後,令副帥率大部留守,自己親領二萬五千精兵日夜兼程趕赴中平勤王,前隊人馬預計兩天內抵達,而北晏王的平南大營在大捷後也發兵五萬,不日趕到。

得此消息,慶雲帝精神大振,當機立斷,力排衆議,決定死守中平,決戰恆朝。

君臣繼續商議叛亂後的一系列待定事務,說到尾聲之時,有清遠侯府親衛求見。

宣上殿後,來人紅着眼睛稟奏:“萬歲,清遠侯世子、平南大營都統嶽嘉在府中刎頸身亡,留下一封書信轉呈聖上。”

慶雲帝大驚,展信觀看,臉色接連數變。

嶽嘉在信中向慶雲帝詳述了嶽業發動叛亂前前後後的主要情由,最後寫道:

自古忠孝難以兩全。

臣家世受國恩,臣自當爲國盡忠,不敢或忘。戰場殺敵、揮師平叛皆乃份內之事。

然臣違逆父命在先,致父身故在後,大悖孝道。

君臣家國雖有先後輕重,臣有何面目苟活於世,況臣本爲恆朝趙氏子嗣,亦無法繼續侍君報國。

此情此景,唯求一死,唯有一死,以報君恩,以償父愛。

臣不敢以平南大捷和平叛之功邀賞,唯願聖上善待岳家家眷和叛亂兵士。

生無所戀,死無所怨。不如,歸去。

臣嶽嘉泣血絕筆。

慶雲帝默然,原來如此。

他撫案唏噓不已,給衆臣傳閱的同時,沉聲說道:

“嶽嘉有功無過,先將東清王皇叔、嶽嘉,也包括嶽業的遺體下棺,好生看護,待大事一了,是非功過,再行議定賞罰。”

兩天之後,就在塵王朝君臣正在爲迎接南安郡王大軍、迎擊恆王朝先鋒部隊緊張備戰之際,欽命可直入皇宮正殿的藍旗探馬再度請進。

探馬此來卻是喜悅之色溢於顏表,口呼萬歲,響亮喊道:

“我主萬歲大喜,前方傳來驚天捷報。”

“一日之前,一夜之間,恆王朝左中右三路敵軍,包括先鋒軍中,上至主帥、主將,下至副將、偏將、牙將,共計約四百餘名中高級將領,盡數被人梟首,人頭堆於中軍旗下。”

“恆王朝大軍羣龍無首,指揮體系崩潰,不戰自亂。原地待命一日後,剩餘將佐受命領軍徐徐後撤,中平之危不戰而解!”

“更有甚者,西峪關副帥裘馬都在西泰王迴歸後,不同意擁兵自立之舉,率本部一萬兵馬殺出關去,與舊部方青崖合兵一處。”

“他二人不知何故,竟能事先奔行千里埋伏在北部邊關,並偷襲恆王朝迴歸大軍得手。”

“如今恆王朝大軍全部退回關內,邊關失而復得,裘方二將正在召集北部大營之前潰散兵士穩固邊防。”

一殿君臣驚喜萬分,不敢置信。慶雲帝急問:“天佑我朝!可知是何人所爲?”

探馬回道:“裘方兩位將軍傳信,清遠侯二子嶽景親率由西域西崑崙幻空山、中原嵩室山一葦禪寺和叄清山東海劍派當世絕頂高手組成的一支數十人的小隊,分頭實施了本次釜底抽薪的斬首行動!裘方軍馬也是嶽景提前安排伏擊的。”

慶雲帝之前沒有太在意過嶽景的存在,面對這個驚天大逆轉,明白他的江山保住了,眼中溼潤起來,喃喃說道:“敗也岳家,成也岳家,清遠一門,真是讓朕、讓朕……”

數日之後,塵王朝與大歧交界的斬龍嶺山頂,華瀾庭迎風而立,四周站立着無定、元妙、太勉子等數十人,都是三派頂尖的好手,就是華瀾庭事先安排下的這批人斬殺了恆王朝幾百指揮將官,致使大軍不戰自潰。

華瀾庭拱手一拜:“諸位,此次行動多謝支持,以後的事情也要拜託了。你們觀摩我這次渡劫,於大家都有益處,算作是我的報答了。咱們,有緣再見。”

衆人或合什或合掌,無定言道:“嶽少俠不必客氣,此等機緣乃是我等的福份。所託之事,必然辦到。”

華瀾庭仰望天空,暗歎自己大意,嶽嘉早萌死志,自己竟無所覺,既已如此,做些安排後,便更無牽掛。

接着,他在心裡默默對黛螺思和趙靈雨道聲珍重,說了聲:後會無期。

他取出隨身一個包袱打開,顯出裡面一物,卻是塵王朝的傳國玉璽。

玉璽實是被嶽業遣人偷取,後被東清王在潛入侯府意圖刺殺時發現順手帶走,並在死前留給了華瀾庭。

常人只知玉璽是君權象徵,殊不知特別是這枚傳之久遠、歷經數朝的藍田白玉螭虎鈕玉璽,可以納氣藏神,自行汲取天地靈氣和皇城風水與天子之氣,乃是不可多得的修真密寶。

華瀾庭在這裡還沒修到打通任督二脈之時,但有了傳國玉璽,卻是可以利用其內之氣強行衝關召引天雷,並以之輔助渡劫,從而突破這方天地的束縛。

至於來處的座標,慕倥傯說過,如果他是以突破的方式迴歸,界時自有感應。

準備完畢,華瀾庭心中暗想:人間一場春秋夢,歸去來兮終有期。此間大事抵定,不宜再牽絆。生有來處,死有歸途。不如,歸去!

無定等人已遠遠散開,斬龍嶺上空突然陰雲密佈,重重疊疊翻卷涌動,有雷光閃現……

在華瀾庭渡小雷劫的前後幾天,西峪關前發生了數場戰鬥。

大歧遵守了和恆王朝的協議,幾乎與恆王朝同時發兵,和西泰王的守軍展開激戰。

戰事膠着之時,蕩劍誅匈大聯盟五族從大歧身後起兵發難,大歧腹背受敵大敗,殘部退往更西的不毛之地,大歧地盤被五族瓜分,形成割據之勢。

王女黛螺思從此,不知所蹤。

多日之後,經歷叛亂的塵王朝初步恢復平穩。

這一天,有數道聖旨頒下,內容大意是:

清遠侯嶽業勾結恆王朝,叛國投敵,犯上作亂,罪不容誅,着削去一切封爵。

因其已身死,天恩浩蕩,不再追究其他,並念其過往功績,仍厚葬之。隨其叛亂者,除通輯少數異國與重要從犯外,餘者不予牽連追究。

平南大營都統嶽嘉,公忠體國,武勇智仁,拒不從逆,大義滅親,爲國立下平南大捷和平叛救駕之功,令蒙羞之清遠封號得以洗去恥辱。特追封嶽嘉爲清遠王,諡號武勇,因其身故,着其子襲其王爵。

嶽嘉之弟嶽景,深明大義,武道高絕,參與平叛,並率衆擊殺敵酋數百,救國難於危急,挽狂瀾於即倒。其雖得道,特加封護國真人,於京師建道觀以表其功。

岳氏兄弟合力平叛,爲國爲民建不世之功,着即改年號爲嘉景,以彰其德行,傳之後世。

聖旨中隱下了岳氏之真正身份,並且封賞皆爲榮譽性質。但考慮到岳家爲恆朝趙氏子嗣的實情,慶雲帝改年號等行爲其實還算公允寬仁。

另外,慶雲帝下旨從宗室子弟中簡拔品學俱佳之人過繼,承襲東清王爵位,延其香火,並對平叛相關人等作了封賞。

又過一月,一葦禪寺無念大師進京面聖,說是奉嶽景之命將舊物送還。

慶雲帝打開黃綢包裹,先是看了華瀾庭親筆書信,大喜,裡層內正是鐫刻着“受命於天,既壽且昌”的傳國玉璽。

數月後,西泰王在西部自立建國,反出塵王朝。

同年末,慶雲帝以裘馬都爲帥,集結重兵討伐西泰王,西泰王軍隊在和大歧的戰爭中受損嚴重,此戰兵敗自殺,塵王朝收復失地。

戰事期間,娶了陸小翠和閔樾梅的方青崖戰功卓著,屢獲升遷。

嘉景二年,文斕老皇帝駕崩,五皇子泓史繼位後,依言大舉剿滅沿海倭寇,並東渡過海,興兵屠滅了東瀛。

同年,恆王朝太子趙翰飛在和哈薩克族作戰時意外中伏身亡,趙皇受攻塵失敗和老年喪子的打擊病故,趙靈雨扶趙翰飛之子登基,因其年幼,由趙靈雨監國攝政。

次年,恆王朝舉兵北上報仇,大敗哈薩克遊騎,國土向北拓展二百里。

嘉景四年,慶雲帝命塵王朝平南大營傾巢而出南攻,靖王朝滅,南部至海盡納入塵王朝版圖。

嘉景十年,西域五族內戰,塵王朝以方青崖爲帥,乘勢出擊取得大勝,西域歸服於塵。

嘉景十三年,嶽嘉之子清遠王辭爵歸隱,遠走西域,投入西崑崙門下修道,清遠岳氏一脈終不再現塵朝。

嘉景十八年,塵王朝和文斕帝國之間爆發戰爭,戰事連綿數年,互有勝負,最終塵王朝艱難取勝,佔據大陸東部,泓史率殘兵退守東瀛海島,偏安一隅。

嘉景四十一年,慶雲帝薨,太子登基。

終其一生,慶雲帝遵從了華瀾庭在玉璽包裹書信裡的要求,始終沒有和恆王朝兵戈相見。

其後數十年間,塵恆兩朝邊境摩擦不斷,小規模局部戰爭時有發生。

塵王朝雖國力兵力佔優,但一直不能完敗恆王朝鐵騎。

直到終身未嫁的恆王朝長公主趙靈雨以百歲高齡無疾而終後,塵王朝才一戰克敵,把恆王朝趕到極北之地。

至此,塵王朝完成霸業,一統東土。

第148章 海棠涼茶第301章 一式退敵第266章 變與不變第8章 諸葛師兄第21章 紫微斗數第219章 不三不四第304章 刻舟求劍第373章 屠家姐弟第74章 計擒羣雄第19章 青春萌動第28章 兩敗三勝第347章 引君入甕第88章 統一戰線第305章 曼陀羅葉第377章 史前生物第356章 借個陪練第178章 飛行姿態第290章 一半稱心第58章 如煙往事第29章 流年挑戰第373章 屠家姐弟第105章 數據光瀑第253章 榮光一擊第235章 回到俗世第57章 有驚無險第276章 失而復得第340章 三角良心第328章 有仇報仇第318章 磕死強敵第171章 以一敵七第378章 天上水下第49章 冰毒花開第127章 衫上桃李第135章 聊一聊天第230章 笑面人屠第161章 以假亂真第345章 接着忽悠第44章 制杖販劍第46章 何謂商業第134章 龍馬姑爺第242章 四句四字第206章 金蟬脫殼第355章 禍起蕭牆第355章 禍起蕭牆第274章 化敵爲友第315章 懸殊一戰第356章 借個陪練第214章 古墓蝴蝶第147章 音殺之術第280章 照夜踏血第78章 銀劍王女第120章 山精鬼魅第33章 釣魚行動第342章 易之解析第282章 公開密談第263章 一張字條第283章 大明康熙第328章 有仇報仇第368章 三起三落第348章 八拜之交第143章 現場示範第228章 身世秘聞第45章 四字真言第332章 庭前明鏡第225章 錢迷心竅第371章 東海之星第250章 門中來人第395章 借屍還魂第112章 天生勵志第376章 林中怪獸第398章 巴山夜話第111章 一波三折第282章 公開密談第182章 無爲而爲第202章 暗影重重第361章 暗算偷襲第3章 炒飯人生第74章 計擒羣雄第173章 是戰是走第270章 魂魄之傷第365章 生命能量第352章 雷部元帥第148章 海棠涼茶第76章 脣槍舌劍第46章 何謂商業第236章 時空能量第328章 有仇報仇第17章 遭遇伏擊第319章 佛道與魔第110章 閨中密語第338章 血光之災第198章 世事無常第166章 勾心用力第38章 遭遇阻截第130章 夜寒似水第85章 皇子代子第188章 神符天遁第5章 五大主峰第319章 佛道與魔第291章 三個熟人
第148章 海棠涼茶第301章 一式退敵第266章 變與不變第8章 諸葛師兄第21章 紫微斗數第219章 不三不四第304章 刻舟求劍第373章 屠家姐弟第74章 計擒羣雄第19章 青春萌動第28章 兩敗三勝第347章 引君入甕第88章 統一戰線第305章 曼陀羅葉第377章 史前生物第356章 借個陪練第178章 飛行姿態第290章 一半稱心第58章 如煙往事第29章 流年挑戰第373章 屠家姐弟第105章 數據光瀑第253章 榮光一擊第235章 回到俗世第57章 有驚無險第276章 失而復得第340章 三角良心第328章 有仇報仇第318章 磕死強敵第171章 以一敵七第378章 天上水下第49章 冰毒花開第127章 衫上桃李第135章 聊一聊天第230章 笑面人屠第161章 以假亂真第345章 接着忽悠第44章 制杖販劍第46章 何謂商業第134章 龍馬姑爺第242章 四句四字第206章 金蟬脫殼第355章 禍起蕭牆第355章 禍起蕭牆第274章 化敵爲友第315章 懸殊一戰第356章 借個陪練第214章 古墓蝴蝶第147章 音殺之術第280章 照夜踏血第78章 銀劍王女第120章 山精鬼魅第33章 釣魚行動第342章 易之解析第282章 公開密談第263章 一張字條第283章 大明康熙第328章 有仇報仇第368章 三起三落第348章 八拜之交第143章 現場示範第228章 身世秘聞第45章 四字真言第332章 庭前明鏡第225章 錢迷心竅第371章 東海之星第250章 門中來人第395章 借屍還魂第112章 天生勵志第376章 林中怪獸第398章 巴山夜話第111章 一波三折第282章 公開密談第182章 無爲而爲第202章 暗影重重第361章 暗算偷襲第3章 炒飯人生第74章 計擒羣雄第173章 是戰是走第270章 魂魄之傷第365章 生命能量第352章 雷部元帥第148章 海棠涼茶第76章 脣槍舌劍第46章 何謂商業第236章 時空能量第328章 有仇報仇第17章 遭遇伏擊第319章 佛道與魔第110章 閨中密語第338章 血光之災第198章 世事無常第166章 勾心用力第38章 遭遇阻截第130章 夜寒似水第85章 皇子代子第188章 神符天遁第5章 五大主峰第319章 佛道與魔第291章 三個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