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臨安

運河乃古時南北最重要的通道,比起陸路交通來說,運河可以說要更重要一些,南北貨物以及糧食的轉運,大部分都要靠運河承擔。

自有宋以來,爲了溝通南北運河交通的便利,宋初朝廷便大力開掘修復運河,形成了從汴梁到杭州貫通南北的一條特大型運河,史稱汴河,汴河將長江、淮河、黃河溝通,修成之後,形成一條波濤浩瀚的大河,繁華時期汴河上舟船如織,往來日夜不停,兩岸土地肥沃,物產富饒,城鎮林立,構成了北宋一道特異的風景。

但是自從金軍南下北宋覆滅之後,長江以南的運河便淤塞了下來,因爲南宋爲了防止金國利用運河南下,在敗退之後,將汴河沿途用沉船淤塞,並且挖開河道,使用土石填塞河道,最終使這條大河自楚州以北基本上完全廢棄,不復使用。

而南宋建立之後,雖然曾經多次北伐,但是最終都未能成功,放下軍事的原因不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北方遭遇兵禍之後,人口大減,土地拋荒嚴重,宋軍後勤補給不易,往往發兵之後,後勤跟不上,以至於宋軍出征不久,便因爲物資供應問題,無力再戰,最終導致兵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高懷遠一邊坐船南下,一邊聽船上的人聊起運河的事情,對於這些事情,他這些年已經研究過了一些,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

望着滔滔河水,以及河面上來往穿梭不停的各種船隻,高懷遠爲汴河的興衰而感到惋惜,中國古代曾經創造過多少個令人瞠目的宏偉工程,累死汴河這樣的工程,最終都未能留下什麼遺蹟,戰爭對於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造成了多大的災難呀!

這些年來,他一直都在暗中琢磨一個事情,他知道金國覆滅在即,而且對於南宋來說,光復中原有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假如南宋在後來滅金之戰中,發揮的好一點的話,說不定真的能光復中原故土,並且爲南宋爭取到一大塊戰略防禦縱深,如此一來,在以後和蒙古大軍對抗的時候,也不至於只能據江而守,不敢說一定能遏制住蒙古大軍的南侵,起碼也能大大延緩蒙古人南下的進程!

現在看來,南宋有南宋的苦衷,除了戰將作戰不利之外,宋軍看來還面臨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後勤補給的問題,失去了水道縱橫的水運補給的便利之後,純步兵組成的大軍,對於後勤方面的壓力之大,是他以前沒有過多進行估算過的事情。

以現在一個士兵,要想維持作戰,拋開水運不提的話,起碼要有三到五個民壯爲其提供給養,所以宋軍的戰鬥力的發揮對於後勤補給的依賴性將會非常巨大。

和蒙古騎兵一比,宋軍不用打,單在後勤補給上,便已經處於了絕對劣勢。

而蒙古大軍和宋軍不同,他們每個人擁有兩三匹戰馬,機動能力超強,而且蒙古軍是以戰養戰,往往是在別人的國土上開戰,不用有太多顧忌,能搶則搶,靠着劫掠便可以維持他們的戰鬥力。

何況蒙古軍的騎兵各個吃苦耐勞的能力非常強,他們自小便生活在環境異常惡劣的草原上,每個人都習慣了嚴酷的環境,能依靠很少的食物,維持他們的體力和戰鬥力,實在沒吃的話,他們甚至只靠喝自己戰馬的馬奶也能繼續打仗,依舊保持着旺盛的戰鬥力和機動性。

甚至高懷遠還從食物結構上考慮過宋軍和蒙古軍的不同,蒙古人基本上以肉食和奶製品爲主食,這兩種東西屬於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可以給人提供的單位熱量比較高,而且這些食品蒙古兵可以提前製成熟食,在馬上不用停下休息,就能吃飯,所以蒙古人的機動作戰能力,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是天下無敵,這也是他們橫掃西域幾乎所有國家的一個重要原因,不是那些國家的軍隊差,而是蒙古軍的機動能力強的太變態了。

而漢民族的老百姓和軍人,主要食品來源卻是依靠的米麪等物,這些東西的單位熱量低,一個精幹士兵,假如想要維持作戰的體力的話,一天至少要食用一公斤以上的食品,才能保持他的體力,繼續進行作戰,假如攝入食物過少的話,士兵所獲營養便無法維持他的消耗,戰鬥力很快便會下降。

再加上宋人食用的食品在製作方面也很麻煩,他們所吃的東西,大多都是生東西,往往需要大軍停下來埋鍋造飯,將原料做熟了再吃,一天即便是吃兩頓飯,最快也要花兩個時辰,大軍要停駐兩次,如此一來,想要保持機動性,就更是困難。

要不然了,即便是漢唐初期的時候,在沒有建立起一支強大的騎兵之前,他們也拿北方的匈奴人和突厥人沒有一點辦法。

高懷遠往往一想到這個事情上,就有點頭疼,到現在他也沒想出什麼解決這種問題的好辦法,除了靠人海戰術維持宋軍的進攻能力之外,他真的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了!

也許運河是個辦法,宋軍假如想要在北伐有所作爲的話,一邊打,一邊恢復運河系統的功能,這才能維持宋軍的日常給養運輸,所以高懷遠這幾天在船上,經常暗中琢磨運河的這個事情。

官船一路在運河上南下,路過鎮江,過常州又經無錫抵達了蘇州,高懷遠沒讓船隻在蘇州做過多停留,而是補充了一些所需之物之後,便再次啓航,繼續沿蘇杭運河駛向了臨安。

這次旅途對於高懷遠來說,也是一次不錯的經歷,他來到這個時代已經好幾年時間了,但是像這樣一路乘船,走水路前往一個地方,還真是第一次,沿途看盡了大好風光,也盡嘗兩岸美味食品,大大的過了一把坐船的癮,總算是爲這次穿越時光之旅又減去了一個遺憾。

就這樣他們一行人用了大概十天的時間,走完了全程,終於比規定的時間提前了三天,到達了杭州臨安。

當踏上臨安碼頭的堅實土地的時候,高懷遠好半天都沒適應這種腳踏實地的感覺,走路總是感覺有些深一腳淺一腳的,坐船的那種忽忽悠悠的感覺持續了很久,小腦才終於將這種感覺調整過來。

站在臨安碼頭上,看着運河上如林的舟楫桅杆,高懷遠微微嘆息了一聲,十天來的好日子,走到這裡,基本上畫上了一個逗號,天知道以後的日子裡,他會在臨安遭遇到什麼變故呢!所以猛然之間,他頗有點留戀這是多天來的美妙享受,但是轉頭看到了臨安高大的城牆之後,他不得不回到了現實之中。

雖然這次他是來杭州赴任,但是像他這樣的七品芝麻小官,在臨安這樣的大官多如牛毛一般的地方,根本就不會引起什麼人的重視,想要有官方的人來接他,門都沒有,一切只能靠他自己了。

不過和其他人相比,高懷遠還是有他的優勢的,起碼在這裡,他有自己的產業和人員,所以倒也不會因爲這個便有找不着北的危險。

等到高懷遠將車馬從官船上卸到碼頭上之後,官船立即便被驅離碼頭,爲別的船隻騰出泊位,一路陪他們過來的那些差役和船家都收到了高懷遠的打賞,千恩萬謝的駕船告辭而去,而高懷遠這邊,立即便有人接住了他們。

“少爺,小的在此恭候少爺到來多時了!”這個時候年輕人快步走到了高懷遠的面前,將馬繮從李若虎手中接了過來。

高懷遠扭頭一看,原來是賈奇到這裡接他來了。

“賈奇?你來這裡幾天了?”高懷遠笑問賈奇到。

“少爺,我比你提前出發,僱了一條快船,十天之前便已經到了這裡,並且找到了紀先生,還通過黃真,在臨安已經找到了一個住所,暫時安置了下來,這幾天已經基本上將臨安城的情況熟悉了一下,這兩天估算着少爺也該到了,便來這裡迎候少爺!”賈奇立即答道。

高懷遠看看四周熙熙攘攘的人羣,轉身跟着賈奇離開了碼頭,一邊走一邊問道:“紀先生呢?他現在可好?你們是不是住在一起呢?”

賈奇也看了一下四周,沒有發現有人注意他們,這才答道:“紀先生現在還算是可以吧!只是他說不便和你相見,所以這次沒來接少爺您,而且他不讓我和他住在一起,單獨在城中找了一個小院安置了下來,很少出來走動,所以這次讓我來接少爺,而且他特意囑咐小的,不能太招搖了,故此連黃伯父也沒有專門來迎接少爺!

小的除了自己找了一個住處之外,還在沂王府附近,爲少爺找了一處清淨的小院,以供少爺到臨安之後居住,小的想問一下,少爺現在是先到什麼地方,小的好給少爺帶路!”

高懷遠想了一下之後,一邊走一邊說道:“你這樣做很好,這裡的情況複雜,省的被人覺得我架子太大,我想還是先去你給我找的住處吧!我剛來這裡,就直奔醉仙樓不好,還是先安頓下來,去沂王府報到一下再說吧!”

賈奇立即答應了下來,讓人替高懷遠牽馬,並且將高懷遠請到了車上坐定,朝臨安城中走去,這裡是南宋的京師重地,按制普通人是不能在城中騎馬的,所以高懷遠只有老老實實乘車一途。

走在臨安的大街上的時候,高懷遠這纔對臨安的繁華程度有了一個直觀的概念,他早就聽說過臨安城何等繁華,但是真正進入這座當今世上最繁華的城市之後,才知道臨安城的宏大程度。

說起來高懷遠也走了不少這個時代的城市了,比如鄂州、揚州、紹興等地,都算是這個時代相當有名的大城市了,但是和眼前的這個臨安城一比,那些城市簡直不值一提。

先不說這裡的街道寬大程度和兩側的那些商鋪,單單是這裡的人,就多的嚇人,摩肩接踵都不足以形容這裡的人多的程度,現在只是上午辰時剛過,街上的人羣便多的讓他們的車輛行駛起來很不容易,各處商鋪都早早的開門迎客,各種稀罕的物品擺得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

而且這裡還不是最爲繁華的街道,按賈奇的說法,一旦到了傍晚時分,臨安城更是熱鬧非凡,特別是煙花酒肆之地,人流如織讓人更是兩隻眼睛忙不過來。

高懷遠嘆息了一聲,他望着這些臉上帶着一臉富足的人們,不由得想起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首古詩,這首詩乃是紹興年間南宋一名詩人林升所寫,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雖然現在是冬天,到處的景色看起來還略略有些蕭瑟,但是高懷遠還是忍不住想把這首詩給念上一遍。

這個時候的杭州城,因爲已經是南宋都城,早已在數十年前,便形成了南宋的政治文化中心,加上南宋皇帝大多不思進取,不考慮着如何、光復中原的事情,而是在杭州城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園林等物,加上朝中權貴和有錢人家也在杭州城裡面到處興建園林之所,杭州城比起北宋年間,城池擴大了數倍,形成了內城和外城兩道城垣,如此也幾乎有些容納不下城中如此多的人。

高懷遠還通過賈奇得知,現在的臨安城之中,居民人數基本上已經超過了一百萬人以上,這個數字放在這個時代,還真是個天文數字呀!

歷史上中國的城市規模,要算得上是宋朝的最大,而且古代歷史上超過百萬人口的城市,在這個時代,只有兩座,一座是北宋時代的東京汴梁,另外一座就是這個時代的臨安杭州了!

也只有像宋朝的這種相對寬鬆的制度,才能締造出如此巨大的城市,換作任何一個朝代,這幾乎都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宋朝城市管理也很好,城中各種職業都有,城市乾淨整潔,許多大街上連專門的公廁都有專人負責清理,可見在這個時代,社會分工已經達到了非常精細的程度了!

從碼頭到沂王府,要經過外城,進入到內城之中,只有那裡,纔是臨安的核心之地,城中的有權有勢之人都集中住在內城之中,能在這裡擁有一處產業的人,也是身份的象徵。

而一般的人或者低級官員,只能居住在城外,而且根據宋代的制度,官員在京中爲官的時候,除了御賜的府邸之外,一般人是享受不到公家提供住房的待遇的。

而類似高懷遠這種品級的官員,京城之中現在一抓一大把,想要官方給他提供三室一廳的住房,嘿嘿,想都別想。

所以按照慣例,高懷遠只能自己在臨安城租房子住,這倒不是他買不起房子,而是現在他並不清楚自己在臨安以後的這段日子混的到底如何,另外一個就是他這樣的小官,一到臨安城,就自己花大價錢買房子,會顯得過於招搖了一些,所以賈奇爲高懷遠安排的房子,也只是在內城臨近沂王府的東門處的租下的一個小院,即便是這樣一個小院子,租金也實在是貴的嚇人。

高懷遠跟着賈奇走了好久,眼看快一個時辰,才走到他臨時的住所那裡,可見臨安城的面積到底有多大了。

當賈奇停下來的時候,高懷遠纔將目光從車窗外收回來,擡腿走下了車子,這裡是一個小巷,幾個院落擠在一起,遠離鬧市區,倒是也算清淨,看來黃真爲了給他找這個住處,也下了不少的功夫。

進入小院之後,這裡環境還算是不錯,裡外兩進,總共不到十間房,各種功能房間倒也齊全,甚至在前院還有一小片空地,可以讓高懷遠沒事的時候舞一下刀槍,活動活動腿腳,牆角的地方還中着海棠、紫薇等花木,顯得倒是也雅緻。

高懷遠對這個小院表示滿意,一點也不張揚,正附和他這樣的身份的人居住,起碼有了這個院子,他也算是在臨安有了個落腳的地方,先把老窩給安置住了。

對於高懷遠的到來,可以說在臨安城中,沒有激起半點浪花,彷彿多他這一個人不多,少他這一個人不少一般,但是這個時候的沂王府的趙貴誠,卻幾乎要望眼欲穿了!

從鄭清之答應他要調高懷遠來沂王府陪他,到現在幾乎整整兩個月時間了,而且他也已經得知,鄭清之已經爲他辦成了這件事,但是貴誠左等右等,就是看不到高懷遠的身影,不由得連學業都有些無心進行下去了!

“老師!爲何直至今日高大哥還沒來呀?”貴誠有些魂不守舍的對正在教他臨摹徽宗的瘦金體的鄭清之問道。

鄭清之放下毛筆,看看有些魂不守舍的貴誠,掐指算了一下時間之後笑答道:“少公子,這件事是急不來的,畢竟那高懷遠乃是大冶縣的代理知縣,即便他接到調令,也總是需要時間將手頭的事情移交一下,何況還有家裡面少不得也要交代一下,才能啓程來京吧!

而且大冶縣離這裡上千裡之遙,豈是一時半會便會趕到的呢?我看少公子還是安心學業,再等上幾日,那高懷遠自會前來的!”

貴誠有些不以爲意,搖頭覺得高懷遠真不夠朋友,難道就不知道他想他想的要死了嗎?居然到現在還不過來,但是也不敢不停鄭清之的話,只好拿起了毛筆,準備開始臨摹。

這個時候,一個王府差役忽然跑進來稟報道:“侯爺!鄭大人,外面由一個姓高的人說奉命前來王府赴任,求見侯爺!”

這個差役的話音沒落地,鄭清之便看到地面上多了一支滾動的毛筆,再看趙貴誠這會兒已經一溜煙的跑出了書房,於是微微搖搖頭,然後有些好奇的自言自語道:“這個姓高的到底是什麼人,居然能讓貴誠如此想念於他,我倒是也想見見這個人了!”

第343章 突擊第78章 交手第35章 意外收穫(上)第155章 倉皇撤退第38章 破軍第57章 皇后壽禮(下)第121章 晴天霹靂第127章 又見米囊花第252章 總攻第370章 梟雄張林第49章 夜行第62章 那是何物第161章 追擊遇伏第21章 暗鬥(上)第143章 進兵第10章 不打不成交第363章 報信人選第50章 兵發恩州(上)第3章 又見楊四娘第364章 砲車攻陣第56章 釘子第22章 好事(下)第65章 狩獵第159章 火藥建功第39章 整頓第89章 兩邊忙活第176章 兄弟相會第98章 分裂第100章 兵至白水第12章 權臣又如何第122章 忠衛第71章 遭遇第127章 最漫長的一天2第223章 君臣相見第41章 非她不娶(下)第371章 條件第191章 師妹第5章 餘孽第25章 義賊第44章 如何處置第61章 壞消息(下)第33章 家書第1章 亡金第164章 金國求援第183章 豪賭第352章 穩紮穩打第19章 冗兵屯田第196章 柳兒的心事第71章 鋌而走險第56章 釘子第93章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第66章 京東有變(下)第139章 謀劃出兵第20章 噩耗第9章 平章第56章 縣衙第261章 兩雄相遇第1章 亡金第113章 生死籤第39章 自投羅網第150章 上天無路第325章 爭執第68章 狼口脫險第4章 紛雜第162章 還師第45章 報門而入第125章 廷杖第195章 河中府第241章 黃雀在後第244章 砲陣攻城第330章 屠戮第103章 權相史彌遠第59章 翹班驚遇(下)第33章 反擊2第228章 受命起兵第284章 激戰城下第135章 再遇舊識第161章 追擊遇伏第1章 鄉勇第86章 軍棍伺候第318章 北上第282章 受挫第11章 奇怪老者第89章 磔於市第224章 星宿下凡第127章 最漫長的一天2第64章 橫掃第157章 爭奪甕城第137章 幻化寺第68章 狼口脫險第154章 極其憋屈第46章 賈涉請辭(上)第104章 決勝3引章殉職第26章 潑皮擋道(下)第188章 敵中有我第11章 反擊第352章 穩紮穩打第31章 厲兵秣馬第93章 驗屍
第343章 突擊第78章 交手第35章 意外收穫(上)第155章 倉皇撤退第38章 破軍第57章 皇后壽禮(下)第121章 晴天霹靂第127章 又見米囊花第252章 總攻第370章 梟雄張林第49章 夜行第62章 那是何物第161章 追擊遇伏第21章 暗鬥(上)第143章 進兵第10章 不打不成交第363章 報信人選第50章 兵發恩州(上)第3章 又見楊四娘第364章 砲車攻陣第56章 釘子第22章 好事(下)第65章 狩獵第159章 火藥建功第39章 整頓第89章 兩邊忙活第176章 兄弟相會第98章 分裂第100章 兵至白水第12章 權臣又如何第122章 忠衛第71章 遭遇第127章 最漫長的一天2第223章 君臣相見第41章 非她不娶(下)第371章 條件第191章 師妹第5章 餘孽第25章 義賊第44章 如何處置第61章 壞消息(下)第33章 家書第1章 亡金第164章 金國求援第183章 豪賭第352章 穩紮穩打第19章 冗兵屯田第196章 柳兒的心事第71章 鋌而走險第56章 釘子第93章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第66章 京東有變(下)第139章 謀劃出兵第20章 噩耗第9章 平章第56章 縣衙第261章 兩雄相遇第1章 亡金第113章 生死籤第39章 自投羅網第150章 上天無路第325章 爭執第68章 狼口脫險第4章 紛雜第162章 還師第45章 報門而入第125章 廷杖第195章 河中府第241章 黃雀在後第244章 砲陣攻城第330章 屠戮第103章 權相史彌遠第59章 翹班驚遇(下)第33章 反擊2第228章 受命起兵第284章 激戰城下第135章 再遇舊識第161章 追擊遇伏第1章 鄉勇第86章 軍棍伺候第318章 北上第282章 受挫第11章 奇怪老者第89章 磔於市第224章 星宿下凡第127章 最漫長的一天2第64章 橫掃第157章 爭奪甕城第137章 幻化寺第68章 狼口脫險第154章 極其憋屈第46章 賈涉請辭(上)第104章 決勝3引章殉職第26章 潑皮擋道(下)第188章 敵中有我第11章 反擊第352章 穩紮穩打第31章 厲兵秣馬第93章 驗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