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獻寶

衆人聞聲不由轉頭看去,卻見得是吐蕃殿中一身穿黃色僧袍的喇嘛,滿面神采飛揚,周身隱隱有得道寶光繞旋流動,赫然便是吐蕃國師摩羅什。

吐蕃國乃是位於天朝西方的番國,曾與李唐有過聯姻之親。國中也以佛宗爲國教,但其所修佛法卻與中原大不相同,被稱爲藏傳佛教,乃是將小乘佛法、密宗和當地的巫教結合起來形成。其自成一派,隱隱與中原佛教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而吐蕃國師摩羅什,更是藏傳佛教中的大智慧者,每五年開壇講經說法,信徒達上萬之衆。

武皇見其出言,微笑點頭,道:“國師有何寶物將欲獻給我佛?”

寧楓和宮雨兒等人見狀大驚,摩羅什與薛懷義已然結成同盟,而且他身份頗爲尊貴,武皇定不會拂其顏面。他此番所言一舉將薛懷義的罪責開脫的一乾二淨。衆人紛紛焦急恚怒,難道這奸詐無恥的僞僧便這般逃過一劫麼?

摩羅什微微一笑,運靈出言,其修爲絕高,聲如雷霆,頓時傳遍萬象神宮的每一處角落。

“佛祖乃覺醒圓滿之人,既然現出佛光,那便是號召我們追隨其腳步,求得無上的真理。求道者,菩薩也,今日本座獻一座千眼觀音像,以敬武皇真佛之身!”

寧楓聞之一凜,他雖不通佛法,但也看出摩羅什並非浪得虛名之輩,其佛法精深,境界極高,不是薛懷義之流可以比擬。摩羅什這一番借佛祖之名對武皇大大讚美,比之薛懷義的“佛光”伎倆不知高了多少倍!

摩羅什口中法訣疾速念出,佛號森穆莊嚴,從其手中陡然凝出一尊尺餘大小的觀音像,衆人仔細辨之,發現觀音像上竟是密密麻麻布滿了許多色彩各異的斑點,仿若上千雙眼睛,炯炯生光,俯視衆生。

不知是誰驚叫道:“千眼石!”

寧楓一凜,忽然憶起曾聽過其名。千眼石乃是世間一種極爲罕見的寶玉,只有在吐蕃的萬丈聖上纔可尋得。傳說觀世音菩薩來到人間,感嘆世間多苦難,便幻化出千手千眼之身,於聖山開壇傳播經文。其千雙眼睛射出無上佛光,落入聖山岩石之中,便化作了千眼石。

千眼石最爲珍貴之處乃是其上的千餘半點純是自然生成,後天不能雕琢加工,否則便毀了其千眼之意。不知摩羅什從何處掘得如此大的千眼石,又是如何令其能生出這觀音菩薩玉像!

果然,武皇見之鳳目悅然,喜上眉梢,令左右收起佛像,說道:“國師獻此等寶物,足見精修佛法修爲。不知國師需要何賞賜?”之前所賜的金銀珠寶不過是尋常恩惠,今日既然得現“佛光”,便要一舉將佛宗推向四海番邦。不過這些荒外蠻國大多愚昧,不施以真正的利益,怕是不會輕易信服。

寧楓等人一驚,暗想其定然是要爲薛懷義求情。

不想卻聽摩羅什雙手合十,頌揚佛號,緩緩道:“只要真佛能帶領吐蕃走向圓滿之境,小僧哪裡還敢尋求什麼賞賜!”

寧楓微微疑惑,旋即恍然:“當真是蛇鼠一窩,奸詐橫行。這惡僧肯定是看薛懷義已盡失勢,就是救出也不能如往日一般得到寵幸,索性直接攀上武皇,哪裡還需要一個小小的鄂國公穿線搭橋!”

薛懷義依然伏倒於前,額頭緊貼地面,看不出其表情。

各番邦使臣卻是心頭紛紛叫罵:“這哪裡來的和尚,竟然不要賞賜,難道當我們不遠萬里來到中原,是遊山玩水的麼?”

當即便有人按捺不住,高聲叫嚷。

寧楓目光所及,卻見一虎背熊腰的大漢走了上來,到達中殿處躬身跪下,說道:“中原皇帝陛下,我是契丹國的使臣耶律石留,奉契丹部落聯盟長之命,特來獻‘曼殊沙華’於武皇陛下。”

其話音剛落,大殿之中便響起一陣驚詫之聲。

契丹境內有一山稱作陰山,乃是死人鬼魂匯聚之地,活人一旦踏足不是被鬼魂附體,便是渾身血液凍結而死,邪異無比。陰山方圓百里之內盡是黑色的沙礫土石,寸草不生,整日陰風陣陣,鬼聲嘶吼。但傳聞每當午夜之時,在陰山山頂上,會開出一種奇異的花朵,名爲曼殊沙華,其花色嫣紅,遠望如連綿赤血,駭人之極。

更有傳言者,曼殊沙華乃是陰山上的冤魂厲魄的執念所化,更是連通地獄和人間的妖花,只有鬼魂才能真正看到,凡人絕難相見。

寧楓向來以爲其不過是百姓間的誤傳而已,想不到竟然真的有此花!

耶律石留從懷中拿出尺半長寬的無影檀木製成的方盒,緩緩打開,衆人按捺心頭驚慌,凝目瞧去,映入眼簾的卻是一抹殷紅,如活人鮮血一般觸目驚心,散發着一股攝人心魄的陰邪之力。

寧楓暗暗訝異:“契丹怎麼獻上此等陰氣逼人的妖花?”正自疑惑不解,卻已聽一旁宮雨兒解釋道:“曼殊沙華乃是佛教地獄之中,開在忘川彼岸的血紅之花,所以也稱‘彼岸花’,其實是象徵接引靈魂之意。”寧楓恍然大悟。

武皇收下禮物,也笑着問道:“不知契丹想要什麼賞賜?”

衆番邦使臣屏氣望去,紛紛祈禱,只盼其不要像吐蕃國師一般蠢笨白癡,獻出了國寶竟然不要賞賜。

果然,耶律留石沒有辜負衆使臣的“期望”,大大咧咧地說道:“回稟陛下,我們部落聯盟長說了,此次來天朝,就是想要娶一位公主回去。”

其言一出,全場譁然。

寧楓、宮雨兒更是心中暗笑:“這位契丹勇士性格當真率直,竟然提出這等要求!”

武皇面不改色,依舊微笑道:“不知部落聯盟長想要娶我朝哪一位公主?”其聲音威儀依舊,聽不出喜怒,太子府等一衆皇室貴侯之女聞言紛紛緊張不已,心中大跳,生怕這東北方來的蠻夷點到自己,那豈不是將要一生離開繁華的神都,在那不毛之地終老一生了!

耶律留石一雙精光閃爍的雙眼在衆公主中掃視片刻,只覺個個皆是嬌美萬分,一時難以抉擇,半晌後才道:“只要武皇陛下答應,任何一位公主都可以!”

“放肆!我天朝公主皆是金枝玉葉,豈能讓你如此輕薄草率!”

中殿之中突然傳來一陣厲聲呵斥,其聲以靈力激盪發出,震耳欲聾,在萬象神宮之中嗡嗡迴響。耶律留石正在中殿玉階之下,首當其衝,被渾厚聲波貫入耳膜,頓覺腦中炸裂,周身顫抖,臉色慘白之極。

衆人心神劇駭,皆退後抵擋,同時心中暗想:“誰這麼強的修爲,又有這麼大的膽子,竟然敢在武皇面前如此放肆?”

寧楓、宮雨兒修爲卓絕,自是不怕這小小的音波,循聲望去,卻見出言之人乃是武皇身邊那身着黃金玉縷衣的絕色女子。宮雨兒忽的想起武皇之前曾叫過其“太平”,急忙傳音道:“寧哥哥,若我所猜不錯的話,這女子便是太平公主!”

寧楓聞言一驚,旋即恍然,不由略帶敬畏地向太平公主看去,卻見其柳眉鳳目,與武皇長的頗有幾分相似。姿態豐盈,容光絕色,頭戴華麗的珠玉寶飾,周身縈繞着一種與生俱來的雍容華貴之氣。細細一看,隱約可見其眉宇之間透露出一股皇家倨傲神色,更傳承有武皇的幾分威嚴,令人見之便生畏懼之感。

太平公主乃是武皇和高宗皇帝的小女兒,深得父皇和母皇寵愛,權力極大。聽說在其年少之時,吐蕃國曾遣派使臣欲求親於太平公主,當時高宗和尚是天后的武皇皆寵溺不捨,便令其修習道法,入了道門,拒絕了這門親事。甚至有傳聞武皇有意在駕崩之後傳位於她,而不是當今的太子!

衆貴侯公主見其呵斥了這蠻夷使臣,紛紛感激地看了一眼太平公主,心中驚魂甫定,暗暗舒了一口氣。

但太子府等朝中重臣卻是內心擔憂,契丹位處天朝東北,與渤海國接壤,國人桀驁難馴,雖暫時臣服於天朝,但若是拒絕其大聯盟長的要求,怕是要再起爭端。

一時神宮衆人各懷心思,朝武皇看去。

卻見武皇面容不改,也不責怪太平公主,只是笑着道:“婚姻大事並非兒戲,耶律卿可要想好才行。”

耶律留石怔了怔,一雙偷偷瞥向太平公主,良久才悻悻地退下。

各番邦幸災樂禍,紛紛暗笑。此後又有回紇、靺鞨、鐵勒、室韋獻上國中重寶,無一不是天下罕見之物。饒是寧楓和宮雨兒兩人自負見多識廣,也不由暗暗咋舌驚歎。

樂聲悠揚,一隊隊美貌侍女穿堂過廊,遞上新鮮的佳餚、美酒,又有數十舞女翩然悅動,如花間蝴蝶,奼紫嫣紅,靈動異常,令人目不暇接。

不多時,十一殿番國中已有大半已然獻上寶物,唯有渤海國、新羅、東瀛等國尚且安坐旁觀,寧楓心中一動,目光瞥向坐在前方的靈映青和採離兩位公主,心中大起波瀾。

衆使臣獻上的雖也是至寶,但與傳說中的東海鮫人一比,瞬間便如雲泥。可是自從寧楓在巨佛密室中救出這鮫人族公主後,便不由對其生出幾分憐惜之意。

採離她身爲一族公主,地位尊崇,本當是海中的精靈,當在波濤浪尖上飛躍遨遊,在珊瑚海底遊曳嬉戲。可是今日卻不得不揹負兩族之苦難,不知她被獻給武皇之後,會面臨什麼樣待遇?

若武皇僅僅是貪戀其泣淚珍珠和鮫綃便罷了,可是一旦想要取其腹內的至寶鮫珠,那這美麗人魚哪裡還有命活?

一時寧楓心中百味雜陳,頗爲懊惱。自從巨佛密室中出來之後,採離便對自己頗爲感激,儼然已將自己看成了救命恩人。可越是如此,寧楓便越是羞慚愧疚,他此番幫助渤海國衆人、進入白馬寺、寂滅巨佛佛光,不過都是逞一時之快,最終還是爲尋找寒門門主和那不見蹤跡的幽木魔君。

可是此刻,寧楓下意識地朝採離看去,見其瘦削的肩膀微微顫抖,纖細的魚尾僵硬的放在桌子下方,不知是不是也在想着自己將來的命運?

他心頭忽的涌出一個衝動,只想將這個美麗可愛的精靈救出,令其重歸東海,再不進入這塵囂紛擾的俗世!可一旦如此,渤海國衆人又該如何,整個鮫人族又該如何?

無比糾結之際,忽見東瀛大殿中走出一個頗爲矮小的奇怪男人,雙眼陰鷙,神色倨傲,手中握着一柄金光燦然的珠玉劍鞘,尚未出劍,已是寒氣逼人。

“東瀛伊賀爲武皇獻上寶刀—天儀正宗!”

第九十四章 太白(3)第一百零七章 崑崙(4)第二十六章 袈裟第七十四章 破出第四十一章 七怪(3)第十章 飄零第十八章 龍脈(1)第一百零八章 崑崙(5)第九章 死別第六十六章 踏炎第八十一章 天門(6)第十五章 論道(15)第二十五章 鬥法第十八章 驚現第六十一章 魔衆第八十五章 天門(10)第八十一章 百鳥第六十三章 陽謀第八十九章 天犼(3)第十六章 挾勢第一百二十章 對質第一百二十二章 珊瑚第十三章 論道(13)第一百一十章 暗道第六十四章 岩漿第四十五章 龍淵第五十二章 龍珠(2)第一百零一章 光明(3)第五十九章 奇嫗第十五章 復得第十九章 驚變第三十三章 九嬰第一百零八章 崑崙(5)第五十四章 來使第四章 論道(4)第六十五章 暗流(4)第一百三十章 天樞第五十三章 帝師第五十四章 地宮第三十一章 強援第二十二章 周旋(4)第六章 幽木第八十一章 天門(6)第二十六章 袈裟第一章 仙人第一百零四章 光明(6)第二十七章 七寶第五十四章 龍珠(4)第六十五章 訴說第九十四章 鮫人第八十章 姑獲第八十章 出世(5)第二十三章 尋蹤(1)第七十二章 菩薩(2)第三十九章 鬥樂第九十五章 國事第九十六章 慶忌第三十六章 仙山(6)第十章 飄零第一百零一章 光明(3)第六十六章 暗流(5)第七十二章 御靈第二十六章 劫始第八十七章 隱城第五十五章 龍珠(5)第七十九章 天日第三十四章 仙山(4)第十四章 論道(14)第五十九章 奇嫗第八十八章 天門(13)第十四章 初見第九十一章 密宗第八十章 天門(5)第五十章 九宮第七十二章 重生第七十章 鎮山第三十三章 九嬰第七十四章 菩薩(4)第四十三章 迷離第八十二章 長安第三十七章 識樂第七十八章 出世(3)第六十七章 鼎內第四章 仙師第六十五章 訴說第十三章 論道(13)第一百零六章 崑崙(3)第五十八章 泰山(3)第八十四章 出世(9)第七十三章 少主第八十三章 天門(8)第九十二章 青丘(1)第二十九章 諧陣第九十三章 太白(2)第六十二章 暗道第八十七章 天犼(1)第一百零六章 崑崙(3)第一章 聖陽(1)第八章 論道(8)第九十八章 佛堂
第九十四章 太白(3)第一百零七章 崑崙(4)第二十六章 袈裟第七十四章 破出第四十一章 七怪(3)第十章 飄零第十八章 龍脈(1)第一百零八章 崑崙(5)第九章 死別第六十六章 踏炎第八十一章 天門(6)第十五章 論道(15)第二十五章 鬥法第十八章 驚現第六十一章 魔衆第八十五章 天門(10)第八十一章 百鳥第六十三章 陽謀第八十九章 天犼(3)第十六章 挾勢第一百二十章 對質第一百二十二章 珊瑚第十三章 論道(13)第一百一十章 暗道第六十四章 岩漿第四十五章 龍淵第五十二章 龍珠(2)第一百零一章 光明(3)第五十九章 奇嫗第十五章 復得第十九章 驚變第三十三章 九嬰第一百零八章 崑崙(5)第五十四章 來使第四章 論道(4)第六十五章 暗流(4)第一百三十章 天樞第五十三章 帝師第五十四章 地宮第三十一章 強援第二十二章 周旋(4)第六章 幽木第八十一章 天門(6)第二十六章 袈裟第一章 仙人第一百零四章 光明(6)第二十七章 七寶第五十四章 龍珠(4)第六十五章 訴說第九十四章 鮫人第八十章 姑獲第八十章 出世(5)第二十三章 尋蹤(1)第七十二章 菩薩(2)第三十九章 鬥樂第九十五章 國事第九十六章 慶忌第三十六章 仙山(6)第十章 飄零第一百零一章 光明(3)第六十六章 暗流(5)第七十二章 御靈第二十六章 劫始第八十七章 隱城第五十五章 龍珠(5)第七十九章 天日第三十四章 仙山(4)第十四章 論道(14)第五十九章 奇嫗第八十八章 天門(13)第十四章 初見第九十一章 密宗第八十章 天門(5)第五十章 九宮第七十二章 重生第七十章 鎮山第三十三章 九嬰第七十四章 菩薩(4)第四十三章 迷離第八十二章 長安第三十七章 識樂第七十八章 出世(3)第六十七章 鼎內第四章 仙師第六十五章 訴說第十三章 論道(13)第一百零六章 崑崙(3)第五十八章 泰山(3)第八十四章 出世(9)第七十三章 少主第八十三章 天門(8)第九十二章 青丘(1)第二十九章 諧陣第九十三章 太白(2)第六十二章 暗道第八十七章 天犼(1)第一百零六章 崑崙(3)第一章 聖陽(1)第八章 論道(8)第九十八章 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