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遊仙

時近晌午,日光越發灼熱,路邊相併矗立的一排參天巨木也擋不住炎炎金輪,樹下的花草灌木似枯萎一般,皆無精打采的垂落於地,偶有枝葉微微搖擺,也是流火烈風,酷熱難當。

此等九伏天氣,家家戶戶皆閉門不出,窮的尋一處陰涼,只盼日落西斜,晚風習習,富的便修納涼水榭,盡享接天蓮葉,映日荷花。

在樹下小路之上,此刻有一老一少緩緩前行,兩人步履平穩,毫無焦躁急切的神情,竟像是在春天的田間小徑散步一般愜意。目觀那白髮老者面色慈祥和藹,雖身着青裳布衣,卻掩不住那出塵脫俗的仙氣,絕非尋常村野之人,而其身旁的少年四肢修長,面色蒼白如雪,更爲奇特的是,烈日當空,他卻身背一碩大的包袱,看起來其中所裝之物頗爲沉重,但他卻無一絲負重感,額頭也沒有一滴汗珠,比之老者還要輕鬆半分。

這兩人自然便是妙應仙孫思邈和寧楓,白絕山谷之事已然過去十年之久,寧楓也從一個垂髻幼童長成了英俊少年,他本命魂魄因與鬼靈相互糾纏,早對當年所發生之事失去了記憶,便是連名字也是妙應仙從其腦中勉強感應得來。

這十年來寧楓除了每日學習岐黃之術兼以上古各家藥典,還要學習儒家修身養性之言和道門老莊學說,以凝心定性,震服體內惡靈。除此之外,他還跟隨師父走遍神州各大仙山,採集天山紅楓、雪蒿果和南疆赤雀火羽放入鼎中煉爲赤曜丹,每日輔以仙丹之力修習,日日不輟。

但寧楓體內殘餘的鬼靈卻是沒有因此被消除,反而是隨着年歲漸長,愈發不可遏制。每隔一段時間寧楓便會被鬼靈控制神識,癲亂瘋狂,六親不認,全身冰寒無比,最後化爲一尊冰人,幸有妙應仙無上修爲,數次將其從鬼門關救了回來,但對其發作越來越頻繁的僵鬼之毒,卻是束手無策。

而就在一個月之前,兩人來到一山村中給村民們治療寒熱之症,受到衆人熱情款待,不想寧楓竟然在半夜之中化作僵鬼,將一妙齡少女吸盡鮮血而死,後妙應仙更被暴怒的村民們稱作妖道,逐出了村外。

寧楓對此愧疚無比,愈發勤懇的修煉凝識心訣,同時日日夜夜參閱古籍,欲尋找治療之法,但卻一無所獲。同時體內的衝動和殺念卻是越來越強烈,妙應仙看在眼中,心中鬱悶、焦急之情更甚。

這一日一大早,寧楓就被師父叫起,揹負行囊上路,兩人走在山間大道之上,一仙風道人攜一俊秀少年,不時有人投來詫異的目光。足足走了兩個多時辰,妙應仙依然低頭沉思,不發一言,寧楓終於忍不住問道:“師父,我們這是要去哪兒啊?是要去給別人治病麼?”

妙應仙淡淡道:“對,不過要治病的是你!”

“我?”寧楓訝異道:“難道師父您又想到了什麼藥方,現在去採藥?”

妙應仙道:“此次我們要去拜訪一故人求取靈藥,到了那兒你要謹言慎行,不得有半分逾越,不然怕是此行不能如願。”

寧楓聞言心中疑惑,暗想:“師父被稱爲藥王,醫術獨步天下,難道還有他老人家煉不出來的靈藥麼?再說師父言稱故人,爲何還會求取靈藥不得,聽起來倒像是有嫌隙一般?”不過他見師父臉色凝重,當下也不敢多言,只是跟在後面向前行進。

又走了數個時辰,兩人走進一處青山腳下,寧楓擡頭望去,只見前方綠樹濃密,雲霧繚繞,妙應仙停下腳步,說道:“前方便是遊仙山境地,此山鍾靈奇秀,但同時也艱險難攀,我們只能以御風術越過,你跟好了!”

寧楓跟隨師父雖沒有學習道家術法,但普通的諸如御風術,治癒術等簡單法術也曾學得一二,當下兩人足尖點地,御風而上,朝着山頂的方向行進。

兩人催動周身氣流,隨風而上,在天邊化爲白色雲浪,快逾飛鳥。不多片刻,便已來到遊仙山霍林洞天,眼見下方千山環繞,九天瀑布奔騰,隆隆巨聲隱隱可聞,無數溪流蜿蜒曲折,最終匯聚到山谷之中一巨大湖泊之中,岸邊鮮花綠樹倒映水中,真如天邊彩霞,絢麗非常。

寧楓眼見此等仙境美景,驚歎異常,他曾從《唐書·地理志》上讀到,遊仙山位於吳越之地,福州府長溪,其週迴三千里,西臨連綿青山,背靠茫茫大海,盡得風水之妙,被稱爲是“道家第一洞天”,尚在五嶽洞天之上,山中奇花異草遍地,更生有“神草仙芝”之稱的五色靈芝,傳說乃是當年女媧補天之五色神石的靈光落地而化,功效非凡,有醫者曾稱便是亡者服用此芝也能將魂魄從冥界召回,死而復生。

“五色靈芝?”寧楓心中恍然:“難道師父所求的便是這等仙芝藥材麼?這等仙府洞天中獨有的奇藥,怪不得他說可能會不能如願,不過想來以妙應仙人的威名,也不會太難!”

他被僵鬼之體折磨已有十年,每日都要耗費稀有藥草加上師父的靈力溫養,心中早就愧疚萬分,再加上前日誤傷人命,更是自責悔恨,難以言喻,此時想到終有靈藥能夠鎮服體內惡靈,內心欣喜激動,竟差些從雲端掉下。

然此刻妙應仙心中卻糾結猶豫,這百年來他行醫救人,曾爲採集藥草踏足海外仙山、南疆毒林。遊仙山中靈藥種類繁多,蘭花芝草、瓊枝珠玉應有盡有,但妙應仙卻從未來到此地,上一次前來已是百年之前,蓋因遊仙山中住有一仙人,名曰王緯玄,他號稱天地仙師,名列神州九仙人之一,修爲冠絕天下,世間佛道兩派公推其爲天醫妙應真仙孫思邈之下的第一仙。但其性子也如道行一般,欲比天高,爲人孤傲清遠,自負天下無敵,自然心中最不服的便是妙應仙。

每一次妙應仙前來採藥之時他都會趁機約戰,兩人出手,直可令山河變色,日月掩輝,有幾次甚至引發劇烈海嘯,狂風海浪掀起數十米高,波及海邊漁村與過往船隻,死傷無數。妙應仙悔恨無比,自那以後王緯玄所到之處,他都退避三舍,久而久之,世人都以爲妙應真仙敗在了天地仙師手下,他淡泊名利,也不辯解。

仙師王緯玄雖心高氣傲,好勝心極強,但爲人磊落坦蕩,知曉自己尚未勝過孫思邈一招一式,所以對外只說勝負未分。他與妙應仙皆是道門宗師,兩人之戰必然成爲世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哪知修道之人傳得越甚,他心中越是氣憤,只覺得此勝名乃是對其的極大侮辱,後來有十數年他尋遍九州仙山,欲尋找妙應仙再戰,以正其名。妙應仙聞之,更是躲之不及。

此雖皆是百年前的舊事,但孫思邈今日想來,仍覺心有餘悸。仙師王緯玄好戰之心,世所罕見,不知此次一見,又會惹出怎樣的風波?但爲了自己的徒兒,他唯有登山拜訪,心中打定無論對方如何刁難,只需忍讓便可,絕不重蹈當年覆轍。

來到遊仙山所轄上空,妙應仙降低速度,緩緩前行,但見此山此景與百年前並無變化,依然是倚崖傍海,峰巒奇秀,雲霧繚繞,他此行有求於人,遂順勢而下,落於山間小徑上。擡頭望去,只見石路兩旁百花綻放,爭相鬥豔,如霓虹彩帶,迤邐相映,直達山頂天際。

待行至半山腰時,突然看見一身着素衣的少年在舞劍,其年歲雖小,但眉宇間英氣逼人,身姿變幻如行雲流水,出手忽而快捷迅猛,忽而飄逸靈動,竟是一高深無比的劍法。寧楓只道其是仙人門下,心中仰慕非常,暗想:“什麼時候我也能習練這樣的仙法,也不枉來人世走一遭!只可惜師父念我體質特殊,從不願意教我……”

一旁的妙應仙看了一眼,便知此少年所練的乃是遊仙山的無上碧水劍法,以有形之劍,御無形之氣,其剛柔並濟,變化莫測,當年他足足鬥了三百招方纔尋得一式破了此劍法。但是王緯玄傲氣十足,得道以來從未收過任何徒弟,此少年的劍法又從何學來?

他心頭微微疑惑,不過王緯玄常常雲遊在外,此次未曾知會便來拜訪已是不妥,若是此子真是仙師之徒,那事先讓其通報一聲當爲禮儀之道。

妙應仙面帶微笑,駐足原地,那少年練劍正興,渾然不覺,手中一柄仙劍上下揮舞,鋒利劍刃將陽光折射成七彩霓芒,將其身體完全籠罩於其中,真如腳踏彩虹的天仙下凡,其劍氣所到之處,虛空裂響,金石迸碎,四周那紅花綠草、參天枝葉被轟成齏粉,在空中匯聚形成無數條絢麗綵帶,落入山間瀑布中又奔騰而下,最終匯入碧波萬里的遊仙湖泊中。

足足等了半個時辰,少年竟也沒有停歇之意,妙應仙見其靈力修爲強沛無比,竟不下於服用了十年仙丹的寧楓,他微微一笑,兩人年對相仿,道行相近,又都修行玄門妙法,說不定倒是一對好玩伴。

寧楓見師父不曾發聲,便也不敢打擾,但他少年心性,越看越是激動,渾身那被隱藏的戾氣竟然顯現出來。那少年正欲收劍,突然感覺身後一道似有若無的殺意,大驚失色,慌忙向後退後數丈之遠,執劍橫於胸間,他見山間石路上並肩站立一神仙似的老者和一面容蒼白俊秀的少年,不知來了多久,自己竟然毫無感應,心頭驚怒。

“你們……你們是何人?爲何擅闖遊仙山洞天?”

妙應仙笑着拱手道:“仙童,老夫乃是你師父一故人,路徑遊仙山,特來拜訪,煩請傳與通報一聲。”

少年見老者儒雅有禮,以爲其定然是服於師尊威名,驚懼之情瞬間消失無蹤,又見那寧楓似笑非笑的看向自己,淡淡殺意似乎就是從他身上散發出來,心頭猛地涌起怒火。

他得天地仙師教導近十載,自負天賦過人,漸生驕橫孤傲之心,此時忍不住道:“我師父乃是天下仙人之師,只有晚輩,哪裡有什麼故人?你這老道在此胡說八道,亂攀關係,小心惹師尊生氣,轉瞬化爲齏粉,勸你還是早些下山,不然饒不過你這擅闖仙山之罪!”

妙應仙見少年如此無禮,微微皺眉,還未回答。一旁的寧楓卻受鬼靈侵體,性格暗藏暴烈,此時見人侮辱師父,哪裡還按捺得住,大聲呵斥道:“你這小兒,我師父胸懷若谷,好好的跟你講話,你卻不知好歹,出言不遜,今日我便替你那師父好好教訓你一頓。”

說罷身形一動,閃電般向那少年撲了過去。

第八十章 出世(5)第二十九章 諧陣第十七章 現身第一百零一章 巨佛第三十九章 鬥樂第五十三章 帝師第十三章 同行第二十九章 龍脈(12)第二十一章 周旋(3)第十一章 行醫第七十五章 歸程第一百二十三章 鮫珠第二十三章 龍脈(6)第十章 仇恨第四十七章 包圍第二十章 三才第六十二章 暗流(1)第八十八章 天犼(2)第二十四章 尋蹤(2)第五十七章 石門第一百二十六章 破陣第二十五章 進退第一百零五章 金蛇第十六章 一線第三十九章 枯榮第四十七章 崇聖第五十九章 瑤臺第八章 相化第六章 論道(6)第三章 壓制第六十章 煉奴第一章 論道(1)第十八章 離間第十一章 行醫第七十二章 重生第七十六章 鼎立第一百二十九章 羅網第六十九章 絕境第十九章 經綸第八十三章 天門(8)第八十三章 天門(8)第六章 息壤(2)第二十一章 白猿第二十五章 龍脈(8)第四十七章 崇聖第二十五章 道宣第七十九章 天日第八十一章 百鳥第五十九章 瑤臺第六十九章 絕境第二十七章 龍脈(10)第九十八章 佛堂第十二章 論道(12)第八十二章 天門(7)第九十章 公主第一章 上官第二十三章 龍脈(6)第八十六章 出世(11)第四十八章 比試(3)第七十九章 出世(4)第一百章 光明(2)第九十五章 國事第一百零六章 崑崙(3)第一百一十六章 雲散第二十四章 龍脈(7)第三十章 巨鍾第六十八章 方外第三十五章 仙山(5)第八十五章 天門(10)第六十二章 暗流(1)第七十三章 少主第一百一十五章 崑崙(12)第二十四章 生開第三十九章 七怪(1)第七十六章 鼎立第九十一章 天犼(5)第一百零一章 光明(3)第三章 論道(3)第八十七章 天犼(1)第六章 雙鬥第七十七章 月華第八十九章 天犼(3)第七十五章 菩薩(5)第八十二章 天門(7)第九十二章 青丘(1)第十九章 經綸第二十七章 七寶第四十九章 鬥法第四十六章 九易第五十九章 瑤臺第四十六章 兵變第五十八章 母子第五十一章 龍珠(1)第二十三章 龍脈(6)第一百一十五章 光滅第四十二章 七怪(4)第七十九章 出世(4)第一百零一章 巨佛第九十二章 青丘(1)第十二章 論道(12)
第八十章 出世(5)第二十九章 諧陣第十七章 現身第一百零一章 巨佛第三十九章 鬥樂第五十三章 帝師第十三章 同行第二十九章 龍脈(12)第二十一章 周旋(3)第十一章 行醫第七十五章 歸程第一百二十三章 鮫珠第二十三章 龍脈(6)第十章 仇恨第四十七章 包圍第二十章 三才第六十二章 暗流(1)第八十八章 天犼(2)第二十四章 尋蹤(2)第五十七章 石門第一百二十六章 破陣第二十五章 進退第一百零五章 金蛇第十六章 一線第三十九章 枯榮第四十七章 崇聖第五十九章 瑤臺第八章 相化第六章 論道(6)第三章 壓制第六十章 煉奴第一章 論道(1)第十八章 離間第十一章 行醫第七十二章 重生第七十六章 鼎立第一百二十九章 羅網第六十九章 絕境第十九章 經綸第八十三章 天門(8)第八十三章 天門(8)第六章 息壤(2)第二十一章 白猿第二十五章 龍脈(8)第四十七章 崇聖第二十五章 道宣第七十九章 天日第八十一章 百鳥第五十九章 瑤臺第六十九章 絕境第二十七章 龍脈(10)第九十八章 佛堂第十二章 論道(12)第八十二章 天門(7)第九十章 公主第一章 上官第二十三章 龍脈(6)第八十六章 出世(11)第四十八章 比試(3)第七十九章 出世(4)第一百章 光明(2)第九十五章 國事第一百零六章 崑崙(3)第一百一十六章 雲散第二十四章 龍脈(7)第三十章 巨鍾第六十八章 方外第三十五章 仙山(5)第八十五章 天門(10)第六十二章 暗流(1)第七十三章 少主第一百一十五章 崑崙(12)第二十四章 生開第三十九章 七怪(1)第七十六章 鼎立第九十一章 天犼(5)第一百零一章 光明(3)第三章 論道(3)第八十七章 天犼(1)第六章 雙鬥第七十七章 月華第八十九章 天犼(3)第七十五章 菩薩(5)第八十二章 天門(7)第九十二章 青丘(1)第十九章 經綸第二十七章 七寶第四十九章 鬥法第四十六章 九易第五十九章 瑤臺第四十六章 兵變第五十八章 母子第五十一章 龍珠(1)第二十三章 龍脈(6)第一百一十五章 光滅第四十二章 七怪(4)第七十九章 出世(4)第一百零一章 巨佛第九十二章 青丘(1)第十二章 論道(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