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儒道法治世之策

10.儒、道、法治世之策

蘭兒望着前方蜿蜒曲折的山路道:“不知道下一關考的是什麼。過關的賞賜越來越重了,公子加油啊!”

葉昊天挺了挺腰板道:“好!我盡力而爲。”

兩人一邊說一邊前行,大約過了半個時辰纔來到第六關前。跟前面一關一樣,入關的大門同樣緊閉着,只開了一個小門供不想闖關的人通過。

早在十丈開外,葉昊天就看到大門邊寫着的一副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走近看時,但見門上還有一張告示:“經綸事務之能非獨人間珍惜,仙界也不可或缺,本關考的是三界衆生的管理之策,有意闖關者請高歌三句治世名言,若守關者滿意自然會開門迎接。”

蘭兒看了很是高興,笑道:“公子,這是讓你再考一遍進士呢!”

葉昊天也有些詫異,沒想到仙界還需要這些東西。沉吟片刻,他高聲唱道:“‘道常無爲而無不爲。’‘聖人縱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夫何強?何忍?何危?故仁者之行道也,無爲也;聖人之行道也,無強。’‘威不二錯,政不二門,以法治國。故法者,國之權衡也’”聲音遠遠的傳了出去。

片刻之後大門洞開,一位峨冠博帶的長者興高采烈地現出身來,對着兩人拱手爲禮道:“老夫巫相,歡迎兩位前來闖關。又是五十年過去了,我終於再度聽到高歌叩關的聲音,真是太高興了!快請入內一敘。”

蘭兒急忙道:“前輩,闖關的是我家公子,我是不成的!”

巫相笑道:“那沒事,只要有人闖關就成了。我最喜歡跟人聊天,人越多越熱鬧。我老早就想換到第一關去,可惜他們都不答應,說是若由我守第一關,只怕過關的人就沒幾個人了。”

蘭兒不太明白其中的原因,問道:“怎麼會呢?經綸事務的題目不太難啊。每到科舉之年,一批又一批的舉子哪一個不是滿腹經綸?”

巫相笑道:“那些人很多是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的。真正有才華的人又很難修至仙界。你想啊,來此闖關的大多是自幼修行的和尚、道士,別說經綸事務,就是簡單的人際關係也不一定搞得明白。所以我才一等就是五十年。來,來,來!快請入內。”說着頭前帶路向裡走去。

葉昊天和蘭兒跟着他邁步而入,不久來到一間雕樑畫棟的房間裡。

巫相請他們坐下,然後吩咐徒兒奉茶,道:“我這裡有採自崑崙山巔的‘天風茶’,與世間的香茗大不相同。”

不一會兒,一個眉清目秀的少年端了茶水進來,給每人倒了一杯,隨後悄悄坐在巫相身後不遠的一張方桌旁。

巫相看了看尚未開口的葉昊天道:“適才我聽先生所唱之詞兼有道家、儒家和法家三家之說,能不能請你略微闡述一下?”

葉昊天笑道:“小子葉昊天乃末學後進之人。前輩不必客氣,直接稱呼我的名字即可。”頓了一下後,他又道:“空談理論容易使人昏昏欲睡,前輩不妨舉個例子好了。”

巫相先是笑着解釋道:“闖關之人都是難得一見的博學之士,所以我向來以先生呼之。”然後他又沉吟了一下道:“王母設置此關的目的是爲了選拔人才管理崑崙山甚至天界。天界的管理始終是一個大問題。盤古開天闢地之後的數千萬年裡,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太上老君始終倡導無爲而治。自從三位天尊失蹤之後,玉帝接過了管理世間萬物的重擔。開始的二十萬年,他延續了三天尊的治世方法,對於天界衆神基本上不管不問,這樣的結果是整個宇宙處於失控狀態,有的地方發展得很好,有的地方卻極其落後。總體來看宇宙的發展太過緩慢,很多問題過了二十萬年也沒有得到解決。

後來玉帝改變了治世方法,拋棄了無爲而治的思想,改爲以法治世。爲此天界專門制定了上萬的天條,規定所有天條必須嚴格執行,執行時不能講一點情面;建立了很多獎罰制度,比如此處的有獎闖關以及天界難題的懸賞等;還建立了遍佈宇宙的交易所,鼓勵神仙分工合作。

這樣做的好處是整個宇宙發展快了很多,以前久懸難解的很多問題很快找到了解決方法。還出現了許多善於創造發明的家族,比如公輸世家就是其中的一例。

但這樣也有一些壞處,最大的壞處是天界的整體佛心水平下降了很多,甚至出現了此起彼伏的殺伐。殺伐之事近年來愈演愈烈,嚴重時一次騷亂之後竟然損失三分之一的神仙。

目前,玉帝和玉清衆神已經認識到天界管理的缺陷,只是不知道如何改良,這才下令各界探討適合於天界管理的方案。這也就是王母設置此關並給予重賞的原因。”

葉昊天聽後有些疑惑,問道:“不是還有佛祖主管心性變遷的嗎?按理說有了佛祖的配合,玉帝的管理應該容易很多,根本不應該出現天界衆神佛心驟降的問題。”

巫相搖頭嘆息道:“佛祖的心性管理也存在不足之處。人們往往只重視眼前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對於死後的六道輪迴並不在意。這從神丹幣和佛心幣受歡迎的程度就可以看出來,本來兩者之間是一比一的關係,現在卻成了十枚佛心幣才能兌換一枚神丹幣。目前甚至出現了這樣一種情形,佛祖和衆位菩薩苦口婆心勸人向善,別人卻不理不睬毫不動心!由此可見單有佛祖的管理還遠遠不夠,還要尋找其餘的方案作爲補充。”

葉昊天聽完也嘆了口氣,道:“沒想到天界的管理也面臨着人間同樣的問題。這個問題只怕很難找到正確的答案。必須反覆探討仔細求證才能逐漸完善。我只能粗略地談談自己的想法。”這時他看到坐在巫相身後的年輕人正在飛速的寫着什麼。

巫相看他注視自己的身後,笑着解釋道:“這是天庭要求的,所有闖關者關於天庭管理的想法必須記錄下來,然後由守關人摘錄有價值的部分上報天庭,爲天庭的革新提供思路。特別新穎的東西還會轉給玉帝審閱,若是他老人家看了高興,說不定還有額外的賞賜。”

葉昊天一聽來了精神,自己曾經答應三位大儒力爭改變儒家在天界處於底層的地位,現在不正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嗎?不管結果會怎樣,自己總應該盡力爭取一下。

想到這裡,他急忙坐正了身子,將儒家的“仁”功施展開來,使自己的心跳跟對方的內心波動完全一致,然後才用無比親切而誠懇的聲音道:“晚輩認爲,如果不考慮佛心的管理,只從玉帝主管世間萬物的角度來說,無論是天庭的管理還是人間的管理都離不開道與法,同時還應該加上儒家的因素。

其中道家無爲而治,主張‘主逸臣勞’,‘上無爲而下有爲’,以虛靜無爲爲根本,不先物而動,不後物而行,物來則應之,故能主宰萬物。

法家主張‘寄治亂於法術’,‘名正法備,則聖人無事。’不但要任法不任智,還要讓一切人與物的資源各得其所,各盡其能。‘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處其宜,故上下無爲。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儒家提倡德政。‘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玉帝和神職人員只要自己德行端正,施行德政,天下的人就會像衆星拱北斗一樣順從其治理,這樣便可以實現無爲而治。

道、法、儒三者之間應該密切配合,互補不足,才能使天庭的管理比較完善,達到三足鼎立的穩定狀態。”

巫相聽得兩眼放光,鼓掌讚歎道:“好,先生講得十分透徹。不知能不能舉個例子來聽聽?”

葉昊天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感覺茶水很奇特,不禁低頭看了兩眼,道:“前輩,這天風茶清涼爽怡,果然不同凡響!”

巫相聽他講到關鍵之處,正在滿心歡喜之時,聞言只是道:“是,是,請先生接着講治世方略。”

葉昊天接着道:“譬如很久以前中原的秦漢時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秦國征服六國,靠的是法家爲基礎的殘酷無情的精神。爲達到鞏固統一的目的,秦採取了統一思想的政策。一切史書和百家學說,除了秦記、醫藥、卜筮、種樹之書,都被徹底焚燬。甚至還發生了駭人聽聞的‘坑儒’之事。

然而只有法家的治理是遠遠不夠的。秦朝很快因爲殘暴統治而迅速垮臺。當劉邦領軍進入長安的時候,與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廢除秦朝的苛法。這就是從法家到道家的轉變。

漢朝初年‘黃、老’大興,儒、道、法有了一定程度的結合,纔有了當時的‘文景之治’。後來漢武帝感到,如果要維持統一,還是要統一帝國內的思想。他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正式宣佈儒學爲官方學說,六經在其中佔統治地位。他的措施比起秦朝的措施要積極得多,也溫和得多。不是像秦朝的措施那樣不加區別地禁絕一切學派,而是從‘百家’之中選出一家,即儒家,給予獨尊的地位,作爲帝國的教義。還有一點不同,漢朝的措施沒有頒佈對於私自教授其他各家思想的刑罰。它僅只規定,凡是希望做官的人都必須學習六經和儒學。以儒學爲教育的基礎,也就打下了以後歷代考試製度的基礎。”說到這裡,他暫時停下來喘一口氣。

巫相卻還想再聽下去,接着問道:“‘廢除百家,獨尊儒術’,如此一來是不是法家和道家都廢了呢?”

葉昊天環顧四周,發現蘭兒正手託香腮看着自己,眼睛裡滿是欽佩自豪的神情。他對蘭兒笑了一下,然後轉頭望着巫相道:“至於法家,雖然成了秦的替罪羊,可是也從未全部被人拋棄。法家能夠針對新的狀況提出新的統治法術。所以,隨着帝國版圖的擴展,帝王們不能不依靠法家的理論和方術。這就是所謂的‘儒表法裡’。

同樣的,道家的作用也極其重要。縱觀中華帝國的歷史,每一個朝代在其鼎盛時候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秘訣,就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也就是說外面所標榜的是儒家的文化,內裡卻脫不了黃老之學的神髓。

但是在實際上,不論儒家、法家還是道家,各有其應用的適當範圍。應當三家互補,各取其長,各避其短。只有達到三足鼎立才能治理好包括天庭和人間的整個宇宙。”

說完之後他長長的舒了一口氣,覺得自己已經充分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也算爲儒家在天界的興起盡了一分心力。

此時巫相已經聽得入了神,良久之後還瞪大了眼睛看着葉昊天,感覺如聞天籟,餘音繞樑,久久不絕。他身後的少年已經記錄了厚厚的一摞,正在以手扶腕稍事休息。

過了好半天,巫相才醒過神來,親自給葉昊天續了茶水道:“先生能不能將剛纔所說的總結一下,也好讓我用神識將其寫入玉符,呈給天庭覽閱。”

葉昊天想了想道:“總體來說,不外乎‘內用黃老’、‘外用儒法’、‘文武相資’、‘寬嚴相濟’。”

聽完之後,巫相仰天長嘆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千年書。真盼望玉帝能親耳聽到你的妙語。好,好,好!今天真是痛快!這一關你已經過了。歡迎先生有空多來坐坐。”說着取出一個絲綢包裹的小盒遞給葉昊天,道:“這裡有十顆沙棠丸,服一顆可以增長功力六十年,十顆全部服下則可以增長功力四百八十年。此外還有王母備下的‘崑崙貴客’銀牌一塊,崑崙山內所到之處無不奉先生爲貴賓。”

葉昊天自己也很高興,他的高興主要還是第一次毫無遮掩地講述了自己的觀點,不必像在人間的時候說話只說一半。他接過錦盒再三感謝,然後拉着蘭兒告辭而去。

28 月上簾窗齊入夢星臨玉宇已出牆第170章 良機16 什麼是有漏皆苦第193章 天道20 美妙的佛音梵唄第277章 靈肉第33章 鬼經9 名琴綠綺第43章 敵蹤32 妙手回春挽兩命口若懸河天下驚14 九陰鎖魂69 人非風月長依舊破鏡塵箏經年瘦第52章 賑災第56章 服衆第17章 蘭舟第141章 賞梅第147章 金丹26 儒家的歸結不破不立40 求仙有路商爲徑大道無涯貿作舟第262章 成佛3 地藏鉢盂別有天地第45章 神尼2 中庸之道不可或缺第93章 儒功第37章 仙機16 陽關三疊第177章 碧金63 天尊已乘黃鶴去水底空餘大羅天2 嶽麓攻書解迷津華山求寶攀絕壁第177章 碧金15 招魂吟第160章 儒商第29章 佛緣第91章 捻玉搓瓊軟復綿,冰膚霜肌若琴絃46 青山背劍循師跡地獄不空不成佛第39章 潘安第294章 破天第128章 故人第170章 良機80 霓裳歌舞曲未終老僧升座談死禪第61章 貴妃第198章 魔道第229章 歌舞第205章 黃帝第139章 益壽第121章 鉢盂第291章 勇氣第82章 索驥第160章 儒商第269章 對決第81章 靜以修身行舟緩,儉以養德水流急23 正氣歌第100章 鉅奸第41章 五靈第135章 神嘯第114章 宴請第85章 須彌山中執錫杖,水晶階前拜世尊15 春風化雨第24章 會試第130章 王道第83章 黃帝土德三元正,濟世佛心萬國同16 陽關三疊20 九嶷仙芝恆靈異夜半忽聞鬼魅啼第111章 琴劍1 前言第247章 勸降43 天賦仁心愛生通聖傳詩經蘊音煞53 但求得結煙霞侶休管人生幻與真第95章 棋儒1 道藏初覽9 茅山靈符第66章 天條54 治世胸中無滯留悠然金丹大道遊14 無常和剎那生滅第42章 釋魂第187章 鼎尊48 巨痛狂悲經盡了誰來拾汝冰涼骨31 正氣一身昭萬代清風兩袖感千年第270章 援兵31 正氣一身昭萬代清風兩袖感千年第250章 春困18 須彌神山覲見佛祖35 斑竹無語含清淚韶樂有心待知音第166章 瘋子第236章 茶道51 閒來賞雪春窗外早爲梅香醉若泥第68章 觀音第93章 白日常養浩然氣,靜夜勤修丹心鐵第91章 無助第60章 仙界第293章 禮法7 五祖丹訣77 雲帆天涯待驟雨卜居海上撣纖塵第178章 求賞9 修佛的境界鐵圍山7 五祖丹訣第281章 仁心第223章 挫敵第159章 坤鼎第145章 算術
28 月上簾窗齊入夢星臨玉宇已出牆第170章 良機16 什麼是有漏皆苦第193章 天道20 美妙的佛音梵唄第277章 靈肉第33章 鬼經9 名琴綠綺第43章 敵蹤32 妙手回春挽兩命口若懸河天下驚14 九陰鎖魂69 人非風月長依舊破鏡塵箏經年瘦第52章 賑災第56章 服衆第17章 蘭舟第141章 賞梅第147章 金丹26 儒家的歸結不破不立40 求仙有路商爲徑大道無涯貿作舟第262章 成佛3 地藏鉢盂別有天地第45章 神尼2 中庸之道不可或缺第93章 儒功第37章 仙機16 陽關三疊第177章 碧金63 天尊已乘黃鶴去水底空餘大羅天2 嶽麓攻書解迷津華山求寶攀絕壁第177章 碧金15 招魂吟第160章 儒商第29章 佛緣第91章 捻玉搓瓊軟復綿,冰膚霜肌若琴絃46 青山背劍循師跡地獄不空不成佛第39章 潘安第294章 破天第128章 故人第170章 良機80 霓裳歌舞曲未終老僧升座談死禪第61章 貴妃第198章 魔道第229章 歌舞第205章 黃帝第139章 益壽第121章 鉢盂第291章 勇氣第82章 索驥第160章 儒商第269章 對決第81章 靜以修身行舟緩,儉以養德水流急23 正氣歌第100章 鉅奸第41章 五靈第135章 神嘯第114章 宴請第85章 須彌山中執錫杖,水晶階前拜世尊15 春風化雨第24章 會試第130章 王道第83章 黃帝土德三元正,濟世佛心萬國同16 陽關三疊20 九嶷仙芝恆靈異夜半忽聞鬼魅啼第111章 琴劍1 前言第247章 勸降43 天賦仁心愛生通聖傳詩經蘊音煞53 但求得結煙霞侶休管人生幻與真第95章 棋儒1 道藏初覽9 茅山靈符第66章 天條54 治世胸中無滯留悠然金丹大道遊14 無常和剎那生滅第42章 釋魂第187章 鼎尊48 巨痛狂悲經盡了誰來拾汝冰涼骨31 正氣一身昭萬代清風兩袖感千年第270章 援兵31 正氣一身昭萬代清風兩袖感千年第250章 春困18 須彌神山覲見佛祖35 斑竹無語含清淚韶樂有心待知音第166章 瘋子第236章 茶道51 閒來賞雪春窗外早爲梅香醉若泥第68章 觀音第93章 白日常養浩然氣,靜夜勤修丹心鐵第91章 無助第60章 仙界第293章 禮法7 五祖丹訣77 雲帆天涯待驟雨卜居海上撣纖塵第178章 求賞9 修佛的境界鐵圍山7 五祖丹訣第281章 仁心第223章 挫敵第159章 坤鼎第145章 算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