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二四章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敖倉的淪陷把章邯與王離共同推到了存亡不定的境地當中。

章邯失去了最重要的後勤基地,心裡難忍怨懟王離的婦人之仁。王離日日血戰在邯鄲城下,該有的補給卻越來越少,自然也對章邯失卻後方重地的巨大失誤多有微詞。

這種結果似乎是必然的。

章邯與王離是全然不同的兩個軍人。

王離善經營,缺乏攻擊性。他能把幾十萬大軍的操演衣食籌備得井井有條,七八個郡握在他手裡,也能把各地防務安排得妥妥當當,不使有失。

這種能力,在他任北軍裨將的漫長歲月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而章邯是天生的將軍,不知疲倦,不動惻隱。他在正面戰場上的勝率高得驚人,且無論是殺敵還是自損,消耗都大得驚人。

但是,死人是必定會折損士氣的。

所以章邯將兵充滿了攻擊性,爲了保證軍隊的戰鬥力,他會用不停的勝利來餵養軍隊,用越堆越高的功勳和承諾來麻痹自己麾下的將士。

將領的選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麾下兵卒的心態。

章邯的軍隊慣不重視鞏固防務,似陳縣那種得而復失,幾度更迭的情況在佔領區各處都時有發生。因爲在刑徒軍的認知裡,只要把丟失的城池搶回來,一份功勳就能變成兩份。

如此善攻者主御後勤,善守者縱兵酣戰,其結果就是,敖倉丟了。

敖倉丟得一點也不冤。

李由戰死在外數月,咸陽一直沒想過要委派新的郡守,以至於偌大一個三川郡全部交給個六百石的郡丞主持日常政務,守備廢弛,亂象橫生。

章邯也從未生出過接管敖倉的念頭。

這既是因爲強行接管朝廷官倉容易引來趙高忌憚,更是因爲三川郡沒有郡守,小小的郡丞對刑徒軍有求必應,根本沒有全面接管敖倉的必要。

而且中原之地無重兵。

自從項梁戰死之後,三川郡左近根本就找不出能與四十萬秦軍掰手腕的勢力。敖倉便是不小心丟了,區區幾千數萬個泥腿子,莫非還能把敖倉吃空了不成?

各種僥倖、戒心、思慮、習慣彙集到一起,最終變成了張耳的絕佳機會。

整整十萬大軍被大河阻撓,張耳則在秦人的眼皮底下輕輕鬆鬆做成了這筆大生意。

他不僅用敖倉的軍資償清了五萬金的高額債務,還額外換來了一萬精騎的全套裝備,經由代郡、恆山,偷偷運到鉅鹿城中。

趙柏大喜過望,當即晉封張耳爲昌城君,以彰其功。

搬空敖倉的意義如何說都不會過分。

一方面,王離對邯鄲的攻勢明顯弱了,兵力着緊的馮劫終於有了喘息之機,在邯鄲城中大肆招兵,共御暴秦。

另一方面,趙柏派去盱眙的使者在被冷落了整整兩個月之後,也終於得到了楚王熊心的召見。

這是歷史性的一次會面。

時盱眙高朋滿座,不僅有楚王熊心,還有楚國主張合縱的宋義、齊國使者高陵君,以及趙柏所派出的使臣,張耳之子張敖。

諸位皆有意合縱之人,眼見秦軍後勤將斷,不一會兒就把話題轉到了正事。

張敖來前曾得趙柏全權,又向其翁張耳問過策略,以楚人好名,就奉楚王熊心爲合縱盟主,以楚國上將軍爲聯軍將軍,願傾趙全力入盟軍。

熊心大喜。

輪到高陵君,他又舊事重提,請楚斬田假,趙斬田角、田間,則齊入聯軍,一切爲盟主馬首是瞻。

這讓趙楚不由爲難起來。

理論上,趙國正在生死存亡之際,就算章邯斷了後勤,憑趙一家也吃不掉他手下的四十萬虎狼之師,所以區區田角、田間的性命,趙國是千肯萬肯的,但張敖卻不能直接答應。

因爲田榮的要求是,楚、趙雙方都要交出庇護者,若楚不同意,趙國上杆子允下來也只是枉做小人。

而楚國那邊,爲了盟主的名聲,熊心也願意殺田假。

然而……田假在項籍手上,楚國的兵勇也全在項籍手上,項羽願或不願,他做不了主。

眼見合縱之事陷入困境,張敖不免急切。

他說:“臣聞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王於上,而楚莫不從。何以區區之死生,王無以決耶?”

熊心臊顏說:“項籍,猛士也。今掌國軍,如之奈何?”

高陵君笑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兵未戰而先見敗徵,此可謂知兵矣。王若以義領王軍,再以高貴許籍佐,則王軍盡王矣。”

熊心大喜,遂應下殺田假之事,移駕彭城。

到了彭城之後,熊心以犒賞之名,封呂臣爲司徒,其父呂青爲令尹。又封項籍爲魯公,劉季爲碭郡長,封武安侯,將碭郡兵。

這一番連消帶打,昔日項籍的臣下都成了與他平起平坐的重臣。

項籍惱怒,故當熊心要他交出田假,換取合縱之時,他想也不想就拒絕了。

熊心由此更加信了張敖與高陵君的諫言。

然而,楚軍的根骨都是項梁和項籍叔侄構建起來的,熊心無法明着謀奪,就找來宋義商議。

宋義是有學問的老實人,深知歷史上因爲奪軍而至君臣二心、家國滅亡的例子數不勝數,就反過來勸熊心。

“王上,暴秦在趙,輜重不備,必禍民就食,故趙數請,此急也。魯公叔侄有功於國,歷百戰而成雄軍,非一日一令可奪,此緩也。王何以棄急而就緩,而冷將士之心耶?”

熊心不由苦笑:“孤欲殺田假,籍不願,則合縱不可成,此事當如之奈何?”

宋義諫道:“秦軍糧秣斷矣,此天賜之功,不可不取。若齊不出兵,楚趙亦可合縱。”

“楚之兵卒知籍而不知孤,孤如何差使?”

宋義嘆了口氣:“魯公非不敬王上,而是王上此番許其將佐爲重臣,唯魯公無官,他心中不忿,故才唐突。今臣有一謀,請王裁之……”

兩天之後,熊心送走了高陵君,召集諸將,會商於彭城。

他先說了趙國的困境與秦軍的困境,又宣佈楚趙結盟,將於鉅鹿共克秦軍。

項籍對熊心已經多有不滿,自然不從。

可熊心不怒,先讓劉季將本部兵馬一萬人,向西略地入關。又自顧自任命宋義爲上將軍,稱卿子冠軍,以項籍爲次將,范增爲末將,共領大楚全軍,北上救趙。

所謂大楚全軍其實就是項籍和呂臣的本部兵馬,攏共十萬餘人。

項籍剛要再作反駁,熊心卻輕飄飄蹦出一句:“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王,就是稱王。

熊心亦是王,說出此話,就表示先入關中之人將與熊心平起平坐,建國封王。

項籍目瞪口呆,求助的眼神望向范增。

范增試探問道:“既然先入定關中者王,何以武安侯西略,而我等北狩?”

宋義站出來說:“上將軍之職爲楚趙聯軍之職,及至克定秦軍,此職立廢!”

范增眉頭緊皺:“亦即是說,我等欲攻略關中,需先克章邯?”

“章邯有虎狼四十萬,不克此人,何言定秦?”

范增眼睛一亮,向着項籍暗暗點頭。

項籍當即伸出手:“我等……一言爲定!”

第二八零章 顯貴盈門第一一九章 利弊各半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四二零章 齊王墮落了第五二八章 金銀二冊,李恪從軍第四六八章 士爲通錢者死第五四五章 三塊飛地說些閒話……第四二七章 路人臉的三當家第六四五章 殺!第八十五章 水車之難第六六四章 人心惶惶第七零三章 亂燉第一四一章 正廳之爭第五一五章 星星之火第六三四章 死戰第三五七章 霸下一遊第六七三章 發閭左謫戍漁陽第六九七章 秦不可亡第五五五章 焚書制的真面目第四五六章 扶蘇千秋,則墨千秋第二十三章 使狗國者第四二二章 君子陽陽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五四五章 三塊飛地第八零零章 兒大不由爹第四三一章 齊墨歸心第四九八章 大秦第一個狼人第五零六章 我要庫不齊第一零四章 解圖備事第六四四章 雞鳴,戰前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一二五章 句注軍市第六四六章 韓奇之死第三五四章 老人家要哄第五九七章 韓信單騎赴會第一一三章 止於合作第一四零章 情濃於血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二八二章 帝王之心第一八二章 解帶爲城第五三二章 朔方部建制初成第四四三章 所謂邂逅其實少有浪漫第六一七章 河間的消息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慘案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一二三章 治水之畔第五二六章 李恪爵晉左庶長第六三二章 虛設旗幟第三一三章 最後一題第五五二章 莫府是怎麼組成的第一八一章 作業平臺第七零一章 傻子笑憨子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三六八章 鬼斧神工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二七章 熱血青年第二六七章 戰局抵勝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第六五一章 李恪與始皇帝奏對第三八一章 大善人朱家第八零四章 文臣不會打仗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六零五章 祖龍死而地分第四十八章 神獸下凡第六五三章 戎狄上將軍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七七二章 天下第二戰神第四二八章 鍾離說彭越第七一二章 名將與獨臣第八十七章 農學大師第二八四章 霸下第六八七章 咸陽腥風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六七六章 胡亥來晚了第五七六章 中場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第七三六章 死戰之五,破釜沉舟第七一零章 低調的劉季第六二二章 投鞭斷流第七六四章 武關之六,死戰如約第六四一章 狼山誓師第七一八章 同門相殺第七八四章 澠池會之七,相王第二五三章 四散衝殺第五零七章 罪加一等第一三四章 不戰屈人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五六九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二,捕牢第二三六章 覆滅之局第三五五章 楚墨來客第四一零章 滄海纔是真豪傑第二七四章 天火流星第七零二章 相王第七九五章 二世登基第五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七六九章 武關十一,墨軍,殺第二四六章 歸秦之願第二九一章 三輪車與藏匿處第五七三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六,孝行
第二八零章 顯貴盈門第一一九章 利弊各半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四二零章 齊王墮落了第五二八章 金銀二冊,李恪從軍第四六八章 士爲通錢者死第五四五章 三塊飛地說些閒話……第四二七章 路人臉的三當家第六四五章 殺!第八十五章 水車之難第六六四章 人心惶惶第七零三章 亂燉第一四一章 正廳之爭第五一五章 星星之火第六三四章 死戰第三五七章 霸下一遊第六七三章 發閭左謫戍漁陽第六九七章 秦不可亡第五五五章 焚書制的真面目第四五六章 扶蘇千秋,則墨千秋第二十三章 使狗國者第四二二章 君子陽陽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五四五章 三塊飛地第八零零章 兒大不由爹第四三一章 齊墨歸心第四九八章 大秦第一個狼人第五零六章 我要庫不齊第一零四章 解圖備事第六四四章 雞鳴,戰前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一二五章 句注軍市第六四六章 韓奇之死第三五四章 老人家要哄第五九七章 韓信單騎赴會第一一三章 止於合作第一四零章 情濃於血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二八二章 帝王之心第一八二章 解帶爲城第五三二章 朔方部建制初成第四四三章 所謂邂逅其實少有浪漫第六一七章 河間的消息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慘案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一二三章 治水之畔第五二六章 李恪爵晉左庶長第六三二章 虛設旗幟第三一三章 最後一題第五五二章 莫府是怎麼組成的第一八一章 作業平臺第七零一章 傻子笑憨子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三六八章 鬼斧神工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一二七章 熱血青年第二六七章 戰局抵勝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第六五一章 李恪與始皇帝奏對第三八一章 大善人朱家第八零四章 文臣不會打仗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六零五章 祖龍死而地分第四十八章 神獸下凡第六五三章 戎狄上將軍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七七二章 天下第二戰神第四二八章 鍾離說彭越第七一二章 名將與獨臣第八十七章 農學大師第二八四章 霸下第六八七章 咸陽腥風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六七六章 胡亥來晚了第五七六章 中場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第七三六章 死戰之五,破釜沉舟第七一零章 低調的劉季第六二二章 投鞭斷流第七六四章 武關之六,死戰如約第六四一章 狼山誓師第七一八章 同門相殺第七八四章 澠池會之七,相王第二五三章 四散衝殺第五零七章 罪加一等第一三四章 不戰屈人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五六九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二,捕牢第二三六章 覆滅之局第三五五章 楚墨來客第四一零章 滄海纔是真豪傑第二七四章 天火流星第七零二章 相王第七九五章 二世登基第五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七六九章 武關十一,墨軍,殺第二四六章 歸秦之願第二九一章 三輪車與藏匿處第五七三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六,孝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