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忽有狂徒夜磨刀

江寧。

數朝京會,史之名都,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自六朝始,從金陵到建康再到江寧,這座長江旁的巍巍大城,不僅是江南最雄城,甚至曾一度成爲過天下第一大城。

從楚威王於石頭城築金陵邑,到孫權建都,到衣冠南渡,六朝金粉,聚古來興衰之事,曰天下繁盛文樞。

即便是在如今的大宋,東京龐大無堪,無論城池人口,還是規模都乃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但江寧也是隻差於東京的存在,旁城無法相比。

趙檉此刻正坐在秦淮河的畫舫之上,他身前擺了一張精巧的檀木小桌,上面有一壺酒,幾色糕點,他慢慢地飲酒,慢慢地吃着點心,細品着前方歌伎唱的清水調子。

昨日他檢視了一圈江寧城防,哪怕護城河後方,都加挖兩條壕溝,各種拒馬、鹿角、蒺藜、荊刺,幾乎遍佈城下,甚至水門處也各增了木柵鐵閘。

至於城頭之上,除了尋常的滾木擂石,青油石灰外,更是不缺重器。

江寧這種城池,自古至今,歷朝歷代積攢的守城防器無數,就算是趙檉查視之時都不由被震驚了一下,估計除了東京開封府,任何別處城池都沒有如此之多的防器。

而且有一些東西根本不是本朝所有,也不知都是哪一個朝代留下,甚至連名都叫不出。

趙檉震驚過後,便是沉默,這江寧備下的許許多多東西根本都沒用過,因爲作爲古來多朝的都城,很多時候敵軍打到了此處,便也就宣告河山破碎,大廈將傾了。

不少朝國都是直接降了,所有的準備都沒有派上用場。

除了這些防器之外,本朝的各種重弩,重砲亦是極多。

四城十三門之上,各都準備了牀子弩和大型手弩,另外還有重砲。

這個砲不是火炮,歷史上最早的火炮是南宋時纔出現,明時才大舉應用。

眼下這個砲,乃是特殊的投石機,極盡機擴槓桿之精妙,可以將石頭打出很遠,居高臨下之時,威力更大。

江寧城人口僅次東京,絕對不缺守城的力量,而且作爲江南最大城,軍政中心之地,糧草更是無計其數,水源也絕對不缺。

江寧是曾經的王城,與東京一樣,有着內外城之分,如今又做了充分準備,趙檉絕對不信這種城池會在短時間被攻破。

其實東京也一樣,想要從外打破是極其難的,不說這種王都,就算是一些要塞重鎮,只要指揮得當,那麼短時間破城都基本不可能。

後世金兵南下之時,王稟熬守太原,足足守了二百五十餘日,若不是城中斷糧,還能繼續守下去。

可見這種城池倘若簡單破掉,都是內裡出現問題,或者從內部首先瓦解了,不然哪能就隨便丟失。

只是……

趙檉飲了一杯酒,聽着歌伎清水歌調心中暗想,方臘在外面倒是痛快好殺,說不得已攢下金銀無數,自家坐鎮這江寧繁華之地,卻只能望之興嘆,若不配合方臘一起殺殺,總感覺有些不太合適。

可江寧平靜,要如何殺?

江寧和杭州都是江南士族雲集之所,方臘殺了杭州,他怎麼也要殺殺江寧。

當時杭州的許多人可都是跑來了江寧,如今江寧的各方豪族世家彙集,倘真殺起來,可要比杭州過癮得多。

但,眼下真的沒有藉口打殺,尋常藉口朝廷不行,他也不行,只有趁亂,兵荒馬亂才殺得,不過方臘這聖公居然去打蘇州,不來打江寧,也實在是讓他內心不解。

趙檉嘆了口氣,再飲一杯酒。

整個城防事宜他都交給了王稟,他給王稟要來了兩淮宣撫司都統制的職務,名義上是和西軍都統制劉延慶平級的。

帶來的幾個人裡,若說誰對朝廷最忠心,那肯定是王稟無疑。

按照正常的軌跡發展下去,征討方臘後沒過多久,童貫便率領西軍疲勞之師前往北方配合女真攻遼,王稟隨去出征,接着十幾萬大軍敗於白溝。

隨後宣和七年,女真攻宋,童貫棄太原還京,撇下王稟爲兵馬副都總管,統領宣撫司兵守太原,靖康元年九月,守太原二百五十餘日,軍民斷糧,城池陷落,王稟猶率疲兵巷戰,身中數十槍後,投河而亡。

這絕對是大宋一等一的忠臣,是大宋武將標榜青史的典範,所謂後來的中興四將,南宋七王,不說功過成就,單論這份家國忠義,除了少數三兩個之外,剩下的未必就及得上王稟。

將守城事宜交給王稟,趙檉是一萬個放心,不過可惜的是王稟忠於的是朝廷,而不是他秦王。

剩下的姚平仲和盧俊義自然是忠於他的,姚平仲上了賊船,徹底綁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盧俊義也沒的說,乃真大師兄也。

至於折可存這個人卻不好講了,雖然在軍事方面有天才,但畢竟他死的較早,後來折可求被金兵用家眷威脅投降時,他已經去世了。

趙檉不知不覺間把一壺酒全部喝光,看着前方歌伎,淡淡地道:“唱泊秦淮!”

站在一旁的姚平仲頓時嘴巴一咧,心說王爺,此刻唱這個不太合適吧?

前方歌伎也是個個大驚,太平時候唱唱這首倒還好,如今江南大亂,怎麼能唱這詞呢?

但沒人敢反對,也沒人敢勸說,歌伎們臉色蒼白地唱起了這首杜牧的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聽完之後,趙檉冷笑一聲,令畫舫靠岸,隨後起身負手上岸。

只是幾個時辰之後,秦王在畫舫之上的一切事情,甚至包括其間種種表情動作,便落在紙張字面,擺放到了此刻江寧各大士族族長的案頭桌上……

夜色漸漸垂幕,趙檉在宣撫司內給道君皇帝寫奏摺,他的摺子可以直接走侍衛親軍司,不經中書門下,能直遞宮中。

摺子上自然是誇大江南亂象,什麼屍橫遍野,餓殍載道,哀鴻千里,血流成河,白骨露於野,總之,怎麼悲慘怎麼寫,怎麼嚇人怎麼寫。

越嚴重越好!

就是要嚇道君皇帝個坐立不安,心神不寧,夜晚難寐。

他知道童貫和趙楷也會這樣寫,甚至可能比他寫的還可怕,大家無論朝上怎麼不和,但在嚇唬皇帝這事兒上卻肯定會無比默契。

初出事之時須瞞着藏着,到來之時須唬大其詞,平事之後要說辛苦艱難。

自古以來做官皆如此,只是瞞着椅子上那位,或許有些精明的心中也知道臣子騙他、嚇他,但此乃是陽謀,只要最後勝利了,椅子上這位也是沒轍。

他寫到最後,筆鋒一轉,言道鄆王領兵駐去了江西洪州,整個江南東路都空給了賊軍,長江天險彼岸無人鎮守,一但賊軍佔據長江南岸,甚或打過長江,兵鋒便會直指京畿,後果不堪設想。

是以,事急從權,帶兵南渡,駐紮江寧,誓要將賊軍阻在長江以南,不得踏過江水半步。

寫完之後,趙檉吹乾墨跡,笑了笑,趙楷肯定會上奏摺彈劾他跑到江寧去權兵事,他就稍微解釋一下,這是爲了大宋,爲了朝廷着想,不然你鄆王不守江東,方臘打過長江,再打去京畿,你鄆王的罪過可就大了。

就在他放下筆後,外面張憲忽然來報,說江寧城外有人叫門。

這個時辰,江寧的城門剛剛關閉,而張憲一直在王稟手下,就直接住去了城頭,不過能讓張憲過來詢問的,肯定這叫城之人非同尋常。

“王爺,是杜壆過來了,正在城下!”張憲道。

趙檉聞言頓時大喜,當日他潛進王慶軍中後,與杜壆交好,後來宗澤設計生擒了杜壆,平定王慶後他本想就地招攬,但杜壆臉皮薄不好意思直接投降,趙檉就放了杜壆離開。

這次出征之前,他琢磨手下實在是缺少大將,就讓人給杜壆送了封信,包括山東武松那邊,讓兩人過來幫忙。

武松那裡因爲一直在照顧武大,武大被西門慶踹出了暗傷,怕是一生難好,也做不得工,需要有人照料在旁,所以沒過來麾下。

趙檉此刻聽了張憲報告,便下令放杜壆入城,帶來司內。

杜壆武藝高強,尤其馬戰,可說和盧俊義不相上下,方臘手下雖然高手衆多,但馬上長兵的爭鬥,並沒有誰能超過盧俊義和杜壆的。

統兵打仗,馬戰的重要性遠遠高過步戰,馬戰高手就是戰場上的一面旗子,衝鋒陷陣,軍前鬥將,可以視爲兩軍交戰的標誌,高強者可以鼓舞士氣,引導戰爭走向勝利。

雖然已知方臘那邊的汪老佛和陳箍桶是宗師,但即便宗師,單打獨鬥能勝過杜壆,但真正到戰陣之內,馬上交戰,作用不一定比杜壆和盧俊義強,甚可能還不如他二人。

這就是個人武力和戰場大勢的區別。

半晌之後,張憲引杜壆前來,還未進門趙檉便迎了過去,拉着杜壆的手道:“壟堅可真是想煞本王了,這次來了莫再離開,就算想走本王也定然不允。”

杜壆生得醜陋兇猛,但臉皮卻極薄,一看趙檉如此禮賢下士,不由大臉漲得通紅,忙“撲通”一聲拜倒在地:“杜壆謝王爺知遇之恩,活命之情,恨不能肝腦塗地報答。”

趙檉把他拽起來,讓張憲搬過椅子,各自坐下聊了會兒家常,便讓人準備好酒宴,直喝到月上柳梢後方自罷休。

又過一日,武松也來,趙檉再次擺酒接風,武松與杜壆不同,並沒有之前的對立之事,從去東京打擂開始,趙檉都是一步步施以恩惠,尤其在武大之事上,可以說趙檉救了武大的性命,雖然武松到現在也想不明白趙檉怎麼知道那藥不能喝,但並不耽誤他一顆效死之心。

趙檉握着武松的手,觀看他堅毅果敢的面容,搖頭道:“二郎啊,這次平完賊寇,就將乃兄接去東京吧,在本王身邊總好過山東無人提攜照顧。”

武松倒頭便拜:“全聽王爺吩咐。”

趙檉扶他起來:“如此甚好,甚好!”

轉眼又過了兩天,趙檉忽然接到自南面宣州而來的緊急軍情,一看之下不由神色大變。

戰報寫的分明,竟是發現了方臘賊軍正在歙州集結,有向宣州方向而來的意圖。

本來宣州以爲是歙州駐紮的賊軍打算騷擾,後來發現不對,竟是黑壓壓不知多少軍兵,恐怕數萬都有,這才急忙往江寧送信。

趙檉拿着戰報臉色變幻不定,方臘主力在蘇州與童貫膠着,斷然不可能說跑就跑過來,就是路線也不對。

而歙州里面頂多也就駐着幾千賊兵,戰報上說恐有數萬之多,那就不可能是歙州原本的賊軍,可除了這些,還哪裡來人?

趙檉心中思索,難道是南下的方七佛回返?可他回返不去蘇州支援方臘,卻跑來這邊幹什麼……莫非想要攻擊江寧,搶佔長江天險不成?

趙檉深深吸了口氣,這卻是極有可能,從戰報上看除了方七佛的南路大軍,旁人不可能有如此多兵馬,而宣州後方就是江寧,方七佛直奔宣州,目的不言而喻,就是想要進攻江寧!

趙檉想到此處微微眯眼,心中有些興奮起來,來吧,不怕你來,就怕你不來!

就算方七佛兵馬再多,想要打下江寧也絕無可能,何況賊軍裡有不少都是平民百姓,並無太大戰力。

而他卻可以藉此來幹一件大事,一件天大的事情!

坐在椅子上沉吟半晌,趙檉喚來了姚平仲,然後讓姚平仲將門關好,淡淡問道:“姚旗使,最近可讀經義,可拜明尊?”

姚平仲聞言頓時一愣,心說王爺你不是在開玩笑吧?眼下就是帶兵來打中原明教的,還讀什麼經義,拜什麼明尊啊,就算是想拜,江寧城也得有明尊像才行啊。

他搖着腦袋道:“屬下……沒有。”

趙檉皺眉道:“這就不好了,你身爲聖教掌旗使,怎可不讀經義拜明尊呢,你不虔誠啊!”

“啊?!”姚平仲心想這要咋虔誠啊,那邊打着,這邊還拜,說這是虔誠也沒人信啊,就算明尊他老人家知道了也不會相信啊。

趙檉道:“是身邊沒有明尊的聖像吧?這個好辦,廬州你也見過聖像模樣,最不濟綠柳莊裡還有一尊,雖然仿得不太像,但你也是常見,照着去做幾個不難吧?”

姚平仲搔了搔頭,什麼叫照着去做幾個……王爺你這都不是不虔誠了,是大不敬啊,他忙道:“不難,不難。”

趙檉點頭:“這次從東京出來,下面的教徒帶過多少?”

姚平仲道:“除了留幾個人守着莊子,能帶的幾乎都帶過來了,眼下軍中大概有七八百人模樣。”

趙檉想了想,七八百人已經足夠了,本來東京共有千來人教徒,但剩下都是殿前司那邊的,沒法帶到自家軍中。

他道:“姚旗使,本王有一件大事與你去辦!”

姚平仲納悶道:“王爺何事吩咐?”

趙檉微微一笑:“做好了明尊像,你就……”

片刻之後,姚平仲瞪着一雙大眼,臉色慘白,嘴脣不住顫抖,饒是他膽大包天,此刻也差點一屁股坐去地上。

“姚旗使可記住了?”趙檉眯眼問道。

“記住了,記住了。”姚平仲點頭如小雞吃米,能不記住嗎?這是要捅破天的大事啊,這可是要震動天下的啊!

“記住了就出去準備吧!”趙檉點頭道:“不能走漏半點風聲,不要想着什麼半夜騎騾子跑路之事。”

姚平仲垮着臉心想,這怎麼總想着他要跑路呢,他雖然在關中老家養了匹小青騾,可並沒有帶來京城啊,何況王爺又是從哪裡知道他養騾子的?

“屬下省得!”他此刻出了一身冷汗,實在是趙檉所說之事太過驚人。

趙檉擺了擺手,看着姚平仲走出門外,又是一陣沉思。

第二日,宣州方面再次傳來軍報,這次確定了來軍乃是方七佛的隊伍,至於人數約莫有十幾萬之衆,宣州知州言恐難抵禦,請求江寧支援。

趙檉給他回覆,命其將宣州城內的軍隊全部撤離,放棄此城,但卻沒讓他往來江寧,而是命他帶兵前去太平州,與太平州合軍固守。

至於江寧,在接到宣州軍報的同時,趙檉便下了一道死令,關閉江寧四城十三門,就連水門都一齊閉上。

不許任何人進入,也不許任何人出城!

若有違令,殺無赦!

第3章 齊王第217章 小夸父第229章 光明使第63章 九紋龍第623章 來是空言去絕蹤,世事不料哪天成第401章 父慈子孝第194章 軍情急報第419章 千里不留行第476章 大器免成,絕豔槍法第641章 大仙知第126章 海岸遇襲,霸主嚶嚶第25章 賽潘安,蓋孟嘗第219章 歡亦苦第625章 隱秘,仙教,大仙知第416章 雕飛向南去第493章 兵不厭詐,瞞天過海第47章 惡來之谷第198章 梁山變化第316章 九變,大麴,提審第654章 竹甲,過江第450章 改元靖康,未雨綢繆第89章 紫臺此去天高闊第321章 歐陽仁智,人人喊打第670章 疊翠山第477章 元極,暗夜,監牢第195章 酒令和彩頭第610章 柺子馬第667章 今日方知我是我第472章 元家人,四季明第550章 天上星星參北斗,生死之交一碗酒第454章 計議第345章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第244章 內外巡檢第245章 廬州之策第32章 戲弄第150章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第195章 酒令和彩頭第116章 海闊天高,濤生雲滅第448章 命運之迫第498章 箭箭箭第452章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第73章 主僕進城第357章 七生七死方七佛第607章 官家覺得哪個稱號好?第444章 山門前的比試第542章 故人,好漢第96章 我姓柳行五,家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第314章 誥命,明教,梁山第429章 宮內辯鬥第281章 不如憐取眼前人第163章 禁軍劫囚第661章 凌波微步舞北冥(三)第281章 不如憐取眼前人第505章 下會州第45章 狠狠打擊第110章 皇城說是非第217章 小夸父第604章 四猛大戰朱仙鎮第410章 寺內衝突第478章 設計,誓言第266章 再開經義第641章 大仙知第213章 廬州擂奇謀第558章 長槍掠火一戰成第141章 小娘的恨意第382章 大戰幫源峒第193章 郊野賽馬第381章 血染箭門嶺第625章 隱秘,仙教,大仙知第189章 但有女兒處,皆唱長相思第38章 殿前司第401章 父慈子孝第548章 順流,逆流第39章 東宮宴會第385章 疑點重重第634章 伏殺,北城第148章 劍隱娘第555章 我是漢人抖威風,百年大廈當覆傾第454章 計議第205章 淮西戰事第209章 大軍徵王慶第360章 刀劍森寒夜闌珊第35章 地下世界鬼樊樓第507章 消息,晉王第132章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家國不負卿第129章 圖謀完顏希尹第601章 進京畿第26章 戰馬去向第1章 東京風華第545章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第44章 美人魚兒第180章 出劍有如神第512章 鉤鐮槍,地趟刀第556章 風雲大事要謀定第53章 一番探查第291章 謀算,分寶,猜測第539章 飛嶺,越關第638章 仇人相見第184章 出手第316章 九變,大麴,提審
第3章 齊王第217章 小夸父第229章 光明使第63章 九紋龍第623章 來是空言去絕蹤,世事不料哪天成第401章 父慈子孝第194章 軍情急報第419章 千里不留行第476章 大器免成,絕豔槍法第641章 大仙知第126章 海岸遇襲,霸主嚶嚶第25章 賽潘安,蓋孟嘗第219章 歡亦苦第625章 隱秘,仙教,大仙知第416章 雕飛向南去第493章 兵不厭詐,瞞天過海第47章 惡來之谷第198章 梁山變化第316章 九變,大麴,提審第654章 竹甲,過江第450章 改元靖康,未雨綢繆第89章 紫臺此去天高闊第321章 歐陽仁智,人人喊打第670章 疊翠山第477章 元極,暗夜,監牢第195章 酒令和彩頭第610章 柺子馬第667章 今日方知我是我第472章 元家人,四季明第550章 天上星星參北斗,生死之交一碗酒第454章 計議第345章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第244章 內外巡檢第245章 廬州之策第32章 戲弄第150章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第195章 酒令和彩頭第116章 海闊天高,濤生雲滅第448章 命運之迫第498章 箭箭箭第452章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第73章 主僕進城第357章 七生七死方七佛第607章 官家覺得哪個稱號好?第444章 山門前的比試第542章 故人,好漢第96章 我姓柳行五,家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第314章 誥命,明教,梁山第429章 宮內辯鬥第281章 不如憐取眼前人第163章 禁軍劫囚第661章 凌波微步舞北冥(三)第281章 不如憐取眼前人第505章 下會州第45章 狠狠打擊第110章 皇城說是非第217章 小夸父第604章 四猛大戰朱仙鎮第410章 寺內衝突第478章 設計,誓言第266章 再開經義第641章 大仙知第213章 廬州擂奇謀第558章 長槍掠火一戰成第141章 小娘的恨意第382章 大戰幫源峒第193章 郊野賽馬第381章 血染箭門嶺第625章 隱秘,仙教,大仙知第189章 但有女兒處,皆唱長相思第38章 殿前司第401章 父慈子孝第548章 順流,逆流第39章 東宮宴會第385章 疑點重重第634章 伏殺,北城第148章 劍隱娘第555章 我是漢人抖威風,百年大廈當覆傾第454章 計議第205章 淮西戰事第209章 大軍徵王慶第360章 刀劍森寒夜闌珊第35章 地下世界鬼樊樓第507章 消息,晉王第132章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家國不負卿第129章 圖謀完顏希尹第601章 進京畿第26章 戰馬去向第1章 東京風華第545章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第44章 美人魚兒第180章 出劍有如神第512章 鉤鐮槍,地趟刀第556章 風雲大事要謀定第53章 一番探查第291章 謀算,分寶,猜測第539章 飛嶺,越關第638章 仇人相見第184章 出手第316章 九變,大麴,提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