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料事如神的張方平

治平13年,入夏以來,各地的糧價均出現了飆漲,戶部和各省先後投放了庫存糧食,平抑物價,但是依舊沒有遏制住上漲的勢頭。

其中兩京,幽州,杭州,應天等地,至少上漲了兩成,民間怨氣很大,朝廷承受的壓力也不小。

衣食住行,民生所繫,誰也馬虎不得。

戶部蒐集了各方情況,做了詳細分析,目前糧價上漲,是非常多的因素雜糅在一起的結果。

首當其衝的就是天災!

大約從15年前,六藝學堂,皇家書院就專門建立起氣候觀測研究的小組,累積十幾年的數據,情況很清楚了。

溫度普遍降低,尤其是北方,寒冷,缺少降水,糧食減產明顯,就算是江南,蘇杭一代,也出現了大範圍降雪降溫,積雪持續十幾天,壓壞凍死的樹木不計其數,更是歷年少見。

毫無疑問,氣候進入了小冰河期,幸好大宋連年投入,整修水利工程,挖渠引水,修築道理,推廣肥田粉,才能勉強保住北方的糧食產量,不至於出現大面積饑荒。

只是相比天災,另一個問題卻更加嚴重,那就是工業發展。

各地投資增加,建工廠,挖礦山,修鐵路,全都要佔用土地,而且還是最好的土地,前面提到過,因爲開礦,甚至造成整個村子被泥石流吞沒的慘況。

耕地流失,用水被工業擠佔,經濟作物取代糧食作物,從北到南,風潮不可抑制,大宋的糧食缺口已經達到了百分之20左右。

今年更是會達到破天荒的百分之25,情況已經非常嚴重了。

偏偏在這個時候,海外普遍抵制大宋的新幣,加上叛亂層出不窮,商業貿易停止,外來的糧食運不進來,本土又生產不足,累積起來,糧價只漲兩成,已經算是控制得力了。

“目前戶部,還有各省的倉庫,經過盤點,存糧足夠所有百姓半年之用。即便沒有外來糧食,靠着本土生產和存糧,我們也能維持兩年以上,只要在這段時間內,掃平叛亂,重新恢復商業貿易,就能高枕無憂!”

曾布給出了自己的結論。

兵部這邊信心十足,兩年平叛,時間不算短,整軍,推行軍銜制,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年內就能全部結束。

最遲明年,幾十萬大軍就能開出去。

有兵有將,還能捱餓?

敢不接受新幣,敢不賣糧食?

信不信,直接滅了!

王韶殺氣騰騰,“那些蠻夷就是皮子緊兒,欠收拾,殺幾隻肥雞,猴子們就不敢鬧騰了!”

他說得有趣,惹來一陣笑聲,章惇開口道:“的確,以當下的國勢,我們不用擔心外人,真正要擔心的是自己人!那些混賬玩意,唯恐天下不亂,全都該殺!”

章惇如此生氣,其餘衆人也是心有慼慼。

就在一個多月之前,有幾份報紙先後披露了張方平的一份密奏。

其中提到張相公早就預見了海外的叛亂,並且上書提醒陛下,加以防範,只是因爲某些人的阻撓和忽視,這份極富先見之明的奏疏,沒有得到重視,結果等到發現問題之時,海外大亂,光是天竺,就有百萬造反亂賊,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按理說密奏除了政事堂和六部重臣之外,連普通的官員也不能看到,真不知道這些報紙是怎麼拿到的,堪稱神通廣大。

更令人訝異的是越來越多的報紙跟進,最初只是披露幾個段落,後來則是長篇累牘,引用張方平的觀點,還有許多學者文人,報紙主筆,跟進報道,撰寫社評。

矛頭所指,越來越清晰,那就是王寧安,還有政事堂!

而且這一輪的操作有着明確的步驟,非常巧妙,層層遞進……比如張方平批評對海外過於嚴厲,搜刮過度,激起民變。

當天竺等地叛亂擴大的時候,報紙就一致稱讚張方平有先見之明,是真知灼見,高屋建瓴。

隨着叛亂加深,貿易受到影響,累及民生,他們又跟進報道,拿出張方平的某些觀點,說政事堂盤剝無度,以霸道和權術駕馭藩國,不行仁政,害人害己,生民無辜,宰執誤國。

總而言之,在這些人的盛讚之下,張方平成了料事如神的諸葛亮。

而站在張相公對面的政事堂,就成了蠻橫無能之輩。

自然而然,就有一股強烈的呼聲,認爲張相公老誠謀國,應當重歸政事堂,只有張相公才能拯救危局。

恰巧,這段時間,張方平也到了開封,幾個書院請他過去講學,開封的士紳,致仕的官員,還有許許多多人,全都去拜會張方平,老相公有什麼意見,立刻就會見諸報端,變成抨擊政事堂的工具。

在衆人的簇擁和報紙盛讚之下,一生謹慎的張相公也變得飄飄然了,他對朝局提出的批評越來越尖銳。

其中他咒罵最多的就是信用幣制,他認爲朝廷上下,不無小人和居心叵測之徒,沒有了金銀約束,肆無忌憚,發行新鈔,只會釀成巨患,如今糧價暴漲,物價奇高,老百姓怨聲載道,都跟新鈔發行有關。

唯有廢除新鈔,重回金銀本位,物價必然下降,和海外的貿易也會正常起來,大宋的困局才能迎刃而解。

張方平的意見,被許多人當成了金科玉律,到處傳揚,許多學堂書院,各地的年輕人,都奉爲圭臬,動不動就能聽到張相公如何如何看,朝廷的作法大錯特錯……章惇是憂心忡忡,“師父,張方平的這套說辭,根本是顛倒黑白,胡說八道,遺禍無窮,弟子以爲,應當立刻把老東西抓起來,把他身邊的人的,包括那些替他搖旗吶喊的,都給抓起來,不殺幾個,就封不住他們的嘴!”

呂惠卿也道:“雖然他們說兩句,不會怎麼樣,但是民心浮動,老百姓不信任朝廷,我們頒佈什麼政令,都會受到質疑,難以落實,的確是大問題,師父,我看政事堂要有態度!”

“什麼態度?吉甫兄,你就是太手軟了,應該殺,他們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不砍下幾顆腦袋,天下就安定不了!”章惇是極力主張動手。

王寧安默默算了算時間,他給天竺方面三個月,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個半月,“稍微等一等,張方平沒那麼大本事,也沒有那麼多擁躉,他現在就是膨脹起來的河豚,關鍵是他背後的那夥人……這一次我們要徹底算賬了,一定給我摸清楚,然後一窩端了!”

“弟子遵命!”

章惇興奮道,他已經準備許久了,就等着大開殺戒呢!

……

這邊網已經撒下去了,可張方平那邊,還沒有察覺,老頭子還處在非常興奮地狀態,簡直有點枯木逢春的架勢。

致仕之後,那一段的寂寞能讓人發瘋,如今又有人圍在身邊,又有人頂禮膜拜,到處都是前呼後擁,到處都是崇拜的目光,哪怕幾十年的宦海歷練,他也把持不住。

朝廷的確錯了,老夫身爲重臣,理當匡扶社稷,剷除奸佞,哪怕會因此得罪人,丟了性命,也在所不惜。

張方平不斷講學,寫文章,發表意見,比在朝堂的時候還要繁忙。他覺得光是自己一個人還不成,應該拉攏更多的人,才能扭轉乾坤。

雖然很不欣賞文彥博,但是不得不說,文相公是唯一還夠份量的人選。張方平抽出了半天功夫,前來拜會老文。

畢竟是平輩的大佬,老文不好拒之門外,見面後張方平就說道:“小弟人微言輕,見識淺薄,遠不及寬夫兄睿智深遠,德隆望尊……寬夫兄若是能挺身而出,爲蒼生直言,小弟願意追隨寬夫兄左右,給你當馬前卒!”

文彥博看了看臉色紅潤,聲音高亢的張方平,突然搖了搖頭……真像啊,真像自己啊!

那些年老文也是起起落落,剛開始坐冷板凳的時候,文彥博比張方平還要熱切,一心盼着重新爬起來,再度執掌大權,張方平的狂熱和當年的他,一般不二。

此刻的文彥博,依舊追逐權勢,想着東山再起,但是經歷次數多了,他反而冷靜了,至少不會像張方平這麼迷糊!

“安道兄,你的主張當中,最主要的是恢復金本位,我說的沒錯吧?”

“嗯,的確如此,寬夫兄,有問題嗎?”

文彥博淡淡一笑,“不敢,只是老夫覺得,假如恢復金本位,物價必然回落,影響或許更大!”

“怎麼會!”

張方平用力搖頭,“寬夫兄,民生艱難,物價降下來,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怎麼能說不好?”

“哈哈哈!”

文彥博翻身的大笑,“安道兄,老夫不想評論是非,只是單純以經濟運行來看,物價下降,貌似更加可怕!”

張方平強忍着怒火,“願聞高論。”

“很簡單,老百姓常說,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在危難的時候,拉別人一把,能得到成倍的回報,扶危濟弱纔會被人人推崇……你想過沒有,假如在物價下降的條件下,會出現什麼情況?”

“什麼情況?”

“你今天幫了別人,以後拿到的回報就會打折……說的更直白點,這個月勞動值10元,下個月勞動就值8元。人往高處走,誰都盼着一代更比一代強,假如物價下來,收入也會跟着越來越降低,大多數人沒有了盼頭,不敢花錢,整個國家都會死氣沉沉,無可救藥。”

文彥博拉拉雜雜,說了一大堆,張方平是一句也聽不進去。

他實在是弄不懂,物價和行善有什麼關係,也想不通,爲什麼物價下降,老百姓就沒了盼頭,風馬牛不相及,莫名其妙啊!

“寬夫兄,恕小弟愚魯,實在是不明白你的高論……小弟斗膽說一句,寬夫兄是不準備伸出援手了?”

文彥博兩手一攤,“安道兄,非是老夫不願意幫忙,而是不能幫忙!”

“唉!寬夫兄,那小弟只能告辭了!”

張方平氣昂昂,離了草堂……文彥博看着他的背影,不停搖頭,有些人就是學藝不精,腦袋不清……你們要是這麼下去,沒準真讓王寧安贏了。文彥博沒心思去勸說張方平什麼,你願意被人捧着,被人尊着,那是自己選的……只是你真當自己料事如神,有通天徹地的本事,那就太可笑了!

顯然,張方平沒有老文的見識和格局,接下來的日子裡,他繼續奔波,登壇講學,原來蟄伏在開封的致仕官員,理學門人,還有更多湊熱鬧的落魄文人,全都集中在一起了。

每當傳來什麼不好的消息,他們都跟過年似的。

瞧瞧,這就是不聽我們的下場!

倒要看看,政事堂能有什麼本事?

一轉眼,三個月之期還差了十天,一份從天竺送來的戰報,擺在了首相的案頭……nt

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比如收藏:.手機版網址:m.

第898章 諸王齊出第970章 發鈔第598章 斬殺第一勇士第887章 文官的變臉術第930章 王寧安過江第892章 大家族的瓦解第576章 天子劍的用處第881章 蕩平梁氏第460章 重拳打擊第279章 糧食!糧食!第63章 包拯,你是個懦夫第308章 韓琦回來了第1090章 曹太后出手了第275章 護犢子的趙禎第533章 你們做誰的官?第1085章 趙曙的動作第448章 皇帝急召第530章 春風得意的君臣第593章 大宋好男兒第342章 打醒大宋第386章 小皇子病了第626章 誅九族第197章 刮目相看第478章 趙禎遇刺第879章 趙曙的新兒子第618章 下重手第594章 牆頭草的下場第111章 裝完就跑第1094章 狗牙兒回來了第1076章 主動權到手第660章 于闐人的下落第285章 單挑政事堂第886章 被忽悠的趙曙第550章 老夫心懷坦蕩第1012章 案情新發現第876章 炮打李諒祚第124章 大家都愛吃龍肉第372章 忠烈千秋第904章 耕田不用牛第3章 偏心第342章 打醒大宋第92章 拼命的折老太君第127章 要蓋一座城第801章 結盟塞爾柱第141章 范仲淹駕到第737章 炮轟王安石第628章 一不小心成了西門慶第712章 封王第784章 大宋的危機第296章 下血本第367章 強國的感覺第37章 雄心勃勃的王寧安第757章 一個兇人第450章 挑戰千年國策第856章 又一個相公被抓了第231章 神通不敵佛法第737章 炮轟王安石第984章 天子要霸氣第940章 爲田地而戰第734章 太子被逼婚第546章 發狠的文彥博第37章 雄心勃勃的王寧安第185章 何以立縣第161章 強兵雲集第880章 西夏來降第973章 金融改革第662章 五百個太監第96章 專業和上意第618章 下重手第535章 喜當爹第837章 產業升級第1012章 案情新發現第19章 面好人不好第878章 血腥的篡位第905章 專利能賺錢第355章 神奇的小皇子第620章 大改革第401章 一匹馬一個強國第1143章 料事如神的張方平第361章 廉頗不老第772章 規範金融市場第356章 厲害了,我的皇第801章 結盟塞爾柱第1129章 王寧安的手段第525章 “錢”之新解第1071章 師徒裂痕第132章 傳說中的娃娃親第219章 遼國的要求番外 一第226章 一碗奶茶的生意第1158章 除貪務盡第835章 工科男的力量第460章 重拳打擊第129章 韓宗武的妙計第465章 一言不合就殺人第807章 龍體堪憂第953章 未來的首相人選第1162章 羣賢畢至,少長鹹集第217章 天子之怒第1155章 司馬光的弱點
第898章 諸王齊出第970章 發鈔第598章 斬殺第一勇士第887章 文官的變臉術第930章 王寧安過江第892章 大家族的瓦解第576章 天子劍的用處第881章 蕩平梁氏第460章 重拳打擊第279章 糧食!糧食!第63章 包拯,你是個懦夫第308章 韓琦回來了第1090章 曹太后出手了第275章 護犢子的趙禎第533章 你們做誰的官?第1085章 趙曙的動作第448章 皇帝急召第530章 春風得意的君臣第593章 大宋好男兒第342章 打醒大宋第386章 小皇子病了第626章 誅九族第197章 刮目相看第478章 趙禎遇刺第879章 趙曙的新兒子第618章 下重手第594章 牆頭草的下場第111章 裝完就跑第1094章 狗牙兒回來了第1076章 主動權到手第660章 于闐人的下落第285章 單挑政事堂第886章 被忽悠的趙曙第550章 老夫心懷坦蕩第1012章 案情新發現第876章 炮打李諒祚第124章 大家都愛吃龍肉第372章 忠烈千秋第904章 耕田不用牛第3章 偏心第342章 打醒大宋第92章 拼命的折老太君第127章 要蓋一座城第801章 結盟塞爾柱第141章 范仲淹駕到第737章 炮轟王安石第628章 一不小心成了西門慶第712章 封王第784章 大宋的危機第296章 下血本第367章 強國的感覺第37章 雄心勃勃的王寧安第757章 一個兇人第450章 挑戰千年國策第856章 又一個相公被抓了第231章 神通不敵佛法第737章 炮轟王安石第984章 天子要霸氣第940章 爲田地而戰第734章 太子被逼婚第546章 發狠的文彥博第37章 雄心勃勃的王寧安第185章 何以立縣第161章 強兵雲集第880章 西夏來降第973章 金融改革第662章 五百個太監第96章 專業和上意第618章 下重手第535章 喜當爹第837章 產業升級第1012章 案情新發現第19章 面好人不好第878章 血腥的篡位第905章 專利能賺錢第355章 神奇的小皇子第620章 大改革第401章 一匹馬一個強國第1143章 料事如神的張方平第361章 廉頗不老第772章 規範金融市場第356章 厲害了,我的皇第801章 結盟塞爾柱第1129章 王寧安的手段第525章 “錢”之新解第1071章 師徒裂痕第132章 傳說中的娃娃親第219章 遼國的要求番外 一第226章 一碗奶茶的生意第1158章 除貪務盡第835章 工科男的力量第460章 重拳打擊第129章 韓宗武的妙計第465章 一言不合就殺人第807章 龍體堪憂第953章 未來的首相人選第1162章 羣賢畢至,少長鹹集第217章 天子之怒第1155章 司馬光的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