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六錦帆紛來如飛雪

三四六、錦帆紛來如飛雪

炎黃十三年五月初一,華亭港碼頭,數以萬計的人聚集到了一處,除去華亭府本地的人外,一大早列車站便戒嚴了,從臨安城開來的火車專列,將大半個朝廷都裝了過來。跟隨而來的,還有由臨安的士子、商人和中低層官員組成的一個龐大的團隊。

車站的人算了一下,至少有三千人追着天子一起從臨安來到華亭府。

華亭府已經成了大宋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便是慶元府,如今與他比也略有不及,主要就在於它溝通陸海江河四條交道。陸路上華亭府列車站如今是大宋最大的貨運站,甚至超過了臨安;海運上它擁有大宋此時最大的海運碼頭,每日進出港的商船、漁船,不下十萬斛,倭國、高麗等屬國商販雲集於此;江運與河運上它也僅次於金陵,是長江之上第二大貨運集散中心,還有許多船隻在此直接裝貨,然後在金陵轉入運河北上。

雖然面臨着火車運輸的激烈競爭,但船運的優點始終還在,運價較低,運量適宜,成本便宜,所以在短暫的磨合之後,大宋的船運業不降反升。

“不到華亭碼頭,就不知道這兒人多!”

吳文英從臨安來,卻也被眼前看到的人潮洶涌所驚,他吸了口氣,好半晌才喃喃地道。他們擠不上前一趟專列,只能乘第二趟來,故此到的時候已經略嫌晚了。

“尋個高處。東西小心些,切莫碰壞了……這玩意精貴得很,此次事關重大,容不得咱們出半點差池。”文瞳嘮嘮叨叨地,完全不象平常的模樣,吳文英點了點頭。吩咐那兩個擡着木盒的夥計小心些。

他們要做一件大事,這件大事能讓他永遠地載入史冊。\\/\

他們找到了靠近碼頭的一處平房,向維持秩序的近衛軍出示了特別證件,才被獲准帶着東西上了房頂。在平地時他們能看到的只是人罷了,而上了房頂之後。整個碼頭廣場人山人海地樣子便盡入他們眼中了。

而這個時候,碼頭處的歡呼聲突然如雷般響亮。

文瞳向東北方向望過去,只見遠處海天之際,船影幢幢,似乎是一支船隊正在全整駛來。

方知行靠着欄杆。身體隨着波浪起伏,雖然海面上的太陽很毒。但他還是站在甲板上,不肯回到船艙裡。

象他這樣的人多得很,除去必要地實在是離不開崗位的水手外,所有人都從船艙中出來,趴在甲板一側,眼巴巴地望着西面,等待着陸地地出現。

雖然在流求休整了足足有十天,但是衆人對於即將出現的陸地還是極爲渴望,因爲在流求時他們還沒有回到家鄉的感覺,而他們現在的目的地。才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回來了。

方知行長長吁了口氣。回來了,當初報名加入這個船隊時。是爲了圓他多年地一個夢想,便是踏便天下,領略海外風情。但到外頭轉了這一年多的,他才意識到故園對自己意味着什麼。便是家中老父那古板得不通人情地臉,也似乎變得可親可愛了。

“終於回來了……”

當地平線出現在他的視線中時,他再度長吁了口氣,耳畔傳來按捺不住的歡呼聲,每個人面上都浮出了開心的笑容。\///\\

他們此行,雖然不算是九死一生,卻也是危機重重,超過兩成的人折損,能活着回來的,都算是幸運兒了。因此,對於回到臨安,他們都是甚爲歡喜。

華亭在望,臨安還會遠嗎?

船緩緩靠近了港,鳴笛、減速,港口附近的海水很渾濁,不過方知行對此並不曾注意,他目光在港上逡巡,然後聽得水手當中傳來一聲更大的歡呼。

“旗子,旗子!”

有資格老的水手指着港口處高塔上的兩面旗幟,這兩面旗幟當中左邊地是五爪金龍日月旗,上頭還書着一個巨大地“宋”字,那是大宋的國旗。右邊一面卻是藍底綠紋,隔得遠,方知行不知道那上面是什麼圖案,問了一個水手,才知道那便是香樟旗。

對於大多流求出來地水手來說,香樟旗意味着什麼,衆人都是一清二楚的:大宋天子御駕在此。

從水手口中得知,天子竟然親臨港口來接他們,便是方知行這種旅倦思鄉的人,也覺得熱血翻涌:這可是出征軍士打了大勝仗纔會有的事情!

“諸位,少不得勳章了,現在大夥都發了筆財,又得了勳章,可謂富貴雙全,大喜,大喜啊!”

船長也是這支艦隊艦長的林夕也來到了水手當中,他此時沒有大宋水軍都督的那種威嚴,而是滿臉喜滋滋的神情。聽得他的話語,無論是水手還是普通船員,都開始相互道賀,頗有些即將衣錦還鄉的激動。\\\\\

又過了半個多小時,船終於靠上了岸,所有人都看到碼頭上鋪着的紅毯當中,站着一個笑吟吟的人物,他頭戴珠冠,身着龍袍,正是大宋天子趙與莒。

文瞳在高處看着這一幕,他早就準備好了,立刻命兩個隨從打開那口箱子,將三腳支架架了起來,然後又將一個小木盒放在支架上,一根管狀的東西從木盒中伸了出來。

吳文英也緊緊盯着站在船前的趙與莒,看着大宋帝國最高的統治者,他心裡卻在想鋃鐺入獄的鄧若水與趙景雲。

做了這驚天動地的大事……鄧若水與趙景雲會有救麼?

那管狀的東西對準了趙與莒。

兩個近衛軍發覺樓頂上地不對。快步爬了上來,一個厲聲喝道:“你們這是在做什麼!”

文瞳沒有理採他們,他全神貫注,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趙與莒身上,隨着趙與莒的步伐,他微微調整着那管狀物的角度。

吳文英被近衛軍的喝斥驚動。慌忙迎上去,臉上賠着笑,拿出特別證件:“奉命在此做件大事。”

近衛軍中的一個接過他地證件,確認是朝廷特頒的。又狐疑地看着文瞳一眼:“那東西是什麼?”

吳文英面上閃過一絲異樣,好一會兒。也沒有回答他的問題。

就在這時,文瞳已經尋着了最好的時機,艦隊都督林夕從船板上登岸,向趙與莒行禮,而趙與莒則笑着向他伸出手。\\\\

“就是這時了!”他在心中大叫。然後一按。

“砰”地一聲響,火光騰起。那兩個近衛軍愣了,足足過了三秒,這才反應過來,猛地撲向文瞳,將他整個人都扭住。

“你們幹什麼?”文瞳這時纔有餘心理會他們,厲聲喝道。

“刺客!”兩個近衛軍心中甚爲懊惱,竟然放着刺客在他們眼皮底下行刺皇帝,這不僅僅是不容寬赦的大罪,也是他們地奇恥大辱緊緊抓住了林夕的手。林夕則剛彎腰鞠躬完後站直身軀。

“卿來得真巧。也真好!”趙與莒暢快地大笑道。

“臣不勝惶恐,此次東勝洲之行。幸不辱使命!”林夕臉上浮起自豪的笑容來。

他所帶領的艦隊沒有從北航道,而是取道南線,經過南洋、新洲、東大洋中的羣島,然後抵達東勝洲,正是逆林夕第一次從東勝洲回來時地方向。他們的船都是經過特製地風帆蒸汽兩用船,雖然載量上爲此有所犧牲,但此行的主要目的還是確認航道的安全性,隨船攜帶的貨物在其次,所以這個問題並不在考慮之中。

這次東勝洲之行,是大宋組織的第二次遠洋航行,隨着秋爽的《東遊記》流行,那個盛產黃金與奇珍異果的東勝洲,成了不少富有冒險精神的宋人所向往的所在。趙與莒親政之後,民間先後組織了不下五次東行,希望能找到那大片地土地和其中地黃金,結果都失敗了。炎黃九年的時候,爲了讓國庫更加富庶,在解決了蒙元這個大敵,趙與莒便將注意力又投到了大洋之上,花了兩年時間準備,他組成了這個世界上最大地一支艦隊,這支艦隊又被一分爲二,一部向西去探索通往歐洲的航道,另一部則在炎黃十一年深秋時出發,再次遠征東勝洲。\\/\

這次遠征東勝洲不是趙與莒一人出力,而是大宋許多人家共同出力,特別是宗室,在得到趙與莒的擔保之後,他們將大量的財富都投到了遠征艦隊之中,從而使得這支遠征艦隊成爲大宋第一家海外經營的聯合體,趙與莒自己佔據了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宗室佔據了百分之十的股份,大宋國庫佔據了百分之四十的股份,而臨安的富庶人家和官僚士大夫們,也在大宋銀行購買了剩餘的百分之三十股份。

整個艦隊由十五艘蒸汽風帆兩用船組成,總載重量超過二十四萬斛(一萬二千噸),人數三千人,攜帶有輕型野戰炮、火槍等武器,還有五十匹戰馬。在花費了兩個半月的時間航行後,炎黃十一年年底,他們抵達東勝洲,尋找到十五年前的舊地,而十五年前被從東勝洲帶來的男孩趙當歸,成了這支龐大艦隊中的重要人物。花了近一年的時間,艦隊在東勝洲西海岸遍遊,同時在趙當歸的故鄉處天賜港,建立起永久性的居住地,趙當歸被任命爲天賜府判知州事,他帶領五百人留在這裡,他們的最重要工作是教會他的族人宋語、漢字。艦隊接下來又分爲數部分,一部分北上,去尋找第一次遠征時最初登陸處,那裡還立有趙與莒親自擬文的石碑,而且據說那附近便有金礦可以淘金。另一部分,也是主要部分,則開始南下,抵達昌昌,在向奇穆王國展示了火槍的威力之後,這個王國的國王心甘情願地請求成爲大宋的藩國,同時派出軍隊爲嚮導,帶領大宋水軍陸戰隊翻過羣山,從峽谷間向叢林深處開始遠征。遠征的結果便是整袋整袋的黃金、白銀、玉石,各種各樣的奇珍異寶。

時隔一年半,這支艦隊在損失了三艘船、五分之一的人手,終於從東勝洲回來。同船帶回來的,還有超乎衆人想象的黃金白銀與寶石,他們在流求時遇着風暴,不得不停船休整,同時派遣使者將消息傳給趙與莒,正是這個消息,被趙與莒拿來作爲分化宗室與士大夫的利器。

僅這一次,宗室們投入的錢財,便化爲二十倍以上的利潤,如何不讓趙善湘高興的!

不僅如此,趙與莒還準備將這次遠征的成功充分“炒作”起來,這世上有什麼能讓士大夫們暫時忘掉趙景雲的大膽言論的?自然是那些黃燦燦的黃金了。

“陛下,臣此行還帶了二百土人少年來。”林夕低聲彙報道:“途中病沒了十六個。”

趙與莒點了點頭,東勝洲的土人與宋人在外貌上還是有些區別的,因此,除了在當地對他們教化之外,還要從中選拔出大量的送到大宋來,讓他們親眼看到大宋的強盛,與大宋百姓一起生活,體會到一個古老而又文明的國度的吸引力。當他們成人之後,再將他們派回東勝洲,成爲東勝洲土人的首領,那時大宋的文化與影響力,自然也會隨着他們而傳播。在某種意義上講,他們是大宋文化的傳教士。

“林卿辛苦了,對卿的賞賜已經定下,回臨安便知。”趙與莒又拍了拍林夕的肩膀,表示對他作爲的讚賞。然後他向後揮了揮手,船上的船員們紛紛下船。

“放開我,我奉欽命在此,你們竟然把我當成了刺客!”文瞳還在與那兩個近衛軍糾纏,吳文英見情勢不對,看得外邊有個近衛軍將領是向來認識的,便叫了聲,那近衛軍將領爬到樓頂上之後,猶自見着文瞳被死死按住,問明情形之後不禁啞然。

“啊!”那近衛軍將領正要說話的時候,突然聽得一陣驚呼。

船員們下船的同時,船上的貨物也被運了下來,每一口沉墊墊的箱子被放在碼頭中央的小廣場上,便有人將箱蓋打開,在陽光下,那黃澄澄的金色,讓在場的所有人都覺得嘴幹舌燥眼花耳鳴。便是按住文瞳的兩個近衛軍,看到這一幕也不禁用力嚥了口口水。

一個個箱子被搬了下來,每個箱子都比得上百姓家中裝衣衫的大箱籠,每個箱子裡都是黃金、白銀和寶石,在最初的震懾之後,衆人接下來的便是數有多少口箱子了。

“那一天整個港口都瘋狂了,所有人一輩子看到過的黃金白銀和寶石加起來,也沒有那一天看到的多!我一個箱子一個箱子地計算,一個有二十大箱子的黃金,五百大箱子的白銀,還有數以十計的箱子的寶石!以每個箱子兩百宋斤計算,這裡的財富,足夠買下整個世界!”

一個在現場的大食商人當夜用顫抖的筆記下了他所看到的一

(修改加入:發了筆大財啊……有組織的軍隊掠奪,比起探險者的個別行動,就是要有效率,嘿嘿。)

注1:1502年到1660年間,西班牙人從美洲掠走的黃金白銀分明是200噸和18600噸,未被登記在冊的不計其數。而宋人此次自美洲掠來的,是積累了兩千年的財富,這個數據,應當不算多吧。

一三二劫波渡盡兄弟在三二七鳳歌笑孔丘三十巧匠上一三七京畿暗伏背嵬營二一七總因明君譜華章十六盜賊上四十六天下英雄出我輩二九一里語村言隔簾聽三四一君子死而冠不免二八二夙夜憂嘆心不同二十六拜師上九十九何故西窗起惡言三三零潑皮二四五溫情鄉里聞獻捷二四二唯恆產者有恆心三一三大膽一九八晚花殷勤相謝問四十一夜盜上第四十六章第四十六章二十二秀才上三十六結納下三五一西征軍三十九暗眼下第三十九章第四十四章三十三史彌遠下一一二孰堪身負天下望三四二當與不當十三繅車上二三七君子因仁遠庖廚二六七大石臨敵三不戰九頑童下二十七媒子下二六二車聲響徹臨安城三三一天理公道人心二一五維新正道多坎坷一二五無須狸貓換皇子五家規下三十巧匠上一一五恰是潛龍臥大淵二十九巧取上六十二揖別豈是爲私利六十人情練達皆學問五十五白刃短兵不敢接八糧商上一一八自古工讒常掩袖六十三俯仰常懷仁義心一七一朕心寬厚任擇官第四十四章第三十九章一九九老虜惶恐臨天誅三二五上國三五零東勝洲招商局九十千舟競渡欲揚帆第四十六章一五八迂人尚可欺之方一零一忠不畏死陳少陽一九六明朝花落是誰家一四八天子宴前論鵝湖一八零爲民生利方至尊一八五窮圖現匕摧頑虜二零四千裡救災急先鋒二零四千裡救災急先鋒一十八志向上一九七赤血報國嘉忠勇三十四新血上二三三人心不足大食商一三六御苑學種昭烈圃三五二離間一七五抱劍營中懷抱劍三四六錦帆紛來如飛雪三四七財帛動人心二三六天子定策掌兵符三四二當與不當三一九大宋龍騎兵在此三一九大宋龍騎兵在此三三零潑皮一六一此一時也彼一時三十九暗眼上二一三羣英會中羣英鬧一五二晦庵不知知尼庵二零九結草收網捕死魚第三十五章三二四女色二八五聚其財兮集其力九十二澹泊明志靜使遠一一六怎如猛虎嘯山崗一九五龍舟競渡歡欲醉一燈市四十三毒蛇上二七七三篇文成似峰迴二六三凡路所至皆吾土一七二臣意彷徨聽聖斷七十六深入莽荒須放膽二十五孔明燈上綢繆豈爲富貴計一九九老虜惶恐臨天誅九十五朕聞上古合天意
一三二劫波渡盡兄弟在三二七鳳歌笑孔丘三十巧匠上一三七京畿暗伏背嵬營二一七總因明君譜華章十六盜賊上四十六天下英雄出我輩二九一里語村言隔簾聽三四一君子死而冠不免二八二夙夜憂嘆心不同二十六拜師上九十九何故西窗起惡言三三零潑皮二四五溫情鄉里聞獻捷二四二唯恆產者有恆心三一三大膽一九八晚花殷勤相謝問四十一夜盜上第四十六章第四十六章二十二秀才上三十六結納下三五一西征軍三十九暗眼下第三十九章第四十四章三十三史彌遠下一一二孰堪身負天下望三四二當與不當十三繅車上二三七君子因仁遠庖廚二六七大石臨敵三不戰九頑童下二十七媒子下二六二車聲響徹臨安城三三一天理公道人心二一五維新正道多坎坷一二五無須狸貓換皇子五家規下三十巧匠上一一五恰是潛龍臥大淵二十九巧取上六十二揖別豈是爲私利六十人情練達皆學問五十五白刃短兵不敢接八糧商上一一八自古工讒常掩袖六十三俯仰常懷仁義心一七一朕心寬厚任擇官第四十四章第三十九章一九九老虜惶恐臨天誅三二五上國三五零東勝洲招商局九十千舟競渡欲揚帆第四十六章一五八迂人尚可欺之方一零一忠不畏死陳少陽一九六明朝花落是誰家一四八天子宴前論鵝湖一八零爲民生利方至尊一八五窮圖現匕摧頑虜二零四千裡救災急先鋒二零四千裡救災急先鋒一十八志向上一九七赤血報國嘉忠勇三十四新血上二三三人心不足大食商一三六御苑學種昭烈圃三五二離間一七五抱劍營中懷抱劍三四六錦帆紛來如飛雪三四七財帛動人心二三六天子定策掌兵符三四二當與不當三一九大宋龍騎兵在此三一九大宋龍騎兵在此三三零潑皮一六一此一時也彼一時三十九暗眼上二一三羣英會中羣英鬧一五二晦庵不知知尼庵二零九結草收網捕死魚第三十五章三二四女色二八五聚其財兮集其力九十二澹泊明志靜使遠一一六怎如猛虎嘯山崗一九五龍舟競渡歡欲醉一燈市四十三毒蛇上二七七三篇文成似峰迴二六三凡路所至皆吾土一七二臣意彷徨聽聖斷七十六深入莽荒須放膽二十五孔明燈上綢繆豈爲富貴計一九九老虜惶恐臨天誅九十五朕聞上古合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