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也不是全是蕭條之地,這裡畢竟還有不少曾經是大宋的領土,有些甚至十幾年前才從金國回到了大宋的懷抱,不過後來因爲賈似道簽署的協議,才又轉給了大元。
大元本來也想要來個趕盡殺絕,可當他們看到這些比較大的城市基本上都至少及三五十萬的居民時也有點手足無措了,人太多殺不過來呀,要是全都殺了那一定會造成這些人的強力反彈,說實話這麼多人要是都起來造反,別說一個元朝,就算是體量再大個十幾倍,也一樣會狼狽不堪的,所以只能暫時用懷柔政策對付他們。
元人的懷柔政策說起來其實也比較不錯,畢竟他們的稅負是比較低的,這一點在歷史上都是很有名的,也不知道元朝的統治者是怎麼想的,反正就是不怎麼喜歡稅收,可能是因爲他們認爲搶比較簡單吧,所以一直到他們滅亡的時候稅負也不算高,只不過其他的各種苛捐比較高而且數量繁多而已,但那也只是針對普通百姓,對於一些豪門大族其實並沒有什麼大的影響,反而還讓他們覺得這個朝廷挺好的。
這也是爲什麼在明朝統一全國之後,還有不少漢族文人寫詩懷念前朝,畢竟和大元相比,明朝的統治者就有點變本加厲了,而此時歷史已經出現了偏離,也許這個時空再也不會出現朱元璋,不會出現大明瞭。
下午陽光明媚這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了,雖然已經快到深秋,可也不知道爲什麼今年的秋天並不熱,反而還有點反常的熱,特別是每一天下午的時候和幾年前的盛夏也沒有什麼區別了。
而就在曬的人昏昏欲睡的燦陽之中一艘小船出現在長江下游一個破落的小小碼頭邊上,船上只有一個戴着斗笠的船工,當船隻靠岸的時候他便立刻跳上了碼頭,熟練地把纜繩系在了岸邊的石墩子上面。
這裡據說在很久之前曾經是一個比較繁榮的大碼頭,很多南來北往的貨物都要從此地經過,那個時候金人和宋人雖然也是征戰不休,可是真正的大戰卻已經根本不打了,反而開始了雙邊貿易,也就在那個時候這裡變成了一個繁華之地,而也就是那個時候成了漕幫最鼎盛的一個階段。
曾經有人說過當時的漕幫人數最多的時候有不下兩萬人在這裡混飯吃,每天南來北往的船隻看不到盡頭,漕幫也是日進斗金。可隨着蒙古人的異軍突起,金人很快就吃不消了,野狐嶺一戰金人主力被盡數殲滅,而就從那個時間之後金國的國力迅速衰退,而這裡也就成了雞肋所在,在短短的不到十年的光陰中,這裡就從一個鼎盛繁華之地變成了破落之地,再也看不到什麼商船在這裡經過,偶爾出現的也不過就是一些運兵船或者戰船。
說起來這段水域是老天爺賜給漕幫的吃飯之所,此處河道狹窄水流比較湍急,要是順風順水自然沒有問題,而偏偏要是逆流而上那就成了最大的麻煩,就算是風再大也不能行駛過去,就必須要靠這縴夫拉過去。
以前吃商船的時候,商人們自然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漕幫,畢竟他們是這裡的地頭蛇,又熟門熟路人手也多,可現在情況變了,一切也就都跟着變了。
元人根本就不需要漕幫進行拉縴,他們有的是宋軍戰俘或者投降的士兵,實在不行隨便在附近抓一批老百姓也就直接開始幹活了,誰還會付給這些人工錢呢?所以就這短短的兩年漕幫的人數已經直線下降,從最開始的兩萬多人到了現在還不到一千個縴夫,而這些人也還是全都靠着偶爾幫着元人拉補給才勉強度日,而元人也不會付給他們足夠的報酬,只是隨手扔個仨瓜倆棗應付一下而已,所以就算是這些人也一直都生活在溫飽的邊緣。
他們不是沒想過離開另謀生路,但是元人卻根本不允許,由於元人在自己統治的地方實行嚴格的戶籍制度,所以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人都已經被釘上了漁戶的標籤,想要另謀生路那真是癡心妄想了。
小船停靠在了岸邊,然後船伕搭起了跳板,這才恭恭敬敬的對着船艙裡面說了一句“掌櫃的,到地方了。”
隨着他的聲音艙簾一挑,從裡面走出了兩個人,其中一個壯漢一身這個時代最平常的商人打扮,但是身上卻看不出一點商人的氣質,反而處處都透着一股剛強蠻橫的架勢,只是一眼就讓人有種軍人的感覺,而另外一個人則是打扮成了賬房先生的模樣,不過這個人的氣質比那個大漢還像個軍人。但這也不算奇怪,畢竟這裡已經很久沒有真正的商人到來了,來幾個軍人倒也不算什麼了不起的。
兩個人熟練地兩步就跳上了岸邊,他們並沒有多說什麼而是四下看了一圈,滿眼都是破破爛爛的木房子,哪裡還有一點當初繁華的樣子呢?房子中已經出現了不少小孩子或者老人的人影,他們都不敢直接走出來,但是卻都會藏在房子裡偷偷的觀察着來人。
而偶爾出現在視線中的人,不管是老人還是孩子,都是一身的破爛,衣服爛的就像是一堆破布條湊在一起似的,小孩子幾乎每一個都是大大的腦袋,彷彿是一根竹竿挑着一個打燈籠似的,一看就知道是因爲吃得太差的原因了。
縴夫是個超級費體力的工作,所以但凡能有一口好吃的就都要留給能幹活的老爺們,至於這些孩子老人也就勉強能活着就行,畢竟在這麼個年頭他們能不能活到賺錢養家都是問題,給他們吃好的,沒有價值啊。
那名打扮成了掌櫃的漢子看了一圈之後忽然紅了眼眶,猛地在地上狠狠的躲了一下腳,這纔回頭對身邊的船伕說道“老實,你把我準備的糖和罐頭都拿出來,給這些孩子分分,孃的,這裡哪裡還是我當初離開時的漕幫了,這不已經變成了花子窩了麼?就是花子窩也比這裡強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