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平西王

“先臣受命唐室,建牙蜀川。-..-因時勢之變遷,爲人心所擁迫……。當於今月十九日,已領親男諸弟,納降禮于軍‘門’;至於老母諸孫,延殘喘於‘私’第。陛下至仁廣覆,大德好生。顧臣假息於數年,所望全軀於此日……謹遣親弟詣闕奉表,待罪以聞。”

隨着蜀地宰相李昊代孟昶書寫的這封降表上遞朝廷之時,整個汴京城轟動了。

無論是高‘門’大戶,學子士族,亦或販夫走卒,全都奔上街頭。從城南到皇城,整條御街上擠滿了人,敲鑼打鼓,聲勢浩大。

後蜀之戰,不是平叛李筠、李重進的內戰,也不是對名義上臣服於大宋的荊南、楚地之戰,而是真正的滅國之戰。是大宋自立朝以來,對一方諸侯、土皇帝的滅國之戰。天府之國的巴蜀,富庶一方,吞併巴蜀,大宋的疆土和國力更上層樓。

然而,與普通百姓不同的是,此時的紫宸殿內卻是一片爭論之聲。文武兩方各執一詞,鬧得不可開‘交’,爭執的原因倒不是因爲蜀地的降表,而是來自西川行營東路軍監軍曹彬的一封奏摺。

奏摺的內容詳細敘述了,北路軍副帥王全斌對綿州城屠城的事實。不僅如此,北路軍自攻破劍‘門’關之後,幾乎是一路屠殺到成都。入成都後,原本王全斌還‘欲’行屠城之事,最後被先行一步抵達成都府的曹彬給制止了。

而且不僅僅是北路軍,在王全斌到達的一刻,原本的東路軍聽聞韓旭戰死,東路軍數萬人差點就跟着北路軍一起行事,若不是最後時刻兩個監軍曹彬和康延澤拼死阻止,如今成都府恐怕早已是血流成河。

屠城是阻止了,但曹彬卻依舊阻止不了宋軍的報復行爲,成都府幾乎被搶劫一空。

朝廷上的爭執已有大半個時辰,此時滿場的文武這才發現,無論他們在下面爭得面紅耳赤,上首的那位明黃‘色’身影卻始終不發一言,就連表情都一成不變。兩眼呆呆的望着大‘門’外,不知其想。

殿內漸漸恢復平靜。

御史大夫酈希亮咬了咬牙,出列上奏道:“啓稟皇上,西川行營副都部署王全斌,罔顧皇上信任,行“屠城”如此暴虐之事,這與我朝一向嚴明的“仁愛”之心背道而馳。不僅有傷天和,更爲皇上抹黑,必將在青史上留下一抹沉重的污點。是以,微臣彈劾王全斌濫殺無辜,有違聖道,恭請皇上嚴懲之。”

事實上,身爲御史大夫,酈希亮還真有點不合格,自大宋以來,他就沒出面彈劾過幾個人。在後周之時,他就和趙匡胤身邊的人‘交’好,如今現在朝堂的高官幾乎都是原本的那幫兄弟,相當的熟悉。是以,以往一些彈劾之事基本上都是下面的一幫御史出面。可今個王全斌所作所爲,真的過了,他不出頭都不行。

“微臣附議……”

“不殺王全斌不足以平西川民憤,對我朝日後的治川之舉大爲不利。”

“微臣附議……”

酈希亮以趙匡胤所立的國策爲依據,一番說辭有理有據,底下的文官們再次紛紛出列附和,反觀武官這邊一時之間泄了氣。

“酈大人此言本官不敢苟同。”此時武將行列走出一人,長得是一臉正氣,英武不凡。只見此人先是朝着周圍同僚拱了拱手,然後又道:“唐末‘亂’世以來,兵甲紛爭,屠城之事雖不常見,但也不是沒有。戰事一開,一切以取勝爲目的,王全斌將軍屠綿州城,大振我軍士氣,同時也打擊了蜀地的反抗意志。若不是王全斌將軍此舉,不知孟昶會不會如此快的投降呢?”

“不錯,潘將軍此言大善,若非王全斌將軍屠城,想必到攻成都之時,將又有無數的大宋子弟倒在成都的城牆下!”周圍的武將紛紛贊同潘美的話。

先前說話之人正是潘美,見自己的話取得周圍同僚的認同,心下頗爲竊喜。趙匡胤黃袍加身,他就是其中的擁立之人。只不過上面的武將,如慕容延釗、石守信、高懷德等人實在是太多,論資歷他還淺得很。如今這批人死的死,削兵權的削兵權,趙匡胤開始重用年輕一輩,算了算去也該輪到他表現的機會了。是以,他在會在所有武將閉嘴之時,第一個站了出來。

趙匡胤還是不說話。

自此,百官更加疑‘惑’了,今個皇帝到底是咋了?屠城,如此火燒眉‘毛’的事情,還不趕緊下決斷?對王全斌是賞是罰,總得“吱”一聲吧!底下忙活了半天,似乎皇帝完全沒聽見的樣子。

趙光義偷偷瞥了眼不遠處的趙普,只見趙普似乎也在閉目養神,並不準備發言的樣子,於是心下微微一動,清了清嗓子,示意身後的百官們安靜。待得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心下大爲滿意。這纔出列,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文武們的爭論不休,各有道理。臣弟認爲,對王全斌將軍的處置,還請皇上乾綱獨斷!”

“恩。”一聲輕哼從上面傳了下來。

趙光義不虧爲晉王,一發話,皇帝就有反應了。百官們的‘精’神爲之一震,紛紛對趙光義投去讚賞的眼神。可這一聲“恩”到底是個啥意思,是贊同懲處王全斌呢,還是不贊同呢?

更讓百官以及趙光義鬱悶呢的是,趙匡胤發出這一聲嘆息之後,就沒了下文,依舊呆呆的望着殿外,似乎又走神了。殿內再次恢復了安靜。

半晌後,趙匡胤終於收回了看着殿外的目光,喃喃道:“如今蜀地想必應該‘陰’雨連綿吧!”

啥意思?等了半天皇帝咋說起了蜀地的天氣?趙匡胤莫名其妙的話一出,百官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然而,之前一直不說話的宰相趙普,卻突然嘆了口氣,說道:“皇上,如今已是‘春’末,京城陽光明媚,但蜀地四周羣山環抱,河流衆多,入了梅雨時節,是該‘陰’雨連綿了!”

“一處是‘豔’陽高照,一處是‘陰’雨不絕。天有乾旱之時,祈盼下雨;天有洪澇之時,祈盼晴日。那這老天降雨,到底是對人間的賞賜還是懲罰呢?”趙匡胤接着說道。

趙普想了想,繼續道:“有道是‘雷霆雨‘露’具是君恩’。同樣的,雨天也好,晴天也罷,都是上蒼的恩賜。”

“是啊,都是上蒼的恩賜……”趙匡胤喃喃道:“降降雨也好……降降雨也好……”

一個皇帝,一個宰相,無視滿場文武的爭論,一問一答,龐若無人的聊着天氣。此舉,不得不說是莫名其妙,非常的莫名其妙。

“皇……”潘美張口還‘欲’說什麼,卻被一旁的趙光義扯了扯衣袖,隨即不在說話。

趙匡胤目光掃過全場,彷佛‘欲’將殿內所有的百官的面目都看清楚似的。他看得很仔細,也看了很長時間,直嚇得殿內的官員一個個低下頭去。

片刻後,趙匡胤緩緩開口道:“則平擬旨,追封西川行營都部署、東路軍主帥、大宋樞密使韓旭,爲……”說到這,趙匡胤略一停頓,長身而起道:

“平西郡王。”

“哄……”

話音一落,滿朝文武頓時炸開了鍋。

封王,又見封王。

平定荊楚之地,慕容延釗追封河間郡王。如今平定蜀地,韓旭追封平西郡王。短短數月時間,趙匡胤一連封了兩個王。論在朝中的威望,慕容延釗封王當屬正常,而韓旭雖說位居高位,但畢竟資歷尚淺,即便追封的話,封個國公也足夠了啊!

可見韓旭在趙匡胤的心目中地位之高,簡直可說是天下第一人。怎能不讓滿場的文武羨慕嫉妒恨。當然,唯一能讓他們心安的是,無論是慕容延釗,還是韓旭,都已戰死,算是追封了。

殿內有人雖想反對,可一見趙匡胤那鐵青的臉,當即把‘欲’出口的話給吞了回去。要知道剛剛他們爭論了半天王全斌的事,趙匡胤可是一直都沒有反應,顯然皇帝是一直在想着韓旭戰死的事。

趙光義再次看向趙普,只見趙普同樣的眉頭緊鎖,似乎先前並不知道趙匡胤‘欲’封韓旭爲王之事。心中不由暗暗下了決斷。

接着,趙匡胤完全不理會滿朝文武的議論,語不驚人死不休,又道:“升東路軍監軍曹彬爲宣徽南院使,西川行營都部署,節制西川各路人馬。”說着,手指呂餘慶道:“呂愛卿,你是兵部‘侍’郎,其他人等的賞賜,待曹將軍擬定後,提‘交’上來。”

趙匡胤不提懲處,而是直接的賞賜。

衆人發現,那就是在趙匡胤提到的高級將領中,唯獨沒提到王全斌,這位西川行營副都部署。按理來說,韓旭戰死,那麼西川的各路大軍理當歸王全斌代爲率領,可趙匡胤偏偏跳過這位副帥,直接任命監軍曹彬爲主帥,顯然皇帝對王全斌的屠城行爲還是很不滿意的。

這樣一來,文官們頓時有了信心,期盼着趙匡胤對王全斌的決定。

可惜,讓他們的失望的是,趙匡胤似乎並沒有提及王全斌的意思,一番論功行賞後,直接退朝,轉身而去。

紫宸殿‘門’口,趙光義和趙普兩人並肩而行,帶頭跨過‘門’檻。

走了兩步,趙光義朝着身旁的趙普拱了拱手,笑眯眯的說道:“本王聽說趙大人喜歡獵奇,最近本王得到一奇物,卻不知爲何物?趙大人若有空不妨到晉王府一觀,本王也好向趙大人請教一番!”

趙普微微一楞,隨即笑呵呵的說道:“晉王殿下博學多才,想必早晚會明瞭,今日下官身體微恙,還是改日吧!”

身體微恙?改日?

如此委婉的推辭,趙光義怎會聽不出來。然而,趙光義並不生氣,笑呵呵的點頭道:“行,改日就改日。趙大人只需記得就行,本王在晉王府隨時跪趙大人的大架。”

一路上,兩人有說有笑,直至出了皇城大‘門’。

正在此時,常歡氣喘吁吁的趕了上來,連連拱手道:“晉王,趙大人,皇上在文德殿跪。”

趙光義和趙普微微一怔,相視一眼,均從對方的眼中看出一絲不解。於是,兩人連忙跟着常歡往文德殿而去。……--520xsaahhh+26091343--

第473章 進宮第143章 打草驚蛇(下)第99章 白衣女子第47章 百花樓,柳青青第28章 青幫(下)第271章 大小周後第182章 賞劍大會(一)第2章 這是找到組織了?第103章 得天子劍者,得天下第28章 青幫(下)第449章 雲淡風輕的一指第221章 平叛封賞第149章 三人密謀進行時第193章 苗訓帶來的消息第463章 希夷先生第207章 揚州攻城戰(二)第143章 打草驚蛇(下)第141章 收利息第224章 絕情散的秘密第25章 父女第228章 三件事第21章 朱夫子拜師第474章 叛賊進京第71章 進奏院示威第286章 風漸起第342章 錯誤的決定?第238章 韓熙載的往事第8章 關於人的取向問題第269章 ‘三花不聚頂’神功第157章 雷公咀第294章 聖眷正隆第85章 暈車,暈船,暈馬第94章 義社十兄弟第150章 韓大孝子拜壽(上)第83章 尚方那個寶劍第384章 閉門謝客第374章 九幽陣破第68章 尉遲雄入獄第304章 人生無趣不如去編書第464章 叫破喉嚨?辦不到第334章 午夜時分,西山之巔(上)第235章 白衣渡江(下)第380章 潼關之上第369章 大戰慕容龍城(上)第35章 那一年,我們踢過的館...第205章 到達宋營(下)第358章 平西王第209章 揚州攻城戰(四)第43章 去還是不去?第144章 人才,孫二聖第22章 雞是這樣吃滴第213章 最終之戰(中)第97章 知己,知己,兩個半吊...第246章 當下馬謖,四流人物第351章 諸葛連弩第407章 反間計第202章 攻破雄州第218章 楊家老祖(上)第224章 絕情散的秘密第176章 劉長山的末日(上)第206章 揚州攻城戰(一)第346章 大戰渝州城(上)第286章 撈外快也難吶第123章 一場影響後世百年的...第313章 領兵出征第235章 白衣渡江(下)第96章 知己,知己,兩個半吊...第370章 大戰慕容龍城(中)第247章 車內閒話第292章 君臣奏對(下)第158章 夜闖雷公咀第318章 揮軍楚地第383章 君臣夜話第105章 撒尿也要講證據第286章 風漸起第60章 叫春拳第31章 萬事俱備,只差個曹操...第146章 前往江都第69章 告汴梁乞丐書第232章 史上最悠哉的節度使(下)第255章 畫舫踩點第159章 水淹江心島(上)第205章 到達宋營(下)第220章 一縷青煙萬事休第389章 趙普的堅持第111章 大唐玄甲第69章 告汴梁乞丐書第190章 天子劍到手第308章 一封密函第124章 一場影響後世百年的辯論(下)第432章 一箭之威第384章 閉門謝客第403章 攤牌第144章 人才,孫二聖第239章 鳳凰臺上的寒風(上)第430章 漢家男兒第460章 對弈(中)第275章 秦雨山和李婉兒的相見(下)第7章 腐敗的一天第111章 大唐玄甲
第473章 進宮第143章 打草驚蛇(下)第99章 白衣女子第47章 百花樓,柳青青第28章 青幫(下)第271章 大小周後第182章 賞劍大會(一)第2章 這是找到組織了?第103章 得天子劍者,得天下第28章 青幫(下)第449章 雲淡風輕的一指第221章 平叛封賞第149章 三人密謀進行時第193章 苗訓帶來的消息第463章 希夷先生第207章 揚州攻城戰(二)第143章 打草驚蛇(下)第141章 收利息第224章 絕情散的秘密第25章 父女第228章 三件事第21章 朱夫子拜師第474章 叛賊進京第71章 進奏院示威第286章 風漸起第342章 錯誤的決定?第238章 韓熙載的往事第8章 關於人的取向問題第269章 ‘三花不聚頂’神功第157章 雷公咀第294章 聖眷正隆第85章 暈車,暈船,暈馬第94章 義社十兄弟第150章 韓大孝子拜壽(上)第83章 尚方那個寶劍第384章 閉門謝客第374章 九幽陣破第68章 尉遲雄入獄第304章 人生無趣不如去編書第464章 叫破喉嚨?辦不到第334章 午夜時分,西山之巔(上)第235章 白衣渡江(下)第380章 潼關之上第369章 大戰慕容龍城(上)第35章 那一年,我們踢過的館...第205章 到達宋營(下)第358章 平西王第209章 揚州攻城戰(四)第43章 去還是不去?第144章 人才,孫二聖第22章 雞是這樣吃滴第213章 最終之戰(中)第97章 知己,知己,兩個半吊...第246章 當下馬謖,四流人物第351章 諸葛連弩第407章 反間計第202章 攻破雄州第218章 楊家老祖(上)第224章 絕情散的秘密第176章 劉長山的末日(上)第206章 揚州攻城戰(一)第346章 大戰渝州城(上)第286章 撈外快也難吶第123章 一場影響後世百年的...第313章 領兵出征第235章 白衣渡江(下)第96章 知己,知己,兩個半吊...第370章 大戰慕容龍城(中)第247章 車內閒話第292章 君臣奏對(下)第158章 夜闖雷公咀第318章 揮軍楚地第383章 君臣夜話第105章 撒尿也要講證據第286章 風漸起第60章 叫春拳第31章 萬事俱備,只差個曹操...第146章 前往江都第69章 告汴梁乞丐書第232章 史上最悠哉的節度使(下)第255章 畫舫踩點第159章 水淹江心島(上)第205章 到達宋營(下)第220章 一縷青煙萬事休第389章 趙普的堅持第111章 大唐玄甲第69章 告汴梁乞丐書第190章 天子劍到手第308章 一封密函第124章 一場影響後世百年的辯論(下)第432章 一箭之威第384章 閉門謝客第403章 攤牌第144章 人才,孫二聖第239章 鳳凰臺上的寒風(上)第430章 漢家男兒第460章 對弈(中)第275章 秦雨山和李婉兒的相見(下)第7章 腐敗的一天第111章 大唐玄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