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聚將議事

楊叢義將話說完,原本興高采烈的一衆將領頓時神色黯然,不敢再多言。

原本應該是一場完勝,最後卻因爲有些將領想搶功,導致無謂犧牲,白白送了一些將士的性命,一場勝利並不能掩蓋這些失誤。

“大人,我們接下來如何?”眼看現場的氣氛有些僵住,潘誠作爲老資歷,趕緊想辦法轉移話題。

楊叢義看了潘誠一眼,片刻後回道:“我們身在鉅野,北方是黃河,不能冒進,興仁府西邊就是汴京,也不能輕易靠近,南邊是金人重兵駐守的歸德府,東面濟州還有三四萬金軍。可以說,這一戰之後,我們已經暴露在金人眼中,金人肯定也能猜到宿州已無多少兵力。如果我們不能有所作爲,將濟州金軍剿滅,再牽制住歸德府金軍,我們將四面受敵,不出一個月必然潰敗。”

稍稍停頓,掃視衆人,而後接道:“我們的破解之道有三招,一是派一軍駐守嘉祥,阻止濟州金軍西進,將他們擋在大野澤以東,迫使他們北上泰安、濟南,或是就留在濟州城內,當然如果他們不能渡過大野澤向西回到鉅野、興仁府,最終糧草斷絕之後,他們還是會北上泰安或濟南府,駐守嘉祥,要打的是一場硬仗。二是守住興仁府,此地是汴京東邊的門戶,興仁府失守,金軍必定傾力來攻,但我們只要牢牢佔據興仁府,便能威脅汴京,南邊歸德府駐守的重兵便不敢輕動。三是派兵奪取歸德府周邊縣城,斷絕歸德府與北邊、東邊金軍聯繫的途徑,同時給歸德府駐軍壓力,讓他們不敢輕易派兵襲擾宿州,斷我們後路。”

“大人,我們兵力有限,若兵分多路,恐怕不利於防守。”潘誠心有疑慮。

楊叢義道:“派往嘉祥的守軍在剿滅濟州金軍之後,等徐州守軍北上,就可以回援興仁府。而後,我們與亳州、宿州南北夾擊,合攻歸德府,拿下之後,宿州駐軍移駐歸德府,與興仁府一南一北,相互策應,汴京守軍便不敢傾力攻擊任何一府,最終能形成對峙之勢,待朝廷派來援軍,便大事可期!”

“大人,濟州金軍三四萬人,我們只能在嘉祥阻擊,阻止他們西進,哪裡有能力將他們殲滅?即使他們北撤泰安、濟南府,繞道之後,很快就會南下攻擊鉅野、興仁府,到時候,恐怕我們只能跟對方糾纏,而無力南下威脅歸德府。”潘誠從楊叢義的話裡聽出破綻,猶豫再三,終究還是當衆提了出來。

衆將一聽,頓時覺得是這個道理,濟州可還有三四萬金軍,即使他們不能從嘉祥西進,北上泰安、濟南府,繞道之後一樣能南下鉅野、興仁府。

只聽楊叢義解釋道:“黃河夏汛已經來臨,濟州金軍一旦北上,勢必會被黃河所擋,等兩個月的夏汛消失,馬上又會有秋汛,只要濟州金軍北上,三個月內,別想安然回到興仁府。有三個月時間,我們足以拿下歸德府,到時候朝廷派遣的援軍也早就到了,還擔心他們做什麼。”

“如果濟州金軍北上之後,不渡黃河,而從黃河南岸折向西來,那可怎麼辦?”一統制官馬上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楊叢義搖頭道:“沒有這個可能。黃河數年前已經改道,經梁山縣向東流入大野澤,由大野澤入徐州,再經宿遷入淮河,繼而東進大海。濟州金軍一旦離開濟州北上,即使經濟南渡過濟水,而後西進,三個月內,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再回到鉅野或興仁府來。只要守住嘉祥,封鎖大野澤,濟州金軍只有放棄城池北上,到那時等嘉祥守軍回援,興仁府、宿州都不會有危險。”

“大人,既然迫使濟州金軍北上至關重要,駐守嘉祥,當仁不讓!”潘誠起身請纓。

“你去也好。給你一萬五千兵力駐守嘉祥,務必將濟州金軍擋在大野澤以東,等夏汛增強,黃河漲水,金軍便不能西渡,那時你可率軍回撤興仁府。”楊叢義心中鎮守嘉祥的人選正是潘誠,是以根本不猶豫。

“明白!”潘誠接令。

“其餘人馬即刻西進興仁府休整,三日之後,再派任務!”

“是,大人!”

楊叢義是宿州大軍統帥,又對戰場情況瞭如指掌,對於他的安排,一衆統制官,自然不會有太多異議。

對他們來說聽指揮,能打勝仗,能得獎賞和功勳就行,參議軍事,並不是太感興趣。

聚集在鉅野的大軍迅速行動,潘誠率領一萬五千人東進,再次佔領嘉祥,截住濟州金軍退往鉅野、興仁府的唯一陸路通道,而剩餘的兩萬多兵力,一天後趕到興仁府。

當天下午,興仁府留守徐童,親率留守府一衆官吏出東門三裡迎接宋軍宿州都統制楊叢義入城。

見面之後,徐童當即呈上興仁府留守大印,以示歸附宋廷。

楊叢義將大印接到手中,而後原封不動,交還徐童,並告訴他,興仁府既然完好無損重歸大宋,這留守自然還是徐童來做最爲合適。

徐童隨即向南,行拜禮,高呼萬歲。

宿州大軍當天入城。

其實在今天前,袁華率軍入城之後,徐童就已經表示過要將留守府大印上交的意思,袁華雖然是前軍都統制,卻也不敢擅自做主,於是便告訴徐童,等宿州都統制楊大人來了再議。

眼見興仁府義軍,包括陳沖、王皓等人,全都投靠了袁華爲首的宋軍,徐童對宋軍並不瞭解,着實忐忑不安了好幾天。

直到見到楊叢義,上交留守印,後又重得大印,徐童才稍稍心安。

當晚聚將議事,徐童代表留守府出席。

“袁華,你把興仁府周邊目前金軍兵力部署情況跟大家介紹一下。”楊叢義居於正中,徐童、袁華一左一右,衆將分列左右。

只聽袁華道:“七月初四入駐興仁府之後,我派人四下探查,基本將金人在興仁府和汴京周圍的兵力部署情況摸清楚。興仁府宣佈起義後,西邊的濟陽縣駐軍增至兩萬,其中五千金軍東出,駐守在百里外的南彰鎮,西北方向的東明縣幾天之內,駐軍增至一萬人,南邊的曹縣原本駐軍兩千,興仁府起義,駐軍增至五千,我們率軍北上之後,兵力已經增至兩萬人,但我懷疑金軍是虛張聲勢,曹縣不可能有那麼多駐軍。總體上來說,興仁府周邊的金軍並不是很多,特別是大人親率大軍入駐興仁府之後,我們在這兒的兵力達到三萬五千多人,據城堅守,沒有三倍兵力,不可能攻破城池!”

“好,興仁府周邊,金軍兵力部署情況,大家也都清楚了,在我們大軍尚未入城之前,汴京方向只把這裡當成了一般起義,並沒有特別重視,是以至今還沒有派遣大軍前來平叛。但在我們入駐之後,情況很快就會發生變化,汴京方向可能將要派遣大軍前來,不是一萬兩萬,而是五萬、十萬,甚至有可能是二十萬,到時候我們面對的將是一場苦戰。”

楊叢義說完,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而後又道:“不過我聽說金國北方有更大的叛亂,燕京以北都被反叛勢力佔據,完顏亮的大部分兵力都被北方叛軍所牽制,一時之間,也調不出多少兵力應對其他的小叛亂。是這樣嗎,徐大人?”

商討軍務,徐童原本以爲沒他什麼事,一聽點名,趕緊回道:“確實是這樣。遼陽留守完顏雍於正隆六年十月,也就是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率大軍南侵,北方兵力空虛之際,在遼陽公開起事,宣佈登基稱帝。由於完顏雍也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親孫子,幾個月內,北方各州各府和草原一衆大小部落紛紛歸附完顏雍,他的勢力大增,擁兵二十多萬,一舉佔領燕京,意圖南下河間府和真定府,完顏亮從長江退兵後,聚兵三十萬北上真定、河間府。之前汴京周邊的兵力應該不足二十萬,一年多來,強徵壯丁多次,補充兵力,如今總兵力也不會超過三十萬。”

“三十萬兵力,有很多地方要駐守,濟州、興仁府、歸德府、陳州、郾城、許州、裕州、汝州、鄭州,興仁府五萬大軍先前馳援濟州,他們回不來了,歸德府五萬大軍不敢輕動,這兩府就去了十萬兵力,其他各州除鄭州外,都與大宋接壤,不可能不派大軍駐守,各地駐軍也不能輕動,所以短時間內,完顏亮調集不了多少兵力前來圍攻興仁府,除非他在北方擊敗了遼陽完顏雍的叛亂。”

楊叢義給了衆將一番壓力之後,馬上又拉徐童爲衆將減壓,讓他們時刻保持警惕,又不至於被困難嚇倒,被壓力壓垮。

“徐大人,城內府庫有多少糧草?百姓是否有餘糧,能否買到?”楊叢義忽然轉頭又問。

“城內原本存糧五萬擔,百姓存糧也有一些,用錢買,應當不成問題。”徐童稍稍有些猶豫。

第272章 親人來了第710章 家事國事歷史背景第209章 學習劍術第148章 應徵不成第493章 埋顆種子第355章 黑狼出沒第88章 意料之外第22章 知縣老爺的賞識第317章 棄守大南關第10章 提刑查獄第440章 臨行安排第264章 宴會尾聲第667章 破城之計第727章 訓將練兵第674章 四面合圍第530章 西洋回易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395章 不及送別第370章 命案線索第558章 壟斷交易第131章 太學辯議(四)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689章 知州跑了第35章 誘餌第83章 失而復得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274章 我全都要第372章 關鍵證詞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634章 盡在掌握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681章 交底第19章 都是餬口第247章 非長久之計第259章 首筆交易第102章 武學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474章 終有應戰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224章 討價還價第676章 聚將議事第518章 分頭行動第187章 港口繁忙第283章 重聚第470章 臨安來人第137章 論定回易第578章 金使挑釁第582章 密令第142章 考察船廠第171章 增船百艘第271章 礦石作畫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127章 謊言第484章 御史中丞第609章 回援鎮江第255章 分頭準備第271章 礦石作畫第337章 封官授職第187章 港口繁忙第178章 全權接手第461章 學習兵法第740章 宋夏無備第689章 知州跑了第553章 協調資格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101章 分鍋大會(下)第411章 如實對答第174章 造船招募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612章 請纓挑戰第37章 狼王之死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456章 他們來了第590章 伏軍皁角林第444章 蘇溪之旅第401章 陸家內情第672章 精武軍出動第534章 教子之爭第64章 道別第87章 一場混亂第294章 修壩蓄水第151章 標語宣揚第608章 一戰之勝第399章 前往臨安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393章 三個媒人第406章 殿中議事(一)第20章 上門收錢第210章 兵分兩路第527章 總管府第164章 囑咐參軍第440章 臨行安排第544章 籌備退路第744章 林中遇襲第286章 進駐縣城第16章 血案兇徒第494章 滅金之策第717章 山中故人
第272章 親人來了第710章 家事國事歷史背景第209章 學習劍術第148章 應徵不成第493章 埋顆種子第355章 黑狼出沒第88章 意料之外第22章 知縣老爺的賞識第317章 棄守大南關第10章 提刑查獄第440章 臨行安排第264章 宴會尾聲第667章 破城之計第727章 訓將練兵第674章 四面合圍第530章 西洋回易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395章 不及送別第370章 命案線索第558章 壟斷交易第131章 太學辯議(四)第659章 攻取城池第689章 知州跑了第35章 誘餌第83章 失而復得第4章 人證物證俱在第274章 我全都要第372章 關鍵證詞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634章 盡在掌握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681章 交底第19章 都是餬口第247章 非長久之計第259章 首筆交易第102章 武學第200章 授官任職第474章 終有應戰第715章 對耗國力第224章 討價還價第676章 聚將議事第518章 分頭行動第187章 港口繁忙第283章 重聚第470章 臨安來人第137章 論定回易第578章 金使挑釁第582章 密令第142章 考察船廠第171章 增船百艘第271章 礦石作畫第140章 紙上談兵第127章 謊言第484章 御史中丞第609章 回援鎮江第255章 分頭準備第271章 礦石作畫第337章 封官授職第187章 港口繁忙第178章 全權接手第461章 學習兵法第740章 宋夏無備第689章 知州跑了第553章 協調資格第730章 整編入軍第101章 分鍋大會(下)第411章 如實對答第174章 造船招募第724章 故人西進第18章 衙門的補償第612章 請纓挑戰第37章 狼王之死第238章 撤退逃命第456章 他們來了第590章 伏軍皁角林第444章 蘇溪之旅第401章 陸家內情第672章 精武軍出動第534章 教子之爭第64章 道別第87章 一場混亂第294章 修壩蓄水第151章 標語宣揚第608章 一戰之勝第399章 前往臨安第499章 紛紛離營第393章 三個媒人第406章 殿中議事(一)第20章 上門收錢第210章 兵分兩路第527章 總管府第164章 囑咐參軍第440章 臨行安排第544章 籌備退路第744章 林中遇襲第286章 進駐縣城第16章 血案兇徒第494章 滅金之策第717章 山中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