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飲馬燕雲(大結局)

江逐流心中早就考慮清楚,此時見劉皇后問他,遂躬身回答道:“母后,兒臣以爲既然辦這件事情,不如就辦得風風光光的,所謂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西,切忌猶猶豫豫,辦得似是而非,最後花了很大的力氣,卻還沒有落到好。”

劉太后沉吟片刻,便決然道:“好,就依駙馬的意思,哀家這就下旨,以一品禮儀將李順容殯殮,並在皇儀式殿爲其治喪,駙馬你看可好?”

江逐流搖頭微笑道:“太后,這樣還不夠。”

“什麼?這樣還不夠?”劉太后就有點慍怒,她鳳目圓睜,盯着趙長風說道:“駙馬,你的意思,難不成要以皇后之禮,把順容殯殮嗎?”

江逐流迎着劉太后的目光,絲毫沒有膽怯,他微笑着說道:“太后,兒臣以爲,一品禮儀固然重要,但是母后不妨再給李順容以追封,反正其人以駕鶴西去,這些追封只是名義上的虛禮,等於是空頭的人情,又不需要母后真正去做什麼,也無需消耗內庫的帑幣,這等便宜事情,母后何樂而不爲呢?”

劉太后臉色稍緩,點頭道:“如此也好,哀家就下懿旨,追封李順容爲辰妃,這樣總夠了吧?”

“母后果然是女中之鳳,做事端是剛毅果斷!”江逐流大讚了一聲,然後纔有說道:“不過兒臣以爲。還不夠。”

“什麼。這樣還是不夠?”劉太后徹底被江逐流激怒了,“江舟,你不要以爲娶了哀家兩位義女,哀家就會對你一再縱容!”

江逐流躬身答道:“母后息怒。兒臣不敢。只是兒臣一片心思完全爲母后、爲劉家考慮,天神可鑑!”

劉太后見江逐流說得誠懇,就強壓着怒氣說道:“既然如此,你就跟哀家說說,看看你是如何一個爲哀家考慮,如何一個天神可鑑!”

江逐流躬身說道:“母后,關於李順容之事,既然兒臣知道,也少不得別人會知道。那麼將來某一日,當今聖上也必定會知道。他如果感念生母。這時候再有人趁機落井下石,對聖上進一些關於母后不敬地話語,那樣母后如果還在,尚且好說,如果母后也鶴駕西歸,這件事情死無對證,劉氏家族豈不是要大吃苦頭?”

劉太后怒聲說道:“江舟,不是還有你在聖上面前轉圜嗎?”

江逐流說道:“母后,兒臣那時肯定轉圜。但是很多事情,單憑嘴上說說,畢竟沒有真憑實據,聖上究竟採信哪一種話語,可不敢保證。所以兒臣以爲。太后這時既然做了好事。不如徹底做好,給李順容這葬禮可以沒有皇后之名。但是一定要有皇后之實,並且還要留下足夠地證據,將來聖上檢視時,兒臣有證據在手,說起話來也擲地有聲!”

劉太后寒聲道:“江舟,你認爲需要留下什麼證據?”

江逐流胸有成竹,他躬身道:“兒臣以爲,可以爲李順容衣皇后衣冠,並用在棺木中灌注水銀,養護李順容遺體,則將來聖上檢視時,見李順容着皇后衣冠,身體相貌栩栩如生,自然會明白李順容乃自然死亡,而母后又待李順容以皇后大禮,如此以來,聖上又怎麼會不明白母后的一片心意呢?如果不採用這樣的辦法,將來若是有人對母后落井下石,說李順容乃是中毒死亡,李順容的遺體說不定已經腐朽,到時候無法對證,母后以爲聖上會如此着想呢?萬一聖上一時糊塗,聽信了別人地讒言,吃虧的豈不是母后的劉氏家族?”

話說到這裡,江逐流長躬在地,對劉太后懇聲道:“母后,兒臣身爲駙馬,亦以劉氏家族自居,此時斗膽冒犯太后天顏,向母后進諫這些不敬的話語,實乃是真心實意爲母后着想,爲劉氏家族着想!”然後俯身在地,等候劉太后的裁決。

劉太后臉色發白,渾身顫抖,久久不語……

江逐流俯身在地上,心中思忖,反正能建言的我都已經進諫過了,現在就看太后如此決斷。人言劉太后是一個極其聰穎的女人,目光遠大,究竟是不是,今日就見分曉了。

劉太后心念千迴百轉,也知道江逐流說的是實情,這樣的建言確實是爲劉氏家族考慮,怎奈劉太后心中實在就咽不下這口氣,她苦心經營這麼多年,到後來,這些東西都會隨着她的衰老而煙消雲散,而李順容雖然死去,但是她身上地榮光卻會逐漸增長,最後很可能會成爲和她平起平坐地皇后在皇家宗祠內祭祀。這個時候,劉太后只恨自己不是個男子,假如她是個男子,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把權力攬到手裡,在劉氏家族中覓得一個人選,作爲自己衣鉢的繼承人。

但是現在,她不過是一介女子,縱使大權在握,也不可能把趙宋改爲劉宋,假如她如此之作,說不定會引起怎樣的血雨腥風。再者說來,養子趙禎對她確實是百依百順,雖然最近和她時有摩擦,那不過是因爲年齡漸大,男兒身上天生的權力在覺醒,總得來說,趙禎對她還是非常恭敬的,如果真把權利轉交給劉氏家族,即使能夠僥倖成功,劉氏家族的兒孫會不會記得她這個劉家的女人?按照慣例,劉氏家族那個幸運兒說不定正忙着追封親生父母爲某皇某後,把她這個爲劉家立下汗馬功勞的女人早就忘卻了。所以劉太后心中就斷了這個愚蠢地念頭。

算了,事情既然如此,就不要考慮那麼多了,認命吧!最起碼她劉娥在世地時候大權在握。風分光光。兩任皇帝都曾依靠她來做出決策,人生如此還不知足嗎?至於死後,能夠安安穩穩地在皇家宗祠內配享皇家祭祀大禮,又能保住劉氏家族的榮華富貴。也就夠了。

劉太后果然配得上剛毅果斷四個字,她一旦下定決心,絕對不會再更改,她正了正鳳冠,柔聲對江逐流說道:“駙馬,你起來吧。”

江逐流心中一喜,知道大事成矣!

“兒臣多謝母后!”

劉太后目光百感交集,落注在江逐流臉上:“駙馬,哀家今日就完全依從你的意見,你必須像哀家保證。待哀家百年之後。一定要全力維護劉氏家族地安全!”

江逐流立刻舉手發誓道:“母后,請您放心。江舟在這裡以江氏祖先地名義起誓,以後定將全力維護劉氏家族,只要劉氏家族不做出逾規違法的事情,江舟一定會保證劉氏家族不受任何人地侵擾!若違此誓,必遭天譴,死後不得進江氏族祖祠!”

江逐流一向口碑又好,向來說到做到,這個時候又發如此毒誓。劉太后怎麼能不相信呢?古人向來重視誓言,尤其是以祖宗名義發誓,更是顯得異常鄭重,所以古人輕易不發誓,即使迫不得已要發誓。也儘量避免用祖宗的名義發下毒誓。江逐流這樣做。無疑是向劉太后表白心跡的最好做法。更況且江逐流前面還加了一個條件,說“只要劉氏家族不做出逾規違法之事”。這個條件和江逐流爲人處世的作風非常相符,讓劉太后徹底對江逐流放下心來。

“駙馬,哀家果然沒有看錯你!”劉太后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終於放下所有的心思,“以後劉氏家族的事情,全都託付給你了!”

江逐流肅然施禮:“敬請太后放心!”

江逐流離開後,劉太后立刻按照江逐流的意思傳下懿旨,對加封李順容爲辰妃,以一品之禮,着皇后衣冠,用水銀養護遺體,進行安葬。

同時劉太后還對李辰妃故去的父母進行追封,又對李辰妃地弟弟李用和也晉升了兩級官職,算是爲以後做好伏筆。

做完這件事情之後,劉太后好像大病一場,渾身地精氣神都好像隨着李辰妃的故去而被抽走了一般。接下來兩個月內,劉太后天天夢到宋真宗趙桓,宋真宗趙桓在位的時候,和劉太后恩愛異常,所以劉太后才能以高齡之軀,戰勝那些妙齡少女,最後接着李辰妃的兒子晉升到皇后的位置上。宋真宗晚年思維糊塗,所以政事全都放手交給劉太后一理,與劉太后可謂是古代帝王家族中很少見的恩愛夫妻,這個時候劉太后接連夢到趙桓,心中就有點異樣的感覺。

隨後劉太后請來司天監的官員,經過觀星占卜,說天聖年號已經到盡頭,需要改元。於是劉太后和皇帝趙禎召集羣臣經過商議,決定改年號爲明道。下旨頒詔天下。

可是即使更改皇帝年號,對劉太后的身體沒有什麼幫助。明道元年一月二十三晚,劉太后夜半驚醒,起身望向窗外,忽然間看到西邊有一顆巨大流星帶着耀眼火光擦過天際,不由得心中驚懼不已。未幾日,成都府路來報,有一流星夜墜成都府,光芒耀眼,聲勢巨大。

劉太后本是成都府路人,聞言更覺不詳,加之身體虛弱,想起經常夢到宋真宗趙桓,自以爲時日不多,需要對將來加以妥善安排。她思來想去,覺得無論劉家地姻親樞密使錢惟演還是不可靠,真正能夠依靠的,還是義駙馬江逐流。

考慮了十多天,劉太后就下定了決心,把江逐流密旨招進宮中。

賜了座之後,劉太后語氣蒼涼地說道:“駙馬,哀家近日自覺體弱氣虛,夜夜夢見先皇,恐不久於人世矣!”

江逐流大驚失色,連忙欠身說道:“母后,兒臣觀你氣色紅潤、舉止自如。當是鳳體康健。母后何故出此不詳之語?”

劉太后淡淡地笑了笑,說道:“駙馬休要出言寬慰,哀家今年虛齒已經六十有二,自家瞭解自家地事情。古人常運。人生自古堪不破的,唯獨生死二字,哀家偏要博上一博,看看堪破生死是個什麼滋味。”

江逐流聽劉太后語氣雖然淡然,但是卻掩蓋不住背後地淒涼滋味,不由得也暗自神傷,不管怎麼說,這老太后比起後世心狠手辣地慈溪太后來說,還是非常有人性地,雖然也辦下不少糊塗事情。但是爲大宋臣民也做下不少好事。對小皇帝趙禎雖然沒有放權,但是慈愛之心卻是遮掩不了地,此時把他叫進來提前交代後事,讓江逐流心中感覺非常不是滋味,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劉太后此時已經完全沒有睥睨天下的雄心壯志,只餘下一個老婦人的一腔慈愛之情了。

“駙馬,勿要傷懷,哀家雖然自覺身體江河日下。但是也不會說去就去的,我今日把你叫進來,乃是商量一些事情,爲今後提前做些準備。”劉太后見江逐流神色惴惴不安,不由得莞爾一笑。

江逐流這次鬆了一口氣。站起來躬身說道:“母后只要身體康安。兒臣就放心了。”

劉太后用慈愛的目光注視着江逐流,此時此刻。她才發現江逐流是真心爲她擔憂的,可見江逐流和聖上走得很近,可是在心底中還是有她這個母后一份地位的。

“駙馬,有你這一言,哀家收的兩位義女就不冤了!”劉太后笑道,“駙馬還請坐下說話。”

江逐流施禮坐下。

劉太后說道:“駙馬,圍繞在哀家身邊的人不少,朝廷中就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呂夷簡、樞密使錢惟演、興州刺史兼西平經略使夏竦、給事中範雍等人,宮內又有內侍羅崇勳、江德明、任守忠等近臣,可是真到關鍵時候,需要用人地時候,哀家才發覺,這些人都依靠不上,真正能依靠地還是駙馬。”

江逐流不敢自賣自誇,連忙說道:“母后,羅崇勳、江德明、任守忠等幾位內侍兒臣不瞭解,但是呂夷簡、錢惟演、夏竦、範雍等幾位大人還是不錯的。”

劉太后搖了搖頭,說道:“什麼不錯?牆頭草而已。現今哀家輔佐聖上當政,衆多事情都要經過哀家決斷,這些人覺得哀家勢大,就依附哀家。將來哀家百年之後,權柄全部歸到聖上手裡,那時候這些阿諛奉承之諂臣就會轉而去媚好聖上。他們今日捧劉家愈多,來日踩劉家愈狠,因爲不這樣不足以顯示他們對聖上的忠心耿耿。”

江逐流不由得大爲驚詫,他本來以爲劉太后是被呂夷簡、錢惟演、夏竦、範雍等人迷了心竅,現在看來完全不是,劉太后心中清醒得狠,對這幾個人認識非常到位,如此說來,劉太后也是在利用這幾個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並不是完全被這幾個大臣牽着鼻子在走了。

“相反是駙馬,你雖然屢次反對哀家某些條陳,但是都是秉公出發,沒有一絲私心雜念,哀家對此也非常清楚,只是某些事情,處在哀家的位置上不得不做,那些苦衷,只有哀家自身知道,完全不足以向外人道。”說到這裡,劉太后長嘆一口氣,對江逐流繼續道:“所以哀家雖然很多時候對你聲色俱厲,但是內心深處根本沒有想到爲難你,否則以你小小的一個滎陽縣丞,如果能連連高升,最後到樞密副使的位置上?”

劉太后這話半真半假,既有她心內真實的想法,也夾雜有權謀之術,目地是使江逐流對她感恩戴德,更加真心實意爲她出力,日後好保劉氏家族平平安安。

江逐流對此心知肚明,但是他還是高聲謝恩道:“兒臣多謝母后聖恩浩蕩。”

“你我既然是一家人,駙馬就不必多禮。”劉太后微微一笑,繼續說道:“所以在這關鍵時刻,這滿朝文武中看着有百十來人,但是能夠讓哀家信任的,唯獨駙馬一人而已。”

劉太后此言一出,江逐流已經徹底明白。劉太后這是把他叫過了託付後事地。正好江逐流心中也有一些想法,可以趁這個機會提出來,借劉太后之手施展一下,這就叫做互相利用。

那麼江逐流想幹什麼呢?江逐流想到燕雲十六州去。江逐流現在雖然是樞密副使。掌握着軍隊地發號施令權,但是卻不能直接統帥軍隊,這讓江逐流心中有點發虛。江逐流來自現代,非常篤信當時共和國開創者的一句名言:“槍桿子裡出政權!”這句話拿到這一千多年前地宋代,依舊是顛不破地真理。

雖然目前看來,皇帝趙禎和江逐流感情甚篤,但是江逐流知道,這種感情是不保險地。將來劉太后故去,趙禎獨掌大權之後,會發生什麼樣地變化。誰也預測不出來。江逐流見過太多君臣反目的血淋淋的歷史實例了。雖然趙禎本性善良淳樸。但是坐在皇帝的位置上,一旦權力失去制約,必然會逐步走向剛愎自用。是哪一位哲人說的啊?絕對的權力讓人絕對腐化!當趙禎在大宋擁有絕對的獨裁權力時,江逐流真的無法保證他就能控制住趙禎。所以,江逐流必須未雨綢繆,在手中掌握一支自己的軍隊,就趁現在,就趁劉太后有求於他。時不我待!

那麼江逐流爲什麼會想到要去燕雲十六州呢?這裡面有江逐流很多地考慮。

第一個原因,就是因爲狄青就在燕雲十六州。前次西征党項地禁軍有一半也被派到燕雲十六州去戍邊,還有夜哥翰、班谷渾等人率領的五千回鶻騎兵,這些人都是跟江逐流打過仗的老部下,江逐流指揮起來也容易一點。

第二個原因是因爲燕雲十六州的漢人。由於長期在契丹人的統治之下,燕雲十六州的漢人也沾染了不少契丹人的生活習氣。生性彪悍兇猛。打起仗來威力絕對不遜色於契丹人。這些漢人在遼國皇帝的統治之下受了不少契丹人的鳥氣,自然不會對契丹人有什麼好感;而且由於他們以前從來不曾受過大宋皇帝地管轄。所以雖然是漢人,心中對大宋皇帝卻沒有什麼認同感,這對江逐流來說非常有利,他如果在燕雲十六州的漢人中間建立起一支軍隊,以王氏家族和崔氏家族強大的財力做後盾,對燕雲十六州的漢人恩威並施,這些漢人肯定只認得他江逐流而不認得大宋皇帝。如果有什麼風吹草動,江逐流可不會學什麼宋朝將領的那些愚忠,他甚至可以立刻拉起人馬扯起反宋地大旗。第三個原因,燕雲十六州地地理位置距離遼國東京道非常近,在東京道那塊廣袤黑土地上,生活着衆多女真部落。此時宋人和契丹人雖然不知道,這些女真人日後會逐漸強大起來,建立金國,進而滅掉遼國,把宋朝皇室趕過長江。江逐流來自現代,自然會知道日後會發生什麼。而且根據江逐流的記憶,這個時間不會太長,也就是數十年地時間。所以江逐流要搶敵於先,到了燕雲十六州之後,然後派人潛入女真部落,想辦法把女真部落統一起來,歸攏於江逐流的控制之下,這些人將來就是江逐流制衡遼國的強大力量,也防止女真族獨立建國,將來戕害中原百姓。

第四個原因,則是燕雲十六州中的薊州還瀕臨渤海灣,作爲現代人,江逐流當然會明白海洋意味着什麼,以大宋出色的造船技術,江逐流甚至在考慮建立一支名義上是商船但是實際上和私人水軍差不多的強大船隊,這樣江逐流需要的很多物資就可以借用海上通商的名義從黑衣大食白衣大食那邊運過來。李德明的國師阿布杜返回黑衣大食已經快兩年了,按照日程推算,也快要返回大宋了吧。他會不會按照江逐流當日的指點,給江逐流帶來名震天下的大馬士革軍刀和先進的冶煉技術呢?

當然還是第五個原因,燕雲十六州對中原地區的位置太重要了,這時候剛剛從契丹人手中換回來,很多城池城防措施都被契丹人毀壞了,大宋軍隊雖然暫時佔領了燕雲十六州,如果契丹人忽然翻臉轉而進攻燕雲十六州,以契丹人對燕雲十六州的地形之熟悉,那麼大宋將領能不能守得住燕雲十六州。還是未可之間。狄青雖然勇猛。但是也只是鎮守幽州一城,其他十多個城池都由其他大宋將領鎮守,江逐流心中還是有點不放心,所以只有親自過去鎮守。把邊境地局勢穩定下來,時日長了,契丹人慢慢也就習慣了失去燕雲十六州這個事實,不會心中對燕雲十六州有什麼覬覦了。

以上種種原因綜合在一起,稱爲江逐流要去燕雲十六州地動力。只是以前這個想法江逐流卻無法向皇帝趙禎提出來。因爲按照大宋的慣例,一向對武將身爲提防,武將前方剛剛立了大功,這邊馬上就會被從前線召回來,爲的就是怕武將長久統帥軍隊,和軍隊之間建立了默契。不好駕馭。現在江逐流被朝廷任命爲樞密副使。未必不是這個意思。如果江逐流這個時候自告奮勇要去燕雲十六州,不是等於送把柄給皇帝趙禎嗎?即使趙禎心中沒有想法,那些文官們心中的花花腸子一轉,肯定會上本給皇帝太后,對江逐流大加鞭撻。這些文官絕對不會甘心江逐流繼續建立軍功,踩到他們頭上去地。反正宋朝文官地位高,無論說什麼,都不會被獲得死刑,最多是被貶謫到邊遠地區而已。而這樣的貶謫又將給這些文官帶來巨大的聲譽。成爲他們日後翻身甚至步步高昇的資本。

可是現在,機會來了,劉太后自感身體日漸衰弱,要向江逐流託付劉氏家族的後事,這就給了江逐流以機會。

“多謝母后信任。兒臣以前發過誓言。要保護劉氏家族的平安富貴,這些誓言兒臣一日不敢忘懷。”江逐流說道:“只是……”

說到這裡江逐流沉吟起來。

劉太后緊緊注視着江逐流:“駙馬。只是什麼?你不要有什麼顧慮,有什麼話儘管對哀家說來。”

江逐流苦笑兩聲,說道:“只是,只是首先兒臣要有這個能力才行。如果兒臣沒有能力,縱使心中想維護劉氏家族,也不見得能有什麼好的效果。”

劉太后呵呵一笑,說道:“駙馬,你不用擔心,這就是哀家今日召你進宮的原因。哀家打算罷免掉呂夷簡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讓駙馬接任,到時候你就大宋宰相,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如此位高權重,維護劉氏家族當無問題吧?”

江逐流連忙擺手說道:“母后,此事萬萬不可!”

劉太后鳳眉一挑,說道:“駙馬,這時爲何?”

江逐流道:“母后,自古以來,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母后在的時候,你提拔地重臣當然會得到重用。母后一旦駕鶴西遊,那麼聖上拿了權柄,第一件事情要做地恐怕就是要把母后當日提拔的重臣換掉,代之以聖上的近臣。故此,母后此時把兒臣的位置提的越高,兒臣將來保護劉氏家族的能力越弱。”

劉太后用蒼白枯瘦的手輕輕揉了揉眉心,嘆息道:“看來哀家果然是老了,時日無多啊。這等簡單的道理竟然也想不明白,若是以往哀家身體康健時,又如何會犯下此等錯誤?”

江逐流忙賠笑道:“母后只不過是一時失察而已。”

劉太后緩緩擺了擺手,說道:“駙馬,你休要爲哀家遮羞了。”緩了一緩,劉太后又問道:“駙馬,以你之見,這件事情該如何處理?”

江逐流欠身道:“母后,兒臣以爲母后此時一定要貶斥兒臣,你這個時候對兒臣貶斥的越重,將來聖上重用兒臣地機會就越大。而且到時候所有人都認爲兒臣遭了母后的貶斥,和母后是有嫌隙的,當然不會幫着劉氏家族說話。這時候如果劉氏家族有什麼事情,兒臣出來說話,所有人都會認爲兒臣沒有什麼私心,是公允之言,沒有任何人敢於指責我。那麼想對劉氏家族落井下石的臣子們就要想一想看了,連最有資格和劉家作對的人都在幫劉家說話,他們這些受過太后恩惠地人如果這個時候再說什麼對劉家不利地話,豈不是寡廉鮮恥,狼心狗肺之徒嗎?”

“駙馬,此言甚妙啊!”劉太后面露喜色,“駙馬機智百出。哀家把劉氏家族託付給駙馬。可算是託對人了。”

江逐流連忙欠身道:“這些都是兒臣託母后地洪福,纔想出來地。”

劉太后得了江逐流的啓發,心思已經活泛,她本身也是非常聰明之人。只是因爲年老氣虛,思維一時阻塞而已,此時江逐流開了頭,她如何還能想不明白?

“駙馬,不如哀家陪你演一場戲吧。再有一個月,就是舉行祭祀太廟大典的日子,哀家雖然輔佐聖上這麼多年,執掌着大宋真正的權柄,但是卻只是太后,從來沒有享受過天子之禮。正好趁這個機會。哀家要穿天子袞冕來祭祀太廟。”劉太后微笑說道:“到時候駙馬你就可以出言激烈反對。甚至和哀家怒聲爭執,哀家當然會勃然大怒,把你貶謫出京。這樣當將來聖上重掌權柄之時,自然會記得你那日地言行,你提拔重用的機會就來了。劉太后說這些話,既是爲了配合江逐流演戲,爲江逐流將來被皇帝趙禎提拔重用埋下伏筆,同時也是劉太后心中埋藏已久的想法。從內心來說,劉太后非常想效仿大周皇帝武則天。只是最後還是心中虛怯,沒有付諸於行動。現在她既然命不久矣,就打算過一把皇帝的乾癮,穿一穿皇帝的衣裝。順便還可以和江逐流演出一場大戲,保護下江逐流這個劉氏家族將來的靠山。貶謫江逐流總需要個由頭吧?否則她無端端的貶謫江逐流。豈不是個天大的破綻嗎?

“母后高見!”江逐流連勝稱讚。“如此一來,不會再有任何人對兒臣有什麼懷疑了!”

劉太后笑了一下。又說道:“駙馬,你以爲把你貶謫到什麼地方比較好?”

江逐流沉吟了一下,說道:“啓稟母后,兒臣以爲燕雲十六州比較合適。此時燕雲十六州新歸我大宋,根基未穩,遼人又深知燕雲十六州的地勢地形,所以其他人在那裡鎮守燕雲十六州,兒臣實在是不放心,不如把兒臣貶謫到燕雲十六州,讓兒臣在那裡把燕雲十六州的城防全部建設好,將來即使返回朝廷,燕雲十六州也是我大宋牢不可破地屏障!”

劉太后對江逐流領兵打仗地能力當然沒有懷疑,在大宋目下,江逐流實在可以當得上大宋第一名將。讓江逐流到新歸附大宋的燕雲十六州去駐守,劉太后當然會放心。

“好,駙馬,就依你之言!”劉太后語調雖然緩,但是語氣卻很堅決。

江逐流心中一笑,大事成矣!

明道元年二月,大宋王朝要舉行祭太廟的大典。劉太后下了懿旨,要穿着天子袞冕去祭祀太廟。消息一出,呂夷簡、夏竦、張耆、範雍、陳堯佐紛紛上表擁戴劉太后的懿旨。晏殊、王曾、范仲淹等人心中覺得不妥,他們正在商議該如何勸阻劉太后這個瘋狂的想法時,樞密副使江逐流卻上了一封言辭激烈的奏章,指責劉太后此舉違背了大宋祖制,實乃是僭越之舉,是對大宋列位皇帝之大不敬。

劉太后見了江逐流的奏摺之後勃然大怒,立刻降懿旨罷免了江逐流樞密副使之職,貶爲燕雲節度使,知薊州,即刻上任,不得在京中停留。

風蕭蕭兮易水寒,在一片淒冷之中,江逐流帶着全部家眷,遠赴薊州上任,出城爲他送行的只有晏殊、王曾、范仲淹寥寥幾個帝黨官員。范仲淹找個機會握住江逐流的手悄悄說道:“江大人,聖上知道你地委屈,着我傳你幾句話,讓你暫且忍耐,等將來的時日,必有你揚眉吐氣的一天!”

江逐流微微一笑,說道:“爲了聖上,爲了大宋國祚,受些許委屈算什麼。”

范仲淹唏噓不已,不知道該如何安慰江逐流這位大宋少有的忠直之臣。

王曾看了看天色,對范仲淹說道:“範大人,天色不早,此去長路漫漫,不要耽誤江大人的行程。”

范仲淹這才放開江逐流地手。

晏殊領着其他幾個帝黨官員和范仲淹、王曾一起對江逐流深深下拜:“江大人,一路保重!”

江逐流躬身還禮,說道:“列位大人,你們在京師也要多保重,你們要照顧好聖上啊!”

“江大人放心!”晏殊等人大爲感動,江逐流受了這麼重地委屈,還掛念着聖上。雖然江逐流沒有說太多,但是晏殊等人俱都明白江逐流話中的含義,此時朝中太后勢大,有些話地確不能說的太明白。

江逐流看了看前方的家眷車隊,回身對晏殊、王曾、范仲淹等人拱手道:“列位大人,江舟還要趕路,就此別過!”說着翻身上馬,駿馬一聲長嘶,向前方江氏家族的車隊趕去。明道元年

二月乙巳

皇太后劉娥穿着天子袞衣、頭戴儀天冠,在近侍引導下步入太廟行祭典初獻之禮。爲了將這場典禮搞得功德圓滿,在劉太后身後,跟隨的亞獻者爲皇太妃楊氏、終獻者爲則爲劉太后爲皇帝趙禎所立的郭皇后。

太廟禮樂齊鳴,羣臣在趙禎的率領下對皇太后劉娥行跪拜之禮,劉太后的穿着天子袞冕含笑着看着衆臣,威儀達到了頂峰。

就在這同一天,在燕山山脈中,長城綿延曲折,蒼勁雄渾,江逐流駿馬輕裘,身後跟隨着狄青和夜哥翰等親將,來到燕山山脈的最高處,手中馬鞭指着塞外一望無垠的草原說道:“不出五年,這長城之外廣袤的土地,就會回到我們漢人手中!”

江逐流說這話時雖然語氣非常輕柔,但是身後的狄青、夜哥翰諸將眼神中俱都放出狂熱的目光,沒有人會去懷疑江逐流的話。在親眼目睹了江逐流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之後,再用五年時間奪回塞外的大草原又算的了什麼。只是此時誰也沒有注意到,江逐流說的是長城之外廣袤的土地會回到我們“漢人”手中,而不是說會回到我們“宋人”手中,也許心情激盪之下,誰還會在意這一點點區別呢?

天空中傳來一聲鷹鳴,擡頭望去,只見一隻巨大的蒼鷹展翅向北飛去。

江逐流心中頓生萬丈豪情,他哈哈大笑,一拍胯下駿馬,駿馬一聲長嘶,放蹄向蒼鷹飛翔的方向奔去。

狄青和夜哥翰諸將立刻大喝催馬,追着江逐流的身影去了。

落日如血,染紅了天邊大片雲彩,在彩霞的映照下,江逐流一行人馬和整個大地融爲一體。歷史將會記住這一天,正是這一羣人,成爲了大地的真正主宰!

(全書完)

第三百二十章 解圍之策第十九章 惡報第三百五十四章 凱旋迴京第二百零六章 阿拉伯馬第二百三十六章 誘遼攻夏第三百五十八章 正房偏房第二百一十二章 簡單的複雜第三百二十五章 血染的水源第一百二十二章 復國夢第三十七章 伊洛書院(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武勇之術第一百三十八章 重回滎陽第十六章 這下爽大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擅回京師者,斬!第二百零六章 阿拉伯馬第三百零九章 敵軍覆沒第二百四十七章 又陷險境第一百九十九章 入城第三百三十五章 代王與廢王第三十四章 圈套(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鳴沙堡第六十一章 江氏俗調第二百四十章 又要滅口?第三百一十五章 兄弟相見第八十五章 團聚第二百八十二章 變化第三百二十一章 率兵第二十六章 我殺了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意外結果第二百五十二章 機關第二百八十章 人肉盾牌第一百八十章 瘋狂計劃(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陰魂不散第一百零八章 弦上箭第一百二十章 報恩第一百九十九章 入城第二百五十四章 前車後車第三百三十章 山遇惟亮第三十二章 鵬程第二百八十七章 身體之本能第二百六十二章 敗敵之計第二百三十二章 退而求其次第二百一十一章 帝王心術第六十六章 西夏國師(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野利王上鉤第四十五章 民可使由之第二百六十五章 借箭第二百一十六章 小桃原是舊相識第一百六十六章 挑撥第一百九十章 瘋狂的縣丞第三百三十八章 兄可自便第三百四十三章 午睡未醒第三十三章 圈套(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絕地反擊第三百六十三章 李順容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之所興第三十五章 伊洛書院(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犀角馬上杯第四十五章 民可使由之第三百三十章 山遇惟亮第二百零四章 條件第三百五十八章 正房偏房第三百二十五章 血染的水源第一百七十六章 丁謂倒第二百四十章 又要滅口?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神爺的屌第一百三十九章 杜鵑?第八十六章 謠言第三百四十一章 省嵬城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馬威第七十六章 滎陽方家第五十二章 溜鬚宰相第七十八章 郭鬆教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省嵬城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省嵬城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獻俘第一百章 小寡婦第二百三十八章 契丹龍脈第四十六章 千年書第一百五十章 大禍(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敗敵之計第九十章 黃河劫匪第二十七章 恐懼下的錯誤第一百五十四章 龍穴之穴第三百二十三章 只求你平安歸來第三百四十三章 午睡未醒第一百八十四章 格物第一百九十九章 入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李元昊第三百四十七章 神蹟第二百四十五章 兇險一賭第三十章 又一筆賬第七十六章 滎陽方家第三百三十一章 異心第七十八章 郭鬆教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幸與悲哀第九十九章 飢渴的烏鴉第三百三十七章 算計遼國第二百四十二章 嫁禍於宋
第三百二十章 解圍之策第十九章 惡報第三百五十四章 凱旋迴京第二百零六章 阿拉伯馬第二百三十六章 誘遼攻夏第三百五十八章 正房偏房第二百一十二章 簡單的複雜第三百二十五章 血染的水源第一百二十二章 復國夢第三十七章 伊洛書院(三)第二百八十一章 武勇之術第一百三十八章 重回滎陽第十六章 這下爽大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擅回京師者,斬!第二百零六章 阿拉伯馬第三百零九章 敵軍覆沒第二百四十七章 又陷險境第一百九十九章 入城第三百三十五章 代王與廢王第三十四章 圈套(二)第三百一十九章 鳴沙堡第六十一章 江氏俗調第二百四十章 又要滅口?第三百一十五章 兄弟相見第八十五章 團聚第二百八十二章 變化第三百二十一章 率兵第二十六章 我殺了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意外結果第二百五十二章 機關第二百八十章 人肉盾牌第一百八十章 瘋狂計劃(二)第二百五十六章 陰魂不散第一百零八章 弦上箭第一百二十章 報恩第一百九十九章 入城第二百五十四章 前車後車第三百三十章 山遇惟亮第三十二章 鵬程第二百八十七章 身體之本能第二百六十二章 敗敵之計第二百三十二章 退而求其次第二百一十一章 帝王心術第六十六章 西夏國師(四)第三百三十六章 野利王上鉤第四十五章 民可使由之第二百六十五章 借箭第二百一十六章 小桃原是舊相識第一百六十六章 挑撥第一百九十章 瘋狂的縣丞第三百三十八章 兄可自便第三百四十三章 午睡未醒第三十三章 圈套(一)第二百六十一章 絕地反擊第三百六十三章 李順容第二百三十九章 天之所興第三十五章 伊洛書院(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犀角馬上杯第四十五章 民可使由之第三百三十章 山遇惟亮第二百零四章 條件第三百五十八章 正房偏房第三百二十五章 血染的水源第一百七十六章 丁謂倒第二百四十章 又要滅口?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神爺的屌第一百三十九章 杜鵑?第八十六章 謠言第三百四十一章 省嵬城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馬威第七十六章 滎陽方家第五十二章 溜鬚宰相第七十八章 郭鬆教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省嵬城下第三百四十一章 省嵬城下第三百三十四章 獻俘第一百章 小寡婦第二百三十八章 契丹龍脈第四十六章 千年書第一百五十章 大禍(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敗敵之計第九十章 黃河劫匪第二十七章 恐懼下的錯誤第一百五十四章 龍穴之穴第三百二十三章 只求你平安歸來第三百四十三章 午睡未醒第一百八十四章 格物第一百九十九章 入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李元昊第三百四十七章 神蹟第二百四十五章 兇險一賭第三十章 又一筆賬第七十六章 滎陽方家第三百三十一章 異心第七十八章 郭鬆教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幸與悲哀第九十九章 飢渴的烏鴉第三百三十七章 算計遼國第二百四十二章 嫁禍於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