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銜尾追殺

九月十二日午時,皇帝出雁門城,直殺西陘要塞。

同一時刻,左屯衛大將軍雲定興飛速趕赴崞山,奉旨會合兩京援軍,並率援軍由樓煩關直殺白狼塞戰場。

雲定興的心情極度惡劣,皇帝對他的不滿顯而易見。就事論事來說,雲定興對自己也極度不滿,本來皇帝委自己以重任,託付以身家性命,但自己心有餘而力不足,把事情辦得一團糟。說句實話,皇帝沒有在憤怒之下砍了自己,已經是法外施恩了。由此雲定興對兩京權貴異常憎惡,想借刀殺人,借北虜人的刀殺皇帝,你們是不是活的太膩味了?這純粹是找死。這場決戰皇帝贏定了,待其凱旋而歸,兩京必定風起雲涌,無數人頭要滾滾落地了。

但這些都不管雲定興的事,雲定興現在擔心的是,一旦裴世矩的估猜是錯誤的,兩京援軍根本就沒有抵達太原,七天之後也根本抵達不了白狼塞戰場,那首當其衝的還是自己,皇帝盛怒之下一刀砍了自己也屬正常。

九月十二日午時,越王楊侗,山西、河東撫慰大使李淵率東都和河東的援軍抵達汾陽城。城外東北方向便是皇帝在太原的行宮汾陽宮。

此處距離秀容川還有一天的路程,距離崞山則還有兩天以上的路程,這還是在將士們日夜兼程急行軍的情況下。越王楊侗爲此憂心如焚,唐國公李淵倒是鎮定自若,他找來汾陽宮留守官員。打探雁門軍情,結果他得到的消息是,左屯衛大將軍雲定興和驍果第二軍正在崞山方向拼死阻擊南下北虜,至於雁門戰場乃至代北戰場的事情,汾陽這邊一無所知。

這與從晉陽城獲得的消息基本一致,李淵大爲失望。從晉陽獲悉,東北道副大使、虎賁郎將伽藍將軍率燕北軍早在八月十九日便攻佔了白狼塞,切斷了北虜退路,並與北虜大軍展開激戰,而東北道的各軍團在東北道大使、左御衛大將軍、涿郡留守薛世雄的指揮下。紛紛趕赴代北戰場,支援白狼塞。這實際上已經形成了南北大決戰之格局,而北虜在腹背受敵、深陷包圍的不利局面下,若想逆轉戰局,唯一的辦法就是攻陷雁門,俘獲帝國皇帝,所以,雁門戰場的激烈程度是可以想像的,隨着交戰時間的延長。形勢對雁門城和城內的帝國皇帝肯定是越來越不利。

就在楊侗焦慮、李淵失望之刻,突然汾陽驛站接到了從前線送來的緊急軍情。這份軍情要緊急傳遞到晉陽城。但楊侗、李淵果斷截了下來。

這是雲定興寫給晉陽留守行轅的急件。初十日,大軍向崞城方向攻擊前進。十一日午時,大軍推進到崞城城下,與齊王楊暕會合,並即刻整軍向雁門城方向攻擊前進。雲定興的這份急件便是草擬於崞城城下,他要求晉陽留守行轅以最快速度向雁門戰場運送軍需,現在前線最急需的便是糧草武器,當然,更需要援軍。然而,援軍在哪?雲定興告訴留守行轅,一旦兩京援軍抵達晉陽,便請他們火速趕赴雁門戰場。

“北虜後撤了。”李淵馬上做出了判斷,“東北道主力軍團進入白狼塞之後,北虜後撤之路便被徹底堵死,而兩京援軍在雁門被圍一個月之後。就算爬也該爬到雁門了,所以,北虜唯有後撤,乘着兩京援軍尚未抵達戰場之際。集中主力攻陷白狼塞,以期贏得成功突圍的時間。”

楊侗對軍事上的事情所知有限,他關心的只是皇帝的安危,“北虜是否撤離了雁門?皇帝是否安全了?”

“皇帝安然無恙。”李淵以非常肯定的口氣做出了答覆。假若雁門失陷,皇帝被俘,北虜會在第一時間拿來威脅帝國軍隊,那麼此刻雲定興送來的就不是這份急件了。

楊侗長吁了口氣,連日來的重壓讓他疲憊不堪,難以支撐。

越王長史崔賾看了李淵一眼,撫須笑道,“雁門之危已解,皇帝亦要返回太原,而兩京援軍是不是應該加快步伐,北上迎駕?”

李淵心領神會,微笑點頭。

兩京權貴有麻煩了,大家都存了“借刀殺人”的念頭,哪料到皇帝比他們更陰險,東征結束後便馬不停蹄的趕赴北疆,在給北虜挖了一個大大的陷阱的同時,也悄無聲息地給兩京權貴挖了一個大墳墓。

李淵下令,把兩京援軍抵達太原並正在趕赴雁門戰場的消息,以最快速度稟報左屯衛大將軍雲定興。又派人急報西京援軍統帥楊義臣,請他加快行軍速度。同時把雲定興的這份加急件原樣封存好,由驛站緊急傳遞至晉陽。

北虜正在撤離,雁門之危正在解除,皇帝馬上就要回來,兩京援軍的勤王使命基本完成,大家心情輕鬆了,雖然還是一路急行,但感覺完全不一樣,不用打仗了,也不用死人了,大不了動點腦筋對付憤怒的皇帝而已,諸如楊侗、崔賾、李淵、楊義臣等風塵僕僕趕來救駕勤王的文臣武將,輕而易舉便獲得了一份功勞,甚至還能贏得皇帝的更多信任,可謂一舉多得了。

九月十二日,白狼塞戰場激戰正酣,南北雙方十幾萬將士在方圓幾十裡的戰場上浴血奮戰,殺聲震天。

同日,馬邑太守王仁恭還在竭盡全力向桑乾鎮方向攻擊前進。據斥候稟報,連日來,有大量北虜軍隊力在桑乾鎮一線橫渡黃水河,可以判斷,北虜主力正在撤離雁門戰場。從時間上來推算,正常情況下,北虜考慮到天氣、軍需、戰局等各種不利因素,也應該撤退返回大漠了,但北虜既然堅持到了最後,那麼他們是否攻陷了雁門城,俘獲了皇帝?

王仁恭爲此焦慮不安,只能祈禱雁門城固若金湯,祈禱皇帝安然無恙。同時他對左屯衛大將軍雲定興在訊息傳遞上的拖延和隱瞞極度不滿,對兩京援軍遲遲沒有到來更是恨得咬牙切齒。皇帝被圍雁門一個月了,兩京援軍都沒有趕到戰場,這足以說明很多問題,也預示着此戰之後的帝國和東都,必將迎來一場可怕的狂風暴雨。

九月十二日夜,始畢可汗率軍抵達善陽城。

同日夜,莫賀咄設率軍橫渡黃水河。

同日夜,康蘇密率軍撤離句注要塞,急赴桑乾鎮。

同日夜,帝國皇帝兵臨西陘要塞。

九月十三日,清晨,帝國皇帝下令,向西陘要塞發動攻擊。

北虜在西陘要塞的防守不過是虛張聲勢。帝國大軍一鼓而下,旋即直撲句注要塞。防守句注要塞的北虜軍隊士氣低迷,看到帝國大軍從崇山峻嶺間浩浩蕩蕩的殺來,當即棄關而走。

九月十三日午時,康蘇密抵達桑乾鎮,並奉始畢可汗之令,在黃水河兩岸建下防禦陣勢,以便阻擋從句注要塞和樓煩關兩個方向追擊而來的帝國軍隊。

同日,白狼塞戰場上的戰鬥更爲激烈,北虜的消耗戰術對帝國軍隊來說如同噩夢,東北道的燕北、幽州和北平三大主力軍團受損嚴重,戰局對帝國逐漸不利。

伽藍急書薛世雄,懇請其不惜代價確保白狼塞戰場軍需供應。五萬帝國將士日夜奮戰,其軍需消耗之大可想而知,但燕北所能徵召的民夫實在有限,而從安陽鎮到白狼塞又都是崎嶇山路,運輸極爲不便。目前帝國軍隊最大的危機不是戰鬥減員,而是軍需不足。

薛世雄此刻正與觀國公楊恭仁疾馳在通往安陽鎮的大道上,跟在他們後面的是東北道遼西、遼東兩大軍團一萬五千名將士,還有從涿郡支援而來的數萬名肩挑背扛的民夫和綿延數里長的滿載着糧食武器的牛馬車隊。

大戰開始至今,燕北已經傾其所有,涿郡也已經竭盡全力,薛世雄之所以與楊恭仁同赴白狼塞戰場,就在於他已經沒有任何辦法支援白狼塞了,他唯一還能給予帝國將士以幫助的,便是親赴戰場,與將士們同生共死,以此來激勵軍心,來鼓舞將士們的士氣和勇氣。

九月十四日,帝國皇帝率軍抵達桑乾鎮,與北虜大軍迎頭“相撞”。

帝國皇帝被北虜圍攻了整整一個月,早已出離憤怒,此刻滿腔怒火更是轟然爆發,指揮麾下各軍猛烈攻擊,發誓要報仇雪恨。然而,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皇帝麾下的軍隊雖然都是帝國最精銳的軍隊,但他們堅守雁門、崞城長達一月之久,並在崞山防線拼死防守,各軍都是傷亡慘重,精疲力竭,實際上已是強弩之末,如果不是皇帝處於暴怒失控狀態,不顧勸諫親自率軍銜尾追擊,今日根本就不可能出現在桑乾鎮,更不可能發生慘烈戰鬥。

同日,馬邑太守王仁恭率軍推進到桑乾鎮,並覲見了皇帝,得到了皇帝的褒賞。

代北軍同樣損失慘重,但皇帝考慮的是整個戰局,是要給入侵北虜以沉重打擊,所以根本不考慮軍隊的損失,也不關心哪支軍隊已經失去戰鬥力,他的要求是,只要你還能喘氣,還活着,那就必須去戰場廝殺,去砍下北虜的頭顱。

十四日黃昏,始畢可汗率軍抵達白狼塞戰場,決戰的最後一刻來臨了。

第119章 河北二劉第80章 龍勒府第132章 反手一擊第235章 前朝皇族的後裔第127章 月光朦朧第225章 當年往事第291章 大變之局第256章 回報第6章 甲騎具裝第126章 鳴鏑報警第215章 異變第62章 菩提寺外第43章 戰城南第86章 三個旅第133章 就食黎陽倉第286章 兵臨薩水第269章 遼東城下第61章 上邪第158章 翻臉了第234章 李世民要救人第225章 當年往事第288章 一擊第193章 拒絕第147章 獨孤氏第100章 敲山震虎第98章 變化第36章 大葉護第125章 伽藍第131章 竇建德的使者第241章 伏允的祈盼第164章 獨孤震的“中庸”第230章 三份急件第319章 八月二十一第97章 帝國爲何沒有皇儲?第246章 是非之地第20章 野蠻人第179章 司倉竇衍第262章 龍衛軍的複雜局面第238章 最龐大的鷹揚府第31章 白馬第333章 劇變前夜第127章 月光朦朧第37章 樓觀道第161章 便去走一趟第282章 繼續攻擊第125章 伽藍第188章 初識李建成第94章 裴世矩第262章 龍衛軍的複雜局面第138章 哀鴻遍野第43章 戰城南第48章 馬頭要落日第24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91章 一場豪賭第67章 黑鷲第95章 騎虎難下第248章 匪夷所思的陣亡第207章 小舅第199章 樊子蓋膽敢殺某?第133章 就食黎陽倉第262章 龍衛軍的複雜局面第289章 誰攻下了平壤?第31章 白馬第139章 事不宜遲第246章 是非之地第141章 你要造反?第168章 箭在弦上?第159章 攻敵不備第235章 前朝皇族的後裔第181章 開倉第169章 兵變的核心問題第67章 黑鷲第64章 黑鬍子第214章 自尋死路第183章 太原唐氏第18章 我要殺人第168章 箭在弦上?第80章 龍勒府第293章 這也叫嘉賞?第131章 竇建德的使者第238章 最龐大的鷹揚府第42章 蹴鞠第251章 忍氣吞聲第48章 馬頭要落日第99章 意外之喜第302章 燕北軍的決策第21章 老狼府第291章 大變之局第239章 與虎謀皮第281章 殺戮背後的危機第265章 蒲山公的未來第292章 拓土第312章 皇帝的決斷第340章 浴血白狼塞第88章 薛二哥第325章 身陷重圍中的皇帝第286章 兵臨薩水第106章 孤獨的狼第294章 到底要殺誰?第238章 最龐大的鷹揚府
第119章 河北二劉第80章 龍勒府第132章 反手一擊第235章 前朝皇族的後裔第127章 月光朦朧第225章 當年往事第291章 大變之局第256章 回報第6章 甲騎具裝第126章 鳴鏑報警第215章 異變第62章 菩提寺外第43章 戰城南第86章 三個旅第133章 就食黎陽倉第286章 兵臨薩水第269章 遼東城下第61章 上邪第158章 翻臉了第234章 李世民要救人第225章 當年往事第288章 一擊第193章 拒絕第147章 獨孤氏第100章 敲山震虎第98章 變化第36章 大葉護第125章 伽藍第131章 竇建德的使者第241章 伏允的祈盼第164章 獨孤震的“中庸”第230章 三份急件第319章 八月二十一第97章 帝國爲何沒有皇儲?第246章 是非之地第20章 野蠻人第179章 司倉竇衍第262章 龍衛軍的複雜局面第238章 最龐大的鷹揚府第31章 白馬第333章 劇變前夜第127章 月光朦朧第37章 樓觀道第161章 便去走一趟第282章 繼續攻擊第125章 伽藍第188章 初識李建成第94章 裴世矩第262章 龍衛軍的複雜局面第138章 哀鴻遍野第43章 戰城南第48章 馬頭要落日第24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91章 一場豪賭第67章 黑鷲第95章 騎虎難下第248章 匪夷所思的陣亡第207章 小舅第199章 樊子蓋膽敢殺某?第133章 就食黎陽倉第262章 龍衛軍的複雜局面第289章 誰攻下了平壤?第31章 白馬第139章 事不宜遲第246章 是非之地第141章 你要造反?第168章 箭在弦上?第159章 攻敵不備第235章 前朝皇族的後裔第181章 開倉第169章 兵變的核心問題第67章 黑鷲第64章 黑鬍子第214章 自尋死路第183章 太原唐氏第18章 我要殺人第168章 箭在弦上?第80章 龍勒府第293章 這也叫嘉賞?第131章 竇建德的使者第238章 最龐大的鷹揚府第42章 蹴鞠第251章 忍氣吞聲第48章 馬頭要落日第99章 意外之喜第302章 燕北軍的決策第21章 老狼府第291章 大變之局第239章 與虎謀皮第281章 殺戮背後的危機第265章 蒲山公的未來第292章 拓土第312章 皇帝的決斷第340章 浴血白狼塞第88章 薛二哥第325章 身陷重圍中的皇帝第286章 兵臨薩水第106章 孤獨的狼第294章 到底要殺誰?第238章 最龐大的鷹揚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