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兵變的核心問題

李密在安陽的時候,面對獨孤震悲傷的眼睛,不但沒有拿出任何妥善的策略,甚至連一句安慰『性』的、模棱兩可的應對之辭都沒有。

李密固然是失望離去,獨孤震又何嘗不是黯然魂傷?他放下高貴的自尊,以妥協之態與後進晚輩共商大計,最終卻遭拒絕。

未來是什麼?以楊玄感爲首的關隴本土貴族、以李密爲首的曾飽受先帝和今上兩次重擊的“”,還有以元弘嗣、斛斯政爲首的保守派鮮卑貴族,是否穩『操』勝券?假若他們失敗了,後果之慘痛,做爲同爲關隴貴族的以武川係爲首的政治上的“中間派”們,也會痛心疾首。關隴貴族的保守派都被風暴席捲而去,關隴貴族集團遭到前所未有的打擊,實力驟降,這對帝國政局和中土穩定將造成難以估量的惡果。

在這場風暴中,風暴的發動者本質上是要維護關隴貴族集團的整體利益,所以只要策略正確,保守派肯定可以與“中間派”聯手合作。這也是獨孤震所期待的,畢竟在政局失控之後,更換皇統所付出的代價,要遠遠小於兵戈相見、自相殘殺乃至陷入慘烈內戰所造成的損失。

歷朝歷代的政變,相當一部分是在“平穩”中度過的,甚至沒有載入史冊。主謀者智慧超羣,又實施了正確的策略,於是老皇帝突崩,新皇帝繼位,一切都按部就班,看不出任何政變的跡象。今日局勢下,楊玄感顯然做不到這一步,在矛盾激化的情況下,唯有暴力政變,但暴力政變同樣可以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大目的,楊玄感就是這樣謀劃的,也是這樣期待的,然而。事實很殘酷。

今上是楊素擁戴上位的,楊玄感即便要推翻今上,但不能否決自家大人楊素當初在皇統一事上的決策,否則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所以楊玄感極力支持越王楊侗繼承皇統。更重要的是,他必須把“秋後算帳”的危險『性』徹底剷除。爲此必須牢牢控制皇統,掣肘皇權。必要的時候甚至再一次更換皇統,因此在皇統的選擇權上,楊玄感至死不會相讓。

然而,代王楊侑的母系家族是關中本土第一大族韋氏,韋氏在關隴貴族集團中的份量非常重。如果韋氏不同意楊玄感在皇統繼承人上的選擇,那麼無疑,楊玄感極有可能失去西京方面的支持和響應。

從獨孤震的立場來說,他可能更偏重於秦王楊浩,原因很簡單,政變後。無論皇權還是中央維權,都會遭到沉重打擊,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急劇下降,這時候僅靠關隴貴族集團穩不住整個帝國。必然要最大程度地向山東和江左貴族集團做出妥協,以贏得帝國的持續穩定和中土的長期統一。

迴歸到這座大帳裡,楊氏兄弟和李子雄等楊氏一系當然支持楊玄感,他們既要牢牢保持皇統的選擇權和控制權,更不願意把既得利益讓度于山東和江左貴族。這倒不是因爲他們目光短淺或者利慾薰心,而是事關自己的生存,一旦失去對大局的掌控,第一個遭到清算和血洗的必是楊玄感一系。這是毋庸置疑的一件事。

胡師耽和孔穎達等人不便直接反對,更不想把矛盾公開化。尚未舉旗就內訌,豈不自尋死路?不過從山東大世家大權貴的立場來說。無疑是支持秦王楊浩繼承皇統。

李密和元務本都是當年的“”,而與今上的仇怨可謂深重,與楊氏一系也有仇隙,因爲當年幫助先帝和今上打擊“”的急先鋒就是楊素及其派系勢力。如果不是共同的推翻今上的目的,其後楊氏一系的政治立場又轉爲保守,雙方不可能走到一起。

從雙方事實存在的矛盾出發,不能不惡意地揣測,李密、元務本,包括當初的薛德音,這些“”們與楊玄感一起謀劃政變,其動機中帶有強烈的報復成分。如今“兵變”開始了,“報復”成功了,他們沒有任何理由支持楊玄感一系掌控皇統的選擇權,相反,他們要竭盡所能挑起各方勢力在皇統上的爭鬥,然後從中漁利。如何才能獲得最大利益?當然要“找對人”,要準確找到最終的皇統繼承人,然後不惜代價輔佐其坐上皇帝的寶座。

李密急匆匆北上安陽和鄴城,然後在舉旗之前拋出這個致命的核心問題,對楊玄感和兵變者造成的衝擊之大可想而知。

舉旗在即,政變的相關策略,諸如政變目的、政治策略,攻擊計策,等等,都要形成統一意見。本來楊玄感已經與衆人就諸多關鍵問題達成了一致,哪料李密突然拋出最最核心的皇統問題,導致爭辯再起。

李密的理由冠冕堂皇。皇統這個核心問題不解決,到了東都之後怎麼談?我去鄴城和安陽,明知這個問題最爲關鍵,卻因黎陽沒有決策,無從談起,錯失良機。

越王楊侗、代王楊侑、秦王楊浩,哪一個是皇統繼承人?是未來的帝國皇帝?抑或,乾脆推倒重來,篡位謀國?

若把越王楊侗推上皇帝寶座,那麼楊玄感在東方必定失去以清河博陵崔氏和趙郡李氏爲首的大部分山東世家的支持,在西方則必定失去以韋氏、杜氏、李氏爲首的關隴本土貴族集團的支持,雖然楊玄感能得到以弘農楊氏、滎陽鄭氏、潁川陳氏、河南韓氏等河洛世家望族的支持,但在東西兩大貴族集團的夾擊下,政變者即便攻佔了東都,也守不住中原。當皇帝和遠征軍呼嘯而下,兵變者能否力挽狂瀾,一戰而定?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若以代王楊侑做爲皇統繼承人,楊玄感則能得到關隴本土貴族的支持,但河洛世家顯然不能接受勝利果實給他人所攫取的事實,而山東貴族集團不但未能從這場風暴中獲利,反而繼續處在關隴人的遏制和打擊之下,其反抗的激烈程度,恐怕誰都可以想像得出來。

若以秦王楊浩爲帝國未來的皇帝,楊玄感可以得到山東貴族集團的支持,但把自己推向了關隴貴族集團的對立面,如此一來,楊玄感拿下東都的設想可能要落空,而皇帝卻能在關隴貴族集團的支持下,輕而易舉地擊敗楊玄感,到那時山東貴族集團會毫不猶豫地拋棄楊玄感,楊玄感最終一無所獲。

李密的分析和推衍有理有據,聽在楊玄感和衆人的耳中,卻是異常難受,甚至令人窒息。

李密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不要打東都了,爭霸中原是死路一條,還是北上,堅決北上,以代、晉爲根基之地行王霸之大業。說白了就是以兵變引發帝國的混『亂』,以混『亂』引發中土的割據分裂,然後羣雄並起,爭霸天下。

如果說獨孤震的策略是溫和變革,楊玄感的策略是暴力變革,那麼李密的策略就是顛覆『性』的革命了。他不是要重建皇統,而是要重建國祚。他堅決要推翻帝國,要在中土重建一個統一的新帝國。不要搞什麼政變,兵變,就是造反,一反到底,徹徹底底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

沒有人支持李密,但也沒有人反對李密。

氣氛顯得很詭異。

楊玄感當機立斷,先舉旗,先傳檄天下反皇帝,否定大業之策,再行開皇之制。

楊氏兄弟和李子雄等人當然全力支持,胡師耽、孔穎達、李密和元務本等人也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其實大家心裡到底怎麼想,只有自己知道。楊玄感也顧不上許多了,時間不等人,先求表明上的統一,至於到了東都之後,局勢如何變化,說句實話,連他自己都無從把握,更不要說其他人了。

很多時候,他也只能跟着大勢走,而大勢是什麼?那就是整個關隴貴族集團在政治上的主流意向。各自爲政、各自爲戰、各有其利,這就是門閥士族政治最大弊端,而這種弊端只要有一定的歷史條件作基礎,就必然轉化成強大的分裂力量。分裂對中土、帝國、皇帝和普羅大衆來說,不是好事,但對門閥士族來說,卻是一件利大於弊的好事。

李密的話實際上是撕下了戴在門閥士族臉上的面具,把這些貴族的真實想法公諸於衆。誰敢說楊玄感就沒有篡位謀國、自立爲帝的想法?誰敢說李子雄、趙懷義、胡師耽、孔穎達等人就不想重回門閥士族主宰天下的時代?

是北上還是攻打東都?

李密的建議被否決了,李子雄、趙懷義等人一致決定打東都。

李密的建議不是不可取,而是時間太長,變數太大,不確定的因素太多,而這對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夜間改天換地的楊玄感等人來說,根本不能接受。

既然打東都,那就必然解決皇統繼承人問題。李密再一次北上鄴城和安陽,與獨孤震、與趙郡李氏等河北世傢俱體商談。

迫於當前局勢,楊玄感決定向山東貴族集團妥協。現在西面的元弘嗣是指望不上了,東面的李子雄已經逃到了黎陽,更不要指望。這種情況下,楊玄感的當務之急,是在最短時間內拉起一支足夠龐大的軍隊,而這需要得到大河兩岸各地方勢力的支持,爲此,他只有向山東貴族集團妥協,而楊氏兄弟和李子雄等人也只有暫時向楊玄感妥協。

李密連夜出城。

楊玄感則連夜拜會遊元。

第158章 翻臉了第258章 瘋狂的伽藍第198章 獨孤武都第294章 到底要殺誰?第274章 驚變第137章 初見竇建德第264章 李密的選擇第347章 最後狂瀾第185章 三千里長的防禦線第159章 攻敵不備第280章 火葬烏骨第38章 屠夫和木匠第344章 關鍵時刻第97章 帝國爲何沒有皇儲?第65章 我的人頭不值錢第14章 黑夜第106章 孤獨的狼第224章 破陵對峙第254章 此賊可是張金稱?第342章 斬!斬!斬!第77章 昭武屈術支的出路第75章 明鏡和尚第318章 首戰告捷第153章 武川系第241章 伏允的祈盼第25章 伽藍,堅持住第292章 拓土第287章 決戰在即第197章 過溫城第99章 意外之喜第147章 獨孤氏第137章 初見竇建德第199章 樊子蓋膽敢殺某?第293章 這也叫嘉賞?第212章 時機第274章 驚變第188章 初識李建成第179章 司倉竇衍第306章 積極防禦第69章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233章 又聞寒笳第225章 當年往事第293章 這也叫嘉賞?第279章 一夜之後第279章 一夜之後第193章 拒絕第135章 這裡是河北第256章 回報第218章 豎子敢爾第99章 意外之喜第299章 隻手遮天第38章 屠夫和木匠第253章 崔先生來擺譜第14章 黑夜第176章 兵分兩路第203章 越王楊侗第172章 蘇姓三家第149章 子時出戰第122章 高泰醒悟了第22章 金秋放歌第158章 翻臉了第290章 驚變第152章 如你所願第320章 八月二十二第221章 千鈞一髮第58章 蘇合香第254章 此賊可是張金稱?第335章 撤離第193章 拒絕第292章 拓土第70章 十年之約第110章 崔氏危機第9章 軍行萬里出龍庭第38章 屠夫和木匠第75章 明鏡和尚第93章 焦慮第99章 意外之喜第93章 焦慮第311章 西北狼兄弟第175章 堅固的黎陽倉第304章 刀尖上跳舞第126章 鳴鏑報警第51章 你是誰?第154章 獨孤八郎第180章 腹背受敵第20章 野蠻人第164章 獨孤震的“中庸”第328章 八月三十日第233章 又聞寒笳第309章 召見王辯第10章 鞦韆上的溫馨第39章 寒笳羽衣第74章 師父第287章 決戰在即第231章 伽藍何在?第201章 恩主第90章 太子餘黨第173章 自陷絕境第120章 歃血結義
第158章 翻臉了第258章 瘋狂的伽藍第198章 獨孤武都第294章 到底要殺誰?第274章 驚變第137章 初見竇建德第264章 李密的選擇第347章 最後狂瀾第185章 三千里長的防禦線第159章 攻敵不備第280章 火葬烏骨第38章 屠夫和木匠第344章 關鍵時刻第97章 帝國爲何沒有皇儲?第65章 我的人頭不值錢第14章 黑夜第106章 孤獨的狼第224章 破陵對峙第254章 此賊可是張金稱?第342章 斬!斬!斬!第77章 昭武屈術支的出路第75章 明鏡和尚第318章 首戰告捷第153章 武川系第241章 伏允的祈盼第25章 伽藍,堅持住第292章 拓土第287章 決戰在即第197章 過溫城第99章 意外之喜第147章 獨孤氏第137章 初見竇建德第199章 樊子蓋膽敢殺某?第293章 這也叫嘉賞?第212章 時機第274章 驚變第188章 初識李建成第179章 司倉竇衍第306章 積極防禦第69章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233章 又聞寒笳第225章 當年往事第293章 這也叫嘉賞?第279章 一夜之後第279章 一夜之後第193章 拒絕第135章 這裡是河北第256章 回報第218章 豎子敢爾第99章 意外之喜第299章 隻手遮天第38章 屠夫和木匠第253章 崔先生來擺譜第14章 黑夜第176章 兵分兩路第203章 越王楊侗第172章 蘇姓三家第149章 子時出戰第122章 高泰醒悟了第22章 金秋放歌第158章 翻臉了第290章 驚變第152章 如你所願第320章 八月二十二第221章 千鈞一髮第58章 蘇合香第254章 此賊可是張金稱?第335章 撤離第193章 拒絕第292章 拓土第70章 十年之約第110章 崔氏危機第9章 軍行萬里出龍庭第38章 屠夫和木匠第75章 明鏡和尚第93章 焦慮第99章 意外之喜第93章 焦慮第311章 西北狼兄弟第175章 堅固的黎陽倉第304章 刀尖上跳舞第126章 鳴鏑報警第51章 你是誰?第154章 獨孤八郎第180章 腹背受敵第20章 野蠻人第164章 獨孤震的“中庸”第328章 八月三十日第233章 又聞寒笳第309章 召見王辯第10章 鞦韆上的溫馨第39章 寒笳羽衣第74章 師父第287章 決戰在即第231章 伽藍何在?第201章 恩主第90章 太子餘黨第173章 自陷絕境第120章 歃血結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