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再鬧大一些

徐師謨的言外之意,在座的幾人都明白了。

李建成有點點意動,但更多的卻是震恐。

徐師謨向四面團團一揖,大聲道:“在下一心效忠殿下,在這裡也不怕說一句大逆不道的話。使者到來,我們大可以將使者扣下。然後對外詔稱秦王一黨在仁智宮劫持天子行密謀造反之事。佯稱接到了天子秘密送出的血書衣帶詔,發兵符調集各地軍隊勤王清君側,我們有楊都督大兵壓境,又有李大將軍助陣。足以在短時間內攻克鳳凰谷,踏平仁智宮。到時候誅殺秦王亂黨,至於陛下,他本就對裴寂說此身最大的心願是爲太上皇逍遙自在,不如就從了他的意願……”

膽大妄爲的聲音還未落下,便讓一人截了住。

“徐舍人真有大才,這夢做得,我魏徵想都不敢想!”

魏徵什麼什麼人物,日後李世民登基大統,文起貞觀,武稱天可汗,威望最盛的時候,都敢與他叫板。逼得李世民像個小孩一樣跑到長孫皇后面前大叫要殺了他……

徐師謨還真不在他眼裡。

此人卻有能耐,也有一定的才華,但是但他的大志壓不住他的才華,將一切都想的太過美好。

他毫不客氣的嘲諷着:“太子威震天下,中外歸心,秦王卑鄙無恥,陰險無能。只是憑藉陛下的寵信狐假虎威,征戰數十載,百戰百敗。在軍中全無威信。這義旗一舉,想必京畿各地跟着秦王征戰多年的統兵大將,一聽對手是老上司大唐常敗將軍李世民。一個個俱都肅然受命,秣馬厲兵隨時準備殺往仁智宮救駕,剷除秦王一系勢力。同時,秦王黨一個個都是小人,樹倒猢猻散,見大軍一來,便將秦王人頭送上。”

“再有京中三省六部九寺大臣。邊境總管軍事統帥,一個個都苦秦王久已。一聽要舉兵對付秦王。爭先恐後的投入東宮門下,扶保真命天子登基,更無一人會質疑太子令拒絕不從!最後四海臣服,宇內歸心。我們一個個攀龍附鳳。光宗耀祖、封妻廕子,美哉!”

魏徵聲音本就尖銳,不甚動聽,此刻有意拉長了聲調嘲諷,更如鐵物碾壓玻璃渣般刺耳。

一套冷嘲熱諷下來,將徐師謨的臉色刺的湛青。

徐師謨盛怒道:“自然不會如此順利,但總好過你讓殿下孤身一人去送死的強。”

李建成對於堂下的爭論視若無睹,他知道因爲形勢太過危險,太過嚴峻。給予他們準備的時間又不是那麼的充分。

亂了在情理之中。

爭吵歸爭吵,但爭吵中的道理卻是不假。

“我也覺得應該搏一把!”說話的是韋挺,他出身關中世家是前隋民部尚書韋衝的小兒子。韋李兩家交好。與當時還是唐國公長子李建成自幼相識交好。大唐開國後,太子李建成即將韋挺引入東宮任用,信任彌厚勝過任何一人。

“陛下偏寵秦王,自來如此,仁智宮這事,可不正是秦王一手所爲?他借太子留京。自身侍駕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大肆顛倒黑白撥弄是非。如今陛下已全然聽信他的一面之辭。仁智宮內外想必也爲秦王掌控,太子單騎前去謝罪,只怕是凶多吉少。殿下目前佔據中樞,手上又握有重兵,搏一搏,至少能成個五五之數。”

“噗嗤!”魏徵又笑了起來:“現在雖是大半夜的,一個個都在做夢哩?該醒醒了吧……殿下,臣就說兩句,論領兵打戰,論軍中威信,誰比的過秦王殿下?論衝鋒陷陣,摧兇克敵,誰又比得上大將軍羅士信?此二人在鳳凰谷,就憑楊文幹?就憑李藝?拿得下他們?在我看來,羅士信一人對付他們就綽綽有餘,更何況還有早已準備的秦王殿下。起兵,十死無生,孤身認罪,九死一生,望殿下明斷。”

李建成竟然無言以對。

楊文幹曾是他的宿衛,因爲對他忠心不二,才被提拔爲慶州都督,論及才幹,只能說是中庸。李藝倒是威名赫赫,但很明顯不是羅士信的對手。

李建成瞧向了一直沒有說話的太子中允王珪,問道:“叔玠一直未言,不知你意下如何?”

在太子的私人幕僚中王珪年紀最長,地位亦是最高的一個,李建成向來以他馬首是瞻。現如今徐師謨、韋挺意圖造反,趙弘智意圖解釋,而魏徵意圖請罪,四個人已經出了三種解決事情的方法了。

李建成什麼都好,最大的毛病便如魏徵說的,優柔寡斷,不如李世民一般剛果決絕。

其實歷史上李建成便有好幾次機會一展拳腳的,最後都因爲優柔寡斷的性格放棄了。

李淵起義之初,李建成攜帶李元吉逃出了河東。依照李建成的本意是不去投奔李淵,而是與平陽一樣,自立山頭,憑藉李家在河東的聲望,拉起一對兵馬來支持李淵。

如果李建成當初這麼做了,同時成功的話,他的履歷上將會重重的記下一筆,李世民想要超越他,就沒那麼容易。以難度而言,李建成在河東拉起一支兵馬比平陽在關中皇城腳下,拉起一支兵馬要容易的多。當時隋朝人心向背,李建成本就才幹不俗,兼之還有一個驍勇過人的李元吉,成功率還是很大的。

結果就在他擬定計劃,準備這麼幹的時候與柴紹碰上了。

柴紹在長安拋下平陽逃往太原與李淵匯合,一聽李家大公子意圖自己幹,又不好意思丟下他,也就勸說他投奔李淵去。

好了,一有不同的意見,李建成的毛病犯了,猶豫了好一會兒,選擇了聽柴紹的,錯過了大好機會。

如此事情,可算是不知凡幾。但就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以遇上多選題,還是各有道理的多選題,這腦袋就有點犯暈了。最終問向了亦師亦友的謀主王珪。

王珪亦是出生名門,他的祖父是南北朝末年的名將王僧辯,他的家族太原王氏是關東五大高門之一。但細說起來,不如說王珪一家很有當神算的潛質,而且看得特別準。

昔年王珪交友滿天下,有一次設宴款待名士,宴會中房玄齡、杜如晦皆在邀請之列,王珪的母親很是高興,直言兩人是王佐之相,自己的兒子能與他們做朋友,將來一定大有好處。

見王母秀着她的看相技術,王珪的夫人也不甘示弱,當了回神算,對王珪道:“你們將來能夠成名,全靠末座少年。”

爲此大詩人杜甫還在他的《送重表侄王砅評事》一詩中寫道:“次問最少年,虯髯十八九。子等成大名,皆因此人手。”

末座少年便是李世民,這位李家的二公子,陪着大哥李建成赴宴,但因生性頑劣,在士林中沒啥威望,被安排在了宴席的最後一位。

不過很顯然,王珪並不信母親與夫人的神算,毅然加入了李世民的敵對陣營。

見李建成開口詢問,王珪道:“玄成所言,雖不中聽,卻句句在理。殿下若此時佔據京城,囚禁使者。行了這一步,便再難回頭。怕是連對陛下影響最深的裴相都得倒戈與殿下爲敵了。今大亂之後,人心思定,願真心跟隨殿下起事的人寥寥無幾。常言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恕珪直言,起兵反抗,結果十之八九就如玄成說的那樣,十死無生。趙主簿之言有不夠徹底,玄成所言亦確實萬分危險。珪之所以不言,實是再想還有別的什麼法子。若沒有別的辦法,也只能依玄成之言,死中求生。”

魏徵見王珪站在他這邊,乘勝追擊道:“陛下寵愛秦王不假,可以徵看來陛下愛子之心,並不限止於秦王。齊王、殿下都相差不了多少。只要澄清謀反罪名,只認私兵一事,陛下不至降罰過重,比之據城起兵,名不正、言不順,實在穩妥的多。”

李建成看了看魏徵又看了看王珪,猶豫了好半響,終於拿定了主意。

此時鳳凰山谷口。

“就如你說的,他還是選擇來了啊!”李世民站在山坡高處,看着忙碌的兵卒,長嘆了口氣。

全盤計劃,最理想的就算李建成孤注一擲在長安作亂造反。然後他可以名正言順的將李建成擊潰,取而代之。但是就如羅士信斷言的一樣,李建成還是來了。

羅士信坦然自若的笑了笑:“太子麾下也有許多無可忽視的謀臣,能夠分辨的清事實。有他們在,太子不會放如此顯著的錯誤。”

現在爲了防止李建成造反,李淵已經下令鳳凰谷內的所有兵卒統歸李世民率領,羅士信充當副手,以抵禦不可預料的變故。

是以現在羅士信能光明正大的與李世民在一起,商議着如此事情。

“所以依我之見,原定計劃可有有些不足。最好讓事情再鬧大一些,李藝現在恰好在寧州,我覺得可以將他拉進去,將事態在鬧大一些,鬧得陛下無法庇佑太子。還有殿下必需小心封德彝此人,此人如果沒錯的話,應該是太子的人。”()

ps:晚上12點前,還有一章。

第24章 回京途中第262章 計劃開始第6章 司門書令史——劉燕客第56章 各耍心計第18章 以戰養戰第233章 力挽狂瀾第29章 花言巧語第33章 日本的夷狄論第25章 借勢一擊第169章 婚事在即第30章 軍心第67章 捷報傳達第42章 那個第59章 一石數鳥第11章 萬般謀劃皆是浮雲第41章 頡利的決斷第30章 趁勢攻城第44章 小丑一樣第59章 一切都按計劃進行第3章 攻城第8章 四國夾擊第55章 從龍之功第257章 羅士信的目標,野望第292章 迎親第13章 萬事俱備第254章 風雨欲來 關鍵所在第7章 繼承第260章 滿足的笑容第5章 我也上戰場第264章 東宮爭論第1章 平陽產子第32章 真實的蕭後第51章 逼供求饒第54章 心動了第51章 真正的敵人第269章 上、中、下三策第17章 好走,不送第40章 兵不血刃第137章 爭主帥第20章 大膽假設第34章 安市……楊萬春第11章 萬般謀劃皆是浮雲第9章 奇事怪事第49章 斬首第236章 鄭麗琬歸來第60章 竟是羅士信?第97章 藏兵谷第11章 願聽大總管號令第282章 正面對決第290章 放下一切的覺悟第20章 大膽假設第50章 斬盡殺絕第182章 生命的奇蹟第79章 信任第268章 易儲之念第88章 匹馬襲營第25章 怕得誰來第128章 了卻心事第6章 如此邊兵第37章 給臉,不要臉第25章 堵嘴第51章 逼供求饒第4章 不降死,願降生第244章 過於顯眼的幕後黑手第230章 遷都?有毛病吧!第31章 白眼狼第189章 南方亂起第148章 火馬衝陣第6章 撤軍第15章 主審官第54章 心動了第110章 羅士信做不到第2章 未來發展的發現第29章 熱情歡迎第4章 坑了自己人第11章 羅士信求見第36章 追擊神速第146章 東施效顰第17章 螳螂捕蟬第226章 自污第116章 巧辯第217章 開解平陽第130章 權謀之鬥第51章 逼供求饒第213章 江南平定 內患猶在第164章 姑奶奶與陰謀女第36章 追擊神速第45章 才色**第63章 新羅慘敗第102章 廢話第37章 鎖定老對手第51章 凱旋歸朝第297章 歸寧之期第100章 真正的醫者第7章 繼承第10章 李世民的用心第41章 突厥入侵第253章 陪李淵聊家常第27章 唐軍天降第14章 契吳山馬賊
第24章 回京途中第262章 計劃開始第6章 司門書令史——劉燕客第56章 各耍心計第18章 以戰養戰第233章 力挽狂瀾第29章 花言巧語第33章 日本的夷狄論第25章 借勢一擊第169章 婚事在即第30章 軍心第67章 捷報傳達第42章 那個第59章 一石數鳥第11章 萬般謀劃皆是浮雲第41章 頡利的決斷第30章 趁勢攻城第44章 小丑一樣第59章 一切都按計劃進行第3章 攻城第8章 四國夾擊第55章 從龍之功第257章 羅士信的目標,野望第292章 迎親第13章 萬事俱備第254章 風雨欲來 關鍵所在第7章 繼承第260章 滿足的笑容第5章 我也上戰場第264章 東宮爭論第1章 平陽產子第32章 真實的蕭後第51章 逼供求饒第54章 心動了第51章 真正的敵人第269章 上、中、下三策第17章 好走,不送第40章 兵不血刃第137章 爭主帥第20章 大膽假設第34章 安市……楊萬春第11章 萬般謀劃皆是浮雲第9章 奇事怪事第49章 斬首第236章 鄭麗琬歸來第60章 竟是羅士信?第97章 藏兵谷第11章 願聽大總管號令第282章 正面對決第290章 放下一切的覺悟第20章 大膽假設第50章 斬盡殺絕第182章 生命的奇蹟第79章 信任第268章 易儲之念第88章 匹馬襲營第25章 怕得誰來第128章 了卻心事第6章 如此邊兵第37章 給臉,不要臉第25章 堵嘴第51章 逼供求饒第4章 不降死,願降生第244章 過於顯眼的幕後黑手第230章 遷都?有毛病吧!第31章 白眼狼第189章 南方亂起第148章 火馬衝陣第6章 撤軍第15章 主審官第54章 心動了第110章 羅士信做不到第2章 未來發展的發現第29章 熱情歡迎第4章 坑了自己人第11章 羅士信求見第36章 追擊神速第146章 東施效顰第17章 螳螂捕蟬第226章 自污第116章 巧辯第217章 開解平陽第130章 權謀之鬥第51章 逼供求饒第213章 江南平定 內患猶在第164章 姑奶奶與陰謀女第36章 追擊神速第45章 才色**第63章 新羅慘敗第102章 廢話第37章 鎖定老對手第51章 凱旋歸朝第297章 歸寧之期第100章 真正的醫者第7章 繼承第10章 李世民的用心第41章 突厥入侵第253章 陪李淵聊家常第27章 唐軍天降第14章 契吳山馬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