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京城列出一個人,誰最囂張,那麼答案毫無疑問是朱友能。
如果在京城列出一個人,誰比他更猖狂,那麼這個人就是李柷。
昏君和敗家子似乎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他們的相遇註定是一場絢爛的火花。
有錢不是能使人快樂,而是非常快樂。
含元殿,
“朕決定在京城由朝廷出面建立學堂,東城、西城、南城、北城,至少要建立十二所。學堂,免取學費,管一頓午飯。”
這是件好事,可好事未必能夠獲得羣臣們的支持。
“陛下,開設學堂固然是好事一件,然這需要大量錢財支撐。國庫雖有積蓄,恐也是杯水車薪吧。”沒想到最先反對的是張文蔚。
確實如此,戶部確實有些錢,但還不至於敗家的份上。現在無戰事,一旦開戰,戶部那點可憐的家底根本不夠開支的。
開設學堂先是要建學校,招聘教書先生。再就是書本、教材、中午管飯的話還要考慮食宿。
別看這些都是不起眼的小事,可如今百廢待興,什麼都得從頭開始。
單單這造紙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造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這還不算,還有印刷筆墨,這些都需要錢。
這些放在現代來說都是極其簡單的事,工廠化作業筆墨紙張源源不斷。而在大唐,每一張紙每一支筆都是需要花費大量財力支撐的。
“朕不管,沒錢那是你們戶部的事,學堂必須建!”李柷說的斬釘截鐵。
羣臣議論紛紛,這麼大一筆開支,朝廷哪有那麼多錢。
“陛下,臣以爲張大人所言甚是,臣附議。”獨孤損跟着說道。
“臣附議!”
“臣也附議!”
……
“不行,朕這學堂是建定了!只有人人讀得起書,識得了字才能明事理。只有明事理才能爲我大唐江山社稷出力,朕知道會很難,以目前朝廷的能力有限。可朕已經決定了,學堂,必須建!”
張文蔚嘆了一聲,他怒道:“陛下可知這學堂一年的開支可裝備五萬鐵騎啊,五萬啊!眼下藩鎮依舊虎視眈眈,諸藩王對朝廷陰奉陽違。他們把持地盤上的軍事,政務。屢屢拒絕朝廷派駐官員,藩鎮不除,何以興我大唐!”
李柷也拍了桌子:“除了藩鎮又怎樣,將來我百姓不識丁,平民不知理,這樣的大唐又如何振興?張文蔚,朕心意已決,誰敢再勸,朕摘了他的官、罷了他的爵!”
李柷極少發這麼大怒氣,以罷官相脅這是頭次。
沒想到這羣臣極爲硬氣,偏偏有幾個不怕死的。
中書舍人封不用站出來:“陛下不想如何振我軍威,而捨本求末開學堂,臣以爲不妥!”
翰林學士劉煒也跟着道:“陛下此乃有違天道,臣不敢苟同。唯有平藩纔可言學,此時建學堂言之過早!”
“孔林何在!”李柷對着大殿大喊。
孔林站了出來:“陛下。”
李柷指着封不用和劉煒:“傳旨,免去封不用中書舍人一職,着令爲復州刺史。翰林學士劉煒,年老德邁,朕準其告老還鄉!”
羣臣大驚,皇帝這是要玩真的了。接連免去兩位朝臣的官職,一時間整個含元殿大譁。李柷冷着臉,不給任何人面子。
天子金口玉言,下旨罷了兩名朝臣的官職,剩下的大臣終於安靜下來。
羣臣也知道,李柷是爲我大唐振興而努力。可藩鎮不除,終究是個禍患,一時間朝堂上議論紛紛。
有人主張學堂可以開,可不能免費,朝廷實在無力承擔這麼大一筆費用。
“陛下,這學堂可以由朝廷開辦。可不能免費,僅洛陽城恐學童不下十萬,這麼大的開支,無論如何咱們也擔不起啊。”張文蔚又道。
“是啊陛下,若是全面免費,朝廷着實養不起啊。”崔遠也跟着說道。
“不行,朕西山琉璃廠、鹽場、開元櫃坊,所有的盈利都可以拿來維持學堂開支。朕寧肯少五萬鐵騎,也不能耽誤了孩子上學!”
開設學堂不是投筆錢就能完事的,這就是個無底洞。因爲每年都有學子入學,可李柷咬着牙,還是要建。
今日的朝堂吵翻了天,天子執意如此,羣臣都無可奈何。最後張文蔚一咬牙:“好,陛下若是建學堂也可。八十萬貫錢的冊封皇后大典,縮減到五十萬。”
張文蔚知道李柷最看中的就是皇后的登基大典,本來連李柷私房錢一共投了八十萬貫。除了登基費用,還有修建皇后寢宮。
他拿這個威脅李柷,若是能剩下三十萬貫,倒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朕給你七十萬貫,封后大典僅十萬貫足矣!”
羣臣一聽又是大驚失色,衆人都知道李柷爲了皇后登基大典不惜花巨資。可沒想到他爲了修建學堂,竟然封后大典都不顧了。
看來學堂在皇帝心中是多麼重要了,羣臣自知再勸無用,最後只好妥協。
朝廷布告在羣臣的反對聲中發了出來,洛陽城十二所學堂同時修建,明年五月份開學。
但凡適齡兒童年滿八歲均可入學,孩子的學費由朝廷承擔。書本、墨筆、皆又朝廷提供。中午管飯,成績優異者,還有封賞。
一時間洛陽城炸開了鍋,自三皇五帝以來,就沒聽說過這種事,上學不花錢。
即使這樣,有些百姓還是不想讓孩子去。因爲十幾歲的孩子也算家裡半個勞動力了,但有一條又讓他們無法拒絕。
那就是朝廷管飯,別小看這區區一頓飯,在這個時代會讓所有人趨之若鶩。
百姓都是一日兩餐,吃糠咽菜。俗話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家裡孩子多,那就是一張張吃飯的嘴啊。
要是去學堂就好了,能在家剩下一頓飯。一頓飯對於窮苦的普通老百姓來說意義非凡,一時間報名者雲集。
張府,張文蔚散朝以後心情很糟,張婉兮看出不對勁:“爹,又發生什麼事了?”
“唉,女兒。你的冊封大典沒那麼風光啦。陛下將大典耗費八十萬貫縮減爲十萬貫,剩下的錢要去開什麼學堂。”
“爹這是好事啊,女兒纔不在乎奢靡的封后大典呢。”
張文蔚愣了一下,他沒想到自己的女兒竟然沒反對:“可,可十萬貫啊,那這登基大典是得多寒顫。好歹你也是大唐皇后,朝廷皇家臉面何在!”
“爹你怎地如此糊塗,開設學堂是爲我大唐培養人才。你看看杜姐姐在她的郡主府開的學堂,女兒看到那些孩子跟着先生學了很多東西。他們懂得了什麼是禮儀,什麼是忠君,什麼是愛國,他們全都是大唐的未來啊。”
“大唐的未來,”張文蔚仔細的咀嚼着這句話:“嗯,或許是女兒你說得對,唉……”
臘月二十八,馬上就要過年了,京城沸騰了。
肉香,京城到處炊煙裊裊,肉香撲鼻。
豬肉,已經成爲餐桌上的一道菜。
這些肥豬人們學會了閹割,人們發現閹割後的肥豬長勢奇快。
有些有頭腦的,留着種豬,等着下崽。現在一隻小豬仔的價格比成年山羊還貴,就這還供不應求。
養豬業,不知不覺間進入了尋常百姓家裡。
繁榮的養豬業帶來的是廉價的豬肉,這種豬肉又香肉又多。而且沒有羶味,豬肉逐漸成爲百姓過年必備的一道美味佳餚。
還有就是許多布莊的老闆,他們血賺。
開元櫃坊貸給他們的款使得他們生意做的很大,年關百姓家家戶戶都會添置一件新衣裳,這些布匹老闆瞅準時機發了個大財。
李柷不放過任何一個賺錢的機會,火藥作坊對外出售煙花,煙花成爲這個節日的一大奇觀。
京城許多富商大賈,他們賺了錢,就爲湊個熱鬧。於是都去火藥作坊買些煙花來慶賀,從臘月二十八晚上開始,就有人開始燃放。
夜市更是燈火通明,寒冷的天氣人們的熱情不減。
臘月二十九,明天就是大年了。
李柷卻沒有閒着,他召見了勸農使韓鄂還有戶部侍郎張文蔚。
“張文蔚,朕問你。這十二所學堂大約需要多少錢?”
張文蔚想了想:“陛下,坦白說,錢不是問題。看百姓報名人數是臣多慮了。這十萬學童不是一下子報名的,按照適齡童來看,今年只有不到四萬人報名。可是陛下這糧食,朝廷不夠了,只能動用軍糧。”
李柷皺了皺眉頭:“怎會犯如此低級錯誤。前些日子你們在大殿和朕吵翻了天,害得朕罷免了兩位朝臣。現在你來跟朕說錢糧不成問題,你這個戶部侍郎是幹什麼吃的!”
張文蔚擦了擦汗,當日確實他們算錯了。洛陽城登記在冊的孩童約十萬人,包括所有大臣都以爲會有十萬人入學。殊不知達到八歲入學條件的不過四萬人左右,這樣朝廷壓力一下子減輕了一半還多:“是臣糊塗,可還有一點,首先紙張筆硯奇缺,再就是管飯,以戶部存糧來看,怕挨不到明年初秋,你只能動用軍糧了。”
“朕就是招你二人商量此事的,哪怕動用軍糧,也不可斷了學堂的食宿。韓鄂,紅薯還有玉米除了留作種糧外,還能拿出多少?”
韓鄂躬身道:“還能有四五萬石吧。”
“拿出來,給學堂,不能餓着這些孩子。至於筆硯紙張,朕來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