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意外的事

口觀十四年閱十月中,接古安西大都護府及安西四鎮的詔常洲引弓月城的伊列道行軍部,李世民做出這樣的決定讓李業詡大大地鬆了口氣,西域的一切事務都如他所想般發展。

李業詡不知道是自己影響了歷史,纔會出現安西四鎮的名稱,還是原本歷史就會如此發展,不用他提議李世民也會設立安西安鎮,但李業詡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他的建議,大唐設立安西四鎮的時間會遲幾年。

李業詡也無法預料歷史最終會如何走向,安西大都護府和安西四鎮能否一直存在,或者再往各個方向繼續擴展,甚至成爲大唐新設的道。以後的事都是個未知數,誰也不能洞悉,不過李業詡知道,隨着唐軍的留駐,及隨後的移民,漢人在這一片土地上的影響力日增,最終將成爲這片土地上的主要民族。

朝廷採取這樣的策略,與原來歷史上貞觀朝對西北只重軍事輕民生相比,無論是駐軍屯田,還是大量移民,在政策上有着極大的不同,連續的漢化進程,將大大地加強大唐對這一片新置疆域的穩固統治。

雖然現在許多的都督府都是羈糜制的,但隨着軍事佔領及漢化的進程慢慢推進,羈糜的都督府也都會變成實治。不論西域諸國或者部落是出自什麼樣目的來內附或者歸降,只要大唐內部不發生大的動亂,接下來,無論是實治的還是羈糜制的小國和部落都將只有名字留在歷史中。以後西域的歷史,都寫在大唐的安西大都護府的名下。

李業詡心裡再次有創造了歷史的成就感,而且這感覺比之以往更加的強烈。

李業詡也有另一種想法,那就是突厥的各部落族人們,無論是原來的東突厥,還是現在的西突厥,對李靖和他這對祖孫倆,肯定都是打心底的仇恨。

但對於李靖和李業詡來說,這是他們一輩子的榮耀,祖孫兩人,帶兵分別滅了東、西突厥,李家的子子孫孫,永遠可以爲祖先的這些戰功稱耀。

進駐弓月城的李業詡心情不錯,只是也時刻沒有閒着,一些部落還有異動,被俘的突厥人還時有不軌的舉動,大軍在休整的同時還要剿滅那些反叛的部落,對不願降服的人必須要採取強硬的手段;戰場上被俘的這些突厥族人也要嚴加看管小按李業詡的計劃,這些戰俘是要被押送回中原的,大唐的許多基礎建議還等着他們去做。

被擊敗的這些部落原本所擁有的牛羊等牲畜及糧草也都成爲著軍的戰利品,統一由伊列道行軍部分配。

那些前來歸附的突厥及其他部落,待遇又是不一樣了,這些部落的族人或者頭人們都隨着大唐軍隊來到弓月城,部落的頭人們,將隨着凱旋的大軍一道,前往長安,接安大唐皇帝的詔命。

其他那些請求內附的各小國和部落的國王及頭領們,也將在大軍班師前陸續抵達弓月城或者龜茲、西州城,他們也要和唐軍一道,到長安朝見大唐皇帝李世民。

如何分配牛羊等作爲糧食的牲畜和暫時安置這些部落頭人們,李業詡可是沒有什麼的經驗,自有軍中的其他人員去負責。

李業詡目前最擔心的,是如何在西北度過已經到來的這個寒冬。

此時已經是第二個十月中旬了,西北的天氣已經接近隆冬了,雖然還沒下雪,但天氣已經異常寒冷了。

戰事已經基本結束,依朝廷的詔令和兵部的軍令,大軍將班師回朝,只是西北嚴酷的冬天,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調度,大軍班師,也只能在來年開春後。

李業詡知道,數萬大軍要在西北地上過冬,需要有龐大數量的冬衣、糧草等物。

戶部送達軍中的傳報中說,已經組織力量運送大量的糧草等物資,還有新制的冬衣,據情報,這些東西已經從伊州和沙州起運,正往西北來,李業詡擔心的是,新派送的冬衣和物資,降雪前並不一定能到遠離伊州的弓月城,若天降大雪,那物資阻在路上,不能解決數萬士兵所需不說,還有可能遭遇意外。朝廷的物資送達之前,李業詡必須要爲數萬軍隊的吃飯和穿衣問題,還有運送物資的人員的安全作考慮。

糧草倒不是問題,繳獲的牛羊等牲畜可以充作軍糧,只是出征時隨軍帶的改善味道的鹹菜和乾菜類都已經吃完,補充維生素的茶葉也沒有了,侯君集使人送來的一批也都已經吃光,若是一個冬天都是吃着牛羊肉過日子,那滋味可不是一般的難受。

士兵們出征時雖都帶有冬衣,只是經過近一年的行軍征戰,這些冬衣都已經破損,雖可以穿,卻也不能有效禦寒。

上天還真的眷顧李業詡,甩巡視伊列河附近的情況時,李業詡很幸這地發現了喬地小收已久的東西”一棉花。

伊列河附近的一些支流區域,種植有大量的棉花,李業詡是在看到收割了的棉花杆後才知道西北一帶已經有這種植物了,也立即命人向當地的住民徵收、購買棉花,還大量收集棉花的種子。

有了足夠的棉花,即使朝廷的冬衣無法按時送達,那大軍也不會挨凍了。有了種子,中原之地也可以大範圍地種植這種對軍事、民生大有用處的作物。

爲了籌到足夠的棉花,李業詡也動用了繳獲的突厥人的戰利品,以一些財物向部族人手中收購棉花。

所有繳獲的戰利品都登記在案,李業詡也依朝廷的令,將這些戰利品的一部分,用來賞賜全體的將士們,只是動用財物購買棉花等物,李業詡不知道會不會受到李世民的責罰。

袁,在士兵們用自己的辦法趕製冬衣的時候,出去執行任務的特戰隊員們來報,朝廷運送軍輸的人馬,已經進入伊列河一帶,離弓月城近兩百里路。聽聞報告後,李業詡即命令辛獠兒和尉遲寶琳帶領第四、第五團,去迎接和接收這批物資。

四天後,物資運抵弓月城。運送物資的有數千人,還有進入西州境內有侯君集派出保護的軍隊約三千人,浩浩蕩蕩的運送大軍給伊列道行軍部送來了十萬套冬衣,可供大軍食用三個月的糧草,還有李業詡夢寐以求的鹹菜、乾菜、膀肉類調味的東西,更出乎李業詡意外的,還有青海的鮑魚。

看到這些東西,讓已經吃了好些日子牛羊肉的李業詡和其他將士們直流口水。

也就在運送物資抵達的第三天,入冬後西北的第一場大雪紛紛揚揚地開始下了。

大雪整整下了三天,積雪有一尺多厚,整個世界都是一片銀白,伊列河已經冰封了,人馬都可以在河道上來回跑,運送物資的人員和押送的士兵,都無法返回伊州和西州小隻得留在弓月城。

西北嚴酷的天氣還是有些出乎李業詡的意料之外,這麼厚的積雪,人和馬匹要外出都很是艱難,爲了保證軍的應急行動,應付突發事件,李業詡也命令製作數量衆多的雪撬和滑雪用具,同時在雪停後讓已經收隊的特戰隊員們,教第一近衛聳的士兵們進行滑雪練。

利用雪撬運送物資,比之用車具拉,在雪地裡要方便許多,用滑雪板類在工具輔助,在雪地裡行進小也比騎馬要方便快捷許多。

這天特戰隊的百多名士兵正在指導第一團的士兵們進行雪地行進的練。

特戰隊員們身着白色的雪地作服,還將自己的本來面目嚴實的遮住,與身着臃腫冬衣的近衛師士兵們一道練,顯得有些滑稽。

李業嗣在長安時候跟着李業詡學習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滑雪,對雪中行進也頗懂得要領。有些想顯擺一下的李業嗣帶着幾百名士兵正在伊列河谷畔往上游一帶滑行,遠處警戒的一名特戰隊員突然發出戰鬥警報。

“將軍,有敵情”那名特戰隊員在發出戰鬥警報的同時,快速地滑行到李業嗣身邊,指着遠處說道。

李業嗣取出隨身的望遠鏡順着特戰隊員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從西北方向的雪地裡行來一大羣人,這些人都是騎在馬上,在厚厚的雪地裡行走的有些艱難。

“準備戰鬥”李業嗣沉着地下命令,同時令幾名特戰隊員速回去向戰備值勤的第二近衛師蘇定芳及大總管李業詡稟報,自己帶着身邊的幾百名士兵快速地往不明身份的來者方向滑去。

幾百名唐軍士兵行進到離這隊不速之客不遠地方,迅速佔據有利地形,做好戰鬥準備。那隊人馬見唐軍擺出如此陣勢,也都停下了腳步。

“我們是大唐軍隊,令你們立即停止前進,放下武器,否則格殺勿論”李業嗣命令手下的士兵們用漢語和突厥語連續喊了幾遍。

迴應他們的卻是漢話,一個粗擴的聲音順着風傳來:“大唐將軍,我們沒有敵意”隨着聲音,從這隊人中奔出一騎,沒帶武器,舉着雙手往李業嗣所站的方向而來,“我叫夏外袍,我們是生活在這一帶的漢人後代,知道大唐的大軍到此,特意前來投奔,我們還擒獲了一位突厥的可汗,準備獻給大唐的將軍們”

“什麼?突厥的可汗?”李業嗣聽了一愣,接着又是異常的驚喜,這太意外了,被這些人擒獲的突厥可汗會是誰?欲谷設嗎?,

第27章 拜訪房府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當第209章 放了黑齒常之第205章 朕決定:大軍直擊平壤第45章 伊列道行軍大總管第119章 大唐軍事學院祭酒第44章 你膽子好大第34章 喝酒鬧事第54章 上元節第159章 發現敵情第102章 太子帶來的消息第121章 帳中春色第17章 第一次考覈第264章 連番重大舉動第71章 威嚇回紇人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36章 收留第10章 祖孫對第224章 待朕抵達後纔可攻擊平壤第16章 戰爭迫在眉睫第37章 利器第19章 庫山之戰(下)第65章 特衛第65章 特衛第2章 李世績所薦之人第24章 一場鬧劇第191章 很嫩的新羅女王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24章 皇帝李世民第131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中)第14章 我要常不回家了第135章 鬆州之戰(九)第126章 新案加舊案第148章 有人上門來敲詐第115章 檢校行軍大總管第121章 贊聶部沒有動靜第58章 凱旋儀式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269章 太子的奏議第170章 如此才情第44章 你膽子好大第6章 成爲軍人第49章 過年了第27章 共餐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76章 大婚第118章 我不允許任何人陷害你第120章 河曲之戰(下)第7章 鄭氏兄妹第258章 替朕去看看皇后的病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254章 長安風雲四起(上)第29章 訓練不能受影響第12章 未來的名將蘇定芳第53章 青海道第54章 上元節第37章 壽辰(上)第28章 李恪母子第37章 不可思議的第一戰第96章 特戰隊之功第171章 心跡第43章 再次得手第22章 再次分兵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24章 皇帝李世民第174章 西北不平靜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42章 善後事宜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4章 坊間傳聞第47章 大舉攻擊第232章 安東大都護府的設立第40章 伏俟城內第71章 威嚇回紇人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147章 安北有亂第62章 諸將的封賞第244章 倭軍不堪一擊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5章 阿史那思摩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80章 諸事進行中第132章 鬆州之戰(六)第62章 諸將的封賞第65章 侯君集的臨別贈言第43章 到底誰更狠第91章 不一般的禮遇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24章 皇帝李世民第27章 拜訪房府第59章 路途艱辛第22章 剖析第194章 遼東城被攻佔第104章 閻氏兄弟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263章 我們先看戲第59章 踏上歸程第1章 吐谷渾寇邊第72章 凱旋第46章 取高昌城
第27章 拜訪房府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當第209章 放了黑齒常之第205章 朕決定:大軍直擊平壤第45章 伊列道行軍大總管第119章 大唐軍事學院祭酒第44章 你膽子好大第34章 喝酒鬧事第54章 上元節第159章 發現敵情第102章 太子帶來的消息第121章 帳中春色第17章 第一次考覈第264章 連番重大舉動第71章 威嚇回紇人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36章 收留第10章 祖孫對第224章 待朕抵達後纔可攻擊平壤第16章 戰爭迫在眉睫第37章 利器第19章 庫山之戰(下)第65章 特衛第65章 特衛第2章 李世績所薦之人第24章 一場鬧劇第191章 很嫩的新羅女王第182章 高麗大軍援遼東第24章 皇帝李世民第131章 軍事學院開學典禮(中)第14章 我要常不回家了第135章 鬆州之戰(九)第126章 新案加舊案第148章 有人上門來敲詐第115章 檢校行軍大總管第121章 贊聶部沒有動靜第58章 凱旋儀式第119章 河曲之戰(中)第269章 太子的奏議第170章 如此才情第44章 你膽子好大第6章 成爲軍人第49章 過年了第27章 共餐第237章 願內附歸唐第76章 大婚第118章 我不允許任何人陷害你第120章 河曲之戰(下)第7章 鄭氏兄妹第258章 替朕去看看皇后的病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254章 長安風雲四起(上)第29章 訓練不能受影響第12章 未來的名將蘇定芳第53章 青海道第54章 上元節第37章 壽辰(上)第28章 李恪母子第37章 不可思議的第一戰第96章 特戰隊之功第171章 心跡第43章 再次得手第22章 再次分兵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舉動第24章 皇帝李世民第174章 西北不平靜第18章 轉念間想到的第42章 善後事宜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4章 坊間傳聞第47章 大舉攻擊第232章 安東大都護府的設立第40章 伏俟城內第71章 威嚇回紇人第74章 要將兵法傳於後世第147章 安北有亂第62章 諸將的封賞第244章 倭軍不堪一擊第190章 新羅人不得不聽令第5章 阿史那思摩第36章 血戰赤海(四)第80章 諸事進行中第132章 鬆州之戰(六)第62章 諸將的封賞第65章 侯君集的臨別贈言第43章 到底誰更狠第91章 不一般的禮遇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24章 皇帝李世民第27章 拜訪房府第59章 路途艱辛第22章 剖析第194章 遼東城被攻佔第104章 閻氏兄弟第253章 終於回家了第263章 我們先看戲第59章 踏上歸程第1章 吐谷渾寇邊第72章 凱旋第46章 取高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