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安排

進了農學院的大門,孫享福才知道里面竟然十分熱鬧,特別是孫得壽所在的教室,此刻至少擠了數百人,見到孫享福過來,孫得壽有些意外的迎了出來。

“大哥何時到的善陽?”

“剛到不久,你這是?”

“這幾天分發下去的資料不下千份,很多人領了資料回去,有看不懂的地方,又會來學院裡詢問,不光是我這裡,小妹,趙河,王二小,馬濤他們那邊也都被圍的死死的,看這情況,明年咱們農學院,至少能招到一兩千學生。”孫得壽有些喜意的解釋道。

“一兩千麼?這麼說,明年你們的教學任務,可能會很重啊!”

孫享福想不到在胡人比例較高的善陽,居然會有那麼多人對於學習農學感興趣,現在,真正跟着他學習了五年以上的農門子弟,其實只有二十來個,也只有這二十來個人,夠資格教學生,那麼,他們平均每個人,差不多就要教一百個學生了。

至於去年纔到善陽學習的那五十多個孩子,現在頂多算剛入門,起碼得經過幾年的學習,纔會有教學的水平,也就是說,短期之內,農門的師資力量,還不能增加,那麼,往後每年都招生的話,教學壓力將會更大。

“呵呵,大哥不是說過麼,不要指望把每個人都教的如我農門子弟一般的水平,選擇其中領悟力高的,重點教學就好,其餘大多數人,能夠學習一些種植方法,帶領百姓種植田地就好。”

聞言,孫享福也點了點頭,農學跟儒學不一樣,這是一個可以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學問。

後世的老百姓種田,哪裡需要管種子怎麼來的,怎麼能讓這種作物的產量更高,他們只需要按照正確的種植方法,把農作物種出來就行,真正從事農業科學研究的人,只是少數特別有天賦的科學家而已。

“那行,你先忙活,我帶着閻尚書在學院裡轉轉,晚上回家一起吃飯,明天一早,我可能就去定襄城了。”

“大哥自去,我這邊,只怕還有的忙。”

對於推廣農學,提升孫家的影響力,孫得壽似乎比孫享福還上心,這可能就是一個古人和一個現代人的差異吧!

朝孫得壽擺了擺手,孫享福才領着閻立德在主教學樓內轉了一圈,褚遂良和幾個善陽官員就趕到了。

見了孫享福和閻立德之後,褚遂良拱手彎腰行禮道,“大都督急回善陽,我等事前沒有接到通知,未曾相迎,還請贖罪。”

孫享福笑着將他的身子扶正道,“咱們善陽,可不需要講究這套虛的,這次我是受了皇命,去定襄處理一些事情,善陽的事情,你自己處理就好,過完年,安北大都護府就會撤銷,到時候,北地各郡事務,你們直接向朝廷奏報即可。”

孫享福此前就有意將各郡的事放手交給幾位刺史其去打理了,作爲大唐成立的第一個大都護府,和第一個要被撤銷的大都護府,在權利交接上,他必須要做好表率,這是李世民最願意看到的。

畢竟,今後其它都護府也會面臨這種情況。

“安北大都護府一天還沒有撤銷,您都是這裡的大都督,下官這可不是跟您玩虛的,這農學院在各方面有什麼需要下官幫忙的地方,都督可以儘管吩咐。”

褚遂良雖然是一副一本正經的樣子在跟孫享福說話,但是,眼神和話裡的深層次意思,卻是很明顯,你現在可還是安北大都督呢!善陽可是你的根據地啊!你必須得爲善陽謀福利啊!這樣,我才能更好的照顧你的農學院嘛!

“多日不見,想不到你褚刺史也變的奸猾起來了,不過啊!我也沒有什麼好指點你的,隨着邊地城市的建設逐漸完成,善陽失去貿易的優勢是必然的,變成中心城市後,它的下一步重點,主要在教育上面,褚刺史只要在教育上面下好功夫,善陽之地便不會衰落,對了,除了農學院之外,法學院的選址修建工作展開了沒有?”孫享福笑着對褚遂良道。

褚遂良同樣笑着點了點頭道,“已經拆遷好準備動工了,不知,大都督以爲,還有什麼學院,適合放在善陽?”

“大唐的教育體系,就那麼幾門,有條件的話,你都弄來不就好了,我看北地的胡人,不僅需要醫學院,農學院和法學院,其它的儒學,工學,商學,職業技術學院,也都缺,教會他們更多各個方面的學問,把其中較好的人才,向新興起的各個行業輸出,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這裡的胡人,學習咱們的東西越多,就會變的越像咱們,其中真意,你懂的。”

“下官受教了。”

和褚遂良客套了幾句,衆人又開始參觀起了農學院來,這裡除了教室,宿舍,一塊塊分割出來的試驗田,暖棚,纔是特色,由於是在城內,規模弄的都不太大,主要是今後讓學生們訓練實際動手能力的,這倒是讓孫享福想到了一個給李世民的後宮妃子們找點事情做的點子,指着那些試驗田對閻立德道,“閻尚書以爲,在後宮之中,留出像這樣的小塊田地,讓後宮的妃子自己種植時令蔬菜,她們會不會樂意?”

“倒是個不錯的想法,可以一試。”

對於後宮的事情,閻立德可不敢多說,倒是剛纔對於農學院分割田地的那些基牆,護欄的造型,他都記在了心裡,類似這樣的花壇建築,此前在大唐可不流行,但是閻立德覺得很有美感,如果連這些細小的東西也學過去,應用上,那麼,整個大明宮建造起來之後,就更加像是一個後世建築羣了。

孫享福和大傢伙一起參觀,順道還聊了聊長安那邊幾個新政以及鑄錢方面的事情,在褚遂良的安排下,吃了頓午飯之後,便送了閻立德回府休息,自己則是趕到了軍營之中。

善陽是安北軍的大本營,不過,現在有八千兵馬分派到了上齊城,五千兵馬分派到了泰安城,三千兵馬分派到了烏蘭城,另有一萬兵馬,在定襄,也就是說,在善陽直接受副都督牛進達管制的兵馬,只有兩萬多人。

組織維護過百萬人的次序,以及各種賽場方面的事務,這點人手可不夠,孫享福來找牛進達,不僅是要說運動大會的事情,還要談一談,安北大都護府撤銷之後,軍隊改制的事情,按照李世民的想法,只要薛延陀的武裝力量一天還沒有解除,北方的軍事部署,就需要保留,這等於是撤將,不撤兵了。

進了軍中大營,孫享福竟然一眼看到了程處默,驚訝道,“嘿,我說大朝會怎麼沒見到你這嘶呢!怎麼你一直在善陽麼?”

“不然在那?高句麗的戰事結束後,陛下就差我送那些受傷的士兵到善陽來醫治,到了這邊,牛都督,又讓我負責將北地支援東邊的物資押運過去,這不,走了兩趟,半年時間不就過去了麼。”

孫享福聞言,便知道了個大概,不過,看這丫的領章上兩穗四星的軍銜,想來李世民也沒忘了他的功勞,又給他升了一大級,道,“牛將軍可在營中?”

“在呢!你啥時候到善陽的?找他有事?”

“問那麼多幹嘛!跟過來不就知道了。”

很快,孫享福就到了牛進達的軍帳之中,想不到郭達,薛禮,阿布突思等安北軍將領也在。

“大都督回來了”

衆人見孫享福進了帳,紛紛起身相迎,就連牛進達,也主動起身跟他抱拳行禮,畢竟,他現在是孫享福的副手。

“呵呵,大家不必多禮,都坐下實話。”

和大家打了招呼,孫享福便在牛進達主動讓出來的主位上坐下來,正了正色道,“陛下有任務分配下來,所以,咱們安北軍,有事情要做了。”

“都督請吩咐。”

“首先,咱們要承擔明年**月在定襄舉行的天下第一運動大會的保障”

就工作上面的事情,孫享福跟大家講了很多,好在安北軍中的老兵,對於組織賽事的事情,不陌生,孫享福只需要按項目,交給牛進達統籌分配就好。

至於維持次序和保障各項城市服務的方面,孫享福準備在善陽和定襄召集民壯志願者幫忙,暫定人數爲五萬,到時候進行爲期一到兩個月的臨時訓練就好。

安全方面,除了有安北軍,李世民也會提前帶着十萬以上的十六衛大軍過來,倒是問題不大。

另外,安北軍內部,甚至整個安北都護府,還要進行一次大海選,確定參賽人員,針對性的展開訓練,這就可能調動很多在各方面有特長的將領,比如在上齊城值守的席君買,就要被調回來,他可是非常有希望衛冕拳腳擂臺戰冠軍的人物。

至於其他人,要說對於天下第一的名頭沒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在軍帳中的薛禮,就十分興奮的想要趁着最後的這幾個月時間,好好練練自己的馬戰。

再有就是糧食,蔬菜,飲品,儀仗用品,各個方面,需要安北軍準備的東西,孫享福都跟大傢伙說清楚了,到這,公事纔算談完。

說私事的收穫,氣氛就輕鬆的多了,孫享福首先提到的就是文工團,幾乎所有成員都會在年後趕赴定襄排演開幕式節目,到時候,安北軍,要全力支持,軍中單身漢有個人問題沒解決的,這是個機會。

這話,瞬間就刺中了程處默的嗨點,一個勁的問張如煙會不會來。

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683章 武士彠也來了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527章 進村第693章 去雲南第305章 對策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146章 制海鹽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163章 雙簧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230章 草原東珠第340章 談條件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180章 行軍難第415章 回荊州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321章 善陽醫學院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239章 特別行政區的構想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760章 治理難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267章 受邀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212章 驚覺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開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519章 安排第四十九章 孫享福的治家之道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211章 戰略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479章 王麟隕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305章 對策第357章 起塘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365章 戰報來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573章 開賽第八十八章 年號貞觀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
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683章 武士彠也來了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527章 進村第693章 去雲南第305章 對策第677章 忽悠一個老樂師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624章 民間的改革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599章 國家要承受的起失敗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146章 制海鹽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163章 雙簧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753章 準備出使第230章 草原東珠第340章 談條件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563章 相互說服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180章 行軍難第415章 回荊州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321章 善陽醫學院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239章 特別行政區的構想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760章 治理難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267章 受邀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212章 驚覺第三十九章 勸解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開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519章 安排第四十九章 孫享福的治家之道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211章 戰略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479章 王麟隕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305章 對策第357章 起塘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365章 戰報來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573章 開賽第八十八章 年號貞觀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