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留在揚州?

倭國的犬上二田耜或許不認得孫享福,但揚州長史武士彠他自然是認得的,所以,他的刀,怎麼拔出來的,還得怎麼收回去。

碼頭不遠處的一棟閣樓上,打着扇子的王麟看到武士彠和孫享福一同從船上下來之後,便朝在他旁邊不遠處伸着脖子往碼頭上看的武元慶道,“你爹太膽小,今日之事,應該會不了了之。”

“咦,那小子下令殺人了。”

武元慶驚訝的呼聲響起,王麟的目光再度朝碼頭上看去。

“哼,想不到這小子竟然還是個狠辣角色,不過,此舉正合我意,來人,快馬傳書長安······”

孫享福根本不知道王麟會在遠處看着這裡,他的目光,時不時的總是瞄向那個犬上二田耜的脖子。

“武大人,你們唐國爲何屠殺我倭國武士?如果不給一個交待,我定會迴轉倭國,告知聖德太子殿下,發兵討回公道。”

犬上二田耜的漢語說的很好,貌似他老子犬上御田耜以前就是遣隋使,而他,雖然自稱遣唐使,卻並未持有正式的倭國國書,更沒有去長安朝貢皇帝,只是在揚州,蘇州等地大肆採購物品回國。

“犬上二田耜,你們倭國的武士竟然敢搶劫我大唐皇帝陛下御賜給臣下的物品,這是死罪,你還是想想,怎麼向我大唐皇帝陛下交待吧!”武士彠並沒有給他好臉色道。

“大唐皇帝陛下御賜之物?不可能,這艘船上,並沒有代表你們大唐朝廷的旗幟。”犬上二田耜指着幸福號道。

“那個什麼狗上田,你作爲使者,難道不懂尊重我大唐的律法麼?在我大唐,就是搶劫百姓的物品也是犯法的,更加別說搶劫皇帝的物品,而且,你作爲他們的主人,也是同罪,所以,我不僅要殺他們,還要連你也拿下。”

在某些方面,孫享福一直覺得這個時期的人真的很傻,尤其是唐朝對待倭國的態度,那些倭國人大搖大擺的帶着上千口子人來到大唐,學習大唐的各種技術,大唐不僅免費給他們學,還好吃好喝的供着,即便是後面這些倭國人的野心暴露了,白江口之戰後,戰敗的倭國只是說了幾句客氣話,大唐馬上又對倭國全面開放了,百年間,讓一批又一批的倭國人在大唐學成歸國,加快他們自己的發展,這要是在後世,倭國得交多少知識版權費啊!

所以,這一刻,孫享福的憤青思想爆發了,他想阻止這些事的發生,不說讓這個充滿野心的國度的科技文化水平倒退,至少讓他們無法快速發展,繼續落後下去。

“豈有此理,我又不是唐人,我爲什麼要遵守你們的律法,你殺了我的武士,就是我的仇人,我要跟你決鬥。”

聽孫享福說要捉拿自己,犬上二田耜怒了,再度拔出自己的佩刀,而孫享福身旁,一干護衛也紛紛抽出自己還帶着倭國人鮮血的佩刀指向犬上二田耜。

“正明,他畢竟是倭國人,邦交之事,無論大小,都應該交給陛下定奪,這些武士,我會上一封奏章給陛下,就說是搶劫過程中被護衛所殺,至於他,你交給我吧!”

武士彠也是帶過兵的人,知道孫享福那些一身鐵甲的護衛的戰力,即便犬上二田耜帶來的護衛不少,也不可能戰勝他,但他擔心孫享福把禍闖的太大,還沒等幫到自己,他自己就被朝中那些文臣幹掉了,於是好言相勸道。

“是啊,我等無有損傷,大人又何必再造殺孽呢!”玄奘這時也出面勸道。

“哼,今天就算給兩位一個面子,留你一命,若是再被我發現你在大唐搞風搞雨,就算皇帝不殺你,我也要殺你。”

孫享福不再理會犬上二田耜,轉身開始查看起幸福號來。

“大人放心,有我等三人在,此船未有損傷。”子慧師傅在一旁道。

果然,孫享福左右查看了一番,在船舷上連刀痕都沒有看到一條,頓時對三位武僧的技擊之術有個新的認識,三個人,居然擋住了三四十個倭國矮子,這得是什麼級別的高手啊!

“有勞三位師傅了,回頭我會讓護衛隊分出十人在船上值夜,三位師傅可安心休息。”

謝過了三位師傅,孫享福便喊趙龍過來安排了防務,倭國人這一遭卻是給他提了個醒,以幸福號之利,往返一趟倭國,估計連一個月的時間都不到,倭國要是有了這樣的船隻,便足以對四方展開攻伐,所以,在大唐沒有更先進的造船技術出現之前,絕對不允許幸福號的製造技術流向倭國。

不僅要守好幸福號,連長安的造船工坊也要守護好,於是,孫享福便急急忙忙的回到船艙寫信,念着經文,看着那些倭國武士的屍體被搬運走的玄奘來到了孫享福的艙房中。

“大人胸藏戾氣,可否讓貧僧唸誦經文將其化解?”

“呃,大師,在下只聽說,越是武功高強的人,就越是要精深的佛法來壓制心中的戾氣,在下根本不會武功,所以,壓根就沒有什麼戾氣,您還是找席君買和趙龍他們去誦經吧!他們今天可是殺了不少人。”

玄奘聞言,覺得孫享福說的有理,卻又感覺有些不對,看向孫享福道,“大人似乎很仇視倭國人。”

“彼輩狼子野心,須早防。”孫享福一邊書寫一邊道。

玄奘是看到了整個搶船過程的,對於孫享福的說法,倒不是不認同,點頭道,“彼輩須佛法教化也。”

孫享福聞言深以爲然,貌似隋煬帝就非常熱衷此事,每次倭國遣史到長安,他都不惜高價刻印經書相贈,使得佛教成了倭國的國教。

當然,孫享福也是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當時倭國的推古天皇和聖德太子正是引進了佛教,用神權伸張皇權,使得倭國本土思想得以統一,逐漸的從奴隸制,轉化成爲封建制,纔有了幾十年後,他們敢跟大唐叫板的實力。

歷史上,大力扶持宗教的君王,一般都是有其政治目的,前隋之所以否定周武帝毀滅佛法的政策,復興佛教,就是因爲這樣能夠鞏固他們的統治權。

然而,物極必反,當佛寺達到幾千間,僧尼達到數十萬的時候,對國家卻是大害,李唐看到了這一害處,但又同樣需要宗教鞏固他們的統治地位,是以,認了道家的祖宗,大興道教,打壓佛教。

在後世人看來,這些宗教或許都是毒瘤,但是在這個時期,宗教確實能滿足統治者的一些需求。

人們常說,封建迷信,不迷信,能封建麼?君王們需要這些神神叨叨的東西來吹噓他的天子身份,使得無知的百姓們信仰君王是上天之子,盲從君主,而宗教只是爲了自身的利益,給這些君王統治者們服務而已。

“那個,既然彼輩須教化,大師您有沒有想過去倭國講經傳法?我聽說,佛教在倭國乃是國教,他們既然敢搶您乘坐的船隻,對三位師傅出手,可見,他們並沒有在內心裡尊重佛教,需要狠狠的教化啊!”

玄奘被孫享福此言說的又是一愣,覺得有理,但,他的心願卻是去天竺求取大乘佛法,面有難色的搖了搖頭道,“待貧僧取得了大乘佛法,若能專研透徹,再往倭國講經不遲。”

“大師若能將倭國變成佛國,當是當世第一大功德也。”

孫享福又說了一句讓玄奘有些莫名其妙的話,這時,李淳風卻是火急火燎的跑到了船艙裡。

“貧道收到消息,有人勾結倭國人要劫咱們的船。”

“呵,外面那些倭國人的血跡都清洗完畢了,道長的消息,也來的太遲了點吧!”

“啊,這麼快就劫完了?”

李淳風有些難以置信的看向的一旁的玄奘,得到了肯定的答覆,頓時有些沮喪,要是道士們幫他收集來的消息這麼滯後,那就還是不要白費功夫了。

“道長能否委託道友們幫在下收集一些倭國人的信息?”

孫享福知道他那個單向飛鴿傳書的弊端,就算提前傳信給揚州的道觀知道了,但道觀這邊收集了消息,卻是沒法傳給船上的衆人,是以,信息滯後很正常,不過,這卻更加讓孫享福渴望擁有雙向傳信的信鴿了,在他將自己的一些構想提出來之後,讓養鴿的道童慢慢去試驗,爲此,孫享福給出了一百貫的懸賞,相信,解決這個問題,也是遲早的事情。

“此事你不說,我也會去辦,只是,倭國人在我大唐一向恭順,此次貿然對我等出手,一定是有人許了重利。”李淳風推測道。

“呵呵,道長還不瞭解倭國人,他們只需要看到這艘船,不需要誰重利他們也會動手。”

“船?是了,有了這船,往返倭國和大唐就方便了。”李淳風稍微一想,便明白其中道理道。

“不僅如此,此船在海上的航速極快,抗風能力又強,如果讓倭國大量有了這麼先進的船,大唐的海疆對他們來說,就像關外的草原對於突厥人一樣,一片坦途。到時候他們可以隨意進出大唐南疆,久之,必成我大唐心腹之患也!”

孫享福這麼一說,智力不差的李淳風立馬就懂了,還真是不能讓倭國得到這樣的船隻,不然,大唐南邊又添一狼也。

“我這就去告知諸位道友,若倭國人再有異動,咱們一定能提前知曉。”李淳風絕對是擁護李唐統治的,不是因爲他姓李,而是因爲李唐給了道教國教的地位,是以,對於維護李唐的利益,道教是義不容辭的。

玄奘身上沒有這樣的責任感,但他聰明,突然想到了什麼,開口道,“這些人趁大人不在的時候劫船,是不是想將大人留在揚州?”

“留在揚州?留在揚州?······”孫享福反覆唸叨着這四個字,突然想到了什麼,臉上露出一股恐懼之色。

第559章 擒王浩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124章 試藥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464章 驚變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431章 難得休閒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317章 逛夜市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271章 新作物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755章 過黑海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226章 善陽城的基本面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577章 追擊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219章 追擊戰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367章 起塘第620章 九垸夜第391章 杜正倫來訪第477章 列陣完成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212章 驚覺第150章 滿船寶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570章 走場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147章 豐收樂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230章 草原東珠第111章 起航第556章 抓捕第481章 大進項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368章 定計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717章 到遼東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621章 公告欄
第559章 擒王浩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355章 剖腹產子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124章 試藥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464章 驚變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431章 難得休閒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317章 逛夜市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271章 新作物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755章 過黑海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226章 善陽城的基本面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577章 追擊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五十二章 武士彠貶官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219章 追擊戰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208章 簡在帝心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515章 下一步的重心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528章 孫魔王的鐵血教育第五十九章 惡客上門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367章 起塘第620章 九垸夜第391章 杜正倫來訪第477章 列陣完成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536章 荊湖熟,天下足第129章 嶺南劃田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212章 驚覺第150章 滿船寶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570章 走場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147章 豐收樂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316章 李世民到善陽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230章 草原東珠第111章 起航第556章 抓捕第481章 大進項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368章 定計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717章 到遼東第375章 官制大改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621章 公告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