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回荊州

回城的船上,武媚娘很不安生,孫享福知道這小丫頭在鬧什麼情緒,這是怕回去之後捱罵,不肯.網

畢竟她還是個小孩子,就算再怎麼聰明,做事也有點顧頭不顧腚。

“孫叔叔,我們可不可以不要回荊州啊!”

“爲什麼?難道你不想你的爹孃和姐姐嗎?”

“可是,在荊州真的很無聊啊!特別是夫子,每天都教那幾本書,不學還要打手板,可媚兒明明都已經全部都學會了,是哥哥姐姐們不會而已,他們真笨,老是害的我跟着一起受罪,哎!”

武媚娘連桌上的望遠鏡都沒興趣把玩了,雙手撐着臉趴在案几前,一副小大人的樣子,發着愁,嘆着氣。

她這話倒是叫孫享福知道了武士彠教育孩子的方式,肯定是不怎麼高明的,甚至,由於公務繁忙,他壓根就沒怎麼管孩子的教育問題,也根本不知道自己這個妖孽般的女兒,這麼小,就有那麼多自己的想法,而且,膽子還大的出奇。

小孩子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對於枯燥無聊的東西沒有耐心,像武媚娘這樣,六歲就能把千字文,論語全背下來的人,你還叫她每天都重複的去背這些東西,她不抓狂纔怪。

“不是他們太笨,是你太聰明,人吶,越是聰明,就會有越多的煩惱,你呀,要學會換位思考,知足一些,至少,你偷跑出來一趟,比哥哥姐姐們多玩耍了幾天,不是嗎?”

歷史上,這丫頭可是因爲不滿足,而最終坐到最了巔峰位置,當然,現在的話,已經不可能了,高宗李治因爲蝴蝶效應,並沒有出生,太子李承乾,也不會走上歷史上的老路,她的未來,孫享福可沒有能力預知,但是,孫享福覺得,教會她這些道理很重要,知足纔會常樂嘛!

武媚娘已然還不懂知足常樂的真意,嘟着嘴道,“要是能一直跟着孫叔叔在外面玩耍就好了。”

孫享福摸了摸她的頭道,“叔叔可不是在玩耍,是在辦正事,等叔叔的事情辦好了,整個山南道地區的百姓就都富裕了,他們過上了好日子,叔叔就會很開心。”

“那媚兒幫孫叔叔讓他們過上好日子,孫叔叔到時候帶媚兒到處去玩好不好。”武媚娘好像做了很大的決定,提出了自己的交換條件道。

孫享福聞言,笑了笑道,“好啊!”

得了他的首肯,武媚娘眼神中多了一絲光芒,連忙接話道,“那咱們就一言爲定了,不過,在此之前,孫叔叔要幫媚兒過了眼前這一關。”

好吧!這丫頭的鬼心思還真多,原來是有多重目的,不過,孫享福樂得答應她,如果,能夠從小就在她心裡樹立起一個正面的信仰,或者說目標,以她之才,應該能爲這個國家做很多好事。

“你放心吧!這件事,交給孫叔叔來辦。”

需要靠槳來划動的官船,在長江裡逆水行駛,速度很緩慢,孫享福趁機在船上將一些對於山南道發展的構想寫了下來,他卻沒有注意,武媚娘這個小丫頭已經找到了新的愛好,就是讀孫享福寫出來的稿子。

還別說,以她的智力水平,並不難理解孫享福寫出來的那些白話文,雖然受限於想象力和社會見識的原因,很多地方還不懂,但對於內容的整體,竟然已經知道了個大概,等兩天後船到荊州碼頭的時候,不管內容有沒有吃透,她竟然把那些稿子上面的內容,都背下來了。

武士彠親自到碼頭迎接了孫享福,當然沒有給怯生生跟在他身後的武媚娘什麼好臉色看,要不是之前帶她來的侍衛發現情況不對,向武士彠坦白了一切,不然,都能把他這個當爹的急死了。

荊州都督府,看到孫享福,就雙眼噴火的武元慶,依舊被關在佛堂自省,知道了武媚娘離家出走的原因後,武士彠恨恨的收拾了他一頓,所以,當武媚娘回到府中的時候,那副琉璃跳棋,又回到了她的手中。

孫享福看她伸手去接跳棋盤的姿勢有些古怪,便往她的身上打量了一下,發現她肚子部位的衣服鼓鼓的,頓時便想到了自己的那副望遠鏡,不過他並沒有拆穿她,小丫頭已經是第二次偷自己的東西了,總有一天,會讓她連本帶利的還回來的。

“正明此去辛勞,就請暫且在府中歇息,老夫先去安置了那些苗民,晚些時候再回來與你商議公事。”

“應公且去吧!這幾天在船上睡不安生,就暫且在貴府補補覺再說。”

“如此,正明就請了。”

只是禮貌性的將孫享福迎回了府中,武士彠就馬上去忙公務了,畢竟,皇帝讓他做山南道大總管的主要工作,就是遷民,不僅要把那些少數民族從山溝溝裡遷出來,還要遷一部分人到關中,充實那邊的勞力不足,並且要在明年春耕之前做到,工作壓力,不可謂不大啊!現在已經年二八了,在春耕開始之前,武士彠還能最後遷一批百姓到關中。

也不知道是不是回到了老家所在地的原因,孫享福在荊州的時候睡覺總是特別沉,一閉眼就是幾個小時,都不帶做夢的,睡醒之後,就明顯感覺神清氣爽。

“都督醒了,這是這幾天送過來的情報。”

孫享福既然出來辦事,就不會不帶無影兒的情報組,他在剛到荊州的時候,就將他們散了出去,如今已有快一個月的時間了,荊州各方面,尤其是幾大的家的一些消息,都被情報組查了個大概。

孫享福看了看外面的天色,知道自己已經睡了一下午,洗漱了一番之後,就着張軻端過來的熱茶,一邊喝,一邊翻看起了情報。

朝廷的改制巡察組到山南道地界了,然而,卻並沒有像關中洛陽一樣,順利對地方官府實行官俸制度,和公民戶籍制度改革,他們甚至連衙門的戶籍賬冊都沒調出來,就被請到了各家喝茶。

當然,這事一早就在孫享福的預料之中,他主要翻看的是情報組的人,在實地考察過後彙總過來的一些數據,這些數據與武士彠提供出來的官方數據,存在着很大差距,就比如說都督府戶籍總冊上面的丁口數量等,跟實際上就有較大出入。

自李唐立國的十多年來,荊襄之地,每年夏秋兩季發大水的時候,都有一些村莊消失,因爲水災,朝廷會對地方的田地有所增補,但田地直接就落入到了這些地方豪強手中。

而當地的百姓,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的救援或者補償,有一些有本事的人,確實是落草做了水匪,而更多的,則是被這些豪強打成了隱戶,成爲了爲他們種田生產的農奴,因爲,老百姓沒飯吃的時候,基本沒的選擇。

當然,不管是成爲水匪,還是成爲農奴,他們的田地,無疑都會落入到這些豪強手中,所以,荊州之地的實際丁口數量,比在冊的至少要多出兩成,這些人,就是被地方豪強隱藏起來的黑戶農奴。

而地方豪強實際掌握的土地,也比官府登記在冊的,多出至少三四成,種這些田地,他們根本不需要繳稅,也沒有誰去清查他們,上百萬畝的數量,光是一季的稅收,他們就能逃掉數十萬石糧食。

地方豪強爲什麼富?以最低的成本種植田地,還不需要繳納稅賦,這能不富嗎?

“這幾家的手段,倒真是比較典型,張軻,你讓人快速傳信給改制組的金郎中,如果那幾家要田的話,可以用較低價格將原先的官田全部售賣給他們,不光是官田,所有山南道地區已經開墾出來,卻還有登記在冊的田地,朝廷都可以給他們登記造冊,白送給他們,但是他們得答應朝廷一個條件,就是將新的制度改革全面落實,將他們門下隱藏的黑戶和農奴,都要帶到官府登記造冊,領取朝廷二等公民的戶籍,而且要跟他們講明,朝廷可以給他們一些利益,但禁止任何漢民爲奴爲僕,他們要是對抗朝廷的大政策,將會被視爲造反。”

“諾。”

“另外,告訴金郎中,本督是陛下指定處理山南道事務的欽差,就連應國公現在也是配合我的工作,所以,他不用擔心負責擔罪的事情,一切聽本督命令辦事。”

“諾。”

張軻領了命令下去辦事,孫享福又開始思考,這些地方豪強答應他所開的條件,或則不答應他所開的條件,自己應該怎麼應對。

如果在田地上面做文章,孫享福有很多種辦法玩死他們,光靠農業產出,沒有商業的加持,頂多能夠讓他們獲得簡單的溫飽,而且,現在大唐不缺田,甚至多的是田,與其白白的退耕掉,不如拿出做條件,交換一些有利的條件。

孫享福提出用田地,跟這些豪強換人力,其實他並沒有付出什麼實際的損失,因爲這些田地,原本就掌握在這些地方豪強手上,而那些百姓,一旦獲得了公民戶籍之後,就不再是這些豪強能夠控制的了,因爲,他們會發現,有很多他們能做,且又能賺錢的工作,會找上他們,他們完全可以不用再繼續被那些豪強剝削。

第160章 如何善後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139章 見韋李第760章 治理難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492章 李泰的迎接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466章 大戰起第666章 書畫第657章 父子談心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555章 再會夷男第450章 效果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434章 王浩的陽謀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149章 歸來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163章 雙簧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711章 誣告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761章 家事第628章 探討皇權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333章 科學種植逐漸出世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294章 給虞家開闢的產業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251章 中場休息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382章 滿月酒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481章 大進項第454章 軍議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
第160章 如何善後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639章 制海權的重要性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754章 到伊鐵爾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603章 幸福村的產業也需要擴張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139章 見韋李第760章 治理難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492章 李泰的迎接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466章 大戰起第666章 書畫第657章 父子談心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722章 遼東的養殖產業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344章 一環扣一環第555章 再會夷男第450章 效果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434章 王浩的陽謀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149章 歸來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600章 信到長安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163章 雙簧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711章 誣告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761章 家事第628章 探討皇權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333章 科學種植逐漸出世第405章 慰問演出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294章 給虞家開闢的產業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九十八章 放燈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647章 不能說的秘密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251章 中場休息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382章 滿月酒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442章 小麥的產量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481章 大進項第454章 軍議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