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

作爲一個後世人,孫享福太知道科舉對於古代的影響了,好的,壞的,都有,它給了所有讀書人希望,然而,卻因爲它的鼎盛,讓這個民族丟失了很多東西。x23us.com更新最快

漢唐的武風,正是因爲科舉的盛行,讓讀書人徹底的統治了這個民族,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宋被元滅,明被清滅,讓蠻夷統治了這個本應該雄霸於世的民族,讓本應該快速的發展,進步的華夏文明,出現了短暫倒退。

根子的問題是什麼?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說白了就是利益。

讀了書,考了功名,就能做人上人,其它一切皆爲下品,那大家還不死命的專研這玩意?

在孫享福看來,並不是這些古代人所鑽研的儒家學說有多毒害人,畢竟,真正做到了儒學裡面所提倡的正確思想的人,差不多都是對古代國家有積極作用的人。

毒點就在,科舉,它只是讓會讀書的人做了人上人。

而會讀書的人,卻未必是會做事的人,而國家最需要的,卻是會做事的人。

在這個地方官能主導地方上大多數事情的時代,一個會做事的主官和一個只會讀書,不會做事的主官當政,起到的效果是天差地別的。

孫享福認爲,科舉的目的既然是爲了朝廷選官,那就應該選國家需要的官。

會做事,也不能體會在腦袋裡有多少策略上,趙括這樣紙上談兵的人,要是當了政,只會誤國。

而古代讀書人的實幹能力往往都較差,因爲他們爲了讀好書,放棄了很多其它方面的知識,五穀不分的都大有人在,你指望他們能帶領百姓,發展民生?

就像後世剛出校門的學生一樣,只學了一套理論知識,大多數人在生活上還需要父母照顧,你直接讓他當一個大公司的領導,這能行嗎?

結果基本都是搞亂了這家公司,而套用在古代,就是這些書呆子會害慘了一地的百姓。

所以,孫享福首先就要改變的就是科舉的模式,只把它當做一個讀書人獲取學政實習的入門考試,這就比較符合國家的需求了。

後世的精英社會裡,各個企業,政府部門最喜歡用什麼樣的人?

答案是在實習工作中,表現較好的大學實行生。

這些表現較好的實習生基本都已經有了勝任工作的能力,而且非常具備可調教性,適應能力強。

貞觀朝實行的首屆科舉,會對今後整個大唐國運造成影響,最好在一開始,就建立一個良好的制度,設定一個好的方向。

所以,漢朝玩脫了,導致世家門閥叢生的舉孝廉制度,隋朝玩脫了,導致世家門閥把持朝堂的假科舉制度,孫享福都不能用。

“蕭相可是覺得,只要是讀書人,就都能當好官?”

“這”

蕭語塞,這個問題其實根本無法回答,當官,和當好官,根本沒有什麼很好的界定標準。

“所以,爲了儘可能的保證朝廷能獲得更多能做事,會做事的好官,下官跟陛下商議過後,決定按照朝廷的需求取士,而且取士並非直接讓他們當官,只是給他們一個文憑,憑這個文憑,他們可以去到朝廷各個需要人手的部門學政實習。

堂部實行生,由主管的上官,以及與這個部分有事務交集的兄弟部門給這個實習生評分,地方實習生,由上一級領導,和當地被管理的百姓給這個實習生評分。

評分足夠高的,朝廷才授予官職品級,而在被授官之前,這些實習生只能夠獲得朝廷的基本生活補貼,差不多剛好能夠滿足衣食住行。

而只是考到了文憑,卻不參與實行的考生,沒有任何補貼。”

唐以後的朝代,讀書人一旦科考出位,那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秀才廩生就有足夠食用的糧食拿,舉人直接可以免全族的稅,進士,即便是不任實職,都有相當不錯的俸祿可以拿。

一道科舉的大門,瞬間讓這些讀書人晉升爲米蟲階級,這是不可取的,幹活拿錢,不幹活,沒的拿,這纔是天經地義的。

“此乃妙策也,如此一來,不管是有才無才的讀書人,便都可以下場考一考,試一試自己的學問水平,朝廷便可以根據參考規模,對於國家的人才數量摸個底。

而讓那些真正想做事,能做事的人當官,則是將那些學而不實之輩阻攔在了朝堂之外,無形之中,打破了高官顯貴世家門閥對於科舉的把持。”

馬周作爲草根階級出身的一員,對孫享福說的這些最深有體會,忍不住大聲讚道。

聽了馬周的讚歎之語,智商並不低的蕭很快就想通了所有,又道,“如此一來的話,此一條便直接刪改,讓報考者全部都可以參加考試,只是,這試卷恐怕要準備的多些,閱卷的工作量,也會巨大。”

“考卷方面的事情,蕭相無需擔憂,試卷再多,能多的過報紙?有造紙作坊和印刷作坊在,多少的試卷,孫都督都能提供,只是閱卷方面,只怕真要勞您受累了,參與閱卷的官員多了,就會不好管理,只怕到時候會有些人故意打壓寒門,提拔自己人。”馬周繼續接了蕭的話道。

世家子在朝廷的官員數量,就是他們最大的優勢,即便是你的製作設置的再完美,他們也可以通過手上的權利,給你破壞掉,一旦閱卷官裡面有幾個五姓七家的人,那麼,出自他們幾家的考生,就會全部獲得通過,而那些寒門子弟,估計連成爲實習生的資格都沒有。

對於這方面,孫享福自然也是早有應對之策,道,“這個其實也不難,到時候只要採取糊名制度,閱卷之人,便無從分辨了。

而且,咱們考卷,在很多科目裡,都是按照標準答案批改打分,策論或者解答題,採用平均分,即,每個閱卷人,都打一個分,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剩餘的分數,按平均值計算,考的好不好,按分數算,誰能不能通過,看分數就一目瞭然了。”

聞言,蕭一愣道,“糊名制度?也就是說,閱卷人,不知道考卷是那個考生的?”

孫享福笑着點頭道,“正是。”

馬周再度鼓掌讚道,“妙也,如此的話,就更加體現了我朝科考唯纔是舉的目的。”

蕭秒懂,也是點頭道,“如此,倒是更加公平了,正明且看看,制度上還有什麼其它需要改進的地方。”

聞言,孫享福繼續往下看去,纔看到第二條,便再度搖頭道,“蕭相,只怕您此前做的計劃,得全部推倒重來了。”

“爲何?”

孫享福指着第二條道,“您這考試的內容就有問題,雖然將考試科目分成了五十多種,但其實,除了明算,明法有一定的專業性之外,其餘是所有項科目,都是文學方面的。

朝廷此次科舉,可不是隻招文學老師,而是招各方面能夠爲朝廷所用的人才,所以,諸如詩詞,經義,文章,墨義等等等的,全部定爲一科就好,測驗他們的文字表述能力過關就行。

其餘的,明算,可以定爲一科。

明法,可以定爲一科。

甚至像醫科,工科,商科,都可以拿出來考試,獨立定爲一科。

因爲,如果一個人,在這些專業方面達到一定的水平,其實,已經可以成爲朝廷的官員了。

比如明算科,只需要掌握基礎的文字知識,有出色的計算能力,在中樞就可以進到戶部,兵部等部門任職,在地方,就可以擔任各部功曹之類的職務,因爲這些官員,其實都是幹計算,收賬,出納等等活計的,會計算,寫報告,就足夠了。

而明法科比較強的考生,就可以去刑部,大理寺,御史臺的檢察院任職。

醫科,工科,商科,也都可以在各自的領域爲國家起到作用,比如,賓王主持的渭南新城,就大量的缺乏擅長這三科的人才”

孫享福越往後面說,蕭和馬周點頭的次數就越快,主掌朝政和具體事務的他們,可比孫享福更加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屬下,還真的是如同孫享福所說,蕭這邊,算賬的,懂法的,就已經缺一大撥了。

至於馬周這邊,工,商,醫,方面的人才,那是缺的嗷嗷嗷叫,外行硬着頭皮去管理不懂的事情,效率和效果肯定沒有內行來管理好。

然而,當孫享福把自己的全盤計劃都說出來的時候,蕭卻是變的沉默了,一雙有些昏黃的眼珠盯着孫享福看了好久之後才道,“此次科舉,可以按照正明的想法來實行,然而,這些想法卻不能與你有任何關係,全部都是老夫設計,一力推行的,你可明白?”

聞言,孫享福卻是愣住了,難道蕭也是一個和尉遲恭一樣,愛搶別人版權創意的死臉皮?

然後,在旁邊一直聽的津津有味的馬周,卻是一臉正色的思索了幾秒之後,鄭重其事的拱手彎腰向蕭行了一禮道,“蕭相高義。”

看到馬周這樣的姿態,孫享福突然明白了什麼,趕緊拱手,端端正正的給蕭行了一個九十度鞠躬禮。

爲了大唐,這位老人家又打算付出一次了,改革,從來就不缺好方法,然而,大多數好方法,卻未必能在改革中實行,因爲,這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

孫享福將前隋形成的科舉制度改的面目全非,就會深深的觸動世家的利益,即便是準備進入蟄伏期的他們,也未必能允許,因爲,長遠看來,這會動搖他們的根本。

而蕭,選擇了挺身而出,背下這個觸怒所有世家的鍋,這樣的鍋可不是那麼好背的,至少,他這個宰相的位置,是做不成了。

第八十五章 組建護衛力量第400章 再對質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711章 誣告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381章 各種忙第八十二章 有陰謀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219章 追擊戰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703章 送葡萄第十章 賞錢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721章 開工第382章 滿月酒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211章 戰略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743章 到船廠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620章 九垸夜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760章 治理難第683章 武士彠也來了第277章 玩脫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519章 安排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654章 推動新型房屋發展第470章 夜襲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149章 歸來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531章 王爺訓練班開始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239章 特別行政區的構想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620章 九垸夜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第588章 九垸縣的民學課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147章 豐收樂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492章 李泰的迎接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457章 大買賣第621章 公告欄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212章 驚覺
第八十五章 組建護衛力量第400章 再對質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711章 誣告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381章 各種忙第八十二章 有陰謀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697章 小震驚一下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219章 追擊戰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703章 送葡萄第十章 賞錢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721章 開工第382章 滿月酒第395章 以往和未來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211章 戰略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743章 到船廠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620章 九垸夜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760章 治理難第683章 武士彠也來了第277章 玩脫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519章 安排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417章 各家打算第680章 新的國家方向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654章 推動新型房屋發展第470章 夜襲第370章 論洛陽的經濟發展第149章 歸來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531章 王爺訓練班開始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239章 特別行政區的構想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620章 九垸夜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第588章 九垸縣的民學課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147章 豐收樂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492章 李泰的迎接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280章 餐桌議事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457章 大買賣第621章 公告欄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426章 最來錢的產業第169章 慢慢累積第212章 驚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