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

“嶺南各種作物種植的順利嗎?”

“都還算不錯,幾年之後,應該會源源不斷的有收穫出來。”

沒有什麼假意的寒暄,一問一答之間,這君臣兩人便已經見禮落座,在大廳裡玩耍的孩子們,也被紅梅春桃她們識趣的帶了下去。

“朕欲一統天下,使所有百姓,無有種族之分,再不受戰亂之苦,正明可有教我?”李世民坐定了之後,開門見山的道。

“陛下有這樣的宏願,臣自然是支持的,不過,臣還是那句老話,儘量的不要以戰爭的方式達到這樣的目標。”孫享福保持自己慣有的立場道。

“只是儘量不用戰爭手段嗎?”李世民乎點出了孫享福話中的重點道,此前,他可是不贊同發動什麼大一統之戰的。

“不向天下人展現出足夠維護這個世界和平的武力,是不可能統一天下的,這一點臣深知,所以,臣只是希望陛下少做殺戮,讓百年千年以後的史書,書寫您平生事蹟的時候,宣揚的是仁德,而非是以殺戮換來的戰功。”孫享福十分清晰的回答道。

君王若崇尚武力征服,兵將則更甚之,按照現有的發展節奏,百年以後,全面邁向工業,甚至科技社會,也不是沒可能的事情,如果,到了那個時候,統治者還抱有用武力鎮壓一切不服的思想,那可是十分危險的,當所有的人類,都成爲一國人的時候,大家就應該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怎麼讓所有人都更好的生存繁衍下去,消除階級剝削的問題,珍視每一個人生命,關愛每一個人的健康。

不過,這只是孫享福的一種美好幻想,他自己也知道這一點,因爲人類的感官意識,和總總慾望,是與生俱來的存在的,就像孫享福自己,他就分不清西域胡人的臉,還有很多人,看到樣子醜的人就會生氣,看到長的漂亮的人,就會心情愉悅。

這些,都會導致他們在處世的時候,擁有各種截然不同的情緒態度,這些,就是爭端的初始,孫享福其實不認爲,有誰能夠控制這些東西,所以,即便是現在統一了,往後,也還是可能會出現分裂。

然而,李世民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做一次大統一,卻是有一定的好處的,首先就是通過一段時間的統治,能夠更高強度的宣揚漢文化,一定程度的促進民族,種族的融合,達到即便分裂了,漢語,漢字,都還是這個世界通用的文化傳播途徑的效果,那麼李世民就不是無用功。

因爲,人類如果沒有了交流障礙,在長久的,相同的文化渲染氛圍下,會讓所有後世的人,有同宗同源的思想,即便是出現爭端情況,也只是頂尖層的權力爭鬥,基本不會對平民下死手。

孫享福的這一席話,讓李世民沉默了一會,其實,他就是他考慮的,就是以何種方式完成大一統的問題,以大唐現在的軍事實力,其實根本不用擔心打江山的問題,有火藥,熱氣球這樣的大殺器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那一支軍隊能跟大唐抗衡。

可是,靠武力打下來了以後呢?如何去治理這麼大的地盤?如何去保證所有人不對大唐升起反叛之心?如果,統一歐亞大陸,只是將大唐拖入到了無窮無盡的戰爭之中,那就真的是得不償失了。

想到安西大都護府每次向自己奏報一件事情,就需要信使快馬跑一個多月,自己發政令過去,也是同樣如此,他就有些頭疼,如果地盤擴張的更加大,那可能是三四個月,甚至半年或者更久。

他只要在腦袋裡稍微幻想一下那個局面,就感覺到頭疼,所以,他不得不點頭認可孫享福說的話,儘量通過非戰爭的手段,達成統一,最好,是能讓西域各國的百姓,主動歸於大唐治下,這樣,出現叛亂的可能性就小很多。

“那麼,依你之見,朕該怎麼做呢?”李世民再度開口問道。

孫享福想了想,卻並沒有正面回答,道,“陛下想要任命得壽爲農部尚書,應該是對大唐未來的發展方向有了一些新的領悟吧!”

李世民點了點頭道,“是的,朕發現,我大唐之所以有如今這番景象,完全是因爲各種新型的技術,使得咱們不管是農業,工業,商業,醫療,還是在軍事裝備上,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是以,朕打算最大範圍的給予這些掌管技術的人才,權力,地位,榮譽,將其當做強國的核心,推動下去。”

孫享福聞言,不得不感嘆李世民確實是一個政治天才,他總是能跳到一般人沒有的高度,去思考問題,若說李承乾,或者農門子弟中的誰,有這樣的思想,那不奇怪,因爲這都是孫享福平時灌輸給他們的。

可是,李世民能自己從這些事情中,悟出這樣的道理,並且毫不猶豫的開始執行,這就是他個人的領悟力超強,見識比較高明瞭。

“您的想法是正確的,舉國皆務實,興務實之學,則國力強,民力強。舉國皆務虛,興務虛之學,則國力虛,民闇弱無能。

科學技術,就是一門求真務實的學問,它能使各行各業的生產力精進,只要生產力在不斷精進,那麼,咱們大唐的國力,就會越發精進,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像現在我大唐與西域諸國一樣,出現在各方面碾壓他們的局面,咱們這個國家,就基本算穩固了。

而如果有一天,有別的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遠超過我大唐,他們也會像我們現在碾壓西域諸國一樣,碾壓我們。

所以,臣以爲,未來,一個國家的強弱與否,很可能不在人口,地盤的多寡,而是科學技術水平的高度。

當有人掌握了了比火藥更加強大的武器,比熱氣球,更加快速靈便的飛行器的時候,他們或許只需要很少量的人,就能輕易的打敗我們。”

孫享福說的這些,對於早先就已經想通了這個方面的李世民來說,很好接受,索性現在是大唐的科學技術水平最高,所以,是大唐碾壓別人,至於未來麼,李世民肯定是不會允許別人超過大唐的。

“可是,此點,與統一戰,有什麼關係麼?”李世民又迴歸正題道。

孫享福笑了笑答道,“您已經意識到了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性,那麼,就應該依賴科學技術,來實現未來對這個世界的統治,比如現在,咱們大唐,可以修建筆直,平整,可供快速通行的水泥路了,那麼,咱們把它從關中,一路修到安西大都護府,碎葉城去,是不是會加強朝廷中樞,對於安西大都護府地區的控制?”

“修到碎葉城去?”

李世民愣了一下之後,卻是覺得,非常有這個必要,就像原先從長安到定襄,差不多兩千里路程,即便是騎馬,也要走十天左右,因爲道路不好走,多有泥濘山石,馬跑經常不起來,也不敢跑快,怕摔跤。

可後來不同了,寬闊的水泥道路修建起來之後,騎馬每天可以輕易的走四百里,正常騎行,只需要五天,便能抵達。

再之後,沿途的換馬驛站,酒店,全部修建好了之後,信使和馬車,可以十二個時辰保持最快的速度趕路,普通車馬,不說達到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一天跑六七百里,還是能夠的,那麼,最快三天左右,就能從長安到達定襄。

以長安到碎葉城八千里左右的距離來算,真要是修通了一條直通的水泥公路,以每天六百里的行程來計算的話,可能只需要十幾天,就能跑一趟,而信使如果沿途都有換馬,換人的驛站,基本能夠實現日行千里,在十天以內,就可以完成通信,比早前幾年關中的政令到達很多地方都還要快。

早前其實就有人在朝堂上提出過這個想法,只是,這個工程量比較大,需要的經費也多,被擱淺了,現在,朝廷卻是不缺這點錢了。

見李世民思索了片刻纔開口反問,孫享福便知道他也有這樣的想法,又道,“便捷的道路,能使得朝廷中樞對於這些比較遙遠的地區,有更強的掌控力,同理,發動統一之戰的節奏,也需要跟着朝廷的掌控力能夠到達的地方,而逐步推進。”

孫享福從這個層面來講,李世民腦海中的戰略意圖,頓時就清晰了,他首先就鎖定了中亞,和南亞兩塊區域,現在的中亞地區的諸多小國,受大食的衝擊,有王國的威脅,而他們的宗主國拜占庭帝國,則顧慮重重,不想與大食人全面開戰,耗損國力,對他們,是不管不問,這就導致了他們已經開始心向大唐,畢竟,大唐的安西大都護府,可就在他們的旁邊,這麼近,這麼粗的一條大腿,他們想無視也無視不了。

而西亞地區諸多沿海小國,在應對天竺的攻擊的時候,已經精疲力盡,窮苦不堪,百姓大舉向耽摩道流入,其實,到了現在,大唐想要控制這兩個地區,都不需要開戰,只需要開放一定的政策就好。

比如,接受他們向大唐臣服,並且承諾一些臣服了之後的保障,而這一舉動,一定會引起現有幾大西方強國的不滿,收納弱小的,一拳錘死強大的,統一的目標基本就完成了。

“正明的思路果然清晰,不過朕知道,你肯定還有很多更具體的想法,因爲,你剛纔提到了依賴科學技術來實現未來對那些遙遠疆域的統治,不妨一起說出來,朕好做到心中有數。”

李世民是個全局觀念極強的人,既然孫享福剛纔提到過這個問題,他就肯定不會忘記,一定會追問到底。

“陛下,您知道,臣爲什麼將一些劍麻和橡膠樹液,送到長安,交給各個材料研究院進行研究嗎?”孫享福一早就知道會是這樣,笑了笑問道。

“你又要造什麼東西?”李世民眉頭一挑,用比較期待的眼神看向他道。

“一種可以讓車,船的行駛速度更加快,並且可以持續不斷行駛的東西,我叫它蒸汽機,只要這個東西造出來,那麼,它將會大大的縮短您去您統治的任何地方的時間,不過,這個東西,它很複雜,需要一些時間,來攻破各種技術難關,目前,它還只是存在於理論上。”孫享福解釋道。

“蒸汽機?你是怎麼想到這個東西的?”李世民的腦洞就算再大,也想象不到有一個什麼樣的東西,能夠這麼厲害,詫異問道。

孫享福想了想,直接指了指客廳裡燒茶水的爐子道,“您看這個燒水的爐子,炭火在下面少,上面炊壺的壺嘴裡,就一直有熱氣,不斷的在向外衝,在最新式的水輪船上,已經能用太陽能燒這個炊壺,將其冒出來的熱氣,用鐵管引入蒸籠格子的底部,去蒸熟食物,或許,咱們還能利用它這個原理,來做很多其它的事情。”

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149章 歸來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391章 杜正倫來訪第685章 清點收穫第470章 夜襲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469章 自救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176章 風雪路第271章 新作物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434章 王浩的陽謀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387章 開考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419章 回長安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425章 穩步發展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八十八章 年號貞觀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開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287章 宴會第九章 送魚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277章 玩脫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618章 九垸行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463章 困惑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124章 試藥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501章 幸福村的財富第761章 家事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504章 先集個資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228章 再來一計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665章 遊園會開始第457章 大買賣第737章 五年第667章 動畫片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十二章 告狀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十二章 告狀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420章 送別第402章 迎新宴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
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468章 延津大火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八十九章 令人震驚的開場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623章 孫大力的辦公室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149章 歸來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391章 杜正倫來訪第685章 清點收穫第470章 夜襲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469章 自救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176章 風雪路第271章 新作物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434章 王浩的陽謀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387章 開考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419章 回長安第十四章 秦府下廚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425章 穩步發展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352章 高句麗寇邊第五十六章 編排話劇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八十八章 年號貞觀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開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287章 宴會第九章 送魚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277章 玩脫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618章 九垸行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463章 困惑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124章 試藥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542章 武媚孃的天性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501章 幸福村的財富第761章 家事第236章 給李靖的裝備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504章 先集個資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222章 抗下一撥第228章 再來一計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445章 工商業的厲害之處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665章 遊園會開始第457章 大買賣第737章 五年第667章 動畫片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十二章 告狀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十二章 告狀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420章 送別第402章 迎新宴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