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治理難

春耕了之後是大戰,大戰了之後,用戰俘,找大唐交換糧食,裝備。

夏耕之後再大戰,打完還是用戰俘,找大唐交換糧食,裝備。

這已經成爲了拜占庭的一種常態,他們在這種常態之中,逐漸的收復失地,賺取利益,樂此不彼。

而孫享福的常態,就是給百姓們講學,在田間地頭,教大家種地,從春耕結束以後,他講學的內容,就已經不是單純的種地的了,一些能夠衝擊當地人思想的觀點,時常會被他在教學中提及。

而且,他的講學範圍,已經不再受限於君士坦丁堡附近,而是一路向北歐方向延伸,讓那些文明狀態更加落後的地區,感受到漢文化的光輝。

先進的文明,對於落後的文明,總是有着不可抵抗的影響,只要是個人,都願意過吃飽穿暖的舒適日子,將漢文化附加上這種特性,就使得人們無法再抵抗它了。

一年多的時間,兩千多個文工團員,分成幾十組,在拜占庭帝國內的各大城池不斷的巡演,收穫粉絲無數,許多領悟力較高,對於聲音比較敏感的拜占庭百姓,都能用漢語吼上幾嗓子來自大唐的歌謠,這就是一種進步。

至於醫院這樣的場所,在它建立起來之後,很快的就成爲了當地最神聖的場所之一,早前一些年,拜占庭帝國這邊的商賈,只要能拿到善陽製藥廠的中成藥丸,就妥妥的能賺一大筆。

然而,他們將這些中成藥丸帶回國內,卻是當商品一樣在出售的,因爲,他們沒有中醫診斷病人的手法,不知道根據病人的症狀,具體情況開藥。

所以,治頭疼感冒的藥丸,幾乎對所有不是拉肚子,或者受了外傷的人出售。

解毒的藥丸,則是對所有疑似是中毒,或者肚子痛的人使用。

很多時候,通常因爲用藥不當,而將病情搞的更加嚴重,買藥丸吃的人,可能要花很多冤枉錢,但他們也必須得買,因爲這些藥丸,只要吃對了,確實能治癒病患,不吃藥的話,很多人可能就直接被一個小病拖死了。

醫院的存在,完全顛覆當地人對於吃藥治病的認知,原來,人生病的原因,會有那麼多種,只要對症吃藥,就能在短短几天之內,醫治好大多數常見病,連深可見骨的對外傷,以及骨骼斷裂這樣的重症,醫院也能很快治好,這就讓他們感覺神奇了。

然之後醫院,就成了一個傳播漢文化的重要場所。

因爲,百姓們如果想學大唐的醫術,就必須先學漢語,漢字,伊凡幾乎給每一所醫院都配備了數百人規模的工作人員,名爲協助,其實,他們就是想從大唐的醫官這裡,學習一些大唐的醫術,而這個時代的中醫,可是靠一整套玄乎其玄的漢家哲學理論支撐起來的。

其它的還要如商貿,工廠等,同樣是在快速,且大規模的影響着拜占庭人,度量單位,重量單位,很快就被他們進行了新的統一,天文歷算方面,同樣也是,這會讓今後,他們融入漢民族文化的阻礙,越來越少。

當然,到了貞觀十八年的年末的時候,返程的問題,就不得不被孫享福提出來了。

在希拉剋略看來,本輪大唐使團的來訪,對於他們起到的作用,是積極的,是至關重要的,沒有大唐的支持,他們不可能在經受大敗之後,快速的收復失地,並且,將國內的生產力提升起來,於是,他帶領着所有拜占庭帝國的臣工百姓,對孫享福做了挽留。

在他們盛意拳拳的情況下,孫享福最終決定多留了半年,於貞觀十九年夏季,才起身回到了大唐境內的碎葉城。

這裡,現在早就已經不是大唐的邊鎮地區了,往西數千裡之地,都是大唐治下的領土,由於李世民長期在這裡辦公,所以,這座城池,一直沒有停止基礎設施修建,現在,已經是一座堪比幾年前的長安,或者江陵一樣大的通都大邑。

在城門外迎接的人羣中,孫享福一眼就看到了虞秀兒,唱歌果然是能延緩人的衰老,虞秀兒三十幾歲的人了,看上去還像個二十來歲的小姑娘,當然,這個時代,也只有孫享福把二十歲以上的女人當小姑娘。

孫靖今年已經成年了,個頭比孫享福還粗壯些,十六歲的孫豐,亦是像個大人一樣,站在了春桃的身後,孫享福不知道大女兒孫婉婷看到自己的眼神,爲什麼會有些閃躲,但還是伸手捏了捏她的小臉蛋,都說女大十八變,二女孫婉瑜就沒怎麼變,她的臉頰仍舊有幾分神似孫享福,看到她,孫享福的心情就會好很多。

“夫君,陛下在城門口處等着,要敘舊的話,等回家了之後再說,今日可不許在行宮中飲宴,家裡備好了家宴的。”虞秀兒看孫享福要跟每一個孩子親近一下的樣子,開口提醒道。

還別說,孫享福被虞秀兒這麼一提醒,才驚覺,原來自己有這麼多的子女,一個個打招呼聊幾句的話,估計一刻鐘都過去了,於是,朝衆多小妾和孩子們揮了揮手道,“你們且先回去吧!我稍後就回來。”

然之後,孫享福就食言了。

李世民怎麼可能簡單的放他回去,對於拜占庭的情況,對於大食的後續計劃,一開始聊起來,就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的完的。

“朕原本以爲,打下了更多的地盤,沒有了外患之後,日子會過的輕鬆些,卻沒想到,越是走到了最後的一步,壓力反而越發大了起來,正明可有解朕心中憂患之法?”將正事聊完了之後,李世民纔開口問道。

孫享福答道,“治理的難度,會隨着版圖的增大,治下人口數量的增多,而越來越大,所以,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咱們都要處於一種政治體系升級的狀態中,尊重各民族的風俗,根據地域不同,制定不同的相關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就目前看來,原先的州道制度,就已經不適用了,隨着國家進入穩定期,人口會出現持續的增長,鍋就那麼大,可是,在這口鍋裡面吃飯的人卻越來越多,不精細化管理,日子長了,就會出問題。

咱們應該像種田一樣,把國家管理,從淺耕粗種,轉換到精耕細種的模式,將行政區域劃小一些,管理的更全面一些,將地區開發度,跟人口增長的速度掛鉤,儲備用地,儲備礦物,林木資源,全都釐清楚,在出現了人均擁有的土地,收入,失衡,地方資源不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情況的時候,及時進行調整,這樣,或許會好一些。”

“行政區域劃小一些,管理的更細一些。”李世民很精準的捕捉到了孫享福這番話的中心思想,將這句話單拿出來重複了一遍之後,覺得很有道理。

至於怎麼將自己家的東西盤清楚,把消耗和產出,以及後續的儲備量的關係弄清楚,使各方面產業得以長久延續,這也是一門大學問,當真正把各方面數據統計出來,讓整個國家的供給層,不出現斷裂的時候,那麼整個國家的發展就穩了。

這都是一些後世的管理科學,在這個時期,能考慮到這方面的人很少,古代社會,往往會因爲沒有這樣的規劃,一個朝代,到了中後期,土地兼併會日趨嚴重,人口繁衍又擴大,導致老百姓沒有足夠養活自己的耕地,再出現點災荒,大家沒有飯吃的時候,不往死裡造反纔怪。

“正明具體有什麼想法麼?”天色雖然已經不早了,但感覺自己在跟孫享福的交談中,仍然有很多收穫的李世民繼續問道。

孫享福幾乎沒怎麼想,就答道,“將各州道,按照一定的地域風俗,人口數量,劃分成爲行省,由政事堂,細化的管理各行省事務,會比較妥當些。

就目前咱們設立的州道而言,大多都可以拆開劃分爲三到四個省,平均五六州,就可以劃爲一個省,全國算下來,差不多可以劃爲近百個省,這樣重新一擬定,就可以給下面的人,很多上升的通道。

另外,政事堂和十部也要擴大,左右僕射和幾個平章事,管理全國這麼大的範圍,光是各方面數據過一遍,都得十天半個月的,您覺這樣管,能有效率嗎?”

孫享福說到這個,李世民也是連連點頭,李承乾已經不止一次的給他抱怨了,國家太大,政務太繁忙了,大唐現在的版圖,是貞觀元年的好幾倍大,人口,更是達到了一億一千多萬,光是把八百多個州的州刺史名單給你念一遍,那都得半個小時以上。

吏部的官員,往往用一年多的時間,才能將五千多個縣的縣令的政績考評報告交出來,其它諸如戶部,財部,等等等等每個部門,無一不是這樣,可以說,治理難的問題,已經在各個方面暴露了出來。

如果還採用原來的那套官制,是絕對不可行的了。

“正明以爲,該當如何改革?”對於整個朝廷制度大改,可不是小事情,李世民很是謹慎的問道。

孫享福想了想道,“其實也不難,像政事堂的平章事,咱們完全可以給他弄個三五十個出來,而且,不需要明文限定人數。

十部的侍郎,也不要只設左右兩個了,根據實際需求,五個人能滿足需求,就任命五個,十個人才能滿足需求,就任命十個,甚至還可以更多。

這樣給所有的人更多的上升通道,在大事情上,保持羣策羣力的作風,就比堅守住一個固化的制度,讓所有的人,因爲一個位置,爭來爭去,要好的多。”

“五十個平章事?”李世民被孫享福隨口說出來的一個數字嚇到了,不過,細細一想,覺得好像也蠻有道理的。

孫享福之所以這麼敢想,是因爲他在後世,就是生活在這樣的一個體制的時代,那時,我國的*,至少都有好幾個,政治委員的數量,更是多到一般人根本數不過來,各個部門的副部長,一般都有十個八個之多,這還只是管理後世我國的地盤。

而統一歐亞大陸之後的大唐,會比後世我國的地盤大幾倍,人口在一兩百年內達到十億八億也很正常,不打開腦洞,大刀闊斧的做改革,當問題暴露出來的時候再想要改,可能就遲了。

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175章 唐奉義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四十五章 幸福的模樣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577章 追擊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六章 小河集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512章 時代廣場開業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382章 滿月酒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414章 談妥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368章 定計第706章 開武舉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628章 探討皇權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527章 進村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562章 利益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366章 錢莊的真正用途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133章 種稻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450章 效果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481章 大進項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700章 歸家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182章 見李績第122章 治病第338章 返城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421章 又上朝第479章 王麟隕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584章 九垸縣第425章 穩步發展第421章 又上朝第131章 去交趾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457章 大買賣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511章 人才培養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
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175章 唐奉義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四十五章 幸福的模樣第380章 考場佈置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763章 亞歐一統第577章 追擊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六章 小河集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512章 時代廣場開業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382章 滿月酒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360章 礦的問題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414章 談妥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525章 組建海軍第368章 定計第706章 開武舉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628章 探討皇權第669章 生物資源的利用第527章 進村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562章 利益第444章 百姓的回饋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二十三章 見王麟第366章 錢莊的真正用途第353章 應對安排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133章 種稻第695章 怎麼纔能有驚喜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450章 效果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二十章 監丞!奸臣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481章 大進項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700章 歸家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346章 開幕儀式第182章 見李績第122章 治病第338章 返城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498章 劉永的當官經歷第421章 又上朝第479章 王麟隕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584章 九垸縣第425章 穩步發展第421章 又上朝第131章 去交趾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704章 久別勝新婚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有一些話,跟大家說說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641章 被放空的李世民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457章 大買賣第216章 火計退敵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511章 人才培養第661章 點化李恪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