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

兩百米高空,足夠吊籃裡面的人俯視整個長安城了,當然,不是所有吊籃裡面的人,都有俯身看景的心情和膽量,贊悉若和欽陵的目光,就只敢往遠處的地面觀看,這與他們在吐蕃高原的山崖上看地面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腳不能踏在大地上,就總是感覺發軟。

李承乾的滿臉欣賞之色的掃視了一眼長安城的夜景後,對着內心忐忑的贊悉若兄弟二人道,“孤今天召見你們,要說三件事情。”

“太子殿下請說。”見李承乾進入正題,贊悉若忙用袖子將額頭的冷汗擦去,強壓了心中不適的感覺接話道。

“我們大唐可以滿足你們此來的請求,賜予你們十萬套儒家經典,甚至可以派一些人,去吐蕃教授你們的百姓這些經典裡面的內容,幫你們的百姓提高智慧。

但是,你們吐蕃首先得承認我大唐宗主國的地位,贊普繼位,必須我大唐皇帝的冊封,軍隊建制的數量,必須上報我大唐朝廷批准,而且,無有我大唐朝廷簽發的准許令,嚴禁走出吐蕃境內,去往任何其它國家的領土。”身材並不雄壯的李承乾頗有氣勢的說道。

“好,我可以代表贊普,答應太子殿下的這三個條件。”贊悉若基本沒有考慮就回話道。

聽到贊悉若的回答,李承乾冷笑一聲道,“就說你們吐蕃人腦子不好使,要多讀書吧!孤剛纔說的,只是第一個條件而已。”

贊悉若聞言,臉上略微有些尷尬,他本以爲自己佔到了什麼便宜呢!因爲對於他來說,剛纔李承乾說的幾點問題,其實就是一個問題,啥都聽大唐的唄。

而他答應的那麼快,也是因爲,吐蕃應對這一個問題,根本不會在乎,只要拿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纔不會管跟大唐簽訂了什麼協議呢!誠實守信,那是你們漢人講的規矩,他們吐蕃人,可沒這個規矩,該下來打草谷的時候,還是會從高原上下來,在劫掠的過程中戰死,也比餓死要強些。

“太子殿下,您請繼續說。”並不懼怕李承乾提類似條件的贊悉若無視了李承乾的諷刺,再度拱手道。

李承乾保持氣場開口道,“這第二條,就是你們要允許我大唐商賈進入你們吐蕃高原經商,除了要爲他們提供道路指引和必要的保護之外,還不允許收取任何稅賦。”

“太子殿下,這,似乎有些過了吧!你們大唐的商賈奸詐,只用少量的絲綢,布匹,或者烈酒,就將我們賴以生存的牛羊馬匹換走,如果不收重稅,我們吐蕃百姓,可能會越來越窮困,這樣可不行。”對於這一點,都不用贊悉若開口,年齡更小的欽陵就出言反駁道。

“這你們就不懂了,正是因爲你們徵了重稅,才導致了你們國內的百姓拿自己的產出購買這些物品的時候,價格高昂,你們也不想想看,商賈販賣貨物去你們吐蕃高原,本身就承擔了很大的風險,貨物還沒有賣出去呢!就要先向你們繳納高昂的稅收,這樣,就導致十個商人,有九個不願意去你們吐蕃高原做生意,剩下的那一個,由於是獨家生意,價格當然是有多高,就開多高了。

而如果你們官方願意出來爲商賈帶路,保證他們的安全,還不收任何稅賦,我想,大唐的商賈,肯定都會願意去你們吐蕃高原做生意,這樣,上去的貨物多了,價格自然也就降下來了。

多的不敢說,只要你們答應這一條,每年運送到你們吐蕃高原的貨物,至少會增加十倍以上,而價格,則會降低至少五倍以上,其中,像用以保暖的布匹,和可以讓你們度過寒冬的糧食,肯定會有很多,你說,是徵那麼一點點稅收划算,還是用同樣的價格,購買五倍以上的緊缺物資划算?”

贊悉若和欽陵都不傻,李承乾講的東西,也很好理解,聽完他這番話,兩兄弟的眼睛頓時都發出了一陣光亮,李承乾知道,他們這是悟了。

吐蕃高原爲什麼要不斷的向外掠奪?

原因跟之前的突厥一樣,他們的產出太少了,尤其是關於溫飽兩個方面的。

高原雖大,但適合種植青稞小麥的山谷,就那麼點,沒有像突厥人那樣用暖棚解決牛羊的過冬的問題的情況下,每年冬天都是對他們的一次生存考驗,所以,當人口發展到一定規模後,資源供給必然會出現問題,統治者就是再不願意打出來,也要打出來,還是那句話,出來搶奪,被別人殺死,也比餓死在高原上強。

跟一個落後的文明,講市場經濟調控,他們通常會當作聽天書一般,好在李承乾講的比較淺,兩兄弟開始用藏語合計。

他們之所以要合計,是因爲這一條不像之前那一條,是玩虛的,他們拿了書,上了高原,就可以不認賬了,這一條是實實在在,馬上就要做的,而且,涉及到領土對外開放的問題,而兩兄弟之所以決定答應李承乾的原因,也很簡單,漢人能夠承受高原反應的人太少了,即便是將進出的通道開放給他們又怎麼樣?他們也只能有少量的人能夠上的去,組織大規模的軍隊上去,根本不可能。

最終,贊悉若向李承乾答道,“太子殿下,這個條件,我也可以代表贊普答應你。”

李承乾笑着點點頭,氣場更足道,“很好,那麼,接下來,我就跟你說說第三個條件。

我大唐對於你們吐蕃高原的牛羊,馬匹,是一點興趣都沒有的,因爲我們有北方牧場,在海外,還有澳洲牧場,未來,我們的牛羊肉,會多到根本吃不完的地步。

所以,你們需要拿一些其它的東西來朝貢我大唐,比如可以治病的草藥,或者稀有礦物,每年,就以一百駝我們指定的藥材,兩百駝稀有礦物,作爲朝貢品吧!

當然,我們也不會白收你們的藥材和礦物,我們會倍數的贈送給你們糧食和布匹這樣你們急需的物資作爲回禮。如果你們在這些方面有多餘的產出的話,我相信大唐的商賈,也很願意出資收購的。”

李承乾的這第三個條件說完,贊悉若和欽陵怎麼聽,都感覺自己佔了便宜。

首先,他們吐蕃人並不會炮製藥材,冶煉工藝,也落後的很,用這些不能吃穿,或給生存提供幫助的東西,換取倍數的糧食,布匹,這類在吐蕃看來,是戰略物資的東西,他們覺得太划算了,他們甚至以爲,這是大唐要面子的一種表現,因爲,每年都朝貢,在中原文化來看,是一種表示恭順的行爲。

而且,一駝不過是四百斤,一百駝藥材,也不過是四萬斤,並不算多。

兩百駝礦,則是更簡單,因爲那東西本來就重,隨便一堆,就夠裝兩百駝的了,如果用它來換四百駝的布匹,那價值可就相當的可觀了。

“太子殿下,這三個條件,我都可以代表贊普答應您,不過,您可不可以也答應我們一個條件。”並沒有露出佔了便宜的喜悅的贊悉若再度道。

“你應該是想讓我放歸你父親和一干吐蕃將領吧!這個也不是不可以,不過,需得等這種貿易和朝貢,穩定的進行三年之後再說,如果三年之後,貿易,或者朝貢方面有什麼變動,咱們可以再商談,屆時無論談不談的成,我們都會放歸他們,而若是這三年時間裡面,你們吐蕃人反悔,搞出了什麼事情,那麼,他們的人頭,就會立刻落地。”

李承乾這一番話表現出來的氣勢,是完全不容拒絕,瞬間就鎮住了贊悉若兄弟倆,他們可不知道,李承乾除了是太子,還是一個水平相當高的演員。

贊悉若兩兄弟相視一眼之後,最終還是苦着臉點頭答應了,現在的祿東贊對他們噶爾家族來說太重要了,沒有他的威望,其門下附庸的奴隸首領們,根本不聽他們兩個兄弟的,即便是他們答應李承乾所提出的條件,吐蕃的利益可能受損,可是爲了他們噶爾家族的利益,他們也需要向李承乾妥協,以保障祿東讚的安全。

因爲,作爲吐蕃勢力最大的家族,他們與贊普松贊干布之間,也存在着利益分配的問題,在他們的眼裡,祿東讚的性命,肯定是高於松贊干布的利益的,他們並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麼和諧,幾十年後的欽陵,就是死在了松贊干布的重孫器弩悉弄的手中。

事情談成了,李承乾關注的重點,就立即轉移到了遊玩上面,他之所以等了半個多月纔對吐蕃的事情做出處置,自然是因爲他去信問了孫享福,所以,在接下來的遊玩之中,李承乾還跟贊悉若兄弟以閒聊的方式,說了很多看似幫助他們發展,實則是實現大唐對吐蕃的長遠佈局的事情。

比如,李承乾讓他們兄弟在進藏的數條道路上,開設可供休息的客舍,提供一些食宿服務,這樣,他們就可以賺取大唐過路商賈的錢,而他們回去之後,要是真的按照李承乾說的做了,確實會給他們自己的家族帶來一定的利益,但是,有了這種便利的服務,就會讓更多的商賈進入高原,最終得利的會是誰,很難說,至少短期來看,大唐能從高原上得到更多自己想要的東西。

而且,這種情況久而久之,最終會將吐蕃高原變成一個失去了大唐的商賈,瞬間就會亂套的地方,最終達到讓大唐入主高原的目的。

做到這一點,可並沒有什麼難度,比如,吐蕃盛產的藏藥就是大唐所缺的,根據後世的統計,我國的藏藥有三千多種,其中,產量較大的常見藥的就有三百六十多種,這些藥的藥效和價值還都比較高,比如紅花,紫草,大黃,黨蔘,茴香,山莨菪等,在這個時代的高原上幾乎隨處可見。

如果,當他們的百姓知道,一斤這些東西,可以在大唐換取幾斤的糧食,那麼,他們豈能不瘋狂的收集下來很商賈們置換?

當然,像冬蟲草這樣一斤就可以換到百斤糧食的好東西,他們就更加不會放過了,可是,當有一天,因爲吐蕃贊普跟大唐的關係不好,讓所有的人都沒辦法用這些東西跟大唐的商賈換糧食的時候,只需要稍微的一點點挑撥,估計他們就會揭竿而起。

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斷人賴以生存的糧食,則是不共戴天之仇,那個時候,誰能填飽他們的肚子,他們就會聽誰的。

孫享福並不知道李承乾已經很好的按照他與長孫無忌商量出來的計策,完成了任務,他現在,被一封信,搞的有些鬱悶。

這封信是從嶺南轉送過來的,而發這封信的人,是伐那比王國的王子辛克尼,也就是席君買的那個印度大舅子,信的內容,自然是求救,因爲他的父親,也就是席君買的老丈人,善斯,在參加完定襄的運動大會回國的途中,被人劫了,那些人,現在想顛覆伐那比王國的政權。

只有不到兩萬軍隊的伐那比王國,根本抵抗不了五六萬來自各個國家的雜牌軍,靠着嶺南支援給他們的戰船,和不斷消耗士兵的生命,他們最多還能堅持一兩個月時間,因爲,此前,他們所有的防禦工事,都是用來抵抗來自北方陸上進攻的天竺國的,而這些劫匪,卻有相當不錯的水上戰鬥能力。

不用多想,孫享福也猜到了這支雜牌軍是王浩的殘餘力量,馮盎在將信轉給孫享福的時候,其實已經派了屬下的水軍出征了。

不過,李世民新建的海軍,並不歸他節制,所以,他能調動的,只是他原有的戰艦,以及三萬多現在正在嶺南本土的水軍將士,在李世民對這股雜牌軍勢力的態度曖昧不明的情況下,支持孫享福的主張的馮盎,根本沒有事先把這件事情上報給朝廷,一是因爲報來報去,就可能耽誤了救援時間,二是因爲,李世民拒絕他出兵的可能性可能會更大。

看完信件之後,孫享福沒有多做思索,便招來張軻吩咐道,“你給我用最快速度,追上趙龍,告訴他,讓他給我把王浩在倭國,夷州島,呂宋島的殘餘勢力,全部清剿掉,斷掉那些雜牌軍的後勤供給。”

海外探索船全是包鋼大船,上面裝備的,也是準軍事級別裝備,具備非常強的對外作戰能力,四個多月的時間,應該足夠趙龍他們從倭國海域,一路擼到印度沿海了。

而這也是一次清剿王浩殘餘勢力的機會,免得之後馮盎再因爲這事,受到李世民的責備,畢竟,嶺南幾萬軍隊的調動,是不可能瞞的過李世民的。

請記住本書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457章 大買賣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十一章 買船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331章 種花椰菜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開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210章 回朔州第711章 誣告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八十八章 年號貞觀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260章 抓生產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555章 再會夷男第469章 自救第717章 到遼東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133章 種稻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469章 自救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556章 抓捕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549章 北上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573章 開賽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九十七章 育種育苗基地第434章 王浩的陽謀第387章 開考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420章 送別第197章 獻策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121章 見馮盎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743章 到船廠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391章 杜正倫來訪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567章 宴會第531章 王爺訓練班開始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323章 又出招
第586章 世家的局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一百零五章 孫享福的義第457章 大買賣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八十章 偏執的李淳風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十一章 買船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331章 種花椰菜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開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210章 回朔州第711章 誣告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686章 世界逐漸清晰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八十八章 年號貞觀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260章 抓生產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555章 再會夷男第469章 自救第717章 到遼東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133章 種稻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469章 自救第491章 嶺南景象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556章 抓捕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549章 北上第422章 又是神來之筆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573章 開賽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742章 孫家的孩子們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286章 宴會開始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九十七章 育種育苗基地第434章 王浩的陽謀第387章 開考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420章 送別第197章 獻策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546章 善陽景象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121章 見馮盎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743章 到船廠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391章 杜正倫來訪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567章 宴會第531章 王爺訓練班開始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323章 又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