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見馮盎

嶺南在漢朝時期被稱爲南蠻之地,到了幾百年後的大唐,又被當官的稱之爲流放之地,可見其荒涼,由於天氣常年酷熱,這裡的房子大多是以厚重的茅草蓋個屋頂就行,修了牆,反而不能透風。

不過到了廣州,情況稍好,這裡的人口密集些,城池也有了規模,不輸給北方一些縣城,當幸福號靠近碼頭的時候,頓時引來了許多人的圍觀,其中,還有穿着短衣服的官軍。

“本官牧監署下牧監孫正明,奉皇帝旨意前來嶺南賞賜越國公一些東西,你等可有人識得越國公府邸?”

其實,孫享福多此一問了,從幸福號進入港灣開始,便有人入城通報了,不一會,便有一隊車馬來到了碼頭,一個約莫二十五六的瘦高男子從馬車上下來。

“本官春州刺史馮智戴,不知是哪位使者當面?”

“馮智戴?”

孫享福聞言一愣,纔想起臨行前惡補的嶺南方面的資料,這馮智戴便是馮盎的長子,早年曾隨馮盎征戰,後來隨馮盎降唐,武德四年便封了春州刺史。

春州是下州,是以,按照朝廷制度,馮智戴是正四品下的官職,由他來迎接孫享福,規格是夠了。

“下官牧監署下牧監孫正明,見過馮刺史,此船之上,有陛下賜予越國公的一些禮物,還請馮刺史安排車馬,卸船之後,好運送到府上。”

馮智戴聞言大喜,最近長安瘋傳馮家父子要造反,讓身在嶺南的他們很是不安,這個時候皇帝派人來賜禮物,那就是示好的意思了,要知道,他們馮家可沒有什麼造反的心思,也沒有那個必要,因爲他們本就是嶺南說一不二的人物,而且深知以嶺南爲根基奪取天下,是不可能的。

“有勞孫下牧千里迢迢送來御賜,且隨同本官車駕入城,此處,稍後便有人來接應。”

孫享福聞言應允,只帶了席君買一人隨馮智戴入城。

很快,孫享福便被帶到了越國公府上,不一會,便有僕役置茶水瓜果,等孫享福入席之後,馮智戴纔跟在一個和李淵年紀差不多的老者後面來到了廳堂,此人便是越國公馮盎。

一番拜見之後,孫享福便開門見山問道,“越公境內,最近可有北邊來的人?”

“我嶺南雖然所產不豐,但過往的客商還是有一些的,孫下牧爲何有此一問?”馮盎見孫享福一臉急色,便反問道。

“越公或許還不知,此時長安瘋傳越公要舉兵造反,皆是由一些世家子挑唆而起,此番下官本要在揚州逗留幾日,視察自家一些產業,卻有人挑唆倭人來劫下官船隻,幸得隨行的幾位師父出手相助,才保得船隻不失,也因此,讓下官警覺起來,這些人阻攔下官前往嶺南,或許,是想在嶺南有所動作,是故,下官晝夜行船,趕來告知越公。”

¸тт kan ¸℃ O

“造反?老夫今時今日已然富貴之極,還瞎折騰什麼。”馮盎面帶笑意的看向孫享福道。

“越公高智,洞徹世情,下官佩服。”

看到馮盎這副輕鬆坦然的表情的時候,孫享福算是徹底的放下心來,他是個聰明人,知道靠着嶺南這些沒有完全開化的山越人,是不可能打下天下,或者坐穩天下的,所以,只要他不是真的要造反,一切挑撥技倆,都沒有用處。

“吾兒速派人去碼頭查問。”

對此事,馮盎雖熱淡定,但世居嶺南的他知道自己轄區的情況,這裡的百姓文化水平不高,所以眼界也不夠開闊,很容易被有心人煽動,一點點小事,也容易鬧成大沖突,他馮家父子即便在嶺南有極高的威望,平時處理事情也是小心翼翼,這些年雖晚沒有發生什麼大的叛亂,但小問題時常會出。

待馮智戴領命而出之後,馮盎這才問起長安的一些情況,孫享福自然是往好的方面說了,言陛下有多信任他,派他帶了一些什麼禮物來,對嶺南之地有多少期許等等。

不一會,就有數十輛大車從碼頭將李世民賜給馮盎的禮物運了過來,馮盎從大廳裡一眼就看到院內的大車,指了其中一輛道,“這便是你所說的曲轅犁?”

四個頭的曲轅犁個子有些大,一輛馬車也就拉個三架,光十架曲轅犁,便佔去了三四輛大車,去年的時候李世民下令關中之地造犁,然而又朝廷推行,慢慢傳到地方州縣,需要很長時間,此時半年都過去了,廣州不過才收到一份不知道被複制了多少遍的圖紙,真正見到實物,這還是頭一回,沒辦法,古代就是這個辦公效率。

“正是,用此犁耕地,可事半功倍。”孫享福隨着馮盎一起來到院中答話道。

馮盎聞言一喜道,“我嶺南盛產瓜果,農耕卻是乏力,每年糧食都有缺口,得此物,正解嶺南百姓燃眉之急也。”

在孫享福看來,這個時期的中原人民都不怎麼會種地,更何況是嶺南人。

手握寶山的嶺南人不知道如何開發,沒關係,孫享福來教他們,說到農耕之事,後世本爲南方人的孫享福就來勁了。

“越公,嶺南之地氣候溫和,一年四季皆可種植作物,有此犁在,可先沿山溪和地勢低窪之地開墾一些良田,而後······”

對於這些墾荒,開田,種植的事情,善於政事的馮盎很感興趣,跟孫享福一聊就是半天時間,直到馮智戴面色凝重的從碼頭回來。

“父親,兒查到這兩日有不少北邊來的人前往僚人村寨部落。”

“是嗎?也好,一些養不熟的傢伙,正好順勢清理掉,至於那些北邊來的人,如果抓到活的,交給孫下牧處理吧!”

馮盎語氣依舊淡定,目光中卻有一絲厲色,他可是征戰多年的馬上將軍,雖然他本人更擅長政務,但也早就見慣了生死,如果那些世家子是煽動他的鐵桿部下勸進,那他還有些頭疼,但只是煽動僚人部落叛變,他翻手之間便能鎮壓,在嶺南多年,他早就將這裡經營的鐵板一塊了。

戰爭就這麼悄無聲息的到來了,不管那些世家子的手段高不高級,這都不關孫享福的事,作爲李世民的使臣,他是不會被派往前線的,被馮盎以高規格接待在府中之後,閒不住的他無事便教馮盎種起了地。

嶺南山林交錯,且土地溼潤,是熱帶雨林氣候,大多數土地千百年來無人耕種,十分肥沃,幾乎所有主食口糧都可以在這裡種植,而且,能每年種植兩到三季,是以,如果開荒的話,基本不需要選什麼時節。

趕着牛羣,拉着犁耙,在一片比較平整的山窪荒地裡,孫享福查看過土質之後決定向馮盎以及他帶過來的數百農夫展示曲轅犁的效果,連玄奘和李淳風兩個宗教份子也跟着大隊伍到了田邊看熱鬧。

“越公請看,此犁操作簡單,只要前面的人會趕牛,後面的人扶穩了犁把就好,如果是單頭的犁,只需一人,就可以單手扶犁,單手趕牛。”

不一會,孫享福帶過來的幾個工匠便將犁架好,而此時,這塊荒地周邊,已經被數百個農夫圍滿了。

“起,呔。”

兩頭牛並肩而行,孫享福親自在後面扶着犁把,衆人只覺平時難以挖動的泥巴,好像突然變脆了一樣,頓時就被犁出一條一米多寬的溝槽。

在大家目瞪口呆的表情下,孫享福用了不到十分鐘,就在這塊地裡走了一個來回。

“這,這,幾畝地就耕好了?”

馮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把奪過孫享福手中的犁把手,朝前面趕牛的那個農夫道,“趕牛,老夫親自試試。”

然後,幾乎是差不多的時間,馮盎回到了原地。

“有此犁在,我嶺南可種之地來年怕不是要多出萬傾也。”

待馮盎的感嘆一出,這曲轅犁就被當地人民當成了寶貝,許多農夫都圍着幾架犁歡呼起來,馮盎當即下令廣州境內所有的工匠都必須要學會打造此犁,當然,這就是爲什麼孫享福會從長安帶來十多個工匠的原因了,專業教學。

不過,即便是所有的工匠全部都來,其實也就幾百號人,沒辦法,這個時期的嶺南地大人少,傳言的帶甲十萬,那是說的所有青壯,總人口的數量應該也不過三四十萬的樣子,還沒有後世這邊一個縣的人口多。

當大家沉浸在歡呼之中的時候,孫享福感覺自己的腿上有些癢,一眼看去,居然有兩隻螞蟥正盯在上面吸血。

“君買,快拿酒精來。”

對於螞蟥這種生物,跟農田打了很多年交道的孫享福自然熟悉,想不到纔在荒地裡走了幾分鐘,就有兩處中招。

知道此時的嶺南乃是煙瘴之地,來前,孫享福也做了不少準備,不一會,席君買就將一瓶蒸餾酒拿了過來,孫享福將其塗抹在螞蟥的吸附處,不一會,兩條螞蟥就從他腿上脫落了。

“呵呵,孫下牧慣在北方,嬌氣了吧!這螞蟥在我們嶺南煙瘴之地可到處都是,白瞎了這一瓶好酒。”馮盎聞到了濃烈的酒味,一邊說笑着,一邊還輕鬆的將自己腿上的兩條螞蟥扯了下來。

“越公不可,如此處理,螞蟥的吸盤容易斷入皮膚內,引起感染。”說罷,孫享福便拿着酒精,往馮盎的身上塗抹。

第402章 迎新宴第126章 用計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628章 探討皇權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179章 互坑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288章 密室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708章 一統的前奏第421章 又上朝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729章 說服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520章 到定襄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463章 困惑第706章 開武舉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四十一章 首戰建功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300章 大動作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374章 科舉制度定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378章 農部的工作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214章 雙華嶺血戰第241章 運作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336章 再起程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165章 忽悠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666章 書畫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269章 私聊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251章 中場休息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733章 到吐蕃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124章 試藥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漣漪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464章 驚變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751章 發動第425章 穩步發展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
第402章 迎新宴第126章 用計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628章 探討皇權第478章 城下圍殺第453章 農學院的教育問題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179章 互坑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288章 密室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220章 馬邑防守戰第708章 一統的前奏第421章 又上朝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729章 說服第710章 計劃繼續推進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610章 對吐蕃的佈局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520章 到定襄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463章 困惑第706章 開武舉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303章 農忙伴隨着鬥爭開始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四十一章 首戰建功第六十二章 白蛇傳開演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300章 大動作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374章 科舉制度定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378章 農部的工作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214章 雙華嶺血戰第241章 運作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336章 再起程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165章 忽悠第九十章 相聲登臺第八十一章 兩個學生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666章 書畫第439章 銅礦的問題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269章 私聊第209章 情報的作用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251章 中場休息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183章 李績的奏章第329章 演武環節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733章 到吐蕃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406章 雷人的建議第124章 試藥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漣漪第367章 南方局勢第464章 驚變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751章 發動第425章 穩步發展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