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北上

以前,孫享福讓李泰節食減肥,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偷吃,現在,他會在內心裡掙扎許久之後,再想辦法去偷吃,即便是偷吃的時候,也會想着,儘量少吃點,然後把所有弄來的食物全吃完。

剋制慾望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尤其是對於一個還不太成熟的孩子來說,他能有這份心,已經算是一種進步了。

趁着稻種在苗牀裡的成長期,孫享福下令,讓荊州代表隊,蔡州代表隊,黃州代表隊和郢州代表隊的人在江陵城集結,整個山南道地區,就是這四支隊伍參賽去參加定襄的運動大會了,還有半個多月就要出發,所有的人員,參賽項目都需要申報,所有的參賽規則需要講解,食宿方面的準備等等,都需要先行安排妥當。

四支代表隊,只有荊州代表隊是由大總管府組建的,人手,是之前武士彠挑選訓練的,大概有八百人,差不多在每個比賽項目上都有參與,但並不是滿員參與,至於其它三支代表隊,則是隻有三四百人,主要是針對一些有把握的項目。

不過,光從參賽隊伍的數量和人數,就可以看出,山南道地區,在整個大唐,還是處於中上水平的。

其它州道中,也就河北道,河南道,和淮南道,安東大都護府,有相應規模和數量的代表隊參賽,當然,關中之地,直接有五支規模過千人,所有項目全部滿員參加的代表隊,人家五百多萬的人口基數擺在那裡,不是其它地方可以比的。

那麼,再加上十六衛,以及皇家代表隊,光是大唐內部,參賽的隊伍,就有六十多支,而快到定襄的唐儉那邊,則是帶了一百二十多個國家的參賽隊伍過來,加上之前自行趕過來參賽的數十支隊伍,整個運動大會的參賽隊伍,將達到兩百二十多支,光是運動員,就有十多萬人。

想在這麼多人的比賽中,爭取一個單項的冠軍,也就是天下第一的名頭,難度可是不小,孫享福的意思,山南道地區的代表隊,應該以水上項目優先,在出發前的半個多月裡,再突擊訓練一段時間,至少,要收穫幾個金牌回來,一番打氣和鼓勵之後,倒是讓運動員的士氣高漲不少。

當然,比賽的事情,對於他來說,並不是有多麼重要,這場熱鬧,能將那些番邦之人都吸引來大唐,就已經算是成功了,如何延續這種繁榮纔是孫享福應該考慮的。

荊州將會成爲下一屆運動大會的舉辦地,定襄那邊的建設團隊,在定襄的運動會結束以後,將會立即轉場到荊州來投入爲期三年的建設。

荊州地區一年四季,多數時間比較溫暖,雖然建設工期只是三年,但真正用於施工的時間,甚至比用五年才修建起來的定襄城還多。

所以,孫享福這一趟,主要還是對城池的建設做規劃,一番考察之後,他覺得,江陵城的整體格局還是太小,城內面積,五平方公里不到,哪裡能容得下數百萬人的聚會。

於是,他把目光看向了城外周邊地區,然之後,一個想法在他心裡成型。

江陵城與郢州治所紀南城相距不過五公里,新城乾脆把這兩座城全部囊括在其中,建成一個面積高達六十平方公里的大城。

這座城建起來之後,比長安城的一半還要大,差不多比善陽和定襄城大一倍,比洛陽,也要大二成多。

畢竟,就算加上真在建設中的大明宮,長安城的總面積,也還不到一百平方公里,而作爲東都的洛陽城,則是隻有四十七平方公里。

荊郢兩州的治所合併到一城之中後,整個管轄地,也可以合併到一起成爲一個大行政區,直接將江陵城升格爲都城級別的城池,領荊郢兩州轄下十一個縣。

當然,這個構想,還得孫享福去定襄了之後,跟李世民商量,至於怎麼讓李世民同意,則是需要孫享福出具一張比較有說服力的設計圖。

對於城池設計方面,孫享福屬下,有相當專業的團隊,他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見,圈好了新城的地之後,在出發以前,屬下們肯定能將一張比較完美的設計圖交到他手上的。

七月初,將不同種類的稻種,交叉種植的在不同區塊的田地裡之後,孫享福終於領着大隊伍出發了,之後如何操作,使稻種雜交,孫享福已經跟農部的官員們交待清楚了,這一季稻子收割之前,他差不多就從定襄回來了,同樣,這一季也只是對於各種稻種初步雜交之後,所產生的新稻種的特性,做一些觀察,選擇其中更加適合培育的高產稻種,進行再雜交。

僅僅是半年時間,洛陽通往荊州的水泥路就修好了一大半,倒是讓他們趕路的速度比預計中快的多了,只用了十幾天左右,孫享福便抵達了善陽,而此時的善陽,早已是一片人山人海的景象。

“老夫近幾年常聽人說,北地繁華,想不到竟然繁華如斯,只怕比起長安來,也不遑多讓吧!”

蔡璨黃續等人作爲本州的運動隊的組建者,也隨同孫享福一起來到了善陽,進了城門之後,他們就一直處於驚歎之中,善陽城比起山南道現在最大的城池江陵城,可是大了四倍多,然而,在這麼大的城池裡面,街道上的人流卻總是如潮水一般川流不息,這就十分罕見了。

而且,這些人穿各種風格的服飾的都有,金髮碧眼,黑皮膚,白皮膚,語言,也是五花八門,沿街的店鋪裡面,大多數顧客和店主,都是靠手勢和身體語言來交流,好不熱鬧。

“據說善陽城內現在有超過一百五十萬人以上,還真是不比長安那邊少多少,不過,再過幾天這邊就清淨了,大家都會去定襄,那邊在運動會期間,估計至少都有三百多萬人口。”

善陽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的環境優美,從春上,一直到重陽以後,都是善陽的鮮花盛開的季節,而且,還是大唐最先發展起美食小吃文化的城池,現在,臨近八月,各種蓮蓉,果仁,菱粉製作的月餅,就已經上市銷售,鬆軟甜香的月餅,瞬間就讓那些西域胡人忘記了硬邦邦,難以下嚥的胡餅。

街道上,內侍監王得用領着幾個小宦官迎上了孫享福。

“孫少師,陛下有請。”

“如此,你們就先找客棧入住,歇息一日之後,自行前往定襄,組委會會安排好你們在定襄的吃住問題,儘早的適應當地的氣候以及比賽的場地,爭取能拿幾個天下第一回去······”

“我等,定不辜負大總管厚望······”

和大隊伍道了個別,孫享福便跟着王得用往城北行宮方向而去,至於紅梅,春桃以及家裡的幾個小傢伙,張軻會徑直將他們帶往善陽的府邸歇息。

“王侍監,我這纔剛到地方,腳都沒歇一下,陛下就召我,可有什麼急事要商量?”

“倒不是有多急,就是開幕的儀式方面有些細節,需要找您商定,另外,工部研究院那邊,造了幾個大東西出來,想要用上,陛下有點拿不準,想讓你看看。”

“大東西?”

“就是一個大號的天燈,研究院的人說可以載人上天,希望陛下乘坐這個東西出場,震懾諸番。”

孫享福聞言,有點鬱悶,他已經爲大唐種下了一棵科技樹,然而,這棵科技樹怎麼長的,孫享福卻一直沒有關注,渭南那邊的研究院,據說這幾年是沒閒着,看來熱氣球,就是他們鼓搗出來的成果了,可是,孫享福很擔心這玩意的安全問題。

不多時,孫享福便一路暢通無阻的來到了這座被命名萬民宮的御書房內,此時正值上午,書房裡的人可不少,房玄齡,李靖,長孫無忌,乃至各部尚書級的大佬們都在,看來,近段時間,他們在這裡議政,已經是一種常態了。

孫享福與李世民和衆人見禮之後,很快就成爲了大家的焦點,因爲,這些人裡面,也就孫享福比較有搞新意的才能,虞秀兒在定襄排演的那些開場節目,大多數,都是孫享福給出的建議。

“陛下,其實,那些番外胡人,比咱們中原的少數民族更加不知道禮儀爲何物,咱們只需要讓他們看到浩大的場面,感受到我大唐的強大就行,至於運動會的宗旨,什麼祭天儀式之類的,其實都可以取消,相信,該講的東西,唐公已經跟他們講清楚了,咱們只要讓他們簡單明瞭的知道,咱們這就是一場純粹的運動會,是靠運動員在運動場的本事,爭奪天下第一的名頭,獲取豐厚的獎金的一次活動就行,等他們對咱們大唐越發的熟悉,越發的願意來咱們這裡的時候,咱們再通過各個方面去影響他們,會更加的有效果。”

孫享福先解釋了一番之後,又將目光朝杜正倫看了看道,“當然,與各國的國主,和權貴之間的交流,是必然的,咱們可以多多舉辦一些酒宴,以輕鬆的方式與他們交流,能夠敲定一些國際貿易方面的事務,當然是最好的了,臣建議,商部儘快的將我大唐現有所有商品,產能,出口的價格,以及我大唐所需要的商品,物資,以及預期價位,極限價位,擬定出來,並且熟記於心,以備陛下隨時詢問,作出應對。”

說白了,大唐花這麼多錢,來舉辦這場運動大會,除了想要達到一些宣揚民族文化的效果之外,就是爲了掙錢,想要掙那些番邦的錢,那自然只有擴大商業往來了。

“陛下,臣以爲,孫少師說的有理,番邦之人,與我大唐言語都不通,準備再多儀式,他們也搞不清楚是爲什麼,只要讓他們看到我大唐的人口,軍力,財力,物力之強,就足可以達到宣示威嚴的效果,而通商,賺取實際好處,纔是咱們最應該做的,至於咱們國內的產出,和商業情況,商部一早就做了詳細的統計。今年在定襄,咱們就可以向所有外來商人,遊客,輸出價值超過五千萬貫的貨物。

至於那些番邦商人的帶來的貨物,截止目前,朝廷至少擁有八千萬貫的採購能力,運動大會召開以後,這個數字,可能還會增加很多,他們的貨物,可能連咱們貯備的錢財的一成的價值都沒有。”

“八千萬貫?”

聽到杜正倫口中這個數據,大家不由的將目光看向了財部尚書高士廉。

這時,高士廉有些得意的道,“陛下,諸位,大家莫不是忘了,北地在善陽和定襄城內,都有規模不小鑄錢廠麼?這一段時間,這兩城的金銀流入非常巨大,鑄錢廠,每日鑄造的金銀幣,價值可都超過上百萬貫。”

金銀值錢,尤其是金幣,一個就是十貫錢,鑄造十萬個,價值就是百萬貫了,西域諸國中,盛產黃金的國度不少,今年大唐有貨幣政策改革,市面上,只收鑄錢廠鑄造的錢幣,而這種成色非常好的錢幣,很受所有外來客的喜愛,倒是在讓大批流入大唐的金銀,都變成了錢幣,而且,成爲了錢莊的存款,倒是叫鑄錢廠狠賺了一筆。

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六章 小河集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584章 九垸縣第131章 去交趾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564章 入城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304章 機會來的不是時候第269章 私聊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431章 難得休閒第547章 進展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628章 探討皇權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734章 宣撫第751章 發動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451章 誤會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420章 送別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197章 獻策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251章 中場休息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721章 開工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四十五章 幸福的模樣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479章 王麟隕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467章 鏖戰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
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747章 造聖運動進行時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318章 如何處理糾紛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六章 小河集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584章 九垸縣第131章 去交趾第八十三章 縣衙對質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564章 入城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304章 機會來的不是時候第269章 私聊第九十三章 做生意的境界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431章 難得休閒第547章 進展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628章 探討皇權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441章 夏糧豐收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734章 宣撫第751章 發動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451章 誤會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192章 關中突變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七十章 思想教育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420章 送別第663章 海外的情況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197章 獻策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615章 九州島海戰第251章 中場休息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447章 後勤軍的配製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721章 開工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四十五章 幸福的模樣第143章 棉甲和新問題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479章 王麟隕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467章 鏖戰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662章 調整種植結構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