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第212章 堅韌的意志

“那也不能辭官,以後要河東親族的人該怎麼看你。”

裴行儉咧嘴一笑,聽着數落毫不在乎,想起了老僕臨終前的話語。

“老頭管了小公子十六年了,小公子是老頭養大的,小公子想要做什麼,老頭最清楚,這輩子也對得起大將軍與少將軍的在天之靈了,往後小公子想做什麼就去做吧,去吧……”

他老人家說完了這句話,就走了。

安葬之後,就辭官了。

裴行儉呼吸着清醒的空氣,不再任職縣令之後,整個人也痛快了不少。

從這片草地向着官道看去,現在來往長安的人比以往更多了。

裴明禮低聲道:“自從太子殿下發政令之後,遷居洛陽與關中的人越來越多。”

看着人羣中,走來一個十分高大的人。

“來了。”

聽到話語,裴行儉當即坐了起來,揮着手道:“薛大哥!”

那個高大身影停下腳步,如同鍋盔一般的黑臉看了看四下,目光似乎在尋找聲音的來源。

“薛大哥!”

又是一陣呼喚,薛仁貴這纔看過來,見到了穿着粗布衫的明禮與站在驢車上的守約。

他大步走上前,腳步很沉,每一步都將腳下泥地踩深了一兩寸。

“你們原來在這裡。”

裴行儉遞上一個包裹,再遞上一個水囊,道:“先吃吧。”

薛仁貴在驢車邊坐下,打開包裹是一張張胡餅,將食物往嘴裡塞着,用力咀嚼着。

裴明禮拿出一隻用粗布包裹着的烤雞。

小時候總想着吃雞腿的三人,現在面對一隻烤雞就有些無奈了,一隻雞隻有兩條腿。

薛仁貴伸手掰下了兩隻雞腿,給了眼前倆人,沉重地嗓音道:“你們怎麼還這麼瘦?”

裴行儉欲言又止,只有搖頭一笑,啃着雞腿不再說話了。

裴明禮拍着薛大哥的肩膀,問道:“柳員外肯將女兒嫁了嗎?”

薛仁貴撕咬着雞肉,沉聲道:“等某家博一個軍功!”

三人駕着驢車沿着官道去了長安城,在長安西市的一處宅院內,這裡有孩子們的笑聲,兩個婦人正在照料着孩子,她們是裴明禮請來的僕從,平時照顧弟弟妹妹。

“薛大哥,守約將官辭了,不過無妨,弟弟已在長安城站穩腳跟了。”

薛仁貴目光掃視四周,將自己的包裹隨手一放。

裴明禮拿過包裹,一邊道:“薛大哥,守約就與我住在一起,我們還能擠一擠,院子雖然小了些,等以後……”

他一邊說着話,將兄弟三人的事前前後後安排妥帖,卻聽守約與薛大哥說起了河西走廊。

他低聲道:“伱們想做什麼?”

裴行儉笑道:“當然是去河西走廊看看那裡的風光。”

裴明禮搖頭道:“你們是想去打仗。”

在長安城落腳了一天休息了一夜,薛仁貴與裴行儉便打算一起去河西走廊。

裴明禮知道這是勸不住的,站在長安城前送別兩人。

還是這駕驢車載着倆人,薛仁貴趕着驢,裴行儉坐在驢車上看着一卷書。

裴行儉覺得自己的包裹沉甸甸的,又覺得好奇,打開包裹一看,裡面放着幾塊明晃晃的銀餅。

薛仁貴道:“是明禮偷偷塞進去的。”

“嗯,他總是這樣。”

本來聽聞朝中說要科舉,不過薛仁貴學識想要在科舉中脫穎而出,確實很難。

“有個很可靠的消息,西域就要開戰了,與其等科舉不如先去河西走廊碰碰運氣,再不濟薛大哥還能回來科舉。”

驢車走得並不快,還有官兵騎着戰馬從官道上而過,捲起一片塵土,讓驢車上的倆人,狼狽了不少。

薛仁貴頷首道:“我們爲何不在長安入軍?”

裴行儉手裡拿着一卷書,道:“在長安任職可能以後都會留在長安,關中各道集結兵馬,如若我們能夠先一步去河西,就算是運送糧草也需要民壯,距離戰場也更近。”

薛仁貴望着官道以西的方向,他的目光堅定。

今天的早朝別開生面,朝堂上爭吵不休。

當朝的勳貴站在太極殿指責李孝恭如何在東宮右率作惡,趕走了這麼多的人的河間郡王成了勳貴中的惡人。

向來就仗義地程咬金在殿內大喝道:“爾等只知護短,難道入衛府都不需要吃苦嗎?”

李孝恭,李道宗,程咬金三人站在一起,與一羣勳貴吵在一起,一時間大殿內唾沫星子橫飛。

而東宮太子卻沒有人提及。

因太子只去了東宮右率一次。

當然與太子無關了,這麼多孩子被趕了回來,肯定是他人作惡,

這個剛剛開始建設的東宮右率不到半月就面臨解散,李世民看着兒子,承幹還是與往常一樣,站在大殿內像是一個木雕。

眼看朝會已開不下去了,羣臣鬧成了一片。

李世民只好揮袖,草草說了一句退朝。

等皇帝一走,太極殿內的爭吵愈加白熱化。

當殿就動起了手,以李孝恭,李道宗,程咬金三人爲首勳貴們開始了圍攻。

大唐的朝臣充滿活力,這種場面見多了,也就習慣了。

不得不說的是,面對衆人的拳腳相加,河間皇叔爲首的三人,面對數十個勳貴的圍攻,拳打腳踢,愣是不落下風。

本來長安城的勳貴多數都是父皇冊封的,他們鮮有來一次早朝,特地是爲了彈劾某人。

這下可好,事關自家孩子,既是門面,自然要說個清楚。

李承乾麪無表情地走出太極殿,對殿前的侍衛吩咐道:“去一趟太醫署,將人請來,今日多半會有幾個人需要擡着出大殿。”

侍衛應聲道:“喏!”

李泰站在殿前,回頭看去大殿,也不知是誰的靴子被丟了出來,搖頭一聲嘆息,只能離開。

“太子殿下,陛下召見。”

李承幹停下腳步,跟隨着這個傳話的太監前往甘露殿。

相比於太極殿的熱鬧,甘露殿就安靜許多。

李承幹走入殿內,看父皇正在用着飯食。

也在一旁坐下來,接過一碗黍米飯。

“這東宮右率還剩下多少人?”

李承幹思量了片刻,道:“早朝前皇叔與兒臣說,還剩下三十一個,算上皇叔自己。”

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低聲道:“出了這種事也在情理之中,是朕先前考慮得不夠周全。”

“謝父皇諒解。”

言罷,父子倆安靜地用飯,陛下不說話,太子也很安靜。

一頓飯用完,李承幹起身道:“兒臣還要與老師準備科舉的事,就先走了。”

李世民稍稍頷首。

太監注意到陛下的神情還是不錯的。

等太子離開,李世民忽然笑了,吩咐道:“召懋功來。”

“喏。”

半刻時辰,李績腳步匆匆走入甘露殿,行禮道:“陛下。”

李世民沉聲道:“平日裡,承干與你走得近,近來有走動嗎?”

李績回道:“陛下,臣今日與尉遲將軍商議西域戰事,是末將疏忽東宮了。”

“朕讓太子重建東宮右率,沒想到成了這副模樣。”

李績躬身,回道:“陛下,太子殿下有擅長之事,亦有不擅長之事。”

作爲父皇,李世民心中忽然有些寬慰了,他又道:“孝恭他們平日裡粗野習慣了,你得了空閒多多指導承幹。”

“末將領命。”

李績猶豫了片刻,開口道:“既然重建右率是陛下的旨意,就不可輕易廢棄。”

“朕都知曉。”李世民翻看着桌上的軍報,低聲道:“看看這些軍報吧,與朕說說你們對西域戰事的方略。”

“喏。”

接下來,李績與陛下商議起了關於西域的戰略,以及眼下的局勢。

科舉的準備到了最關鍵的階段,李承幹在中書省還要與老師準備今年的科舉,聽幾個官吏議論。果然,今天有不少人是被擡着帶出太極殿的。

穀雨時節就要到了,關中又下起雨水。

李承幹看着奏報,十天前洛陽也下了一場大雨,馬周送來的奏報上說明了現在洛陽的情況。

好在沒有影響李恪建設河堤,疏通河道的工程。

“房相,這是弘文館遞交的名冊。”一個官吏遞交上一卷卷宗。

李承幹坐在老師身邊也看了眼,今年來參加科舉的人,比上一次更多了。

而隨着科舉的準備,中原的人口也在流動。

藉着科舉之風,會有更多的人口遷入關中,這無疑是個好消息,只有人來了,關中才能建設得更好,建設的重心也會放在關中。

如果人都走了,長安就會被人慢慢忘記。

長孫無忌道:“聽說下朝之後,陛下又召見殿下了?”

李承幹揣着手,蹙眉道:“身爲太子,父皇對孤還是有要求的。”

當年天下大亂,這位皇帝的功績太過耀眼了,以至於有些人也對東宮太子抱有很高的期待。

有這麼一位皇帝,也不知道太子心裡是作何感想。

看長孫無忌臉上帶着憂慮的神色,房玄齡則是輕鬆許多,如果這些壓力會壓垮殿下,早在處置朝章奏事之時,就扛不住了。

相反地,這位太子反而是極其堅韌的少年人,這些壓力是壓不垮他的。

反而會讓太子愈加地銳意進取。

看着太子要準備科舉的佈告,又腳步匆匆離去,房玄齡道:“現在陛下多半能寬慰些吧。”

長孫無忌望着外面的雨景又道:“這些年看着太子走入中書省,一步步掌握錢糧大權,遇到難事也從未退縮過。”

“輔機所言在理。”房玄齡贊同,又道:“只是莫要急於求成了。”

現在的皇帝有着耀眼的功績,可皇帝是皇帝,太子是太子。

如果太子一味地想要成爲陛下那樣的帝王,房玄齡覺得這纔是他作爲老師該擔心的。

如果太子能夠做好自己,能明白社稷重心所在,房玄齡才覺得這位太子在將來,一定也能成爲一個頗有功績的新帝。

說這些還尚早,房玄齡忽然覺得自己多慮了,欣慰地笑了笑。

“房相,趙國公,陛下召見入甘露殿議事。”

多半又是因西域的戰事,兩人腳步匆匆。

李孝恭在太極殿打了一架,回到曲江坊也像個沒事的人一樣,繼續安排着東宮右率的訓練。

今天這裡安排的飯食梅乾菜燜羊肉,還有鹹魚。

經過這些天的篩選留下來的也都是能用的人手,本意上有些子弟只會敗壞作風,要走也就走了。

如此,李孝恭這才覺得順手幾分。

等穀雨過後,要到五月中旬今年的科舉纔會開始。

經過這兩年的關中變動,朝中缺少人手,還需要補充官吏,尤其是京兆府,需要官吏及時補充。

有了空閒的時候,李承幹就坐在崇文殿看着手中的書,偶爾與爺爺說一兩句話。

李淵道:“焉耆是一個依附綠洲的小國,當年武帝時,霍去病率萬騎踏平了焉耆,後來焉耆一直都是漢時的舊國,那個地方也挺好的,距高昌九百里,連通龜茲,瓜州,是一片好地方。”

“爺爺說這些,是想告訴孫兒,男兒就要去征服。”

李淵笑呵呵道:“朕老了,這是你們父子的事了。”

李承幹喝着茶水,目光看到李慎與李治正在被李麗質數落,詢問道:“這兩個小子又闖什麼禍了。”

李淵笑呵呵道:“還不是喝葡萄釀,喝得不多,一人也就一碗。”

“聽聞今年有不少人口遷入洛陽與關中。”

李承干將目光收回來,看着手中的書卷,道:“孫兒一直以爲有了人才能有更多的生產力,財富與勞動是相輔相成的,失去人就會失去財富。”

也不知爺爺能不能聽懂這些話,李承幹感受着涼涼的春風吹來,風夾帶些許的雨水身上,感受着些許的涼意,能夠讓自己更爲精神一些。

小兕子帶着一卷書,走來東宮,她目光掃視着四周,像是在尋找什麼,見到皇兄便確立了目標,快步上前道:“爺爺?皇兄?”

李淵撫須笑道:“小兕子得閒來看望爺爺了?”

她咧嘴笑道:“明達想爺爺了。”

李淵將她抱起來,努着嘴道:“小兕子重了,爺爺都快抱不動了。”

又注意到孫女的目光,他道:“想與你皇兄玩?”

“明達有不懂的道理,想來問問皇兄。”

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74章 太子拜師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163章 杖責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70章 家事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68章 孤有進步嗎?第15章 你猜我猜?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279.第279章 清查286.第286章 轉變第127章 遊園第161章 監察第47章 伏允的下場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163章 杖責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62章 對錯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298.第298章 中秋79.第79章 家宴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270.第270章 新家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270.第270章 新家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第161章 監察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27章 長安傳聞第121章 負重鍛鍊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6章 小女徐慧第27章 長安傳聞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第131章 折衝府第33章 孫神醫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167章 夏收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92章 兄弟三人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第102章 科舉揭榜279.第279章 清查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237.第237章 笄禮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267.第267章 蘇亶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77章 立冬宴席第15章 你猜我猜?250.第250章 夜釣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109章 指指點點
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第74章 太子拜師第180章 喜歡與人交談第90章 天大的誤會第163章 杖責283.第283章 吃什麼長大的第70章 家事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271.第271章 放不下的大相第68章 孤有進步嗎?第15章 你猜我猜?第136章 各有苦惱的兄弟姐妹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285.第285章 生產瓶頸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第30章 天賦異稟的弟弟妹妹278.第278章 太子很高興279.第279章 清查286.第286章 轉變第127章 遊園第161章 監察第47章 伏允的下場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25章 西北戰事將起第163章 杖責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35章 越活越平庸第62章 對錯第122章 這關中遠遠不夠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298.第298章 中秋79.第79章 家宴第319章 處罰(感謝飯飯飯糰er的盟主)第145章 貞觀八年的尾巴247.第247章 意在掃平天山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270.第270章 新家295.第295章 那一類人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270.第270章 新家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第161章 監察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27章 長安傳聞第121章 負重鍛鍊第320章 歸來的皇帝第24章 還是舅爺疼太子第123章 害了自己的祿東贊235.第235章 清閒的人第6章 小女徐慧第27章 長安傳聞第162章 小公主與李道長第112章 小氣的父皇第131章 折衝府第33章 孫神醫223.第223章 軍中密奏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167章 夏收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245.第245章 皮紙老子祭典296.第296章 不參與朝爭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75章 底層工作的重要性186.第186章 杜正倫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292.第292章 貞觀十四年第155章 狄家父子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第92章 兄弟三人220.第220章 唐軍來了第58章 重情重義,英雄好漢第102章 科舉揭榜279.第279章 清查第327章 第二次發展237.第237章 笄禮233.第233章 殿下很不滿189.第189章 聰明的人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267.第267章 蘇亶第129章 李靖大將軍252.第252章 范陽案第63章 小事上犯糊塗第21章 豈不是一樁美事第143章 忠直的臣子第7章 皇家僅有的溫情第14章 偏心的父皇第53章 太子的正面影響236.第236章 爲太子效死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第77章 立冬宴席第15章 你猜我猜?250.第250章 夜釣254.第254章 京兆府文章第109章 指指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