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第376章 封禪

距離泰山之頂還有最後一段路,這已經是登泰山的第三天。

距離山頂最近的只有李世民,李承幹,李治,李慎與小於菟,父子幾人還有英公李績與薛萬備。

翌日,天還未完全亮,天還灰濛濛的,陽光還未驅散夜裡留下來的烏雲。

李世民拉着承乾的手,道:“與朕共登泰山。”

“父皇再休息一天,不急於一時。”

李世民忍受着雙腳傳來的痠痛感,道:“朕!幾次在戰場上出生入死,難道還會懼怕這些?”

言罷,父子兩人在身後的衆多目光下,朝着泰山頂上而去。

沿途的山路上,還有陸續登山的文臣武將紛紛擡頭,他們擡頭見到了登上泰山之頂的皇帝父子,紛紛肅穆行禮。

就要走到泰山之頂,風很大,吹得衣衫還在作響。

風也更冷了。

繼續走着,李世民道:“你還未告訴朕,你要如何治理社稷。”

李承幹忽然一笑,難道說要建立一個人類文明史上疆域最廣的帝國,然後大言不慚地說一句,鐵木真也不過如此。

但父皇也不知鐵木真是何人。

父子的腳步未停,李承乾道:“腳踏實地。”

“好。”李世民中肯點頭,道:“朕的儲君就該如此。”

邁出最後一步,父子也站在了泰山頂,聽着旗幟的獵獵作響,穿着黑衣的禮官紛紛跪拜在地。

李世民拿起一卷帛書,大步走到了一個巨大的青銅鼎前,朗聲道:“承幹,站到朕的身邊來。”

“陛下……”那禮官還想說什麼,但注意到陛下已經舉起了帛書,便忙低下頭不言。

父子並肩站在點燃的青銅鼎前,面朝天際,遠處的朝陽正在緩緩升起。

李世民向上天大聲唸誦着自己的功績。

玉器,絲綢,玉帛,禮器紛紛送入鼎中。

鑲金的鐵卷放在祭壇上。

司祝隨後大聲唸誦着祝文,鐘樂聲響起。

這是一種很古老的祭祀,古老到從管子在封禪篇的記述中有了封禪之意,再到始皇帝的真正意義上的泰山封禪,再到漢帝如今,過去了上千年。

父子三拜九叩,此次封禪的並不是只有皇帝一人,好似皇帝與太子共同進行了封禪。

也不知多久,上蒼遲遲沒有給出迴應,祭禮依舊在繼續。

朝陽從東方升起,照在了父子的臉上,金燦燦的陽光照得這片泰山也是一片金光。

漸漸地金光褪去,李世民朗聲道:“朕!攜子李承幹,祭告上蒼……”

皇帝的話語在泰山上回蕩。

直到正午時分,父子才從祭壇走下來,出現在了山下的羣臣之前。

羣臣紛紛跪拜在地。

小於菟大聲歡呼着,“爺爺,爹!”

他就要大步跑上來,但腳下傳來了痠痛又只能停下腳步。

李承幹跟隨着父皇走下臺階,看着羣臣一次次地跪拜。

至此,史書寫下一筆,貞觀二十年,七月,唐皇帝於泰山封禪……

只是這一次封禪並不是只有皇帝一人,皇帝帶着太子一起封禪。

多年後,當人們再一次來到泰山腳下,會想起大唐的這一次封禪,是皇帝與太子共同祭告上蒼。

李承幹跟着父皇走下山頂,抱起了兒子。

小於菟坐在爹爹懷中問道:“封禪是什麼樣的。”

李承乾道:“封禪是很累的。”

“爹爹與爺爺都在山上說了什麼?”

李承幹又道:“都是一些祭告上蒼的話,沒什麼特別的。”

李世民站在羣臣面前,此刻這位皇帝看起來精氣神也與往日與衆不同了。

一個站在事業最巔峰的皇帝,自然是精氣神充盈的。

在羣臣的跪拜下,李承幹抱着兒子,與父皇一同走下山。

走了一段路之後,後方的朝臣也紛紛站起身跟在了陛下與太子的身後。

李承幹看着小於菟已有些腫的雙腳,道:“你回去之後要受苦了。”

小於菟努着嘴道:“他們說皇帝一輩子可能只有一次登泰山,孩兒不想錯過。”

李世民道:“等你長大了想來就來,不用聽他人言語。”

小於菟這才高興了不少。

李承幹揹着兒子一路走下山,沿途的文武羣臣紛紛拜倒,皇帝已在泰山封禪的消息,有人傳遞到了山下。

上山的隊伍很龐大,下山的隊伍依舊很龐大。

文臣武將有爬不動的,但也都在原地沒有下山。

只等陛下回來了,他們這才下山,跟在陛下的身後。

小於菟趴在爹爹的背上,目光看着山下的風光,陽光下一片茂密的綠色,好似都有了反光。

有人腳步匆匆上了山,來人稟報道:“陛下,遼東急報。”

小於菟從爹爹的後背下來,又被薛萬備揹着。

李世民打開急報,仔細翻看着,道:“百濟亡了。”

李承幹接過父皇遞來的急報,看着上面的內容,高延壽與金春秋用三萬大軍打下了百濟全境。

百濟義慈王自縊而死,俘獲百濟六萬餘口人,降將三名。

繳獲珠寶金銀三車,獻大唐。

李承幹看完軍報,笑道:“父皇遼東大勝。”

李世民道:“如今金春秋與高延壽南北對立,你就不怕他們打起來嗎?”

“父皇以爲如何?”

李世民沉聲道:“全由你去安排。”

“兒臣領命。”

上山累,其實下山也很累,李承幹感受着雙腿的痠痛,走得並不快。

李世民拄着一根柺杖艱難邁動腳步。

其實也有趕上來的人說可以揹着陛下。

但陛下一次又一次地拒絕了,內侍看到陛下如此堅持,這些太監急得都要哭。

也可能是陛下有些賭氣,因爲太子殿下也沒有讓人背。

年有四十九的皇帝不肯向年輕人服輸吧。

上山用了三天,下山也用了兩天。

當長孫皇后看到拄着柺杖下來的丈夫,捂着嘴幾乎哭出來。

李世民走到近前,攬着妻子道:“朕無妨,無妨。”

看着父皇在母后的攙扶下走回了車駕,李承幹再看向自己的兒子,他早就跑向母親。

蘇婉看着兒子紅腫的雙腳真是又氣又心疼。

羣臣陸陸續續都下了山。

李麗質拿着藥酒先給父皇用了之後,一罈罈的藥酒分給羣臣。

隊伍中許多人都不能走路了,需要休養幾天。

李承幹看着蘇婉一邊給兒子擦藥,一邊數落着,頗爲好笑。

“這些藥酒都是東陽準備的。”

聽到麗質的話語,李承乾道:“還是她想得周到。”

李麗質低聲道:“聽聞百濟滅了?”

“嗯,比預想的晚了一些。”

皇帝的車駕隊伍瀰漫着藥酒味,甚至有些醉人。

衆人都好好休息了一天一夜,但恢復得沒有這麼快,洛陽又送來了很多奏疏。

李承幹一邊看着奏疏一邊與羣臣商議着。

至於父皇還在車駕中,已有些時日沒有出來了,多半要休養一段時日。

泰山周邊的州府官吏紛紛來賀陛下,但都沒有見到皇帝,只是讓他們各自領了賞賜回去。

小於菟傷得嚴重,好在恢復得也快,他來到爺爺的車駕前,朗聲道:“爺爺都封禪了,是不是可以退位了,將皇位給我爹,將太子之位給我。”

皇帝坐在車駕內,久久沒有迴應。

在一羣內侍太監的驚愕又惶恐的目光中,小於菟又道:“我與姑姑們都是一條心的……”

稚嫩的話語聲還未說完,蘇婉黑着臉拉走了兒子。

不多時,就聽到了小殿下的慘叫聲與哭聲。

蘇婉又一次痛打了小殿下。

身爲皇孫老師的文翰四賢,再一次來請罪。

李世民還在車駕內休養着,又給了四賢頗多的賞賜,命他們往後繼續教導皇孫。

皇帝家也是有豎子的,這位皇孫給一路隨行的官吏帶來了頗多的趣事。

休息了三天之後,李世民勉強可以下地走路了。

皇帝親自去看了泰山周邊的村縣,親自看了農事與民生。

這依舊是一位英明的皇帝,親自走進鄉縣,親自看各地的民生如何。

只不過太子跟隨皇帝在各縣各州府走動的這些時日,在上官儀的查問下,問出了一些好事與壞事。

這位太子又罷免了兗州的十餘名官吏。

似乎早有心理準備,這些被罷免的官吏很從容,除了幾個過失比較大,且犯錯的官吏哭嚎喊冤,他們被押往洛陽,說不定就要被髮配西域種樹。

民間對這位太子有了新的傳聞,這位太子除了喜釣魚種樹,還喜聽官吏哭嚎。

也有不少人勸諫陛下,讓太子收斂一些。

但陛下全部置若罔聞,繼續遊玩。

現在的泰山還沒有大唐的行宮,有人進諫要在這裡修建行宮,當年隋煬帝留在此地的行宮已不能住人了。

但這件事經過陛下的手,又到了太子手裡,就再也沒有迴音了。

皇帝出行在外,見到了一個少年才子,其人乃兗州徐彥伯。

皇帝與太子在兗州的孟廟前接見了徐彥伯。

李承幹看着地方州府對這個少年人評價,其人善文章,在文學一道頗有見地。

此刻,年方十四的徐彥伯恭敬地站在陛下與太子的面前。

李承幹喝着茶水道:“聽說你文章不錯。”

徐彥伯回道:“小子七歲學文,十歲讀史,至今跟隨師長……”

官吏徵辟的事,李世民已不管了,也沒有作聲。

李承幹看了他的文章,滿意地點頭道:“待年滿十七可來弘文館讀書。”

“謝陛下,謝太子殿下。”

徐彥伯,史書中的河中三絕之一,大唐幾次征戰之後,人才一批批地涌現。

看父皇還是很滿意這個年輕人的,青年才俊更多,對未來也更有信心。

在孟廟留了一日,臨走前,李承幹對他道:“彥伯?”

“小子在。”

“好好讀書,切莫驕傲,孤等你揚名天下的那一天。”

徐彥伯朗聲道:“謝太子殿下照拂。”

李承幹跟上了父皇的腳步,在兗州逗留了一個月之久,皇帝的車駕終於啓程,要回朝了。

小於菟的車駕內坐着文翰四賢,他糾結道:“每一次與爺爺說退位的事,娘總是打我。”

來濟道:“太子是殿下的慈父,太子妃是殿下的嚴母,不論是打罵還是誇讚,對小殿下來說都是父母恩澤。”

小於菟道:“母后打得我可痛了。”

郝處俊道:“殿下確實不該與陛下說那些話。”

小於菟接着道:“爲何我犯錯了,爺爺還要賞賜四賢呢?”

來濟道:“那是陛下寬仁。”

“我自小就足智多謀,四賢教導有方,爺爺覺得我讓他退位是正確的,這纔給了幾位老師賞賜?”

四賢又是一陣無言,正在思量着這話語中的彎彎繞繞。

其實小於菟哪裡有想這麼多,就是心裡有些不平衡,爲什麼自己每次捱揍,四賢就會得到賞賜,豈有此理。

“人爲什麼會闖禍呢?”

小於菟又說了一個十分高深的問題。

這下又給四賢難住了。

小於菟接着道:“聽聞家父受當今房相教導,還有舅太公的指點,我這般足智多謀又天賦異稟的人,又能讓什麼樣的人來教導我?”

四賢再一次驚歎不語了。

護送皇帝的隊伍緩緩前行,一路上走走停停,偶有傍晚的雷雨相伴,打攪了這位太子釣魚的雅興。

雷光在天際乍現,李承幹收起魚竿,看向站在身後的四賢。

“四位老先生教導於菟,孤與父皇都看在眼裡,於菟時常胡鬧乃是孩子心性所使,老先生們不用自責。”

“太子殿下。”來濟領頭說道:“皇孫比尋常孩子更靈醒,只是需要有人教導規矩。”

李承乾道:“老先生說得及時,在教導規矩上,是孤疏忽了,待回朝之後,孤會再尋一位老師,與四賢共同教導他。”

來濟年邁了,即便是一次次得到陛下的賞賜,老臉也掛不住。

雷雨落下,於菟坐在車駕的車轅上,馬車的頂棚可以遮擋雨水,他揣着手盤腿而坐。

今天魏王前來見爺爺,李欣也來了。

小於菟看着這個堂弟道:“欣,你應該去勸爺爺退位。”

“好呀!雨停之後我就去。”李欣問道:“堂兄爲何不去?”

小於菟嘀咕道:“別鬧,我娘會揍我的。”

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16章 德智體美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269.第269章 蘇勖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57章 善終的老臣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321章 臂膀286.第286章 轉變79.第79章 家宴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146章 早朝缺席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165章 難免的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74章 太子拜師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237.第237章 笄禮第167章 夏收376.第376章 封禪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第159章 父子春遊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60章 秋獵歸來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37章 舅爺與舅舅252.第252章 范陽案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第18章 彪悍的早朝336.第336章 老府兵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13章 耿耿於懷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98章 奉命放假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第154章 陳年舊事第73章 “肥羊”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第314章 臘月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158章 講學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第80章 漠北恩怨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3章 太子講故事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13章 耿耿於懷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91章 及冠賀禮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321章 臂膀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270.第270章 新家第37章 舅爺與舅舅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
289.第289章 戍守北疆258.第258章 生不逢時的人第173章 妹妹的不滿第124章 圓滿的成果242.第242章 長樂公主的算盤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第106章 互相“信任”的父子第16章 德智體美第148章 玄奘的來信第36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269.第269章 蘇勖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232.第232章 平凡如他第57章 善終的老臣276.第276章 老謀深算的樣子281.第281章 恪明白了第326章 蘇亶家事第321章 臂膀286.第286章 轉變79.第79章 家宴345.第345章 夢中驚坐起第315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第146章 早朝缺席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165章 難免的387.第387章 新帝臨朝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366.第366章 請英公相助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354.第354章 大唐的“天人三問”第322章 太子與老師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74章 太子拜師第10章 太子的身心問題237.第237章 笄禮第167章 夏收376.第376章 封禪第171章 學到老活到老202.第202章 掃興的人第159章 父子春遊226.第226章 令人費解的變化第60章 秋獵歸來第17章 他要卷死孤第46章 秋獵前的一致意見261.第261章 看第一場秋雨第159章 父子春遊第37章 舅爺與舅舅252.第252章 范陽案349.第349章 事關尊嚴第144章 劉仁軌的新生第157章 從來就不爲自己395.第395章 天可汗與贊普268.第268章 太子大婚(感謝季夏初一的盟主打賞)357.第357章 安市城下第18章 彪悍的早朝336.第336章 老府兵275.第275章 朝臣榜樣褚侍郎188.第188章 河東好友第65章 傻呵呵的世道第13章 耿耿於懷273.第273章 天要晴了397.第397章 玄奘的故事134.第134章 各縣縣丞第311章 不那麼輕鬆的早朝第98章 奉命放假222.第222章 給太子的封賜第154章 陳年舊事第73章 “肥羊”第99章 禁足反省的太子第314章 臘月第103章 不一樣的孝心第158章 講學201.第201章 西域傳說288.第288章 皇帝的中年危機第80章 漠北恩怨371.第371章 虎牢關第175章 莫要內耗第3章 太子講故事230.第230章 認罪的高昌王子第13章 耿耿於懷377.第377章 舊人老臣241.第241章 雪災(感謝唐萌少主的盟主)第83章 頡利的近況第89章 哪來的怪脾氣第91章 及冠賀禮第135章 忠心的許敬宗200.第200章 皇兄很忙第105章 被監視的太子364.第364章 新的任命第321章 臂膀203.第203章 河西之事393.第393章 松贊干布246.第246章 以爲太子只在釣魚353.第353章 漫長的辯證270.第270章 新家第37章 舅爺與舅舅264.第264章 孫神醫回長安第164章 這世上的事難不住太子第9章 播種新的學說